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光箨篌竹出笋成竹规律的研究



全 文 :绪 1`息 策4 期
9 1公 5年 1 0月
竹 子 研 究 汇 刊
】 OU R NA L OF B AMB O OR I铭 EAH R C
o v !
Oct
.
1一, N o . 4
1 9 9 5
光捧摸竹出笋成竹规律的研究 .
张 喜
(资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贵阳市 5 5。。 11 )
张值民 王建平 安叶宁
(贵州省铜仁地区林科所 )
胡 晓 琼
(贵州省铜仁市林 业局 )
摘 要
采用固定样地观浏和随机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 分析 了尤葬
模竹的出笋成竹规律以 及不 同径级竹笋和不同密度林分的出笋 变化
规律 , 进而分析 了气象要素 、 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甘 出笋质量的影
响 , 上述研 究结果将 为短周期工业用竹林的营建与培育提供依据 。
关健词 光择徒竹 , 出笋 ; 成竹 , 立地 , 林分结构
光捧模竹 ( P h y l lo s t a c h y s n idu alr ia M u n r o e v . s mo o th s h e a t h )属竹
亚科 , 刚竹属内的中小型植物 。是筷竹的一个变种 。该种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
南各省 , 本省主要分布于黔东南 、 黔北 、 黔东 、 黔南及黔中海拔 50 。~ 1 00
m 的村旁 、 山脚平地。 光筹模竹以材用为主 , 笋用 、 编织用均可 , 其经济价值
高 , 更新繁殖容易 , 是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 。 开展 出笋成竹规律研
究 , 既可进一步了解该竹种的生物学特性 , 又可为短周期工业竹浆林培育与
经营提供依据。
1 试验地选择及研究方法
1

1 概 况
试验地位于铜仁市东南的龙 山甘溪坪天然 竹 林 地 内 , 地处 108 0 48 尹~
1 0 9
0
2 8 产 E
,
2 7

2 9 ` 1 8 护~ 2 7
0
5 2 ` 4 2 护 N
, 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区 。样
地基本情况见表 1 。
1

2 研究方法
分别立地条件及立竹度 、 林分级 , 随机设置固定样地 6 块 , 每块样地 4
4期 张 喜等 :光捧模竹出笋成竹规律的研究 5 5
, 裹 1 观侧样地基本情况
T a b l e 1 G e n e r a l e o n d i t i o n s o f in v e s t ig a t e d P l o t s
样 地号 P lo t N o
立地及林分 一~ ~
S i t e a n d s t a n d 一~ ~ ~ ~
立竹度 ( e u l m / h m Z )
D e n s i t y
I 级竹 ( e u l m / h m Z )
兀竹级 ( e u lm / h m Z )
皿级竹 ( e u lm / h m Z )
万级竹 ( e u l m / h m Z )
海拔 ( m )
E le v a t i o n
母 岩
M o t h e r r o e k
土层厚度 ( c m )
5
0 11 la y e r t h i e k n e s s
坡 位
A s P e e t
坡 向
O
r i e n t a t i o n
坡 度
S lo P
e
坡 形
T o p o g r a p h y
3 25 2 0 7 8 3 75 4 7 5 2 0 5 8 3 65 5 4 19 5 35 02 5
0
2 5 0 5
3 0 0 15
0
0
1 0 8 45
5 8 3 65
9 1 65
5 0 1 0
3 1 6 20
1 00 0 5
0
5 8 35
1 7 6 85
1 6 e 80
9 1 80
0
8 40
毛9 20 0
4 17 0
0
1 2 5 1 a
2 2 5 15
0
5
月勺,曰曰`二3,nQ月`目年ó卜ì孔一ó几U,自75岩。下北1。7洲盯貂凹7 5 0
砂岩
2 5
中下
东北
7 7 0
砂岩
4 0

J匕
7 8 5
砂岩
7 9 0
砂岩
3 5
西北
注 : I 级竹指眉径> 3 . l e m , 皿级竹指眉径 2 . 1~ 3 . l e m , 皿级竹指眉径 1 . 1~ 2 . l e m , 万级竹指
眉径 < 1 . cI m 。 下同。
m x 3 m
。 从出笋开始 , 每隔 3 d 分径级统计 1 次出笋数 , 并于笋期末分径
级统计 1 次成竹数。
分别 工、 兀 、 l 、 w 级竹笋及不同密度林分设置随机样地统计出笋日进
程。
于出笋盛期 ( 5 月下旬 ) , 分别不同立地及林分结构调查出笋数 , 计 15 块 。
在试验林附近每天 8 , 。o 、 1 4 , 0 0 、 2 0 , o。三个时间观测林内空气温度 、 湿
度 , 以及地面 、 地下深 5 c m 、 10 c m 、 15 c m 的土温 , 并进行气象记载。
2 结果分析
2

