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贵州西南部大树茶生化特性研究



全 文 :0 引言
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常规生
化成分含量是鉴别茶树种质资源、鉴定茶叶品质和茶
叶综合利用价值等的物质基础[1]。不同地区大树茶资
源常规生化成分的差异性是DNA遗传多样性的直接
表现形式[2,3]。贵州西南部是茶树发源地之一,也是国
内大树茶保存数量及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在众多大
树茶资源中不乏优质和特异资源,可直接用于生产或
资源创新[4]。但针对贵州西南部各地大树茶资源常规
生化成分含量的分析研究,尚未见有相关报道。故项
目开展贵州大树茶资源调查,研究其生化特性,旨在丰
富贵州大树茶资源数据库,发掘优质、特异资源,为大
树茶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提供理论参考[5-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2011年5月,在安顺、黔西南、六盘水、兴义等地采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创新平台子课题“贵州大树茶(Camellia thea L.)资源调查与研究(一)”[黔科合院所创新能(2010)4008-12]。
第一作者简介:段学艺,男,1986年出生,云南凤庆人,研究实习员,学士,从事茶叶加工、栽培研究。通信地址:550006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金竹镇贵
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Tel:0851-3762783,E-mail:duanheqingrea@163.com。
通讯作者:王家伦,男,1970年出生,贵州余庆人,高级农艺师,学士,从事茶树栽培、育种研究及科技管理工作。通信地址:550006贵州省贵阳市小河
区金竹镇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Tel:0851-3762783,E-mail:455856040@qq.com。
收稿日期:2012-02-20,修回日期:2012-04-16。
贵州西南部大树茶生化特性研究
段学艺,王家伦,胡华健,高秀兵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阳 550006)
摘 要:针对贵州西南部安顺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兴义市等地现存大树茶,进行4项常规生化成分含
量测定并与贵州主栽品种‘福鼎大白茶’作比较分析,研究大树茶的生化特性、适制性、栽培利用价值及
饮用价值等。结果表明,贵州西南部各地大树茶与‘福鼎大白茶’的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之间无显著
差异(P=0.05);各地大树茶资源的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总体来看,贵
州西南部各地大树茶的氨基酸含量较低,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则较高;酚氨比值均在8以上,适制红茶,
直接栽培利用价值不大,可作为高咖啡碱、高茶多酚茶树新品种的育种材料。
关键词:大树茶;生化成分;‘福鼎大白茶’;价值;适制性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2-0497
Study on the Biochemical Components of Tea Camellias in Southwest Guizhou Province
Duan Xueyi, Wang Jialun, Hu Huajian, Gao Xiubing
(Guizhou Tea research Institute, Guiyang 550006)
Abstract: Aim at the extant tea camellias in southwest Guizhou Province such as Anshun City, Qianxinan
State, Liupanshui City, Xingyi City and so on, we did four routine item biochemical components content test to
study their biochemical character, adaptability, cultivation value in use, drink value and so on, compared with
the‘Fuding Dabaicha’which was most cultiv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e all tea
camellias’water extract and caffeine conten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the amino acid content was
significant low, to‘Fuding Dabaicha’. Overall, all the tea camellias in southwest Guizhou Province had low
amino acid content but high caffeine and tea polyphones’content, and the phenol/animo value were over 8. So
their adaptability were to make black tea and the direct cultivation value were low, but they could use as high
caffeine or high tea polyphenols breeding tea variety.
