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菲白竹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全 文 :菲白竹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张春霞1  王福升1 黄月英2
(1 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 2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林业局)
摘 要:以菲白竹为研究材料 ,研究了其组织培养的微繁殖技术 ,为菲白竹大规模的快速繁殖提供生产指导。研
究表明 , 外植体的取材时间以 9 ~ 11 月为宜。菲白竹最适宜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 MS +6-BA 3.0 mg/ L+ NAA
0.01 mg/L和 MS+6-BA 3.0 mg/L , 两者交替使用。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 3/4MS+NAA 0.2 mg/L+2.5%蔗糖。 瓶苗
移栽到基质为蛭石 ,有全自动间隙喷雾装置和遮阴棚的扦插池中 ,成活效果最好 。
关键词:菲白竹;组织培养;微繁殖;移栽
Techniques for Tissue Culture and Micropropagation of Sasa fortunei∥ZHANG Chun-xia , WANG Fu-sheng ,HUANG
Yue-ying
Abstract:The tissue culture and micropropagation techniques of Sasa fortunei were develop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erile regenerated plants could be easily cultivated from explants that got from September to November.The optimum subculture me-
dia were MS+6-BA 3.0 mg/L+3.0% sugar andMS+6-BA 3.0 mg/ L+NAA 1.0 mg/ L+3.0% sugar , and the best rooting
media was 1/ 2MS+NAA0.2 mg/ L+2.5% sugar.Vermiculite was the best growing medium for transplants from tissue culture.
Key words:Sasa fortunei;Tissue culture;Micropropagation;Plantlet
Author s address:Bamboo Research Institute ,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210037 , Nanjing , China
收稿日期:2006-07-06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珍稀观赏竹 、园竹优良新品种
的引进与产业化技术开发”[ 编号:SX(2001)050] ,江苏省农业三项工
程项目“观赏苗木新品种的引进”[ 编号:SX(1999)214] 。
第一作者简介:张春霞(1963-),女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竹类植物栽
培及生理生态研究。
  我国是世界竹子的分布中心和世界竹类的研究
中心 ,在观赏竹子的研究与利用方面有着悠久的历
史 ,形成了独特的竹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物
质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 ,竹子已经成为最
佳的园林植物之一 。用于观赏和园林绿化的地被类
