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药与天然药物·
药用植物六角莲国内研究概况
王 玮1 ,木海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温州 325027)
摘要:本文从来源 、分布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化学成分 、药理及毒理作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六角莲 ,同时还指出六角莲现在属于濒
危植物 ,以及可行有效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六角莲;研究;鬼臼毒素;保护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765(2010)-11-0041-03
Research of Dysosma pleiantha
WANGWei ,MU Hai-ou(The second Aff 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27 ,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 roduced dy sosma pleiantha in detail from the source ,dist ribution , characters identifica-
tion ,microscopic ident ificati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Toxici ty.At the same time it pointed out that dysosma pleiantha is now endangered plants , as well as viable
and effective protective measures.
KEY WORDS:Dysosma pleiantha;Research;Podophyllotoxin;Protection
作者简介:王玮 ,女(1982-)。中药师 ,本科 ,从事中草药的调配及研
究。 联系电话:0577-88879151 , 13587698946。 E-mail:ww judy @
163.com.
六角莲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 别名八角金盘 、山荷叶 、独脚
莲 ,是小檗科鬼臼亚科八角莲属植物。六角莲的药用部位是
根茎 ,性平 , 味苦 、辛 , 有毒;具有清热解毒 , 化痰散结 ,祛瘀消
肿的功效;用于痈肿疗疮 , 瘰疬 , 咽喉肿痛 ,跌打损伤 ,毒蛇咬
伤 ,常用量 6 ~ 12g ,外用适量 ,研末调敷或浸酒涂敷。 六角莲
因其有效成分鬼臼毒素可以制成抗癌新药而遭到过度采
挖〔2〕 ,野生资源临近枯竭 , 现已被列入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 所
以如何去保护现有的野生资源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1 来源和分布
1.1 来源 本品为小檗科鬼臼亚科八角莲属植物六角莲
Dysosma pleiantha(Hance)w oodson 的干燥根茎。
1.2 生境分布 六角莲为半荫生植物 , 喜凉爽润湿 ,在相对
湿度大 , 日照少 ,降雨充沛的气候条件下利于生长 , 怕强光照
射和干旱。在自然界中多生于海拔 800~ 1500m 的山谷或山
坡杂木林下阴湿处。分布于安徽 、湖北 、广西 、浙江 、福建 、台
湾〔1〕。
2 性状鉴别〔3 , 4〕
2.1 原植物 六角莲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结节状 , 具多数
粗壮须根。茎直立 ,无毛 , 高 20 ~ 30cm。茎生叶常为 2 枚 ,盾
状着生 ,轮廓长圆形至近圆形 ,长 16 ~ 22cm , 宽 12 ~ 19cm , 无
毛 ,具 4 ~ 9浅裂或深裂 ,裂片宽三角状卵形 , 边缘有针刺状锯
齿;叶柄长 10 ~ 15cm , 无毛。 4~ 5 月开花 , 花5 ~ 8 朵或更多 ,
簇生于两茎叶柄的交叉处 , 下垂;花梗长 2 ~ 3cm;萼片 6 , 卵
状或椭圆状长圆形;花瓣 6 ,紫红色 ,长圆形 , 2 轮排列 , 外轮 3
枚 , 椭圆形 ,内轮 3 枚 , 倒卵形;雄蕊 6 , 花丝扁平 , 花柱短 , 柱
头盾状。浆果近球形。
图 1 1~ 3六角莲 , 1.花枝 2.根茎及根 3.花(去花被),示雄
蕊和雌蕊;4.八角莲
2.2 药材 根茎横生 , 结节状 , 长 2 ~ 3cm , 直径 5 ~
10mm〔5〕 , 鲜时表面浅黄色 , 干后呈棕黑色 , 茎基痕内多可见
残留芽苞或刺状突起 , 周围有鳞叶脱落留下的环纹 , 表面有裂
纹下方着生须根 , 被稀疏微柔毛;体轻质硬而脆 ,易从结节相
连处折断 , 折断面不平坦 , 类白色 , 有裂隙横断面可见皮层较
窄 , 维管束黄棕色 ,卵圆形 , 断续排列呈环状 ,髓宽。根断面黄
