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试验研究 现代园艺 2011年第12期
凹头苋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
陈艺轩 钟 玲 周雨薇 徐 娜 姜长阳 *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摘 要:为满足人们栽培凹头苋对种苗的需求,本研究以生长点为材料,在M S、1/2M S、1/4M S为基本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结
果表明:M S+BA1.0mg/L+N AA0.1mg/L 是生长点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M S+N AA0.1mg/L+IAA0.2mg/L 是试管苗生根和生
根继代快速繁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移植的试管苗具有生长非常旺盛、根系发达、嫩茎叶产量增加约50%的特点。
关键词:凹头苋;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180g/cm2 [5]、pH 为6.0,培养温度24℃的条件下进行光
照培养,光照强度3000Lx,光照时间为12h/d。
1.3 无菌苗的获得
将无菌种子接种到1/4MS+IAA 0.2mg/L 的培养基
上,放到培养箱中进行暗培养10d左右,待约5% 的种
子开始萌动时,再转到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光照培养。培
养25~30d,即可获得具有2~3片真叶的无菌苗。
1.4 试验方法
1.4.1 生长点的增殖培养试验。把无菌苗剪成具有1片
叶(实际上具有1个生长点)的茎段,接种到以MS为
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BA、NAA 和2,4-D 的培
养基上,进行生长点光照增殖培养。每种培养基接种培
养100个材料。生长点增殖培养试验重复3次。
1.4.2 分化生长芽生根培养试验。把高1cm 以上的分
化生长芽从基部切下,接种到以1/2MS+NAA0.1mg/L
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IBA、IAA 培养基上,进
行生长芽的生根培养试验。每种培养基接种培养100
个生长芽。生长芽生根培养试验重复了2次。
1.4.3 试管苗生根继代快速繁殖培养试验。把上述由生
长芽生根培养的旺盛试管苗切成长1~1.5cm、至少具
有2片叶(实际上是具有2个生长点)的茎段后,接种
到与生根培养基相同的培养基上,进行生根继代快速
繁殖培养。生根继代快速繁殖培养试验重复2次,每次
试验继代6次,对200个茎段进行处理。
1.4.4 试管苗的移栽、 植试验。把以上生根继代培养
到23~25d、生长旺盛的试管苗从培养瓶中取出后,洗
净根部的培养基,移栽到上面铺着一层约6cm 厚河沙
的温室苗床上。移栽后保持温度20~27℃、湿度90%
~95%、前12d无直射光的环境条件。移栽试验重复3
次,每次移栽600株试管苗。
把在温室中移栽成活的试管苗,于5月上中旬分
2次移植到大连市郊区的农田上,共移栽1500株。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点的增殖培养试验
凹头苋(Amaranthusascendens)属于苋科苋属一年
生草本植物[1]。生长于田野、路旁和杂草地上。在我国的
南北方大多数地区有分布。凹头苋的茎叶不但是人们
非常喜食的野菜,同时又是一味中药。全草入药,具有
缓和止疼、收敛、利尿解热等功效;种子具有明目、利大
小便、祛寒热等功效,鲜根有清热解毒的作用[2]。由于凹
头苋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特点,因而,近年来
大连地区部分农民将其作为家畜、家禽的青饲料植物
栽培,它不仅生长周期较长、产量高,而且动物非常喜
食。但在人工栽培的条件下,所结出的种子很少,且发
芽率也很低,实生苗长势参差不齐,因而影响了作为饲
料植物的大量栽培。虽然现已有苋菜组织培养及快速
繁殖的研究的报道[3-4],但迄今未见凹头苋组织培养及
快速繁殖研究的报道。为此,我们对凹头苋进行了组织
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灭菌
8月中旬,将在沈阳田野中长势非常旺盛的凹头
苋种子采集回来后,用纱布袋装起后,放到冰箱冷藏箱
中低温保存30d;放入100ml的磨口广口瓶中,用自来
水振荡洗涤2次,每次持续约3min;接着再用蒸馏水
振荡洗涤2次,再转移到超净工作台上,加10~20ml
75% 酒精灭菌约15s后,迅速倒入无菌水,洗涤4次;
再加0.05% HgCl2继续振荡灭菌20min,接着用无菌水
振荡洗涤6次,即获得无菌种子。
1.2 培养条件
以MS、1/2MS、1/4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
度的KT、IAA、NAA 和2,4-D。生根培养基加蔗糖 15
g/L,其它培养基加蔗糖30g/L。在培养基胨力强度为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20090304);辽宁师范
大学教学改革资助项目(LSJG:20090108)
第一作者简介:陈艺轩(1989-),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生命
科学学院本科学生,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姜长阳(1953-),男,辽宁大连人,教授,从事植物技
术研究。E-mail:changyangjiang@ 126.com
