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滇楸结实特性及果实性状变异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12 - 12 - 21
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104001) ;国家“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6 BAD 24 B 08) ;贵州省种质资
源清查保护项目(编号:2008)。
作者简介:姚淑均(1970 -) ,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林木遗传改良;
E-mail:197ysj@ 163. com。
通讯作者:张守攻(1957 -) ,男,安徽人;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E-mail:shougong. zhang@ caf. ac. cn。
滇楸结实特性及果实性状变异研究
姚淑均1,2, 张守攻1, 王军辉1, 许 杰2, 刘正本3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1;
2.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贵阳 550005; 3.贵州省兴仁县林业局, 贵州 兴仁 562300)
摘要:在云南和贵州调查了滇楸 9 个群体的结实特性和果实的 8 个表型性状,采用巢式设计的方差分析、变异系数、相关
及聚类分析等进行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的 8 个性状在种群间、种群内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 p < 0. 01) ,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 31. 03%,变化幅度为 24. 53% ~ 39. 28% ; 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为 22. 81%
( 10. 91% ~ 36. 34% ) ,种群内变异达到 77. 19%,明显大于种群间的变异 22. 81%。通过果实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将 9
个种群划分为 3 大类,表型性状没有依据种群的距离进行分类,群体间的表型变异表现为不连续。
关键词: 滇楸;果实;表型性状
中图分类号: S 602.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4705(2013)03-0005-06
Study on Phenotypic Diversity of Fruits Character in
Catalpa fargesii f. Duclouxii
YAO Shu-jun1,2,ZHANG Shou-gong1,WANG Jun-hui1,XU Ji2,LIU Zheng-ben3
(1.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Beijing 100091,China;
2. Guizhou Academy of Forestry,Guiyang Guizhou 550005,China;
3. Xinreng Foresttry Bureau,Xinreng Guizhou 562300,China)
Abstract:The phenotypes variation of 9 populations of Catalpa fargesii f. duclouxii,8 trai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phenotype diversities within and inter-popula-tions were analyzed by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nested
analysis of variance,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uit traits among populations had reached a very significant level (p < 0. 01)differences within populations.
The CV of phenotypic traits of the average was 31. 03%,with a change in the range of 24. 53% to 39. 28% .
Phenotypic differenti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populations (10. 91% to 36. 34%)was 22. 81% . The intra-pop-