竹主要有铺地竹 、菲白竹 、菲黄竹和翠竹等 ,其中以菲
白竹最为市场接受。菲白竹(Sasa fortunei)[ 1]属于混
生小型竹。竿高 20 ~ 30 cm ,最高可达 50 cm , 径粗 2
~ 3mm ,竹鞭的直径 3 ~ 5mm ,叶绿色夹有白色条纹 ,
极具观赏价值。耐修剪 , 为优良的地被类观赏竹
种[ 2] 。目前 ,菲白竹的繁殖方法为传统常规的种竹带
鞭移栽技术 ,虽然带鞭移栽技术简单易行 ,但母竹耗
量大 ,用地多 ,生产成本高 ,难以快速规模化发展资
源。技术简便 、省时省力的扦插技术也受生根率 、繁
殖速度 、季节等影响。因此 ,常规繁殖方法不仅繁殖
系数低 ,而且难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优质竹苗 ,远
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微繁技
术 ,可以依靠其增殖速度快的特点在短时期内 ,周期
性地实现菲白竹的快速繁殖[ 3] 。菲白竹的组织培养
微繁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 ,利用植物体的一部分 ,
如芽 ,在人工控制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繁殖竹苗的方
法 。组织培养微繁殖速度快 ,首先反映在增殖方式
上 ,只要建立起了菲白竹的快速繁殖体系 ,一株菲白
竹 1 a内可扩繁至 1万株;其次是在环境限制方面 ,由
于培养环境几乎恒定 ,由此可进行周年生产;同时 ,由
于环境 、养分等繁殖条件差异较小 ,苗木生长具有较
高的一致性 ,也就具有较高的商品性[ 4] 。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外植体为菲白竹枝条;移栽用基质为蛭
石 、营养土;供试激素为 6-BA ,KT ,NAA。
1.2 方 法
1.2.1 无菌系统的建立
(1)取材时间:外植体的取材分别于出笋当年的
秋季 9 ~ 11月及第2年的春季2 ~ 3月进行 。
(2)取材方法:从田间生长健壮 ,性状典型的菲白
竹植株上剪取当年生未展叶 、枝芽饱满新秆 ,放入牛
皮纸袋中 ,带回实验室 。
(3)材料灭菌:将带回实验室的材料 ,先用自来水
初步冲洗干净 ,然后将之剪为长 3 ~ 5 cm 含芽的节
段 ,经洗涤剂浸泡 15min后 ,流水冲洗 1 ~ 2 h。最后
转入无菌操作台进行灭菌 。采用 75%乙醇 30 s 和
0.11 %升汞 5 ~ 8min 的消毒 ,无菌水冲洗 4 ~ 5 次
 应用研究
 林业科技开发 2006年第 20 卷第 5 期 31 
后 ,切除节段的两端 ,留取 1.0 ~ 1.5 cm 含芽的节作
为外植体 ,接种到初始培养基MS+6-BA 1.0mg/L+
3.0%蔗糖 。30 d后将无菌苗转入继代培养基 。
(4)培养条件:接种有外植体的培养瓶 ,置于培养
室中 ,每天光照 12 ~ 14 h ,光照强度1 200 ~ 1 500 lx 。
培养室温度25 ~ 30℃。
1.2.2 继代增殖培养
用于菲白竹继代增殖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为 MS
培养基 。培养基中分别附加不同浓度及配比的细胞
分裂素和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种类及使用浓度为:6-
BA(1.0 、2.0 、3.0 、4.0 、5.0mg/L);KT(0.1mg/L);生
长素 NAA(0.01mg/L)。培养基中均加入浓度为 3%
的蔗糖 ,pH 值为 5.8 ,以琼脂为凝固剂 。约每隔 25 d
转继代1次 。
1.2.3 生根培养
将用于生根的菲白竹丛生芽约 15个为 1 丛 ,转
接至生根培养基上 。用于菲白竹组培苗生根的基本
培养基为3/4MS培养基。培养基中分别附加有6-BA
(0 、1.0mg/L)与 NAA(0.02 、 0.1 、0.2mg/L), 共 6 种
配方 ,每种配方接种 48瓶。蔗糖浓度为 2.5%,pH 值
为 5.8 ,以琼脂为凝固剂 。
1.2.4 瓶苗移栽
在室外平均温度达到 20℃以后 ,进行瓶苗移栽。