⑥
DOI:10.14051/j.cnki.xdyy.2011.12.014
2011年第12期 现代园艺 试验研究
接种培养40d时观察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可
见,在不加生长素和不同浓度BA 与2,4-D 配合使用
的培养基上不能诱导生长点分化,而在附加不同浓度
的BA 和NAA 配合使用的培养基上,均能诱导生长点
分化,其中在 BA 浓度为 1.0mg/L 和 NAA 浓度为
0.1mg/L 的培养基上,不仅分化率达到了94%、每个培
养的生长点平均分化数为4.5个,而且分化芽长势好。
观察表明,在 BA 浓度为 1.0mg/L 和 NAA 浓度为
0.1mg/L的培养基上培养10d左右,可见生长点开始生
长分化,而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生长点的周围会
分化出多个生长芽。培养到40d时,1个生长点就会分
化出3~5个高约1.5cm 的生长芽,使培养的生长点培
养出丛生状生长芽,达到了生长点增殖培养的目的。3
次重复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 MS+BA
1.0mg/L+NAA 0.1mg/L 这一培养基是凹头苋生长点分
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
2.2 分化生长芽生根培养试验
接种培养30d时观察统计,结果见表2。由表可
见,在不加生长素的培养基上,不能诱导生长芽生根;
在附加不同浓度IBA 的培养基上,也基本不能诱导生
根;而在附加不同浓度的IAA 培养基上,都能诱导生
根;其中在附加IAA 浓度为0.2mg/L的培养基上,不仅
生根率为98%、平均生根数为每株4.9条,而且生根试
管苗长势旺盛。观察还表明,在附加 IAA 浓度为
0.2mg/L的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到8d时可见形成根原
基,培养到12d时绝大多数材料可生长出长0.2cm 以
上的根。随后,伴随着根的生长和根数的增加,试管苗
也迅速而旺盛地生长。培养到30d时,大多数试管苗生
长为高4~5cm、具有6~8个叶、茎粗约0.1~0.2cm 的旺
盛试管苗。2次重复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说
明:1/2MS+NAA 0.1mg/L+IAA 0.2mg/L 的培养基是凹头
苋试管苗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
2.3 试管苗生根继代快速繁殖培养试验
经过2次重复试验,各6次继代培养的试验证明:
经过25d的继代培养,就会培养出1代平均高4.8cm、
繁殖系数为2.9、几乎没有无效苗、生根率为98%、叶
片伸展、生长旺盛的试管苗。由此证明:1/2MS+NAA
0.1mg/L+IAA 0.2mg/L 这一培养基也是凹头苋试管苗
生根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
2.4 试管苗的移栽、移植试验
3次移栽试验统计证明:移栽后10~12d可见成活
并开始生长,成活率为96.4%。
2次移植试验的结果证明:共移植成活1486株,
成活率为99.1%。
与试管苗移植在同一农田上播种的凹头苋的实生
苗相比,移植成活的试管苗具有以下特点:前30d生长
缓慢、植株较小,而后生长速度加快,长势非常旺盛,根
系发达,且植株整齐、叶色浓绿。实生苗只能收割2次
嫩茎叶进行饲用,而试管苗能收割3次,嫩茎叶的收获
量增加50% 左右。
3 讨论
本试验所培养的试管苗移植到田间后,生长非常
旺盛,根系发达,收获的嫩茎叶增产约50% ,说明该技
术所培养凹头苋试管苗在生产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
值。
表1 不同浓度的激素对生长点分化的影响
激素浓度(mg/L)
接种数
分化
数
分化
率/%
平均分化不
定芽数/个
分化芽
长势BA 2,4-D NAA
0 0 0 100 0 0 0 -
0.5 0.1 0 100 0 0 0 -
0.5 0.3 0 100 0 0 0 -
0.5 0.5 0 100 0 0 0 -
0.5 0 0.1 100 91 91 3.2 ++
0.5 0 0.3 100 70 70 2.3 +
0.5 0 0.5 100 64 64 1.6 +
1.0 0.1 0 100 0 0 0 -
1.0 0.3 0 100 0 0 0 -
1.0 0.5 0 100 0 0 0 -
1.0 0 0.1 100 94 94 4.5 ++
1.0 0 0.3 100 56 56 4.2 +
1.0 0 0.5 100 48 48 1.8 +
注:+ 为长势一般;++ 为长势好;- 为不生长;下同。
表2 不同浓度生长素对生根培养的影响
IAA
(mg/L)
IBA
(mg/L)
生根数/
个
生根率
/%
平均生根
数/株
生根苗长
势
0 0 0 0 0 -
0.2 0 98 98 4.9 ++
0.4 0 68 68 3.8 +
0.6 0 54 54 3.2 +
0.8 0 22 22 2.6 +
1.0 0 23 23 2.6 +
1.2 0 13 13 1.2 +
0 0.2 0 6 1 +
0 0.4 0 0 1 +
0 0.6 0 0 -
0 0.8 0 0 -
0 1.0 0 0 -
0 1.2 0 0 -
⑦
通过试管苗生根继代培养的方法,每一代繁殖系
数为2.9。表面上看这个繁殖速度并不快。但是由于生
根继代培养繁殖的试管苗几乎没有无效苗,周期仅为
25d,使这种方法的年繁殖量达到了2914.6个(约500
万)。这证明,通过生根继代培养的方法可以达到凹头
苋试管苗快速繁殖的目的。
在本研究中,凹头苋分化生长芽生根培养的周期
为30d,而在相同的培养基上生根继代培养时间却为