1 出笋成竹规律
2
.
1
.
1 出笋规律 观测表明 , 光筹摸竹的出笋始于 5 月上旬 , 结束于 6 月上
旬 , 延续期 Z o d 左右 , 出笋高峰期出现在 5 月下旬。 出笋日进程列表 2 。
散点图示表明 , 出笋总量 日进程符合 “ oL ig st i c ” 曲线的 “ 慢一快一慢” 规
律 , 其出笋模型为:
5 6竹 子 研 究 汇 刊4 1卷
Ta b le
露群巡邸
h s。 。 t* n尝镖 n t: t, 。
( e u lm / 0
.
0 7 hm 2 )
P盘禁a ge ,
表 2 光捧筱竹出笋日进程汇总
2 D a i ly s h o o t i n g o f P h
。 ” i d u la , i口
1 6 / 5 1。 / 5 2 2 / 5 2 5 / 5 念a / 5 3 1 / 5 3 /。 6 / o 习
2 0 4
e
.
6 1 1 5
.
2 8 27
,
5 1 2 9
.
2 C 1 0
.
4 8
13 9
0
.
5 5 l

3 1 0
2 1 2 2
1 0 0
.
、 , _ K八 一 一了 - 了甲下 r 了云厂了一
1 十 e ~ 乙~ . “
2 1 3 2

0
1 + e Z
·
7 . 0 3 4 7 一 o · 4 2 0。石2 4 · , R
= 0

9 9 7 9 6 8 6*
, * ( r o
.
o 。 = 0

7 5 4 5
-
其中 K = - ZP :

P
: .
P
: 一 P : 2 一 ( P : + P : )
P
1 . P 。 一 P : 2
r 。 ;。 。 l = 0

0 5 4 7 )
,
P
, ,
P
: ,
P
3为始 、 中 、 末 3 个观测值 。
由上式求得发笋率曲线和发笋率变率曲线 :
N
, =
一 K B e A土B t
( 1 + e
A士B ’ )么
8 97

4 7 0 5 1 6 8 e 2
·
7 0 6 0 4 7一 0 · 4忿0 . 6 2 4 · t
( 1 + e
Z
,
7 ` . “ 4 7 一 0 · ` 2 0 0 5 2 4 · ’
)
2
N
I, 二 K B
Z e A少B ’ ( 一 1 + e A士B ’ )
( 1 + e
A土. t ) “
Nl
=
3 7 7

7 9 2 3 6 8 e 2
·
7` 。 “ 4 7 一 ” · 弓2 0。 `么 4 ’
( e
Z
·
7 . 8 “ 4 7 一 “ · 4 : o 。` 2 4 · ’ 一 1 )
1 + e 么
·
7 0 6 “ 4 7 一 “ · 毛2 0。 “ 2 4 · ’
)

、 t , ” l, _ 。 、 卜` 八、 。 止 、 T , 二 、 山 * 甲 _ 一 A _ _ , /一 , , 、曰 人、 一 v 则阴明 问乃 孟 、 乙仪人退 , 上 一 ` 一 ’ B 一 ` 、 “ / 。 ,
令发笋率 N ` 二 3 %时为发笋量曲线速生期的始末时间 , 则
L N (
t 1
.
: = 一二
一 2 (一 K B士材 一 4 K B C + K ZB Z
)
一 A 丁, `
Lt z
= 一 7 ( 8 / 5 )
= 2 1 / ( s / 6 )

C一B
上述模型计算表明 , 光捧摸竹出笋量的极大值出现在 5 月下旬 , 日发笋
量可达 3 3 3 0株 / h澎 。 速生期始于 5 月上旬 , 结束于 6 月上旬 , 历时28 d 。
2

