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贵州葵叶 1 0 9 4 1 ( 了 7 )
习水大树茶开发利用
李华超
陈友邦
( 遵义地区非耕地开发办 )
( 习水县农业局经作站 )
习水县位于贵州北部边缘 , 地处大娄山
系西北坡 , 与四川盆地南缘过渡地带接壤 。 是
贵州通往四川的一个重要 门户 。 该县地貌 、 地
形结构复杂 , 地形切割大 。 境内赤水河 , 习
水河 、 景江河及其支流上游朔源侵蚀十分强
烈 , 原 (始高原 已被破坏 , 形成中 山 峡 谷 地
貌 , 山峦重叠 , 沟谷纵横 , 地势东高西低 ,
高差 1 5 9 6 。 9米 。
该县属亚热带湿季风气候区 , 气候温和
湿润 , 四季分明 , 夏无酷暑 , 冬无严寒 , 雨
量充沛 , 雨热同季 , 年均温 度 13 . o6 C , 年
均 日照 1 1 83 . 7小时 , 属全国低值区 。 年均降
雨量 1 1 4 2 . 2毫米 。 由于地形切割大 , 立体气
候差异 明显 , 具有 “ 一山有四季 , 十里不 同
天 ” 的气候特点 。
该县山地面积大 , 资源丰 富 。 总 面 积
4 6
。
8 6万亩 , 占遵义 地区的 10 。 14 % , 人 均
8
.
07 亩 。 海拔 1 2 0 0米 以上的高山区 占总面积
的 4 4% , 海拔 8 0 0~ 1 2 0 0米的半山区占总 面
积的 39 % , 农用耕地只 占总面积的 6 。 3% , 属
地多田 少的县 。 土壤类型分为 6 个土类 , 81
个土属 , 21 9个土种 。 旱地土壤以 酸性为主 ,
山区土壤以酸性紫色土为主 。 土 壤 有 机 质
和全氮含量中等 , 速效磷和速效 , 钾 ’含 量 . 偏
低 , P H值 5 一 7 。 山地植被条件好 。 森 林
覆盖率 21 . 3% 。 森林树种 70 多科 , 2 50 多种 ,
属 国家一 、 二 、 三级保 护植物 有 秒 锣 、 银
杏 、 祯楠等十多种 。 距 县城 8 公里太平乡有
一全国罕见的 “ 杉王 ” , 胸 径 2 。 3 米 , 高
4 4
.
8米 , 宽幅 2 2 . 6米 , 立木积材量 8 4 . 1立方
米 , 树龄 90 0多年 , 至今枝叶茂盛 , 巍 然 挺
立 , 吸引各方游客常往观光 。 最使茶业各界
学者迷恋的还是河流两岸 中山林区和广大农
户房前屋后 、 田边地角人工栽培的大树茶 。
早在 1 2 0 0多年前 , 陆羽 《 茶经 》 中 , 一
之源对茶树起源作了精辟概括 : “ 茶者 , 南
方之嘉木也 , 一尺 、 二尺乃至数十尺 。 其巴
山 , 峡川有两人合抱者 , 伐而 掇 之 。 ” 当
时 , 陆羽并没有指明茶树起 源 何 地 。 直 到
1 9 7 8年 7 月 , 中国农学会召开 《 全国农业学
术讨论会 》 , 陈椽教授和陈震古提出 “ 中国
云南西双版 纳是茶树原产地 ” 以及 “ 皋芦种
是茶树原种 ” 的论证 , 得毒状会的赞成和支
持 。 现 已得到世界绝大多数学者公认 。 陈椽
编著的《茶业通史》载有 “ 黔北习水河流或栽
培型或栽培后抛荒的大茶树 ” , 笔者认为 ,
习水大茶树属栽培型大树茶 。 从而 , 进一步
说明 , 习水产茶历史悠久 , 开发利用习水大
树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二
习水大树茶 , 既是民间主要茶叶资源 ,
又是传统商品物资 。 《 遵义府志 》 载有 : “
明洪年间 , 温水大坡的大核坪 、 小核坪有成
片大茶树 , 良村的锅厂坝至红圈子一带有成
片大茶树 , 天水池至大白塘尖山有成片大茶
树 。 ” 习水大树茶分布很广 。 五十年代 , 贵
州省茶科所对全省大树茶进行过普查 , 认为