25d。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生根继代培养所用的试
验材料是生长非常旺盛的试管苗茎段,其材料本身具
试验研究 现代园艺 2011年第12期
几种杀菌剂对新余蜜桔黑点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龙 文 施清寅 况姚赟 宋立勇 王 琪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农业局果业站 338025)
摘 要:选用4种药剂7个处理对新余蜜桔黑点病进行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生M -45+ 咪鲜胺、大生M -45+ 腈菌唑、
大生M -45、大生M -45+ 烯唑醇4种处理对新余蜜桔黑点病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其中以大生M -45+
咪鲜胺防治效果最好,达76.7%。
关键词:新余蜜桔;黑点病;杀菌剂;防治效果
新余蜜桔。树龄10年以上,栽植密度为4m×2.5m。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45% 咪鲜胺水剂1500倍液;80% 大生
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 腈菌唑水剂6000倍
液;12.5% 烯唑醇粉剂3000倍液;大生M-45600倍液
+ 咪鲜胺 1500 倍液;大生 M-45 600 倍液 + 腈菌唑
6000倍液;大生M-45600倍液+ 烯唑醇3000倍液;
清水对照共8个处理。每个处理2行树,每行45株左
右。于2010年5月11日、6月3日和7月23日用药
3次,各处理用机械喷雾器均匀喷雾。果实采收期(11
月8日)采果,每个处理随机采取30个果,肉眼观察果
面病斑。按病斑分级标准考查每个果实发病程度,并计
算病情指数、防治效果。
果实病斑分级标准:0级,0~5个病斑;1级,6~15
个病斑;2级,16~25个病斑;3级,25个以上病斑。
病情指数=∑(各级果数×级数)/(总果数×最
高级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处理的病情指数-药剂处理的
病情指数)/对照处理的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整个试验过程未发现触杀性药害和抑制生长现
象,各药剂推荐剂量对果实安全。
2.2 防治效果(下转第12页)
柑桔黑点病是因柑桔树脂病发生而使果实染病,
在果皮上有散生或密集成片的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
叶片上有紫褐色的点粒或连接成片的斑块,表面粗糙
不平,或称砂皮病。柑桔树脂病是一种真菌 Dia-
porthemedusaea,无性世代为Phomopsiscitri侵染的病
害,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树组织内过
冬,翌年春季在枯枝上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从冻伤、
虫伤、灼伤、剪口处等入侵,借风雨、昆虫传播。
近年来新余蜜桔因树脂病发生而表现出来的黑点
病发生普遍并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一些栽培管理粗放、
栽植密度大、土壤有机质缺乏的果园表现更突出,严重
影响果品品质,降低经济价值。为此,我们选用了几种
杀菌剂对新余蜜桔黑点病进行防治试验,以筛选出防
治新余蜜桔黑点病有效的药剂和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45% 咪鲜胺水剂1500倍液,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
公司生产;80% 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江苏
省南通德斯益农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5% 腈菌唑水剂
6000倍液,河北省化学工业研究院生产;12.5% 烯唑醇
粉剂3000倍液,四川国光农工有限公司。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渝水区人和乡新余蜜桔示范基地(原
人和乡园艺场)。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上等。供试品种为
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⑦
有适应性强、贮存营养丰富的特点,对生根有利。
(收稿:2011-04-17)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一册)[M ].北
京:科学出版社,1972:607
[2]李书心主编.辽宁植物志(上册)[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450
[3]林碧英,吴丹丹.苋菜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43(6)
[4]杨烁,韩丹女,吴争,邹翠霞,姜长阳.变异苋菜无性系建立的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07,27(3):69-72
[5]姜长阳.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琼脂用量的商榷.植物生理学通讯[J].
1992,28(2):52
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