ulation phenotypic differentiation (77. 19%)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inter-population’s (22. 81%).
According to the UPGMA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populations of C. fargesii f. duclouxii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se cluster results were not due to geographic distancesa and Phenotypic variation between
groups showed discontinuous.
Key words: Catalpa fargesii f. duclouxii;fruit;phenotypic traits
滇楸(Catalpa fargesii f. duclouxii(Dode) )属梓属
楸树组,落叶乔木,树高 30 m。滇楸花期 3 ~ 5 月,果
实成熟期 9 ~ 11 月,圆锥花序或聚伞状圆锥花序,蒴果
长约 70 ~ 100 cm。滇楸不仅树姿宏伟,高大挺拔,枝
叶繁茂,花色艳丽,自古人们就把它作为绿化观赏树
种,广泛栽植于皇宫庭院、刹寺庙宇、胜景明园之中,而
且木材材质优良,纹理直,不翘不裂,耐腐、耐潮,是极
好的室内装饰、建筑、家具、器具、造船、雕刻、乐器等优
良用材[1]。其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广
东等省,浙江、南京、山东、陕西、河南、福建等省均有引
种栽培[1]。目前有关滇楸的研究主要在分布、引种、
苗木培育、胚胎学、花粉特性、种子发芽率、气孔性状、
苗期遗传测定、幼苗期抗旱与光合特性等[2 ~ 17]。
随着现代社会对木材的需求,滇楸的资源变得越
来越少。现保存资源较多的有贵州和云南。贵阳、兴
·5·
研究报告 姚淑均 等:滇楸结实特性及果实性状变异研究
表 1 滇楸种群取样的地理和生态因子
种群 地点 经度 纬度
海拔
(m)
年均温
(℃)
无霜期
(d)
降雨量
(mm)
日照
(h)
P 1 贵阳摆郎 106°44 26°26 1 060 ~ 1 100 15. 3 265 1 129. 5 1 148. 3
P 2 龙里谷脚 106°52 26°29 1 258 13. 9 280 1 100 1 060
P 3 贵定新巴 106°59 ~ 107°21 26°05 ~ 26°46 1 001 15 289 1 143 1 027. 5
P 4 兴仁新龙场 104°54 ~ 105°34 25°16 ~ 25°47 1 400 15. 2 281 1 320. 5 1 553. 2
P 5 安顺旧苑 105°56 ~ 106°04 26°05 ~ 26°19 1 320 ~ 1 450 14 218 1 360 1 309
P 6 黔西林泉 105°40 ~ 105°58 27°04 ~ 27°12 1 250 ~ 1 430 11. 8 257 1 150. 4 1 335. 5
P 7 富源营上 105°55 ~ 106°33 25°21 ~ 26°07 1 680 14. 3 330 1 299. 6 1 773
P 8 玉龙拉市 100°10 ~ 100°18 26°19 ~ 26°45 2 890 8. 8 ~ 11. 5 200 900 ~ 1 200 2 500 ~ 2 750
P 9 鹤庆西邑 100°09 ~ 100°11 26°09 ~ 26°28 2 300 13. 5 210 959. 5 2 293. 6
仁、贵定、富源、丽江等地尤为多见。有关滇楸自然结
实特性及果实的群体表型变异研究未见报道。在资源
较多的地区全面调查滇楸结实及果实性状的表型变异
研究,目的是了解滇楸的遗传与变异,开展滇楸种质资
源多样性研究,为滇楸的杂交育种、抗性育种提供材
料,为滇楸的定向培育提供依据,为滇楸种质资源基因
库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群体选择及试验材料的收集
在对滇楸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2009 ~ 2010 年
9 ~ 10 月在云南、贵州滇楸资源主要分布区的 9 个县、
市(表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群体,进行种质资源及结
实特性的调查。对采样群体的植株采用全球卫星定位
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rm,GPS)定位。
1. 2 果实性状的测定及统计方法
在选定的各群体内随机选择 20 株生长正常、无明
显病虫害的植株,株间水平距离 50 m 以上,每个植株
进行果实结实量多少的调查,对每个植株南部枝条果
序的结实数量(每果序结果实数量)多少的调查,并采
集植株的果实。对每个植株随机选取 30 个果实进行