·41·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22 No.11 2010
色 ,中央有圆点状中柱 , 易与皮部剥离。气微 , 味淡微苦。以
条粗壮 ,质坚实 , 棕色 ,无泥杂者为佳。
3 显微鉴别〔6〕
3.1 根横切面 表皮细胞1列 , 外壁及侧壁增厚 , 微木化 , 有
的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下皮细胞 1 列 , 排列紧密 ,类多角形 ,有
的内含黄棕色颗粒状物 , 皮层由 12~ 16 列薄壁细胞组成 , 厚
壁细胞众多 ,成群或散在 , 层纹明显 ,微木化 , 内皮层细胞切向
延长 ,类椭圆形 , 有的细胞被分隔成 2 室 ,凯氏点明显 , 维管束
辐射型;韧皮部细胞较大 , 内侧可见 2 ~ 3 个韧皮纤维 , 非木
化;束中形皮层 1~ 2 列细胞;木质部 5 ~ 6 原型 , 导管呈径向
排列 , 直径 13~ 52μm ,木纤维层纹和孔沟可见。 薄壁细胞内
含淀粉粒 ,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 。
3.2 根茎横切面 表皮细胞1列 ,外侧壁增厚 , 有的已部分脱
落 ,下皮细胞类长方形 , 排列紧密 , 部分表皮及下皮细胞已发
育成木栓细胞 , 皮层外侧为 2 ~ 5 列石细胞组成的环带 , 石细
胞类方形 、椭圆形或多角形 , 皮层由 10 ~ 15 列薄壁细胞组成 ,
偶见石细胞散在 ,内皮层不明显 , 维管束外韧形 , 20 余个断续
排列成环 , 内外侧均有石细胞群包绕 , 韧皮部较窄 , 细胞扁平
状 ,内侧可见 2 ~ 3 个壁极厚的韧皮纤维 , 直径约占木质部的
1/2 或近相等。木质部导管多径向排列 , 直径 24 ~ 40μm , 射
线细胞宽可达 10 余列 , 径向延长 , 类椭圆形 , 髓宽广 ,由薄壁
细胞组成 ,排列疏松。皮层 、射线及髓部薄壁细胞内含淀粉
粒 ,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3.3 粉末 棕褐色。石细胞极多 , 散在或成群 ,黄绿色 , 少数
几无色 ,类圆形 、类方形 、类三角形 、类菱形或不规则形 , 长 64
~ 196μm ,直径 42~ 114μm , 壁厚 5 ~ 40μm 孔沟大多清晰 , 多
呈分支状 ,纹孔极密。纤维成束或散在 , 黄绿色或无色 , 直径
15 ~ 50μm ,壁厚 4 ~ 19μm ,孔沟致密 , 纹孔可见 , 有的层纹细
密 ,不很明显。厚壁细胞众多 , 无色 ,类长方形 , 末端平截或斜
尖 ,长 168 ~ 720μm ,直径 28 ~ 240μm , 壁厚 3 ~ 11μm ,孔沟稀
疏 ,单斜纹孔或呈人字形 , 木化 、微木化或非木化。草酸钙簇
晶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直径 27~ 42μm。表皮细胞表面
观类长方形或类多角形 , 黄棕色 ,壁稍增厚 , 其下常附着下皮
细胞 ,壁薄 , 无色 ,垂周壁略细波状。导管主要为网纹导管 ,有
的正向具缘纹孔过渡 , 少见具缘纹孔导管及梯纹 、螺纹导管。
淀粉粒单粒 ,多类圆形 , 直径 1~ 12μm ,脐点点状 、短条状或十
字状 ,层纹未见。复粒由 2 至数十个分粒组成。根毛偶见 ,多
破碎。
4 理化鉴别(主要鉴别鬼臼毒素)〔7〕
4.1 薄层色谱鉴别 取供试品1g ,加乙醇适量于索氏提取
器中提取至无色为止 ,挥去乙醇至约 1mL , 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鬼臼毒素对照品适量 , 加乙醇制成每 1m L 含 2mg 的溶
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上述溶液各 10μL , 分别点于同一硅
胶 G薄层板上 , 以氯仿-乙酸乙酯(60∶40)为展开剂 , 展开 , 取
出 ,凉干 , 喷以硫酸-乙醇(50∶50)显色剂 , 于 120℃加热约
5min 至显清晰的斑点。结果 , 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
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2 液相色谱鉴别〔7〕
4.2.1 色谱条件:色谱柱:Luna C18柱(4.6mm ×250mm ,
5μm);流动相:A:甲醇 、B:K2HPO 4 溶液(0.1mol·L -1);梯度洗
脱 ,洗脱条件:0min:A-B(40∶60);9min:A-B(50∶50);流速:
1.0mL·min-1;检测波长:290nm;柱温:25℃。
4.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约 0.2g , 精密加入 80%
甲醇 25mL ,称定重量 , 超声处理 60min ,放冷至室温 , 用 80%
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 , 滤过 ,用 0.45μm 滤膜滤过 , 即得。
4.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鬼臼毒素对照品5mg , 置25m L
