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粉枝莓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全 文 :粉枝莓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罗 建
(西藏农牧学院林学系 ,林芝 860000)
摘 要:利用粉枝莓的茎段和幼嫩叶片作为外植体 , 研究了不同激素水平对诱
导产生愈伤组织 、芽和根 ,完成植株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S+6-BA0.
5+NAA0.2培养基对诱导愈伤组织和芽的分化效果最佳 , 1/2MS+IBA0.3 对促
进生根效果较好 , 在两步移栽法中 ,移栽存活率分别为 94%和 98%。
关键词:粉枝莓;组织培养;植株再生
中图分类号:S71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151(2003)01-0001-04
Research on Rubus Biflorust Tissue Culture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LUO Jian
(Department of Forestry , Tibet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Science College ,
Linzhi 860000 , Tibet , China)
Abstract:Using stems and young leaves of Rubus biflorus as explants , this paper re-
searched the effect on inducing callus , budlets and roots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of dif-
ferent concentration hormone.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medium MS+6-BA0.5mg/
L+NAA0.2mg/ L was the optimum medium for proliferation of callus and budlets.The
medium 1/2MS +IBA0.3mg/L was the optimum medium for rooting of plantlets.The
rooted plantlets were transplanted to substrata in two successive steps , the survival rates
of which were 94% and 98% respectively.
Key Words:Rubus biflorus;tissue culture;plantlet regeneration
  粉枝莓(Rubus biflorus)是蔷薇科悬钩
子属植物 ,攀援灌木。聚合果实的直径可
达 2cm ,色泽鲜黄 、味甜 ,多浆 ,是鲜食的美
味水果 ,其营养价值极高 ,也可用于酿酒 ,
制作果酱 、饮料 、果冻以及食品添加剂;其
根茎叶果皆可入药 ,具有补肾固精明目的
药用功效;茎皮 、根皮可提制栲胶;庭院栽
培可供观赏;果园四周栽植成防护绿篱。
粉枝莓的用途广泛 ,且耐干旱瘠薄 ,易于栽
培 ,开发前景看好。粉枝莓等悬钩子属植
物在欧美己长期栽培作为重要水果 ,而目
前国内少有栽培 ,在西藏 ,粉枝莓野生资源
星散分布于山谷灌丛林下 ,采集不便 ,开发
利用较为困难。用组织培养方法可在较短
时间内获得大量整齐一致的优质植株 ,人
工建园 ,促进粉枝莓的规模化开发利用。
l 材料与方法
1.l 供试材料
为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兴宅梅朵苑的
粉枝莓栽培苗 ,选择当年生生长健壮无病 、
带饱满芽的枝条 ,剪回温室水培 。
1.2 外植体处理方法
在 3月初 ,选取水培后萌发的幼嫩茎
段和叶片 ,分为无芽茎段 、带芽茎段 、幼嫩
叶片。茎段每段切成 1-2cm长 ,均去掉叶
片;幼嫩叶片剪切成 2cm×2cm 左右的方
块 。然后将以上外植体用试管刷蘸饱和洗
衣粉水洗刷去表面污垢 ,除去肉质皮刺 ,用
流动的自来水冲洗 2 ~ 3 h ,尔后用无菌水
漂洗 2-3次。在无菌条件下 ,用 75%酒
第 1期
2003年 3月         四川林勘设计SICHUAN FORESTRY EXPLORATION ANDDESIGN        NO.1Mar.2003
收稿日期:2002-09-19
精浸 10-20s ,再于 0.l%的 HgCI2 溶液中
消毒 5-10min ,之后以无菌水冲洗 3-5
次。最后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将消毒后
的外植体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分化培养基
上 ,经过 3 ~ 4周的培养后 ,分化出大量的
不定芽 ,这时可将其切下进行继代培养 。
1.3 培养条件
分化及继代增殖培养 ,设 7组对比试
验 ,基本培养基为 MS ,附加不同浓度激素
(6-BA:6-苄基嘌呤;NAA:萘乙酸 ,浓度
单位:mg/L):(l)MS+6-BA0.l+NAA0.