测定,用游标卡尺测定每个果实的果柄长度和果实直
径,用直尺测量果实长度,对每个果实中种子数量、有
胚种子数量和无胚种子数量进行统计。
1. 3 群体表型多样性参数及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 SAS 9. 2 软件对滇楸群体果实的表型性状进
行巢式方差分析[16]。表型分化系数(VST)表示种群
间变异占遗传总变异的百分比[17],反应种群间、种群
内的表型分化状况。表型特征变异系数(CV)表示表
型性状的离散程度,反映表型的变异特征。应用 Excel
计算各性状的极差值、变异系数。应用 SPSS 16. 0 软
件对滇楸果实的表型性状采用欧氏距离 UPGMA 进行
聚类。
2 结果与分析
2. 1 各群体结实状况调查
调查滇楸自然分布植株结实数量,用多、中、少 3
个等次对植株结实量进行结实多少的评价(见图 1)。
各群体中结实量多、中、少占被调查植株的比值在群体
中的差异大,结实量多的植株占群体中总量的百分比
大的的是云南鹤庆的西邑和玉龙的拉市,贵阳摆郎种
群的结实量少的植株的比值在所有种群中最少,兴仁
种群中结实量较多的植株的比值最大。
图 1 滇楸各种群内果实结实量的分布情况(%)
群体内单个果序的结实量差异较大(表 2) ,植株
的果序从 1 个到 12 个果,各群体间的果序结实数量的
平均值 2. 5 个,最小的安顺种群 1. 4 个,最大的龙里种
群 3. 4 个。单果序果实平均极差为 7. 1,结实数量极
差最小黔西林泉为 3、龙里谷脚极差最大为 12,贵阳、
龙里的相对极差为 83. 33%以上,可见这 2 个种群果
序结实数量的极端变异程度很高。由于花期的不一
致,开花期的气候条件对植株授粉的影响很大。滇楸
结实量的多少不仅与花序的数量,而且还与植株的年
龄、生长状况、土壤、气温等条件密切相关。
·6·
第 32 卷 第 3 期 2013 年 3 月 种 子 (Seed) Vol. 32 No. 3 Mar. 2013
表 4 滇楸果实种群体间表型性状平均值及标准差
种群 果柄长(cm) 果实长(cm) 果径(mm) 有胚种子数(n) 无胚种子数(n) 单果种子数(n) 果形指数 单果有胚比率
贵阳摆郎 3. 259 ± 0. 642 b 64. 25 ± 11. 187 e 4. 062 ± 0. 475 b 74. 59 ± 46. 087 d 50. 06 ± 25. 238 b 124. 65 ± 38. 513 c 15. 927 ± 2. 816 d 0. 564 ± 0. 23 h
龙里谷脚 3. 208 ± 0. 568 c 72. 42 ± 14. 439 b 4. 105 ± 0. 517 c 101. 04 ± 57. 788 c 38. 65 ± 23. 732 d 139. 69 ± 54. 451 a 17. 779 ± 3. 564 b 0. 707 ± 0. 174 f
贵定新巴 3. 304 ± 0. 671 b 74. 72 ± 13. 005 b 4. 169 ± 0. 408 b 96. 03 ± 38. 157 c 42. 72 ± 28. 126 c 138. 75 ± 41. 679 b 17. 966 ± 2. 925 b 0. 69 ± 0. 176 e
兴仁新龙场 3. 094 ± 0. 655 c 78. 43 ± 11. 606 a 4. 262 ± 0. 656 c 122. 71 ± 40. 391 a 19. 33 ± 14. 325 g 141. 97 ± 39. 901 a 18. 761 ± 3. 605 a 0. 859 ± 0. 103 b
安顺旧苑 2. 644 ± 0. 783 d 67. 79 ± 14. 015 c 4. 485 ± 0. 619 c 65. 17 ± 36. 674 e 39. 45 ± 24. 231 d 104. 62 ± 39. 171 d 15. 329 ± 3. 489 d 0. 609 ± 0. 221 g
黔西林泉 2. 773 ± 0. 743 d 65. 63 ± 11. 185 d 4. 45 ± 2. 192 c 114. 71 ± 42. 024 b 27. 85 ± 19. 297 e 142. 56 ± 44. 28 a 15. 423 ± 3. 473 d 0. 798 ± 0. 133 d
富源营上 3. 074 ± 0. 895 a 72. 93 ± 13. 861 f 4. 187 ± 2. 59 a 83. 19 ± 42. 411 e 49. 29 ± 31. 209 a 132. 48 ± 49. 46 d 18. 146 ± 3. 826 e 0. 614 ± 0. 193 a
玉龙拉市 3. 318 ± 0. 693 c 72. 68 ± 12. 358 b 4. 333 ± 0. 536 c 115. 48 ± 41. 791 b 22. 97 ± 11. 7 f 138. 45 ± 42. 347 a 16. 894 ± 2. 799 c 0. 826 ± 0. 096 c
鹤庆西邑 3. 257 ± 0. 988 c 64. 45 ± 12. 363 d 3. 925 ± 0. 601 c 74. 28 ± 30. 497 d 29. 92 ± 15. 108 e 104. 2 ± 32. 097 d 16. 751 ± 3. 977 c 0. 703 ± 0. 14 f