贵州书叶 1 口 9 4 ( , 7 ) 宁 7
习水大树茶最为集中连遍 , 树型高大 , 数量
多 , “ 金玉茶 ” 产量大 。 习水 “ 金玉茶 ” 自
古销往祖 国西南边疆少数 民族地区 。 茶农祖
祖辈辈采茶青制茶饼 , 不顾朝庭地方衙署设
置的关卡堵截 , 运销西康 、 西藏换马回程 。
建 国以后 , 习水县是我国边销茶主产地之一 。
1 9 5 9年和 1 9 6 9年县供梢社收购金玉茶分别达
到 1 5 0 0 0担和 1 5 3 0 0担 , 两次荣获国务院颁发
的奖状和奖金 。 为保证边疆少数民族饮茶需
求 , 增强民族团结作 出了重大贡献 。
七 十年代中期 , 为了保证边销茶供货 ,
商业部在我 区桐梓县新建一座边茶加工厂 。
然而 , 从该厂 1 9 7 3年投产起 , 习水就停止 收
购金玉茶 , 不仅茶农深受其害 , 经济收入减
少 , 而且 , 山间大树茶也遭乱砍滥伐 , 破坏
很大 , 损失不小 。
勤劳智 慧 , 艰苦朴实的习水人 民 , 有历
史悠久的茶文化 。 广大茶农 以大树茶鲜嫩枝
叶为原料 , 用传统土艺制作金玉茶 。 还有白
茶 、 丛茶 、 青杆茶 、 虫茶 、 苦丁茶等多种品
种 。
习水是农业大县 。 有 50 多万农 民 , 人们
酷爱饮罐爆 热茶 。 茶农说 : “ 金玉茶越喂越
香 , 喝了金玉茶 , 干活有劲头 , 什 么伤风感
冒 、 腰酸背痛 , 喝碗金玉茶就没事 了 。 ” 每
家火炕里 , 日夜不息偎着茶 。 下地干活 , 收
工回家 , 都要喝碗金玉茶 。 五口 之家 , 一年
要饮 50 多斤 。 总消费量达 5 万多担 。 农 民从
不买市场上的小叶种茶 。
习水县山地辽阔 , 大树茶 资源是我省乃
至全国来说 , 都是最多的县 。 近百年来 , 大
树茶已从林区向农 民的房前屋 后 , 五 旁 四
坎 , 田边地角庭 园经济发展 。 多 者 20 ~ 30
株 , 少者 3 ~ 5 株 。 据不完全测算 , 全县大
树茶不少于 5 0万株 , 以株产 5 斤干茶计 算 ,
年产 2 。 5万担 。 自古 以来 , 都是小农经 营 ,
自产自销 , 自给 自足 。 鉴于人们传统习惯罐
偎 热饮 , 消费量相当大 , 人均 10 斤以上 , 全
国之冠 。 市场上 , 常年都有金玉茶零售 , 每
斤 2 元 。 产条大户 , 一年收入千余元 。 以上
事实充分说明 , 开发习水大树茶是人 民的意
愿 ,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我们在习水县非耕地 资源开发办和农业
局的支持下 , 在海拔 1 2 0 0~ 1 4 0 0米 , 随机选
择 8 棵树型高大 , 树姿开张 , 枝叶茂盛的大
树茶 , 平均树 龄 85 年 , 并对其生物学特征和
新梢生长特性进行观察测定 : 干径 3 6。 5 4 厘
米 , 树高 9 . 7米 , 树幅 7 。 74 米 , 叶片椭 圆形 ,
叶缘锯 齿整齐 , 叶面 微隆 , 叶色深绿富有光
泽 , 叶 肉肥实 , 叶质柔软 , 叶片 呈 水 平 或
上 、 下倾斜着生 。 叶长 13 厘米 , 叶宽 5 。 8厘
米 , 叶脉 9 对 。 一果 3 ~ 4 瓣 , 呈 桐 籽 瓣
状 。 霜降成熟 。 大树茶清 明前后三 、 五天萌
发 , 比群体小叶种提前 10 天左右 。 金玉茶立
夏前后采摘 , 茶农用传统工艺制作金玉茶 。
炒青一一包揉一一发酵一一干燥四道工序 。
即大锅高温炒至叶青枝软 , 装入口袋 揉至体
积减半 , 合二为一 , 扎紧袋 口 , 发酵一夜 ,
散发甜香 , 摊晒九成干 , 装袋放在火架上缓
慢干燥 。 成茶呈金黄色 , 叶卷曲不成条索 ,
锅巴 香 。 水煎片刻 , 汤色红亮 , 古木香 , 盯一卜
底暗而平展 。
大树茶鲜叶原料能否制作炒青绿茶 呢 ?
