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野生佳蔬牛尾菜及其栽培技术



全 文 :北方园艺 2007(10):105 ~ 106 菜园 ·栽培技术 ·
第一作者简介:邵美妮(1975-),女,讲师,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野
生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资助项目
(202050782);沈阳农业大学校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07-05-14
野 生 佳 蔬 牛 尾 菜 及 其 栽 培 技 术
邵 美妮1 , 李 天来1 , 徐树 军2
(1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2.沈阳农业大学国有资产处,辽宁 沈阳 110161)
中图分类号:S 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009(2007)10-0105-02
  牛尾菜(Smilax riparia A.DC),别名草菝葜 、白须
公、软叶菝葜 、接骨七等 ,东北地区俗称龙须菜[ 1] 。它是
一种集食用 、药用和工业用于一体的野生资源植物 ,早
春其幼嫩的茎叶可以食用 ,口感好 ,无异味 ,是产区人们
喜爱的山野菜植物 ,也是我国野菜出口的品种之一。根
状茎可供药用 ,有活血化瘀 ,祛痰止咳等功效 ,主治风湿
性关节炎 、筋骨作痛 、腰肌劳损等[ 2] ,也是东北地区多种
植物资源中值得进一步筛选的抗癌植物种类之一[ 3] 。
同时根茎富含鞣质 ,可用来提取栲胶 ,为鞣料工业解决
了原料问题[ 4] 。据记载 ,牛尾菜种子里还含有种子油 ,
是酿造业和工业的重要原材料[ 5] 。牛尾菜在辽宁省分
布较为普遍 ,作为一种山野菜 ,在山区广为食用。
1 牛尾菜的形态特征
牛尾菜属菝葜科 ,为多年生草质藤本 ,雌雄异株 ,具
短根状茎 ,生有多数细长的根。茎草质 ,长 1 ~ 2 m ,攀
缘 ,中空 ,有少量的髓 ,干后凹瘪 ,具纵沟 ,无刺。叶互生 ,
有时实生苗上叶近对生 ,形状变化较大 ,常为卵形 ,椭圆
形至长圆状披针形 ,长 7 ~ 15 cm ,宽2.5 ~ 11 cm ,具 3 ~ 5
条弧形纹 ,脉间网纹 ,背面绿色 ,无毛 ,有时沿脉有很微
小的乳头状突起 ,基部近圆形成心形 ,先端渐尖或急尖;
叶柄长 7 ~ 20 mm ,通常在下部或基部扩大 ,每侧各具 1
线状卷须。花多排成伞形花序 ,生于叶腋 ,总花梗长 3~
5(10)cm ,较细弱 ,花序托膨大 ,小苞片披针状 ,长 1 ~
2mm ,一般花期不落;花小 ,单性 ,淡绿色;雄花;被 6片 ,
披针形 ,长4 ~ 5mm ,宽1.5 ~ 2.0mm ,雄蕊6 ,花药线形 ,
子房近球形 ,无花柱 ,柱头 3裂 ,下弯 ,浆果球形 ,直径7~
9mm ,成熟时黑色。花期5 ~ 6月 ,果期8 ~ 9月[ 2] 。
2 分布与生长环境
牛尾菜分布比较广泛 ,温带 、热带 、亚热带地区均
产;国内除内蒙 、新疆 、西藏 、宁夏 、甘肃外 ,其它各省都有
分布。辽宁省主要产于沈阳 、辽阳 、鞍山 、本溪 、丹东、清
原、新民 、凤城 、宽甸等市 、县。主要生于林下 、阴湿谷地
或较为平坦的地带 ,常在油松 、山里红 、蒙古栎 、辽东栎
等树干周围或灌丛中 ,与铁线莲 、山葡萄 、穿龙薯蓣等混
生。牛尾菜生长比较密集 ,一般呈片状分布 ,在林间空
地 、草丛也偶有生长[ 6] 。
3 牛尾菜的营养价值
牛尾菜嫩茎叶营养丰富 ,据测定 ,每 100 g 鲜样含粗
蛋白5.175 g ,总氨基酸含量为215.95 mg/g ,远远超过一
般蔬菜 ,甚至高于名贵的山野菜白芦笋(169.1mg/g)、蕨
菜(176.5mg/g)、香椿头(152.6mg/g)等 ,可谓山野菜中
的佼佼者;同时 ,其嫩茎叶中还含有丰富的Ca源(5 930