注: a、b、c、d、e、f、g、h完全相同表示差异极不显著,完全不相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表 5 滇楸群体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
种群
果柄长
(cm)
果实长
(cm)
果径
(cm)
有胚种子数
(n)
无胚种子数
(n)
单果种子数
(n)
果形
指数
单果有
胚比率
平均
贵阳摆郎 19. 71 17. 41 11. 69 61. 79 50. 42 30. 9 17. 68 40. 67 31. 28
龙里谷脚 17. 69 19. 94 12. 59 57. 19 61. 4 38. 98 20. 05 24. 6 31. 56
贵定新巴 20. 3 17. 4 9. 77 39. 73 65. 84 30. 04 16. 28 25. 56 28. 12
兴仁新龙场 21. 18 14. 8 15. 38 32. 92 74. 11 28. 11 19. 22 12. 02 27. 22
安顺宁谷 29. 63 20. 67 13. 81 56. 27 61. 42 37. 44 22. 76 36. 29 34. 79
黔西林泉 26. 81 17. 04 49. 27 36. 63 69. 29 31. 06 22. 52 16. 67 33. 66
富源营上 29. 12 19. 01 61. 85 50. 98 63. 32 37. 33 21. 08 31. 51 39. 28
玉龙拉市 20. 9 17 12. 36 36. 19 50. 94 30. 59 16. 57 11. 67 24. 53
鹤庆西邑 30. 33 19. 18 15. 3 41. 06 50. 49 30. 8 23. 74 19. 86 28. 85
平均 23. 96 18. 05 22. 45 45. 86 60. 8 32. 81 19. 99 24. 32 31. 03
表 2 滇楸群体结实量调查
种群
结实量占被调查植株的百分比 单果序结实数
多 中 少
平均值
(n)
极差
(n)
相对极差
(%)
贵阳摆郎 15 70 15 2. 7 10 83. 33
龙里谷脚 35 35 30 3. 4 12 100
贵定新巴 18. 75 50 31. 25 2. 9 6 50
兴仁新龙场 55 20 25 2. 4 7 58. 33
安顺宁谷 25 37. 5 37. 5 1. 4 4 33. 33
黔西林泉 40 33. 33 26. 67 1. 9 3 25
富源营上 38. 89 44. 44 16. 67 2. 5 8 66. 67
玉龙拉市 66. 67 5. 56 27. 78 2. 5 8 66. 67
鹤庆西邑 68. 75 18. 75 12. 5 2. 2 6 50
平均 2. 5 7. 1 59. 26
2. 2 滇楸群体的果实形态特征
对来自贵州、云南滇楸主要分布区 9 个滇楸种群
8 个结实性状在群体间及群体内的遗传与变异进行分
析(表 3)。8 个果实性状在群体间、群体内均达到极
显著差异(0. 01 水平)。
滇楸果实群体间表型性状平均值及平均值多重比
较(表 4)。果柄以贵州安顺种群最短,云南玉龙种群
最长;果实长度以兴仁种群最长,贵阳摆郎种群最短,
单果种子数量以鹤庆西邑最少,黔西林泉最多,果形指
数和单果有胚比率最小。贵州兴仁由于地理位置靠
南,光照较长、年均温较高、降雨量丰富、无霜期长、开
花早等自然条件都有利于滇楸的开花授粉、结实和果
实的生长,所以兴仁滇楸果实长、单果种子数量多,果
形指数和单果有胚比率最大、有胚种子数量最多,无胚
种子最少。
表 3 滇楸花种群间种群内表型形状的方差分析
性状
均方 MS F 值
群体间 群体内 群体间 群体内
果柄长
(cm) 13 156. 371 2 262. 301 4. 078 3 225. 940
** 554. 72**
果实长
(cm) 23 484. 439 3 936. 611 105. 427 222. 760
** 37. 340**
果径
(mm) 28 706. 867 4 198. 851 20. 029 1 433. 250
** 209. 640**
有胚种子数
(n) 206 121. 708 23 600. 357 1 053. 902 195. 580
** 22. 390**
无胚种子数
(n) 128 520. 956 11 932. 039 260. 484 493. 390
** 45. 810**
单果种子数
(n) 131 786. 34 23 207. 384 1 247. 853 105. 610
** 18. 600**
果形
指数
1 116. 032 321. 403 5. 895 189. 310** 54. 520**
单果有
胚比率
89. 556 13. 664 0. 017 5 281. 230** 805. 750**
注: **表示 0. 01 水平上差异极显著。
·7·
研究报告 姚淑均 等:滇楸结实特性及果实性状变异研究
表 7 滇楸种实性状间的相关系数
性状
果柄长
(cm)
果实长
(cm)
果径
(mm)
有胚种子数
(n)
无胚种子数
(n)
单果种子数