量瓶中 , 加 80%的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 摇匀 ,即得。
4.2.4 液相色谱结果: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
1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 , 得色谱图。 结果 , 供试品色谱图中显
示与鬼臼素毒相对应的色谱峰。
5 化学成分
六角莲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木脂素类 、甾体化合物和糖类 ,
其中木脂素类(鬼臼毒素等)为该类植物中毒的主要成分 , 但
鬼臼素又是人工合成抗癌新药(如 VP 216 、VM 226 等)的前
体。从六角莲根茎提取分离鉴定得鬼臼毒素 、去氧鬼臼毒素
4′-去甲基鬼臼毒素(4′-demethylpodophy llotoxin)、4′-去甲基鬼
臼毒素酮(4′-demethylpodophy llotox one)、八角莲酮醇(dy sos-
majone)、八角莲蒽醌 、大黄素甲醚(physcion)、紫云英苷(astra-
galin)、B-谷甾醇(13-sitostero1)、金丝桃苷(hyperin)〔8〕。
6 药理及毒理作用
6.1 抗病毒作用 鬼臼毒素是很有效的抗 DNA 病毒单体 ,
且对单纯疱疹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9〕。
6.2 抗肿瘤作用 其抗癌活性的物质基础是芳基四氢萘内
酯类木脂素 , 即鬼臼毒素类。鬼臼毒素 、去氧鬼臼毒素单体对
小鼠移植性肝癌(HepA)和小鼠艾氏腹水癌(EAC)均有一定
的抑制作用〔10 , 11〕。
6.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六角莲根中提取的结晶性物质
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 , 可使心律不齐 , 最终停于收缩状态 ,
对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 , 对蛙后肢血管 、家兔小肠及肾血管则
有轻度的收缩作用〔12〕。
6.4 对平滑肌的作用 六角莲结晶性物质对兔和豚鼠离体
子宫有兴奋作用 , 对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13〕。
6.5 其他作用 抗菌 、抗蛇毒作用 , 对胃肠道作用 ,对中枢神
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6.6 毒理作用 六角莲的毒性主要来自鬼臼毒素 , 内服会刺
激小肠 , 产生大量水泻 ,常伴有腹痛 ,量大可出现血便 , 或导致
严重性衰竭虚脱。注射毒性更大 , 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刺激
作用 , 量大更可导致死亡〔14 , 15〕。
7 致濒原因与保护措施〔16〕
7.1 致濒原因
7.1.1 自然繁殖率低 ,生长缓慢:六角莲在自然条件下主要
以自然分蘖进行营养繁殖和通过形成种子进行有性繁殖两种
方式进行繁衍。分蘖苗需受到外力碰伤或人为切割时 ,才能
长出新苗 , 发育成植株 , 一般要 3 ~ 5 年时间。野生八角莲结
实较少 , 有些果实在未成熟之前就被虫鸟采食 , 其次由种子发
育成供药用植株需要 8年以上时间。
7.1.2 野生资源的过度采挖:六角莲为民间常用的传统名贵
中草药 , 尤其因它的有效成分鬼臼毒素的抗癌作用而遭到各
·42·
海峡药学 2010年 第 22卷 第 11期
地药农 、山区居民 、游客等滥挖乱采。现在六角莲的野生资源
已十分稀缺 ,临近枯竭。
7.1.3 生长环境的破坏:六角莲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比较苛
刻 ,常生于相对湿度大 , 日照少 , 降雨充沛的山谷或山坡杂木
林下 ,而现在森林资源的急剧萎缩使得六角莲资源也跟着减
少 ,同时森林植被的破坏导致了整个环境的变化 , 也直接威胁
到六角莲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7.2 保护措施
7.2.1 增强保护意识 , 建立保护区:通过加强完善我国野生
生物资源保护法 ,以及社会传媒的宣传作用 , 呼吁人们提高野
生资源的保护意识 ,并建立六角莲的野生资源保护区 , 减少人
为的破坏。
7.2.2 通过先进人工技术快速繁殖:六角莲根状茎上密生的
多数细长须根也具有繁殖能力 , 而且六角莲的有效成分鬼臼
毒素也存在于这些须根中 , 研究表明其组织培养品和野生品
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 , 只是含量低于野生品〔17〕 , 我们可以运
用人工无土栽培技术 ,快速繁殖这些须根〔18 , 19〕。这种方法生
长迅速 ,采用无菌培养 , 无须农药和化肥 ,绿色环保 , 还有只培
养它的药用部位 ,既提高了培养效率 , 又增大了经济效益〔20〕。
参考文献
〔1〕《中国植物志》〔M〕.科学出版社 ,第 29卷:257-258.