2;(2)MS+6-BA0.1+NAA0.5;(3)MS+6
-BA0.2+NAA0.2;(4)MS+6-BA0.2+
NAA0.5 ;(5)MS +6-BA0.5+NAA0.2;
(6)MS+6-BA0.5+NAA0.5;(7)MS+6
-BA0.5 +NAA1.0。诱导生根培养 , 设
MS , 1/2MS ,附加不同浓度激素(IBA:吲哚
丁酸)。上述所有培养基均加入蔗糖 20g/
L ,琼脂6g/L ,并将 pH 调整为 5.8。
培养室温度保持在 23-26℃的范围
内 ,空气相对湿度为 60%左右 ,光照强度
1500 ~ 2000ix ,每日光照 10 ~ 14h。
1.4 组培苗管理
选取较壮的分化芽转接到根诱导培养
基上 ,形成带根系的植株 。将组培生根苗
炼苗处理 、移栽至室外苗床 。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植体的选择
将组培用外植体分为四类:l ~ 1.5cm
带芽茎段;1.5 ~ 2cm 带芽茎段;半木质化
无芽茎段和幼嫩叶片 。不同茎段的分化和
形态发生结果见表1。
表 1 不同类型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比较
外植体类型 接种数 形成愈伤组织茎段数 分化率(%)
每段分
化芽数
褐化率
(%)
分化天数
(d)
1.5 ~ 2cm 带芽 27 27 100 9.81 18.5 15
1 ~ 1.5cm 带芽 62 62 100 8.56 9.68 18
幼嫩叶片 10 9 90.0 2.56 20.0 21
半木质化无芽 30 14 46.7 1.07 6.67 34
  结果表明:以 1.5 ~ 2cm带芽茎段培养
的分化最快且最多 , l ~ 1.5cm 带芽茎段和
幼嫩叶片培养次之 ,无芽茎段最慢 。1.5 ~
2cm带芽茎段 、1 ~ 1.5cm 带芽茎段 、幼嫩
叶片和无芽茎段培养分化的时间分别为
15d 、18d 、21d和 34d。在培养过程中看到
1.5 ~ 2cm 带芽茎段往往不经过愈伤组织
阶段 ,就可直接 生长成幼苗。而 l ~ l.5cm
带芽茎段 ,一般先发育成愈伤组织 ,再分化
出丛生芽。无芽茎段褐化率最低 , 为
6.67%,并有 46.7%的形成愈伤组织 ,但最
后分化出芽的仅 12段 15个芽 。幼嫩叶片
有较高的分化率 ,缺点是脱毒效果不好 ,褐
化率高 ,分化的不定芽细弱 。
2.2 诱导芽的分化
切取带芽茎段接种到培养基上 ,选择
用 6-BA与 NAA不同浓度组合进行分化
培养基 ,结果见表 2。
2 四川林勘设计 2003 年第 1期
表 2 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培养基对增殖的影响
培养基 接种数 增殖系数 平均苗高(cm) 平均基径(cm)
(1)MS+6-BA0.1+NAA0.2 10 2.3 3.5 0.14
(2)MS+6-BA0.1+NAA0.5 10 2.7 3.9 0.13
(3)MS+6-BA0.2+NAA0.2 15 10.9 4.3 0.17
(4)MS+6-BA0.2+NAA0.5 15 8.4 5.7 0.22
(5)MS+6-BA0.5+NAA0.2 15 12.6 6.1 0.19
(6)MS+6-BA0.5+NAA0.5 14 13.1 2.5 0.14
(7)MS+6-BA0.5+NAA1.0 10 8.5 2.7 0.11
  结果表明:在接入培养基后 15 ~ 18d ,
芽的基部切口出现愈伤组织 ,在此期间芽
不断生长 , 叶片展出 ,侧芽萌发生长 。之
后 ,愈伤组织分化出小芽 , 4周后分化芽和
萌发芽进入旺盛生长时期 ,6周后 ,平均高
可达 6.1cm ,基径可达 0.22cm 。此时便可
将分化芽进行转接 ,继续不断增殖 。
在(5)号组合和(6)号组合培养基取得
的增殖系数为 12.6和13.1 ,较其他组合的
大 ,而(5)号组合培养基的平均苗高和平均
基径都比(6)号组合以及其他组合都要大 ,
综合几种因素说明(5)号组合为最佳增 殖
培养基 。因此 ,再次进行继代培养时 ,只须
采用(5)号组合培养基:MS +6-BA0.5+
NAA0.2 ,既可实现高增殖率 ,又能保证分
化出的芽粗壮 ,生长较好。
2.3 根的诱导
将分化培养长成的小苗剪切成 1.5 ~
2cm的带芽径段 ,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
生根的诱导 。诱导生根培养基选用 MS ,
l/2MS为基本培养基 , 附加不同浓度的
IBA ,再评选出较优的生根培养基 。结果见
表 3。
表 3 不同浓度激素培养基对生根的影响
培 养 基 接种数 生根的径段数 生根率(%) 总生根数 平均生根数
MS+IBA0.2 24 22 91.7 22 1.0