(n) 果形指数
单果有胚率
(%)
果柄长(cm) 1
果实长(cm) 0. 239 1
果径(mm) - . 751* 0. 137 1
有胚种子数(n) 0. 153 0. 583 0. 299 1
无胚种子数(n) 0. 045 - 0. 26 - 0. 286 - . 696* 1
单果种子数(n) 0. 24 0. 603 0. 199 0. 854** - 0. 221 1
果形指数 0. 534 0. 848** - 0. 371 0. 406 - 0. 096 0. 481 1
单果有胚比率 0. 076 0. 461 0. 286 0. 901** - 0. 930** 0. 55 0. 297 1
注: **表示 0. 01 水平上差异极显著; * 表示 0. 05 水平上差异显著。
2. 3 滇楸群体的果实形态特征
变异系数表示性状值离散性特征,变异系数越大
则性状值离散程度越大。滇楸各群体果实的变异系数
分析结果表明(表 5) ,果柄长、果径、每果实的结实数
量、有胚种子数量、无胚种子数量、单果有胚比率等性
状均在 24. 32%以上,由此说明在滇楸果实的发育过
程中,每个果实的种子数量性状相关的指标的变异幅
度都大,无胚种子数量高达 60. 80%。果实的长度、果
形指数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 18. 05% 和
19. 99%,其性状的变异相对于其他性状稳定性要高。
滇楸群体间的结实性状多样性很丰富。同为云南的地
理种群,玉龙种群的变异系数最低 24. 53%,富源云上
种群的变异系数最高 39. 28%。群体间果柄长平均变
异系数为 23. 96%,果实长度的平均变异系数为
18. 05%,果径的变异系数在不同种群间的变化幅度最
大(9. 77% ~ 61. 85%) ,单果结实数量、有胚种子数、
无胚种子数的变异系数都很大,分别为 32. 81%、
45. 86%和 60. 80%,说明果实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于
单果结实数量、有胚种子数和无胚种子数。
2. 4 滇楸群体果实形态性状的表型分化
按照巢式设计计算方差分量,分析各性状的方差
分量组成占总变异的比例(表 6) ,滇楸果实群体间 8
个性状的方差分量百分比平均值占总变异的17. 09%,
在群体内的方差分量的比值占总变异的 60. 15%。各
性状群体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 22. 81%,占总变
异的 1 /4 还不到,群体内的表型变异占总变异的
77. 19%,说明群体内的变异是滇楸果实变异的主要来
源。8 个性状间的表型分化系数的变异幅度为
10. 91% ~36. 34%。其中有胚种子数量的表型分化系
数最大为 36. 34%,果形指数的表型分化系数最小为
10. 91%。
2. 5 滇楸群体果实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对果实表型性状的相关分析(表 7)结果表明:果
实的直径与果柄长,果实中无胚种子数量与有胚种子
数量成显著的负相关(其中 R:- 0. 751、- 0. 696) ,果
实中单个果实的种子数量与有胚种子数量、果形指数
与果实长、单果有胚比率与有胚种子之间成极显著的
正相关(R:0. 848、0. 854、0. 901) ,单果种子有胚比率
与无胚种子成极显著的负相关(R:0. 930)。
表 6 滇楸种实性状的方差分量及种群间(内)
的表型分化系数
性状
方差分量 方差分量百分比
群体间 群体内 机误 群体间 群体内
Vst
(%)
果柄长
(cm) 34. 118 157. 708 4. 078 17. 42 80. 5 17. 79
果实长
(cm) 45. 628 204. 367 105. 471 12. 84 57. 49 18. 25
果径
(mm) 78. 808 295. 286 20. 031 20 74. 92 21. 07
有胚种子数
(n) 457. 058 800. 559 1 053. 9 19. 77 34. 63 36. 34
无胚种子数
(n) 318. 156 612. 801 260. 571 26. 7 51. 43 34. 18
单果种子数
(n) 276. 814 920. 323 1 248. 5 11. 32 37. 63 23. 12
果形
指数
1. 902 15. 526 5. 897 8. 15 66. 57 10. 91
单果有
胚比率
0. 246 0. 933 0. 017 20. 54 78. 04 20. 84
平均 17. 09 60. 15 22. 81
2. 6 滇楸群体果实性状间的聚类分析
利用非加权算术平均法(UPGMA)对滇楸 9 个种
群果实 8 个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图 2) ,根据聚类的
结果,以 6. 5 为阈值,9 个滇楸果实种群体被分为 3
类。其中龙里谷脚、贵定新巴距离较近的种群首先聚
在一起,与贵阳摆郎和富源营上的种群被划分为第 1
类。该类种群经度较一致,无霜期都长,果径大小变化
一致;安顺宁谷和鹤庆西邑被划分为第 2 类,该类群体