1
.
2 成竹规律 观测材料表明 (见表 3 ) , 光捧懊竹平均 出笋 成 竹 率 为
3 6

6 3%

由表 3 可看出 , 竹笋径级越大 , 成竹率越高。 4 个生长级成竹率均值分
别为 1 0 : 68 。 75 : 3 1 . 59 : 16 . 19 。 各生长级成竹比例分别为 1 . 01 % 、 3 5 。 4 3% 、
6 2
.
5 4%

1
.
01 %
, 表明新竹 主要出现在 狂 、 皿径级 , 占成竹总量的97 . 97 % 。
4期 张 喜等 :光捧模竹出笋成竹规律的研究 5铲
裹 3出 笋 成 竹 调 老
T a b le3 Sh o o tin gn ad 加m b o o留 t tin g
鑫整糕攀成竹率
tin gb o o
a
m o
一s e t t一R a tio
un tin g
( e um l( e u lm
/h m
Z ) /h m
Z ( ) %)
各默竖黔 N嘿撇梦氛
( %)( %)
I兀 班 万 I皿 瓜 下
2 00 10 10 0 0 5
0 50 1习 4 0
3 6 6 90 1 50 1 5
6 08 7 02 5 93 5
6 53 6 51 50 1 5
2 0 5 52 50 5
0
7 7 0
93 10 0
.
0 0
弓 7. 0 53 12 0 5
0
438
.
7 5
{3 0
.
0 0
3 3
.
3 3
16
,
6 7 0
2 2
.
2 2 0 5
.
5 6
5 8
.
3 3
0
你1 . 1 1
054
一舀6介」2一勺36卜勺3工J
勺O几O
4 3
.
2 8 50
.
0 0 0
n甘几切
0 1

) 0
.
0 0
2 3
.
6 1 0
1 0 0
.
0 0 0
4 1
.
67 0
1 0 0
.
0 0 0
3 3
.
33 0
9 0
.
6 3 3
,
1 3
94
.
4 4 0
6 6
.
67 0
0
八甘O口Oón nU舀O口nù
6自3
均值 A v e r a g e 3 1 83 0 1 1 6 5 5 6 3 10 0 . 0 0 6 8 . 7 5 31 . 5 9 1 6 . 1 9 1 . 0 1 4 3 6 2 . 54 1 . 0 1
óU月00,`工
ùnù丹O尹舀,JJ,丹自ō七九山
曰.几
据对 2 株竹笋日生长进程观测表明 , 退笋主要出现在 5 月20 ~ 25 日、 5
月2 6~ 3 1日、 6 月 i ~ 5 日 3 个时期 , 其退笋率分别为2 5% 、 6 2 . 5% 、 1 2 . 5% ,
平均退笋高度分别为 3 . 7 c m 、 13 . 8 c m 、 39 . 3 c m 。 其中 5 月下旬的退笋率高
达 87 . 5% , 6 月上旬为12 . 5% 。 因此 , 在营林上按排清除退笋时间宜在 6 月
中、 上旬进行 。
2

2 不同径级竹笋出笋规律的变化
将 6 个固定观测样方中 , 工 、 五 、 皿 、 砰级出笋 日进程统计列表 4 。
表 4 不同径级出笋日进程汇总
aT b l
e 4 S ho
o t in g t im e o f d i f fe r e n t d ia 幻a e t e r s ho o t
: 琴粼扮粼粼醉: . ` 。 ’ 一` 。 。” 一` 3。 n o o t O l a m e t e ` \ 、 入 总计0 5一 1 0 0 5一 1` , 0 5一 2 2 0 5一 2 5 0 5一 2 8 0 5一 3 1 0 6一 0 3 0 6一 0 6 T o t a l
0
9 75
2 0 85
0
0 0 1 3 5 1 3 5 1 3 5 1 3 5 1 3 5 1 3 5
1 9芝. 0 2 7 7 5 4 0 3 5 4 1 7 0 4 4 4 0 4 4 4 0 4 4 4 0 4 4 4 0
5 97 0 1 3 8 9 0 2 1 8 1 0 2 4 6 0 0 2 59 8 0 2 64 0 0 2 6 4 0 0 2 6 4 0 0
0 0 0 4 2 0 84 0 8魂0 84 0 8 4 0
ōnUó
0八V下占互
Où0
人U几甘Wl
散点图示表明 , 1 、 那径级观测数据少 , 规律不明显 , n 、 皿径级竹笋
发笋量 同样符合“ L o g ist i c ” 曲线规律 , 其模拟曲线特征值列表 5 、 图 l 。
图 1 、 表 5 表明 : l 级竹笋峰值曲线较班级竹笋前移。相对于 l 级竹笋曲
线模型 , 峰值期提前 Z d , 结束期提前 3 d , 整个发笋期缩短 3 d , 充分体现
竹 子 研 究 汇 刊 1 4卷
裹 s不同类型径级出笋模型特征值对照
T ab l e5P r oP e rv al u e of d if f e e rn t 3o hot d ia兹睡 t e n r1 D del
( U n it e :u! m /。
.
o 7h m
“ ,
%
,
d a y /m o n t h )
K
A
棋 型 系 致
M o d
e
l e o
e生I i e i e n t R
6