93 年 4 月 10 日 , 笔者就地采一芽二 、 三叶 , 试
制炒青茶 , 除外形欠佳外 , 色 、 香 、 味均超
过群体小叶种炒青茶 , 特别耐 冲泡 。 经贵州
省茶科所分析鉴定 : 茶多酚 28 . 6 5 8 3% , 高
于小叶种 3 一 4 个百分点 , 氨基酸 l 。 3 2 0 1% ,
咖啡碱 1 . 5 7 3 8%均低于小叶种半个百分点 ,
水浸 出物含量较高 , 达 38 . 2 1 9 8% 。 有待进一
步分析 比较 , 取得茶业界共识 , 为开发大树茶
提供理论依据 。
四
贵州茶叶 1 - . 4 1 ( 7 T )
遵义茶叶发展之路
陈辅光 孙泽瑰 ( 遵义地 区农业局 )
遵义地区是全省重要茶区 之 一 , 据 统
计 , 到 1 9 9 2年全区茶园面积达 1 7 . 1万亩 , 其
中投产茶 园 1 3 . 1万亩 , 年产干茶 60 3 1吨 , 产
值达 2 8 1 7 。 4万 元 。
近几年来 , 遵义茶叶得到稳步健康的发
展 , 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 方面 。
1
、 茶园面积增长迅速 , 素质逐步提 高
1 9 9 0年全区茶园面积仅为 1 5 。 6万亩 , 而
到 目前已达 1 7 。 1万亩 , 增长 9 。 6% , 投 产 茶
园 已达 13 。 1万亩 。 茶园素质也在逐步提高 ,
由过去单一的仅适制绿茶的浙江小叶群体种
发展为现在适制红茶的黔泥 4 1 9 、 70 1 , 红绿
兼制的黔泪 5 0 2 、 6 0 1 、 福鼎大白茶等大 、 中
叶种 。 据统计 , 到 目前为止 , 全区已改 造低
产茶园 8 万亩 , 换种改植成福鼎大白茶等有
性系 良种茶园近 4 . 1万亩 , 按高标准改 造 成
黔泪 4 1 9 、 5 0 2 、 福鼎大白茶等无性良种茶园
近 1 。 5万亩 。
2
、 茶叶产且稳步上升 , 茶 类结构趋于
综合化
全区茶叶连年增产 , 据统计 , 1 9 8 0年产
茶 2 0 8 5吨 , 1 9 8 5年增至 5 2 2 3吨 , 到 1 9 9 2年达
6 0 3却屯。 根据国际 、 国内市场的需求 , 茶类
结构也趋于综合化 , 特别是名优绿茶的产量
天时地利 , 赋予 习水人民得天独厚的大
树茶资源 。 广大茶农世世 代代苦心经营金玉
茶 , 多年来 , 经济地位却不断下降 。 七十年 代
以 前 , 它为边销茶提供资源 , 为民族大团结
作过积极贡献 。 然而 , 随着茶叶市场不断扩
大 , 大树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 险 。 笔 者 认
为 , 恢复和发展金玉茶生产 , 不仅是解决 习
水 50 万农民问题 , 也是解 决几千万少数 民族
饮茶问题 。 因此 , 建议五点 :
第一 、 统一认识 , 坚定信心 , 以改革为
动力 , 排除干扰 , 走建设山区 , 发展经济 自
己的路 。 为积极稳妥 , 少走弯 路 , 早 见 效
益 , 组织 专家论证 , 制定大树茶开发可行性
方 案 , 具体实施 。 防止一轰而 起 , 不 欢 而
散 。
第二 、 建立大树茶苗圃 , 选 育 优 良茶
种 , 为开发提供批量大树茶优质苗木 。
第三 、 因地制宜 , 不 占耕地和熟土 , 利
用荒山草坡 , 在不破坏其植被条件下 , 实行
规格栽植 。 株行距 1 丈 , 每亩 60 窝 。 窝穴 1
平方尺 , 深挖 1 . 5尺 , 施有机肥 30 ~ 50 斤 , 盖
土厚 3 寸 , 每穴栽 2 一 3 株 , 间隔 3 寸 。 栽
后浇水 , 前期管理 , 主要是保持土质湿润 。
第五年开始打顶修剪 , 促使枝条 向 四 周 延
伸 , 扩大蓬面 , 增加采摘面 。 ( 关于大树茶
的大面积栽培措施的最佳方案 , 还请茶界同
仁献计献策 。 一一编者 )
第四 、 投资建厂 , 茶青分级加工 , 一芽
二 、 三叶加工 内销茶 ; 大叶嫩枝 加 工 边 销
茶 , 或加工红碎茶 , 或加工袋泡茶等 。 从而
调整产品结构实行多品种 , 多渠 道 , 拓宽市
场 , 打开销路 。
第五 、 坚定科技兴茶的方针 。 坚持科研
生产相结合 。 欢迎科研单位 , 大专院校提供
技术有偿服务 。 从而优化产品结构 , 创出名
牌商品 , 打入国际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