〔2〕朱照静 ,肖廷超.具有开发前景的抗癌植物有效成分〔J〕.农牧产
品开发 , 1996(3):3-6.
〔3〕陈吉炎 ,等.三种江边一碗水的比较鉴别(Ⅰ)〔 J〕.中药材 , 2008 ,
31(03):354-361.
〔4〕陈吉炎 ,等.三种江边一碗水的比较鉴别(Ⅱ)〔 J〕.中药材 , 2008 ,
31(04):501-503.
〔5〕孙晓菊.湖北八角莲属四种药用植物的生药学研究〔J〕.生态科
学 , 2002 , 21(2):108-111.
〔6〕张敏 ,施大文.三种八角莲的性状与显微鉴别〔J〕.中药材 , 2001 ,
24(2):89-92.
〔7〕丁以华 ,等.有毒草药粉末六角莲的鉴定与分析〔J〕.中国现代应
用药学 , 2007 , 24(1):33-35.
〔8〕时岩鹏 ,韦兴光 , 姚庆强.六角莲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 ,
2005 , 36(4):484-486.
〔9〕张敏 ,施大文.八角莲类中药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初步研究〔J〕.
中药材 , 1995 , 18(6):306.
〔10〕吕敏 ,等.八角莲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J〕.西
北药学杂志 , 2007 , 22(3):251.
〔11〕黄晓育.中药鬼臼的应用研究〔J〕.陕西中医 , 2002 , 23(10):942-
943.
〔12〕应春燕 ,钟成.八角莲中毒机理探讨〔J〕.广东药学, 1997 ,(3):
43.
〔13〕万明香 ,张丽艳 ,何顺志.八角莲属(小檗科)药用植物的研究进
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 2007 , 29(1):51-54.
〔14〕杨光义 ,等.鬼臼类中药毒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 , 2008 ,
19(36):2872-2873.
〔15〕尚明英 ,徐国钧 ,等.HPLC法测定鬼臼类生药中鬼臼木脂素的含
量〔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 1996 , 27(4):219-222.
〔16〕由金文 ,林先明 ,等.八角莲致濒原因及其野生资源保护〔J〕.现
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 2007 , 21(4):25-27.
〔17〕刘蕾 ,高增平 ,江佩芬.八角莲的组织培养品及野生品的化学成
分对比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1997 , 22(10):593-594.
〔18〕叶耀辉 ,黄慧莲 ,刘红.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八角莲属的研究进展
〔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 2005 ,17(5):55-57.
〔19〕邱荷香 ,邱英雄.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八角莲的研究进展及其开发
前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4).
〔20〕徐忠东.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药物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 ,
2001 , 18(6):13-14.
作者简介:项亚西 , 女(1981.12-)。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 , 本科学
历 ,药剂师 ,从事药房工作。联系电话:13968688395 0576-82708120
E-mail:xixi331631694@163.com
赤白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差异
项亚西1 ,张京红2(1.浙江台州市路桥区第二人民医院下梁分院 台州 318059;2.浙江省台州医院路桥院区
台州 318050)
摘要:毛茛科芍药属(Paeonia)芍药 p.laetiflora Pall.的根分赤芍与白芍,始于南北朝时期 ,宋代以根的颜色划分赤芍与白芍 ,元朝至清代以花的颜色
为划分依据,近代则以是否栽培以及加工方法等为依据。目前认为芍药野生品的根直接干燥就是赤芍 ,而栽培品的根去皮水煮后即为白芍。
关键词:赤芍;白芍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765(2010)-11-0043-02
1 来源
1.1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 lo ra Pall或川赤芍
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 , 性味苦 、微寒 , 归肝经 , 具有
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之功能 , 主要用于治疗温毒发斑 、目赤肿
痛 、肝郁胁痛 、经闭痛经 、症瘕腹痛 、跌扑损伤 、痈肿疮疡等症。
夏 、秋两季采挖 ,除去根头及须根 ,晒干。
1.2 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去外皮
干燥根 , 性微寒 ,味苦酸。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柔肝 , 缓中止
痛 , 行瘀 、凉血 、消肿及敛阴收汗之功效。夏 、秋采挖已栽植 3
~ 4 年的芍药根 ,除去根茎及须根 , 洗净 , 刮去粗皮 , 入沸水中
略煮 , 使芍根发软 ,捞出晒干。
2 化学成分
·43·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22 No.11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