30 6
1
.
3 9 4 6
一 0 . 2 8 2 7
一 D . 9 6 2 1二
0
.
8 6 1 2
1 3 5
.
7 9 50
, .
1 7 6 9
么. 8 8仑O
一 0 . 4 2 5名
一 0 . 份9 9 5 . 电
0
.
22 0 3
甚e 9 8 . 9 8时二
日最大发笋盆
M a x im u n d a i l y S h o o t i n g
速 发 期 始 值
B e g i n三n g o f P e . k P e r io d
T
N / D
t 二
N , -
N
r t i
N ` z 。
t ,
N * :
N
, * 2
N
t : z n
t l

t ,
N
心卜 t l
N 产*卜 t x
2 1 3 2
2
.
7 5弘 .
一 0 . 4 2 10
一 0 . 9 9 8 0二
0
.
4 2 C0
12 2 6
.
9 66命 今
7 ( 2 2 / 5 )
2 2 3
一 7 ( 8 / 5 )
7
0
.
3 3
4
5 ( 2 0 / 5 )
2 8
一 7 ( 8 / 5 )
1 0
3
.
3 1
3
7 ( 2 2 / 5 )
18 5
一 7 ( 8 / 5 )
5
0
.
2 8
3
速 发 期 终 值
F i n i s h o f P e a k P e r盖o d
2 1 ( 5 / 6 )
2 1 2 6
9 9
.
7 7
3
1 7 ( 1 / 6 )
2 9已
9已. 8 2
3
20 (刃 6 )
1 7 6 3
仑9旧石
3
速发期特征值
P r o P
e r v a l u o o f P
e a k P
e r i o d
2 8
2 l l D
9 9

4 4
2今
2 8 0
9 3
.
5 2
2 7
1 7 5 8
9 9
.
3已
注 . N , t : , N ` * t , N ` t : 一 * : 指发笋总 t 的相对值
N
、 ” N 、 : , N ” 一 、 1指 发笋总 t 的绝对值
t :
,
t :
,
T 指发笋特定值时间
下同 .
了“ 竹一笋一鞭” 循环系统物能的重新分配和定向流动 。 在短周期工业竹浆林
培育中 , 可充分利用这一规律 , 留前 、 中期笋 , 利用前 、 中期笋调节竹林密
度 , 提高竹林新生竹径级 , 增加产量 。
2

