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蘡薁的生药学鉴别



全 文 :中国药房 2008年第 19卷第 15期 Ch ina Pharmacy 2008 V ol.19 No.15 · 1173·
的生药学鉴别
杨文红*(广东汕头市药品检验所 ,汕头市 515041)
中图分类号 R284.1;R28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08)15-1173-02
摘 要 目的:为 的鉴别提供方法和依据 。方法:对 从性状 、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方面进行鉴别。结果:确定了药材性状 、显
微鉴别特征;薄层色谱鉴别试验效果和重现性满意。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 ,适用于 的鉴别 ,可为 的开发利用 、质量控制提
供方法和依据 。
关键词 ;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
Pharmacognosia Identif ication of Vitis Adstricta
YANG Wen-hong(Guangdong Shantou I nsti tute fo r Drug Control , Shantou 515041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 E:To provide basis fo r the pharmacognosia identifica tion of Vitis Adstricta.METHODS:The
p roper ty , microscopic fea ture and TLC feature o f t he Vitis Adstricta w ere identified.RESU LTS:The property and micro-
scopic fea ture of the Vitis Adstr ic ta have been established , and the results and the reproducibility of TLC identifica tion test
w ere satisfactory.CONCLUS ION :The method is sim ple and feasible , and applicable fo r the identifica tion of Vitis Adst ric ta ,
and it serves as a scientific basis fo 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of Vitis Adst ric ta.
KEY WORDS Vitis Adstrict a;Property ;M icroscopic identifica tion;TLC
*副主任中药师。研究方向:药品检验及质量标准。电话:0754-
8353957。E-mail:y angwenhong@g dda.gov.cn
,别名山葡萄 [1 ] 、野葡萄 [2 ] 、鸟葡萄 [3 ]等 ,来源于葡萄科
葡萄属 Vit is adstricta Hance 的干燥全草 , 是广东 、福
建等地常用的中草药 , 具祛湿 、解毒 、利小便之功效 , 用于治疗
淋病 、痢疾 、痹痛等证 。
本品的同属植物较多 , 同名的山葡萄有多种植物 , 常引起
混淆 。有关 的报道主要是关于其功效的描述 , 化学成分报
道甚少 , 其生药学鉴别方面的研究则未见报道 。本文对 从
性状 、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方面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 , 以期对
的开发利用 、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和依据 。
1 材料
1.1 仪器
BH-2型显微镜(日本 Olympus公司);硅胶 GF 254(青岛
海洋化工厂 ,批号:971129);硅胶 GF 254预制板(天津市天河医
疗仪器有限公司 ,规格 10 cm ×10 cm ,厚 0.20 ~ 25 mm)。
1.2 试药
对照药材由广东省万年青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 经中国
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鉴定确认为葡萄科植物
Vi tis adstricta Hance; 药材由广东省万年青制药有限公
司提供 , 经汕头市药品检验所鉴定为真品;所用试剂均为分析
纯 。
2 性状
本品为木质藤本 , 常缠绕成束 , 茎细长 , 有棱角 , 幼枝密被
锈色或灰色绒毛 , 卷须与叶对生 , 有 1分枝或不分枝 。单叶互
生 ,多皱缩 ,叶柄长 1 ~ 3 cm ,完整叶片展开后宽卵形 ,长约 4 ~
8 cm ,宽约 4 ~ 8 cm , 3深裂 , 中央裂片菱形 ,再 3裂或不裂 , 边
缘具有少数粗锯齿 , 侧生裂片不等 2裂或不裂 , 上表面疏生绒
毛 , 下表面被锈色或灰色绒毛。花序短圆锥形 , 与叶对生 , 长
5 ~ 8 cm ,花两性与单性 ,异株;花萼盘形 ,全缘 。果实黑色 ,卵圆
或椭圆形 。种子 1 ~ 3粒 。气微 ,味酸 、甘 、涩 。
3 显微特征
粉末棕褐色 。非腺毛 1 ~ 15细胞 ,基部膨大 ,先端渐尖;草
酸钙针晶多见 ,成束或散在 ,直径约 2 ~ 4 μm ,长约至 125 μm;
叶肉组织中可见草酸钙簇晶 , 直径约至 32μm;分泌细胞内含
棕黄色或红棕色分泌物;纤维多成束存在 , 周围薄壁细胞有的
含草酸钙方晶 ,形成晶纤维 。
本品粉末显微鉴别图见图 1。
4 薄层色谱鉴别