纬度一致,年均温、降雨量、无霜期一致,只是海拔和日
·8·
第 32 卷 第 3 期 2013 年 3 月 种 子 (Seed) Vol. 32 No. 3 Mar. 2013
照差异大,他们的单果结实数量一致,在所有的种群中
最少;兴仁新龙场、黔西林泉和云南玉龙被分为第三
类,该种群单果有胚种子数量和单果有胚比率在所有
种群中最多,比值最大,果径较大,无胚种子数量较少。
从分类结果可以看出,云南和贵州的种群并没有因为
地理的隔离而分开。
图 2 滇楸果实性状聚类树状图
3 讨 论
通过对云南、贵州滇楸的 9 个地理种群结实特性
调查及 8 个果实性状的变异特性研究,结实量的多少
占被调查植株的比值在群体间的差异大,单果序结实
数量在群体内结实量差异很大(表 2) ,植株的果序数
量从 1 个到 12 个果,各群体间的果序结实数量的平均
值 2. 5,最小的安顺种群 1. 4 个,最大的龙里种群 3. 4
个。单果序果实平均极差为 7. 1,结实数量极差最小
黔西林泉为 3、龙里谷脚极差最大为 12,这与果实性状
中的单果结实数、有胚种子数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滇
楸的自然结实量相对同属的其他种较大,不仅与自然
环境、气候条件有关,主要还与其花粉具有较强的生活
力有关[5]。
由于调查群体地理上的跨度较大,从云南到贵州
的西北部,取样点的温度、湿度、无霜期、降水量和海拔
等气候因子变化较大,使得滇楸的果实性状变异大,各
性状总的平均变异系数在 18. 05(果实长)到 60. 8(无
胚种子数)之间,种群间总的平均变异系数在24. 53
(玉龙拉市)到 39. 281(富源营上)之间,因此认为,滇
楸果实的表型性状无论是在种群间水平还是在种群内
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果实性状以果实长度性状最为
稳定,果实中结实数量、有胚种子数量和无胚种子数量
性状较不稳定。果实各性状群体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
数为 22. 81%,与白皮松 22. 86%[16]、毛棶的 22%[19]、
乌桕的 25. 47%[18]等树种的分化系数相近,但是远低
于其他阔叶树四川桤木的 37. 12%[20],蒙古栎的
56. 09%[21],白花树的 59. 08%[22],说明群体内的变异
是滇楸果实变异的主要来源。群体内的多样性程度大
于群体间,表型变异以群体内为主,说明在滇楸的遗传
育种及遗传改良工作中,优良单株选择利用的重要性
和有效性,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是利用遗传上较为稳定
的表型性状来揭示群体的遗传变异[18 ~ 24]。
对果实表型性状的进行相关分析,果实的直径与
果柄长,果实中无胚种子数量与有胚种子数量成显著
的负相关,果实中单个果实的种子数量与有胚种子数
量、果形指数与果实长、单果有胚比率与有胚种子之间
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单果种子有胚比率与无胚种子成
极显著的负相关。通过果实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将
9 个种群划分为 3 大类,表型性状没有依据种群的距
离进行分类,群体间的表型变异表现为不连续。
参考文献:
[1]潘庆凯,康平生,郭明. 楸树[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37 - 38.
[2]樊汝汶,吴琼美,邹惠渝.滇楸的胚胎学研究[J].南京林产
工业学院学报,1980(2) ;67 - 80.
[3]余丽云. 滇楸的染色体核型分析[J].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1,11(1) :29 - 32.
[4]贾继文,麻文俊,王军辉,等.几种梓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分类
学意义[J].林业科学,2012,48(7) ;182 - 185.
[5]贾继文,王军辉,张金凤.梓树属花粉生活力的研究[J].西
北植物学报,2009(5) :93 - 98.
[6]王改萍,鲁丹,彭方仁,等.不同梓属树种花器官蛋白电泳分
析[J].林业科技开发,2012(3) :54 - 57.
[7]王改萍,杨红宁.楸树,等. 4 种梓属树种花粉离体培养条件
的研究[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2) :34 - 42.
[8]王改萍,彭方仁,徐涛,等.几种不同楸树花粉萌发率的测定
及花粉超低温保存方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8,32(5) :123 - 126.
[9]李平英,王军辉,马建伟,等.不同贮藏条件对梓树属不同单
株种子发芽的影响[J].种子,2010,29(6) :13 - 16.
[10]贾继文,王军辉,张金凤.楸树与滇楸种间杂交的初步研究
[J].林业科学研究,2010(3) :382 - 386.