3 不同竹林密度出笋规律的变化
将 6 个密度级林分出笋日进程汇总列表 6 。
将表 6 的 6 个密度级出笋日进程作散点图发现 ,除密度 3 168 株 0/ 。 07 hm 2
的观测数据少 、 规律不明显外 , 其余 5 个密度级的发笋日进程均遵 守 “ 慢一
快一慢” 的 oL g is 此c 曲线规律 , 各拟合模型的特征值列表 7 、 图 2 。
表 7 、 图 2表明 : 不同密度的竹林生态系统 , 由于其营养物质的积累量
4 期 张 喜等 :光捧摸竹出笋成竹规律的研究
“。 5。。 “/ ” m’价二
0 (16 / 5)1 0 (名石/ 万 ) 20 (9 厂6 )
(日/ 月 〕
图1 不同生长级竹笋发笋 日进程模型
F ig
.
1
a D il y
so ho t i ngo m d el
of d if f er ent go rwt hy ra d e吕 ho o 七
表6 不同密度级竹林出笋日进程对比
Ta b l
e6Da il y so ho t i ng i nf f d i r e ent d ens it yf o r 3 et
(U nit : eul m/0
.
0 7hm, )
3 8 9 1
3 6 13
2 33 5
2 16 8
5么25
3 1 68
0
0
1 0 0 1
1 6 7
5 6
0
16 7
0
1 7 2 3
50 0 7 2 3 1 0 0 1 13料 1 3 34 1 334 1 3 34 1 3 3奋
0 1 1 1 2 2 2 2 7 8 3时 3 34 3 34 3 34
2 11 2 2 3 3 5 2 4 4 6 乞4 4 6 24 4 6 2 4 4 6 24 4 6 2 4 4 6
1 7 23 3 3 9 1 3 6 6 9 3 94 6 4 0 58 4 0 5 8 4 0 58 4 0 5 8
2 3 3 5 3 7 2 4 吐2 8 0 4 3 9 1 4 3 9 1 通3 9 1 4 3 9 1 4 3 9 1
0 1 1 1 11 1 1 67 l e 7 1 6 7 1 6 7 1 6 7
01内己00钾才尸舀7
和有效笋芽量不尽相同 , 对发笋日进程的影响也有差别。 如日发笋量峰值出
现的时间随密度的增大而推迟 , 出现在 5 月中 、 下旬 , 变幅 12 d , 日发笋量
极值变幅在 42 0~ 8 13 。株 / h澎 . d 。 速发期始值变幅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中旬 ,
变幅2 d ; 速发期终值在6月上旬 , 变幅 4 d , 速发期历时24 ~ 4 d , 占年总发
笋量的9 4 . 1 4 %~ 9 9 . 7 9% 。
2
.
4 气象因素对出笋日进程的影响
将同步观测的出笋量与气象因子对比值列表 8 。 出笋的始末日均温变动
在19 ~ 20 ℃ , 相对湿度变动在 61 %~ 70 % ,地面 日均温变动在 16 ~ 18 ℃ 。 发笋
量较大的日均温变幅为 24 ~ 26 ℃ , 相对湿度变动在63 %一 80 % , 地面 日均温
6。 竹 子 研 究 汇 刊 执卷
裹 , 不同密度级竹林出笋日进程模型特征值
T恤bl e 7 P r o P e r va l u e o f da i ly s he o t i n g om de l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de
n s i t y
( U n i t : s h o o t / 0
.
o 7h m Z
,
%
,
d a y /m o n t h )
\ \ _
\ 、
棋型类型M o d e l
N
= 38 9 1 N
= 3 C1 3 N
二 2备3 5 N = 5 2 2 5 N 二 么1 88
项 目

_
I t e m
、 、 、 \ 、 、
棋 型 系 数
M o d e l e o e f f i e i e n t
1料 0
3
.
4 4 a 5
一 0 . 3 6 82
一 0 . 9 8 6 3二
0
.
9 7 62
1 7 9
.
2 69 8
3 8 9
3
.
7 10 G
一 0 . 2 9 18
一 0 . 9 9 2 2二
0
.
24 C5
1么6 . 0连32
店4毛7
3 7 9 0 1
一 0 、 4 90 5
一 0 . 9 7 17二
1
.
8 9 2 6
84
.
6 2 5 4
AKBR石F
日最大发笋 t
M a x i u m d a i l y
s h o o t i n g
速发期始值
B
e g i n i n g o f二p e a k
p e r i o d
T
N / D
t l
N o i
N
户* l
N t 一z p
10 ( 2 5 / 5 )
1 2 3
一 5 ( 10 / 5 )
7
0
.
5 0
3
1 3 ( 2 8 / 5 )
2 8
z ( z a / 5 )
l 么
3
.
1 7
3
2即 1
0 1 C10
一 0 . 2 4 57
一 心、 9 5 5 1* -
1 2 0 0 8
5 1
.
9 7 9 5
1 ( 1 6/ 5 )
1 5 4
一 2 1( 2 4 / 4 )
.
1 2
0
.
4 8 4
3
s ( 2 3 / 5 )
5 4 2
一 6 (。 / 5 )
5
0
.
1 9
3
速纱末位
F i n i s h o f P e a k
p e r i o d
七2
N 。:
N
尹* :
N o z z n
t :