瓶苗移栽前 ,先打开瓶盖置于温室中炼苗 5 d左右 ,
注意保湿 。然后取出小苗 ,洗去沾在根系上的琼脂 ,
及时移栽到基质中 ,做好水分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取材时期对污染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用于菲白竹组培微繁的外植
体是带有节的芽 ,相对于其他植物 ,外植体较大 ,不易
灭菌 ,因而无菌系统的建立相对不易 ,主要表现为高
污染率 。菲白竹于 4月上旬开始出笋长竹 , 6 ~ 7 月
份旺盛生长 ,当年 12月至第 2年 3月处于休眠状态 。
研究表明 ,不同取材时期所取的菲白竹的芽 ,经相同
灭菌方法处理培养 1个月后 ,污染率明显有差异 。9
~ 11 月份取当年出笋长成的新秆接种的菲白竹外植
体 ,无菌材料的获得率 40%~ 50% ,而于春季 2 ~ 3
月取上年出笋长成的新秆接种的菲白竹外植体 ,无菌
材料的获得率只有 5%~ 15%。9 ~ 11月份新秆上的
芽处于生长分化初期 ,带菌少 ,灭菌较容易;而到了第
2年的春季 2 ~ 3月 ,新秆上的芽经过了一个冬天 ,携
带了大量的病菌 ,灭菌困难 ,因此 ,于春季 2 ~ 3月取
材接种的外植体污染率明显高于9 ~ 11月的。
2.2 不同激素水平对继代增殖培养的影响
2.2.1 不同激素水平对芽增殖的影响
不同激素浓度对菲白竹芽增殖有不同的效果。
表 1 不同激素水平培养基对菲白竹芽增殖的影响
编号 培养基组成/mg·L-1
6-BA KT NAA
平均增
殖率/倍 编号
培养基组成/mg·L-1
6-BA KT NAA
平均增
殖率/倍 编号
培养基组成/mg·L-1
6-BA KT NAA
平均增
殖率/倍
1 1.0 - - 1.01 6 1.0 - 0.01 1.12 11 1.0 0.3 0.01 1.54
2 2.0 - - 2.12 7 2.0 - 0.01 1.94 12 2.0 0.2 0.01 2.56
3 3.0 - - 3.01 8 3.0 - 0.01 2.94 13 3.0 0.2 0.01 2.78
4 4.0 - - 3.12 9 4.0 - 0.01 2.91 14 4.0 0.2 0.01 3.13
5 5.0 - - 3.29 10 5.0 - 0.01 3.15 15 5.0 0.2 0.01 2.91
图 1 不同激素水平培养基对芽增殖率的影响
经过长达 1 a芽继代增殖培养表明 ,在不同浓度6-BA
培养基中芽的分化程度有所不同 ,表现在不同培养基
中芽的平均增殖率有较大差异(见表 1 、图 1)。
从表 1及图 1中可以看出 ,随着培养基中细胞分
裂素6-BA浓度从 1mg/L提高到 3mg/L ,菲白竹的芽
增殖率从 1.0左右迅速提高至 3.0左右;当 6-BA 浓
度超过 3mg/L 之后 , 菲白竹的芽增殖率不再有明显
的提高。可见 ,在低浓度 6-BA 培养基中 ,芽增殖速
度较慢 ,在高浓度 6-BA培养基中 ,芽增殖速度较快;
但芽丛的生长状况会出现衰退现象 ,有时还会出现形
态变异的芽丛 。附加了生长素 NAA(0.01mg/L)之
后 ,对菲白竹的芽增殖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但经观察
对培养壮苗有一定作用。而当培养基中 6-BA 浓度
低于 2mg/L时 ,培养基中附加了KT(0.1mg/L)后 ,对
应用研究 
32  林业科技开发 2006 年第 20 卷第5 期
芽增殖有促进作用。当培养基中 6-BA 浓度高于
3 mg/L时 ,附加的KT(0.1 mg/L),已看不到这种促进
作用 。综合考虑上述各种情况 ,为达到在最低成本下
获得量多质好的瓶苗 ,选择菲白竹最适宜的继代增殖
培养基为3 号 MS +6-BA 3.0mg/L+NAA 0.01 mg/L
和8号MS+6-BA 3.0mg/L ,两者交替使用 。
2.3 芽苗的变异
在多次继代后 ,尤其是在高浓度的 6-BA 培养基
中 ,正常生长的菲白竹芽丛中出现两种叶色变异的芽
苗 ,原有的绿白相间的条纹消失 ,一种芽苗的叶片变
为全绿 ,而另一种芽苗变为白化苗 。将它们从正常生
长的芽丛中分离出 ,分别培养在 3号培养基中 ,再经