4.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 3批样品的粗粉各 1.6 g , 加水 50 mL , 微沸 20
min , 放冷 , 滤过 ,滤液加乙酸乙酯振摇提取 2次 , 每次 20 mL ,
合并乙酸乙酯液 ,蒸干 , 残渣加乙酸乙酯 1 mL 使溶解 , 作为供
试品溶液 。
4.2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取 对照药材粗粉 1.6 g ,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
4.3 试验方法和结果
照薄层色谱法(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
验 , 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 5μL , 分别点于同一
硅胶 GF 254薄层板上 , 以甲苯-丁酮-乙酸乙酯-甲醇-甲酸
(4∶1∶1∶1∶0.5)为展开剂 ,置用展开剂预饱和 15 min的展
开缸内 ,展开 ,取出 ,晾干 ,置紫外灯(254 nm)下检视 。结果 ,供
试品色谱中 ,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 显相同颜色的
斑点 。 的薄层色谱见图 2。
4.4 稳定性试验
分别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在制备后 0 、2 、6 、24 、72
h 点样 ,考察层析的结果 。结果 ,72 h内 5次不同时间点样的层
析结果均一致 , 且薄层板在展开 、晾干后立即观察和 3 d后观
察主斑点的分离度 、颜色和位置稳定 。
4.5 展开环境条件的耐用性试验
· 1174· China Pharm acy 2008 Vol.19 No.15 中国药房 2008年第 19卷第 15期
采用同一种薄层板(自制手铺硅胶GF 254板), 分别调节在
温度 25 ℃、湿度 75%和温度 10 ℃、湿度 25%的条件下展开 ,
检视 , 考察主斑点的分离度和拖尾情况 。结果表明 , 在温度
10 ~ 25 ℃、湿度 25%~ 75%之间的范围内试验 ,主斑点的分离
度和拖尾情况无明显区别 ,对鉴别无明显的影响 。
5 讨论
5.1 提取溶剂的比较
取本品粉末各 1.6 g ,分别加甲醇 、乙酸乙酯、三氯甲烷 、石
油醚(60 ~ 90 ℃)作为提取溶剂 。结果 ,甲醇提取的成分过多 ,
背景干扰大;三氯甲烷 、石油醚提取的小极性成分(如色素等)
过多 , 中极性 、大极性成分未被提取;乙酸乙酯效果较好 , 故确
定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
5.2 提取方法的比较
取本品粉末各 1.6 g , 分别做以下试验:①加乙酸乙酯 30
mL ,超声 20 min ,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乙酸乙酯 1 mL 使溶
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①;②加乙酸乙酯 30 mL ,置水浴上加热回
流 20 min ,放冷 ,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乙酸乙 1 mL 使溶解 ,
作为供试品溶液②;③加石油醚(60 ~ 90 ℃)30 mL , 置水浴上
加热回流 20 min , 滤过 , 弃去滤液 , 滤渣挥干石油醚 , 加水 50
mL ,微沸 20 min ,放冷 , 滤过 , 滤液加乙酸乙酯振摇提取 2次 ,
每次 20 mL ,合并乙酸乙酯液 , 蒸干 ,残渣加乙酸乙酯 1 mL使
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③;④加水 50 mL ,微沸 20 min ,放冷 ,滤
过 ,滤液加乙酸乙酯振摇提取 2次 ,每次 20 mL ,合并乙酸乙酯
液 , 蒸干 , 残渣加乙酸乙酯 1 mL 使溶解 , 作为供试品溶液④;
⑤取④项下乙酸乙酯提取后的水液 , 加正丁醇 30 mL 振摇提
取 , 分取正丁醇液蒸干 , 残渣加乙酸乙酯 1 mL 使溶解 , 作为供
试品溶液⑤。
结果 , 以方法④较简便且色素等杂质成分少 , 故采用该法
作为提取方法 。
5.3 展开剂的选择
试验中比较了 2个展开系统:①甲苯-甲醇-甲酸;②甲
苯-丁酮-乙酸乙酯-甲醇-甲酸 。结果经多次试验 , 确认展
开系统②较佳;当展开剂比例为(4∶1∶1∶1∶0.5)时 ,所得的
薄层色谱分离效果 、斑点 Rf值较理想 。
5.4 不同薄层板的比较
分别采用国产硅胶GF 254预制板与自制手铺硅胶 GF 254板
分别对样品和对照药材的色谱和分离效果进行比较试验 。结
果 , 在此 2种薄层板上斑点均能分开 , 但国产硅胶预制板分离
效果优于自制手铺板 。
6 小结
本文中的鉴别方法简便易行 , 各种显微特征明显 , 薄层色
谱鉴别试验分离效果和重现性好 , 适用于对 的鉴别 , 可为
的开发利用 、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和依据。
参考文献
[ 1]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下册)[ M ] .第 2版.上
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3 557.
[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M ]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8:667.
[ 3] 吴修仁.潮汕植物志 [ M ] .汕头:广东省汕头市生物学
会 , 1993:61.
(收稿日期:2007-06-08 修回日期:200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