[11]杨安敏,姚淑均,许杰,等.滇楸半同胞家系子代苗期性状
的遗传变异[J].种子,2010,29(3) :89 - 90.
[12]赵秋玲,王军辉,马建伟.梓树属植物叶片的气孔特征[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8) :21 - 24.
[13]邸葆,孟昱. 抗寒锻炼期间三种楸树叶片激素含量变化
[J].北方园艺,2012(13) :89 - 91.
[14]卢晓强.黔中喀斯特山地 8 种树种早期生长和叶片养分动
态的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
(1) :38 - 42.
(转下页)
·9·
研究报告 姚淑均 等:滇楸结实特性及果实性状变异研究

(接上页)
[15]徐利霞,杨水平,姚小华,等.石漠化地区 3 个树种幼苗在
水分胁迫下的光合特性与抗旱性关系[J].林业科学研究,
2006,19(6) :785 - 790.
[16]李斌,卢宝明.白皮松天然群体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
[J].生物多样性,2002,10(2) :181 - 188.
[17]葛颂,王明庥,陈岳武.用同工酶研究马尾松群体的遗传结
构[J].林业科学,1988,24(4) :399 - 409.
[18]冯毅,罗建勋,杜波.川渝地区乌桕天然群体种子性状表型
多样性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1,32(6) :19 - 27.
[19]康永祥,赵宝鑫.毛梾天然群体种实表型多样性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9) :
107 - 117.
[20]辜云杰,王启和,罗建勋.四川桤木天然群体果实表型多样
性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9,30(2) :19 - 22.
[21]李文英.蒙古栎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J].林业科学,
2005,41(1) :49 - 56.
[22]柳新红,李因刚,赵勋,等.白花树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
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1,24(6) :694 - 700.
[23]Zeneli G,Kola H ,Dida M. Phenotypic variation in native wal-
nut populations of Northern Albania[J]. Scientia Horticultu-
rae,2005,105:91 - 100.
[24]Putenikhin V P. Phenotype analysis of Picea obovata in the
southern urals population structure[J]. Lesovedenie,1997,6:
37 - 49.
收稿日期:2012 - 12 - 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1271806)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1101598) ;安徽省自然科学资金项目(编号:
090411002) ;安徽科技学院玉米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11 AKKC 2011-1) ;安徽科技学院重点学科项目(编号:AKXK 2010-1-1)
作者简介:程昕昕(1978 -) ,女,山西浮山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玉米种子科学与技术;E-mail:chengxin0901@ 163. com。
甜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糖类物质转化动态变化分析
程昕昕, 周 毅, 刘 正
(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
摘要:糖类是种子萌发所需的主要物质和能量,种子贮藏物质的转化和利用提供了种子萌发过程中所需要的主要碳源和
养料。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不同种质甜玉米 Q 267 和 T 26 种子萌发过程中糖类贮藏物质代谢变化。结果表明:在种子萌
发期间,种子贮藏物质消耗率和利用率均逐渐增加,不同种质甜玉米发芽速率和贮藏物质利用率具有一定差异;种子贮
藏物中可溶性糖、蔗糖和果糖含量呈先升高再降低,种子萌发后,淀粉被水解,葡萄糖含量逐渐降低。淀粉酶酶活性和蔗
糖合成酶活性则逐渐增强,从生物系统学角度,为甜玉米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甜玉米;种子;代谢产物;动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 S 513;S 3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4705(2013)03-0010-04
Dynamic Analysis of Sugar Metabolites in Seed Germination of Sweet Corn
CHENG Xin-xin,ZHOU Yi,LIU Zheng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engyang Anhui 233100,China)
Abstract:The carbon and energy in seed germination is gained from the conversion and utilization of seed re-
source is nutrients and energy during germination. The sugar metabolism of Q 267 and T 26 in sweet corn were
analysed. In this study,seed resource consumption effect and seed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ect were increased,
and it had certain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sweet corn germplasm during seed germination;sugars(soluble sugar,
fructose and sucrose)were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reduced,while glucose were decreased gradually and the
activity of amylase and sucrose synthase were synthesized during germination. It w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weet cor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biological systems.
Key words: sweet corn;seed;metabolites;dynamic analysis
·01·
第 32 卷 第 3 期 2013 年 3 月 种 子 (Seed) Vol. 32 No. 3 Mar.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