多次转基后 ,白化苗的增殖率不断降低 ,生长势渐弱 ,
呈现退化生长。叶片为全绿的绿叶菲白竹增殖率可
保持在1.8左右 ,并且生长良好 ,经过近 1 a的转基培
养 ,仍保持较恒定的芽增殖率及旺盛生长势。
2.4 生根培养
2.4.1 激素对生根的影响
当瓶苗数量达到计划的基数后 ,就可进入了生根
培养 。一部分瓶苗继续用于增殖培养 ,一部分用于生
根。菲白竹组培苗生根比较容易 ,在增殖培养基 MS
+6-BA 3.0mg/L +NAA 0.01mg/L中就已观察到有
少量芽苗生根。参照此配方设计了 2种处理 、3个水
平共 6种生根配方的生根培养基 ,芽丛转入生根培养
基30 d后 ,瓶苗的生根情况见表 2。
表 2 不同配方培养基中的生根效果比较
激素 浓度/mg·L-1
平均生
根率/ %
平均每丛
生根数/条
平均根
长/ cm
NAA
0.02 87.9 3.1 4.82
0.10 100 6.2 5.31
0.20 100 7.1 5.41
6-BA(1.0)+NAA
0.02 92.1 4.8 4.41
0.10 100 9.5 5.32
0.20 100 9.8 5.26
  表2表明 ,随着培养基中 NAA浓度从 0.02 mg/L
增加到 0.1mg/L ,菲白竹芽苗的生根率从 90%左右
提高到 100%,平均根长也有所增加 ,增长幅度最为
明显的是每瓶苗丛的平均生根数。在 2种处理中 ,平
均生根数分别从 3.1条增加到6.2条和4.8条增加到
9.5条 ,增长率达到了 100%。当培养基中 NAA浓度
从0.1mg/L 增加到 0.2mg/L ,菲白竹芽苗的生根率 、
平均根长及平均每丛生根数均没有明显的增长。
从表 2中还可看出 ,在添加了 6-BA 1.0mg/L 的
生根培养基中的平均生根数分别为4.8 、9.5和9.8
条 ,显著高于没有添加 6-BA 1.0mg/L 的生根培养基
中的生根数 。这是由于 6-BA的加入促进了新芽的
形成 ,而菲白竹组培苗的根均由新芽上生成的 。综上
所述 , 菲白竹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 MS +6-BA
1.0mg/L+NAA 0.2mg/L。
2.5 瓶苗移栽
经炼苗后的生根瓶苗移栽到下列3种环境中:一
是具全自动间隙喷雾装置和遮阴棚的扦插池 ,基质为
蛭石 ,喷雾时间与间隔的长短视天气状况进行调整 ,
以竹苗叶面及基质保持湿润为准;二是塑料大棚里的
营养钵中 ,基质为熟土+蛭石(1∶1),每日喷水 4次;
三是塑料大棚里的营养钵中 ,基质为蛭石 ,每日喷水
4次。约 28 d后 ,菲白竹组培苗在 3种环境中均有新
根产生 ,移栽成活率分别为 91.2%、47.5%和 72.1%。
可见 ,将炼苗后的瓶苗移栽到基质为蛭石 、有全自动
间隙喷雾装置和遮阴棚的扦插池中 ,成活效果最好 。
3 结 语
在进行菲白竹组织培养微繁生产时 ,适宜在 9 ~
11月份进行外植体接种 ,外植体选择当年生秆上分
化良好 、生长健壮的芽 。用于芽继代增殖适宜培养基
为MS+6-BA 3.0 mg/L+NAA 0.01mg/L和 MS+6-
BA 3.0mg/L ,二者交替使用对培养壮苗更有利 。适
宜的生根培养基为 3/4MS+NAA 0.2 mg/L+2.5%蔗
糖 。移栽的瓶苗在有全自动间隙喷雾装置 、基质为蛭
石且具遮阴棚的扦插池中 ,成活效果最好 。
参考文献
[ 1] 耿伯介 ,王正平.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一分册)[M] .北京:科学
出版社 ,1996.
[ 2] 张新明.观赏竹在园林绿化中的功用及其发展方向[ J] .竹子研究
汇刊 ,1999 , 18(4):24-26.
[ 3] 张春霞 ,谢寅峰 ,张幼法 ,等.竹子组织培养研究的进展及应用前
景[ J].竹子研究汇刊 , 1999 , 18(3):46-49.
[ 4] 谭文涔 ,戴策刚.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
版社 ,1991.
(通讯地址:210037 , 南京市龙蟠路 159 号)
 应用研究
 林业科技开发 2006年第 20 卷第 5 期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