MS+IBA0.3 24 18 75.0 20 1.1
MS+IBA0.5 24 22 91.7 36 1.6
1/ 2MS+IBA0.2 24 24 100 88 3.7
1/ 2MS+IBA0.3 24 24 100 142 5.9
1/ 2MS+IBA0.5 24 24 100 52 2.2
  结果表明:在接入生根培养基后 1周
左右 ,茎段基部出现愈伤组织 ,2周后愈伤
组织出现放射状突起 。稍后几天形成根。
在MS+IBA 的生根培养基上 ,茎段的生根
率虽然不太低 ,但生根数明显少 ,根短 ,细
弱 ,甚至观察到芽的生长势也较差;在 1/
3罗健:粉枝莓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2MS+IBA的生根培养基上 ,茎段的生根率
都达到了 100%;而在 1/2MS +IBA0.3 培
养基中 ,平均每个茎段生根数最大 ,达到
5.9根 ,且根系较粗壮 。
2.4 试管苗出瓶移裁
当在生根培养基中的组培苗根长到
2cm以上时 ,进行炼苗。经过室内常规炼
苗2周后 ,取出组培苗 ,洗去根部附着的琼
脂 ,移栽到经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的蛭石中。
栽后用薄膜覆盖 ,适当遮荫 ,四周压实 ,经
过一段时间 ,再逐渐增加光照;在移栽后的
头几天里 ,经常往环境中喷水 ,使相对空气
湿度保持在 85 ~ 90%之间 ,但长时间的高
湿度易导致病菌的繁殖 ,使幼苗受到侵害 ,
所以几天以后要降低湿度;温度掌握在 22
-28oC 的范围内 。一个月后观察 ,移栽成
活率达 94%。再将蛭石中的小苗栽种到
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中 ,仍然注意温湿
度的控制 ,让组培苗能够迅速生长 ,木质化
程度不断提高 。一个月后观察 ,成活率达
98%。
3 结论
(1)所采外植体的母株的生长势以及
植株枝条的生理状态 ,对外植体以后的发
育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组培过程中可以看
到 ,生长健壮 、无病植株枝条上采的外植
体 ,生长迅速 ,分化能力强 , 增殖系数高 。
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生长健壮外植体内部
的植物激素水平较高所致。
(2)选用带芽外植体的茎段 ,分化出芽
快于无芽茎段 , 1.5 ~ 2cm 带芽茎段 、l ~
1.5cm带芽茎段 、幼嫩叶片和无芽茎段培养
分化的时间分别为 15d 、18d 、21d 和 34d 。
较长带芽茎段分化所需时间短 ,增殖率较
高 ,且往往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 ,即可直接
生长成幼苗 。较长带芽茎段培养中的缺点
是褐化率较高 ,但如果纯粹为了大量繁殖 ,
采用较长的带芽茎段进行培养仍是较好的
方法。
(3)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
不同比例 ,是芽分化的决定因素 。在本试
验中 ,当 6-BA浓度提高时 ,芽的分化得
到促进;当 NAA的浓度增大时 ,观察到根
开始形成。
(4)组培苗出瓶时抗性较弱 ,为保证幼
苗的移栽成活率不受影响 ,移栽方法和移
栽初期的管理是移裁成功的关键 。粉枝莓
虽喜强光 ,但由于试管苗在移栽后还要有
一个适应的过程 ,因此采用前期适当遮光 ,
后期多见阳光的管理;而湿度掌握先高后
低的原则。
4 参考文献
1 韦三立著.花卉组织培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1
2 李凌明编译.植物组织培养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 1996
3 沈惠娟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1992
4 陈正华主编.木本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86
5 罗士韦等编.植物激素.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63
6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生所细胞室.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上海科技出版社 , 1978
4 四川林勘设计 2003 年第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