μg/g)、Zn源(92.84μg/g)、Fe源(640μg/g),其中Zn和
Fe的含量也远高于其它山野菜 ,如辽东木葱木(Zn:43.20 ,
Fe:345)、蒲公英(Zn:44.2 , Fe:223)、蕨菜(Zn:61 , Fe:
171),且分布趋势恰恰符合人体对无机元素需要量的分
配 ,因而常食用牛尾菜 ,绝不会由于某种元素的过量而
影响代谢;此外 ,其嫩茎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及含氮
物质 ,特别是 B族维生素 ,VB1已超过极限值0.5 mg ,而
VB2高达1.627mg ,也远高于极限值 ,堪称维生素含量特
高的野菜 ,同时其嫩茎也是提供膳食纤维的很好来
源[ 7] 。
4 资源现状
当前 ,牛尾菜已成为星级饭店餐桌上一种高营养的
未污染的绿色佳肴 ,民间对其食用的方法很多 ,可以鲜
食 ,常用其做馅 、炒肉 、凉拌等 ,口味很好 ,还可晒干菜 ,腌
咸菜 、制罐头等。早春蔬菜淡季时 ,掐取其嫩茎叶 ,成
捆 ,在市面上销量极佳 ,市价达 8 ~ 10元/kg ,远远高于
其它栽培蔬菜 ,其价格可观 ,且数量有限 ,供不应求。再
加上山区群众盲目的采挖 ,资源将不断减少[ 8] 。
5 牛尾菜的栽培技术
5.1 种子的采集与处理
每年 9~ 10月采集牛尾菜的果实 ,果实荫干后剥去
果皮 ,得到红色 ,成熟而饱满的大粒种子。由于牛尾菜
种子休眠期较长[ 9] ,采用赤霉素处理后低温层积砂藏 ,
可以打破休眠以促进萌发 ,翌年3 ~ 4月种子即可发芽。
5.2 整地
种植地需肥沃 ,深耕 18 ~ 25 cm ,施入腐熟的有机
肥 ,耙平 ,做高畦 ,畦宽1.5 m ,长度不限 ,横向开沟 ,沟深
10 ~ 15 cm ,浇足底水。
105
·栽培技术·菜园 北方园艺 2007(10):106~ 107
硼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效应
尚虎 山 , 刘 效瑞
(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 ,甘肃定西 743000)
  摘 要:在温室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浓度硼营养液对黄瓜叶面积 、茎
粗、节间距 、株高和不同组织的鲜、干重及膜透性 、叶绿素含量 、根活力的效
应。结果表明:高浓度硼对黄瓜植株产生较大毒害作用 ,适量硼可促进黄
瓜幼苗对基础养分的吸收;硼毒害有可能影响黄瓜植株细胞的透性;黄瓜
植株可忍耐高浓度硼 ,而对低浓度硼则表现敏感。
关键词:黄瓜幼苗;硼;效应
中图分类号:S 642.20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009(2007)10-0106-02
  硼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 1] 。
植物缺硼根的伸长生长受阻 ,尖端变褐甚至膨大死亡;
茎尖生长停滞至死;幼嫩叶片畸形起皱 、变厚 、变脆 ,叶
脉之间出现坏死斑点;花和果实形成受阻 ,甚至造成无
花、无果;果实块茎贮藏根出现褐色斑点或坏死斑。而
过量的硼却导致根系变短变褐直至坏死 ,成熟叶片失绿
变褐变干 ,弹性增强 、叶片卷曲 、整个植株生长受阻[ 2] 。
植株生长发育对于硼的需求量 ,具有需要量少和对其所
第一作者简介:尚虎山(1982-),男,甘肃定西人,助理研究员 ,主要
从事植物生理及营养学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7-06-26
生长的基质入土攘 、沙培和营养
液中硼浓度的变化幅度适应性差
等特点。因此导致植物发生缺硼
和发生毒害之间的浓度范围一般
很小 ,通常每升中仅有几毫克至
几十毫克 ,不同的植物对硼的需
求量及缺硼敏感程度和对硼毒害
的忍受力差异较大。
  黄瓜属双子叶植物 ,需硼量
较多 ,是对硼较敏感的植物[ 3] 。
试验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