Key words: tea camellias; biochemical components;‘Fuding Dabaicha’; value; adaptability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8(19):286-289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段学艺等:贵州西南部大树茶生化特性研究
m
制11个大树茶单株茶样;在湄潭县兴隆镇龙家坡采制
3个无性系‘福鼎大白茶’茶样。2011年8月送贵州省
茶叶研究所中心实验室进行4项常规生化成分分析。
1.2 设计思路
试验针对百年以上大树茶保存较多的贵州西南部
进行了实地调查、采样及 4项生化成分检测。对检测
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福鼎大白茶’生化特性作对比,以
讨论、分析出各地大树茶的生化特性差异、栽培利用价
值、饮用价值、适制性及进化程度等。
1.3 试验材料
供试大树茶单株材料来源及生物学特性见表1。
试验所用试剂咖啡碱(CAF)的标准品购自 Sigma
表1 大树茶单株材料来源及生物学特征
单株原生地
安顺市
安顺市
六盘水市
六盘水市
兴义市
兴义市
黔西南晴隆
黔西南晴隆
黔西南晴隆
黔西南晴隆
黔西南晴隆
编号
1
2
1
2
1
2
1
2
3
4
5
树高
2.5
4.0
3.0
8.0
6.0
8.0
3.5
3.5
9.0
3.0
3.5
树幅
3.0
7.0
3.0
5.0
6.5
12.0
4.0
2.0
4.0
4.0
2.0
基径
0.23
0.39
0.25
0.38
0.33
0.97
0.22
0.35
0.18
0.32
0.83
海拔
1362
1325
2004
2033
1933
1900
1181
1419
1454
1468
1448
公司 (St. Louis, Missouri, USA),色谱纯级乙腈购自
Merck 公 司 (Darmstard, Germany),水 为 超 纯 水
(>18.2 MΩ),其他试剂为市售分析纯级。
1.4 试验方法
根据《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方法,
制作茶叶分析样品,粉碎后待测。
咖啡碱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水浸出物、茶多
酚、游离氨基酸等生化成分含量的测定采用国标法
(GB/T 8305、GB/T 8313、GB/T 8314)。
1.5 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分析软件,平均数差
异性检验采用LSD法。
2 结果与分析
2.1‘福鼎大白茶’常规生化成分含量及酚氨比情况
2011年5月,在贵州遵义采制3个无性系‘福鼎大
白茶’茶样,进行化验分析。结果(表2)显示,‘福鼎大
白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分别为
44.7%、4.0%、29.3%、3.261%;其酚氨比阈值6.9~7.7,均
值7.3,绿茶适制性强[7-8]。
2.2 大树茶单株常规生化成分含量及酚氨比情况
对贵州安顺、六盘水、兴义、黔西南等地的11份大
树茶单株种质进行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咖
啡碱等常规生化成分测定和酚氨比分析。结果(表3)
表明,贵州西南地区大树茶单株水浸出物含量阈值为
38.7%(黔西南4号)~48.7%(安顺1号);游离氨基酸含
量阈值为 0.85%(黔西南 1、4号)~3.0%(安顺 1号);茶
多酚含量阈值为18.7%(六盘水1号)~37.5%(黔西南3
号);咖啡碱含量阈值为2.9%(六盘水2号,黔西南1、4
号)~4.7%(安顺1号)。酚氨比阈值为10.0(六盘水1、2
号)~37.6(黔西南1号)。
2.3 各地大树茶资源、‘福鼎大白茶’总体特征及对比
分析
结合表2~3,将各地大树茶资源的4项常规生化成
分及酚氨比值与‘福鼎大白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编号
1
2
3
均值
水分/%
8.7
9.0
8.2
8.6
水浸出物/%
45.3
46.2
42.5
44.7
氨基酸/%
4.0
4.0
4.0
4.0
茶多酚/%
30.7
29.5
27.7
29.3
咖啡碱/%
3.285
3.318
3.179
3.261
酚氨比
7.7
7.4
6.9
7.3
表2‘福鼎大白茶’常规生化成分检测表
·· 287
中国农学通报 http://www.casb.org.cn
(表4)显示,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方面,各地大树茶
资源和‘福鼎大白茶’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氨基酸含
量方面,各地大树茶资源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
于‘福鼎大白茶’;茶多酚含量方面,‘福鼎大白茶’与安
顺、兴义、黔西南大树茶资源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
著高于六盘水大树茶资源;酚氨比方面,六盘水资源和
‘福鼎大白茶’显著低于黔西南大树茶资源,安顺、兴义
和黔西南大树茶资源之间无显著差异。
表3 各地大树茶单株常规生化成分含量及酚氨比情况
采样地点
安顺
六盘水
兴义
黔西南
编号
1
2
1
2
1
2
1
2
3
4
5
水分/%
7.8
7.9
8.1
7.8
8.1
7.7
7.3
7.7
7.8
7.8
7.7
水浸出物/%
48.7
46.7
41.7
43.7
42.3
43.3
46.3
43.7
46.3
38.7
48.3
氨基酸/%
3.0
1.5
1.8
2.1
1.3
1.5
0.85
1.4
1.9
0.85
1.0
茶多酚/%
35.1
37.0
18.7
21.1
30.5
28.5
32.0
28.7
37.5
25.5
35.0
咖啡碱/%
4.7
3.5
4.1
2.9
3.6
3.3
2.9
3.8
4.7
2.9
4.3
酚氨比
11.7
24.7
10.0
10.0
23.5
19.0
37.6
20.5
19.7
30.0
35.0
表4 贵州西南部各地州市大树茶常规生化成分含量及酚氨比情况
编号
安顺市(n=2)
六盘水市(n=2)
兴义市(n=2)
黔西南(n=5)
福鼎大白茶(n=3)
水分/%
7.9±0.1b
8.0±0.2b
7.9±0.2b
7.7±0.3b
8.6±0.4a
水浸出物/%
47.7±1.0a
42.7±1.0a
42.8±0.5a
44.7±4.8a
44.7±1.9a
氨基酸/%
2.3±0.8b
2.0±0.2b
1.4±0.1b
1.2±0.5b
4.0±0a
茶多酚/%
36.1±1.0a
19.9±1.2b
29.5±1.0a
31.7±6.0a
29.3±1.5a
咖啡碱/%
4.1±0.6a
3.5±0.6a
3.4±0.1a
3.7±0.9a
3.3±0.1a
酚氨比
18.2±6.5ab
10.0±0b
21.3±2.32ab
28.6±9.0a
7.3±0.4b
注:小写字母不同表示0.0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
3 结论
3.1 大树茶资源的适制性
酚氨比是反映茶叶适制性的指标,凡酚氨比大于
8者,适制红茶,反之适制绿茶[9-10]。由表 4可见,贵州
西南部各州市大树茶资源的酚氨比均大于 8,均较适
于制作红茶和发酵茶类。
3.2 大树茶资源的综合利用
咖啡碱和茶多酚均为重要的生物医药原料,也是
重要的食品和化工原料[11,12]。安顺市大树茶资源的茶
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均较‘福鼎大白茶’高,可作为高咖
啡碱、高茶多酚品种选育材料或直接栽培利用。六盘
水大树茶资源的茶多酚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地区资源和
‘福鼎大白茶’,可作为低茶多酚品种选育材料或直接
栽培利用[8,13]。
4 讨论
要实现贵州大树茶资源的栽培及创新利用,还需
对资源进行鉴选和评价研究,开展遗传多样性分析,建
立贵州省大树茶种质资源数据库[14]。这不但能发掘特
异地方大树茶资源,充分合理利用贵州省丰富的大树
茶资源,还能完善、推动贵州乃至全国茶组植物的系统
学研究,为茶树育种、优势种群构建及良种优势模式建
立提供科学依据[15-16]。
参考文献
[1] 鄢东海.贵州地方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多样性及绿茶品质[J].中国
农学通报,2010,26(3):81-85.
[2] 田永辉.贵州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创新利用[J].贵州农业科
学,2007,35(6):114-116.
[3] 王平盛.中国野生大树茶的地理分布,多样性及其利用价值[J].茶
叶科学,2002,22(2):105-108.
[4] 王亨洪.川渝地区重要野生大树茶遗传多样性的 ISSR分析[J].茶
叶科学,2009,29(2):168-172.
[5] 唐一春.低咖啡碱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及评价[J].西南农业学报,
·· 288
段学艺等:贵州西南部大树茶生化特性研究
2010,23(4):1051-1054.
[6] 田永辉.贵州野生茶树资源的地理分布与生态型[J].贵州农业科
学,2008,36(2):160-161.
[7] 陈宗懋.茶树生态系中的立体污染链与阻控[J].中国农业科学,
2007,40(5):948-958.
[8] 鄢东海.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及野生茶树资源调查[J].贵州农业
科学,2009,37(7):184-187.
[9] 吴华玲.茶树咖啡碱代谢及低咖啡碱茶树育种研究进展[J].热带作
物学报,2011,32(9):1780-1785.
[10] 邵宛芳.云南茶树种质的 RAPD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3.36
(12):1582-1587.
[11] 王新超.我国苦茶资源主要生化成分的鉴定评价[J].中国农学通
报,2008,24(6):65-69.
[12] 江昌俊.茶树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94.
[13] 许玫.云南古茶树群落的分布和多样性忉[J].中国茶叶,2005(6):
12-13.
[14] 殷丽琼.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云南古茶树树势恢复的研究[J].西南
农业学报,2010,23(2):359-362.
[15] 陈正武.贵州野生茶树资源及地方品种变异类型的保护与利用[J].
贵州农业科学,2009,37(7):l88-190.
[16] 陈亮.应用RAPD分子标记鉴定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研究[J].中国农
业科学,2002,35(10):l186-l191.
致谢:大树茶单株采样工作得到了安顺、黔西南、六盘
水、兴义等地茶办及贵州省茶叶研究所陈正武、曹雨、
赵华富等同事的鼎力相助,谨致谢意!
··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