度的硼对黄瓜植株生长的影响 ,
以筛选适宜浓度 、确定硼害浓度 ,
并观测分析硼对黄瓜生长发育的
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植物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津优 3号(天津科润农业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 种子处理 、育苗 、移栽
选健康饱满的种子 ,用 60℃自来水温汤浸种
10min ,然后用冷水冲洗。放入用湿润滤纸垫底 、医用纱
布包裹的培养皿中 ,后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催芽。待种子
胚根长至 0.5 cm左右时 ,挑选均匀者 ,播入珍珠岩 、蛭
石 、沙子(1∶1∶1)配置的穴盘中育苗 ,每穴播5粒。出
苗后 ,每盆留两株。挑选生长一致的幼苗 ,移入填充了
珍珠岩 、蛭石、沙子(1∶1∶2)的盆中 ,用 1/2浓度的营养
液培养。待黄瓜长到两叶一心时 ,用不同浓度的硼酸溶
5.3 种苗移栽
采用摆栽法 ,将发芽的种子按株行距 10×10 cm摆
栽于沟内 ,覆土 ,厚度以 3 ~ 5 cm为宜 ,稍压实 ,耙平畦
面 ,上盖草帘子 ,保湿 ,待芽出土后 ,除去草帘子。
5.4 田间管理
牛尾菜生长期间应根据生长情况 ,追肥 2 ~ 3次 ,以
N肥(尿素)为主 ,辅以 P 、K 肥(硝酸钾和过磷酸钾)。
5月后气温回升 ,杂草增多 ,为防止其与幼苗争光 、争水 、
争肥 ,因而要保持床面无杂草 ,对于连生根的顽劣性杂
草 ,则趁小的时候连根拔除 ,而对于一些 1年生杂草如
小黎 、野苋 、葶苈等 ,则不必过早清除 ,当其长至与牛尾
菜小苗一半时再除即可 ,他们能起到一个遮挡土面 、保
持土壤湿度的作用。
此外 ,牛尾菜比较喜欢阴湿的环境 ,幼嫩小苗不宜
在强光下暴晒 ,因而当苗长至 8 ~ 10 cm时 ,便给其搭棚
遮荫 ,当长至20 ~ 30 cm时 ,出现卷须 ,需考虑搭架 ,使其
攀缘生长。
5.5 采收
种子繁殖的牛尾菜 2 ~ 3 a才可采收。每年的5 ~ 6
月采集嫩茎叶 ,保持鲜嫩的标准以未展开或刚展开叶片
为前限 ,一旦展叶 ,茎就会老化 ,失去食用价值。为了不
影响下一季的生长发育 ,一般当季采收 3 ~ 4次为宜。
参考文献
[ 1]  王遂义.野菜采集与加工[M] .河南科技出版社, 1995.
[ 2]  李书心.辽宁植物志[M] .下册.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 ,1992.
[ 3]  陶桂宝.中国野菜图谱[ M] .解放军出版社.1989.
[ 4]  陈卓良.经济植物开发利用研究[M] .北京科技出版社 , 1994.
[ 5]  Daulatabad C D ,Bhat G G , Jankhandi A M.A keto fatty acid from smi-
lax macrophylla seed oil[ J] .Phytochemistry 1996, 42:3, 889-890.
[ 6]  邵美妮,王文和.牛尾菜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J] .特种经济动植物,
1999(6):38.
[ 7]  王文和,邵美妮.牛尾菜营养成分分析[ J] .特产研究, 2000(3):46-47.
[ 8]  邵美妮.牛尾菜的资源利用与研究现状[ J]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 34
(12):2722-2723.
[ 9]  邵美妮.牛尾菜种子发芽特性的初步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23):6166-6167.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