t i
N
*卜 t 且
N
l t卜 ` :
2 4 (习/的
1 3时
9 9
.
54
3
2 5 ( 。 / 6 )
3 7 9
0 7
.
3 1
3
2 3 ( 7 / 6 )
2 4 9 1
9 9
.
5 9
3
2 2 ( 6 / 6 )
4 4 4 3
9 9
.
9王
3
速发期特征值
P or p e r v a lu
e o f
P e a k P e r io d
2 9
1 3 2 7
9 9
.
0 4
2 4
3 6 6
9 4 1 4
4 4
2 4 7 9
9 9 1 1
2 8
4 4 3 8
9 9 7 9
` 1 1赵
3
.
3 70已
一 0 、 4 1 7 7
一 0 . 9 9 1 2二
0 8 84 9
2 8 0 6 7 7 7
8 ( 2 3/ 5 )
在2 5
一 7 ( 8 / 5 )
7
.
5已
0
.
1 8
4
2 4 (习/ 6 )
4 1 0 7
9 9
.
8 7
2
.
7 2
3 1
毛1 0 0
9 9 右9
注 * . 该样方地处林缘 , 出笋受水热条件影响明显 , 规律性差 。 该表其它代号同表 5 所示意义 。
J产 尹护一爪而价
/ 洲叮燕藻m
Ln了厂株ǎó亡é仲了.户n心U猫
20 1 0 0
0 ( 1 6 / 5 ) 1 0 ( 2 6 /5 )
盗垄延
(日 /月 )

F ig

2 D a i ly
2 不同密度级竹林发笋 日进程模型
s h o o t i n g mo de l
o f d i f fe r e n t 血n s i t y fo r e s t
4期 张 喜等 :光捧模竹出笋成竹规律的研究
表 8发笋进程与气象因素对比
T ab le 8So ho ting n ad r n e te o r o log ie a lfc a to r
(e um l
/ hm
Z )
日 均
气 温
M e n a
d ai ly
te mP e
-
比 tU r e
(℃ )
日 均 地面日
湿 度 均气温
M e n aM
e an
d ai ly d ay i l
mo i
s, s u r f a
e e
t u r e t e m P e
-
e o n t e n t r a t l i r e
(% ) ( t : )
地面日 地面日
最 高 最 低
气 温 气 沮
M a x i

M i
n 注-
n l住 n 皿n U n
( ℃ ) ( ℃ )
5 C l n
深 土温
5 0 五l
t e m P e
-
扭 t U r e
i n s em
d e P t h
( ℃ )
10 C m
深上沮
1n
1 0C m
d e P t h
(℃ )
1 5 C l】、
深土沮
I n
1 5 C m
d e P t h
(℃ )
日0gn下龄hsoin嘿
09
,几
898
1勺
.…4690介..二,二孟几`孟几.盖a,孟38片`óU.…3月才9几甘九七ó匕. .口,孟``几占5 1 3 . 0 1 4 。 31 7 。 e1 9 . 7
2 1
. 趁
1 6

9
2 0
.
2
1 8
.
4
8一匕06心…甲.口ó口`一ónù月O1二户`弓曰1ù2,人口JóU01勺óó口
Q甘,自ōJ内O泞了O,人n`心2
1.,ù沼ǎUù90艺呻了,几…众甘口曰宁今lJ了,`1二2,`,妇,口工OUJ伪,几JtJ丹O勿才7叮`O八七八招1二`工吞03。O…古ǎU4月U九OnGUr山几`办妇n乙1广一,二1 6 / 5 3 0 ` 01 9 衣8 6 02 2 8 7 e 0
2 5 9 4 0 5
2 8 3 36 0
3 1 2 0 8 5
3 / 6 吐2 。
发笋与气象 因子单相关
S i
n g le e o r re l a t i o n
o f
s h o o t i n g w i t h
m
e t e o ro l
o g i e a l f
a e t o r
0
.
6 44 1 5 ~ 0
.
0 59 0 4 0
.
61 6 2 2 0
.
5 0 6 70 0
.
6 5 5 6 0
.
4 0 7 2 1 0
. 魂4 94 0 . 3 8 5 6
变幅为 18 ~ 23 ℃ 。 单因素分析表明 : 发笋量 日进程与日均温 , 地面 日均温 ,
地面 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 5 c m 、 1 0 c m 、 15 c m 深时土温呈 正相关 , 与
日均湿度呈负相关 , 说明热量指标是限制发笋的首要因素 , 高湿度的水分指
标也是影响林分发笋量的限制因素 。
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 发笋量与日均温、 地面 日均温 、 地面日最高气温 、
地面 日最低气温 、 5 c m 深土壤温度的复相关系数达 0 . 99 中 * . , 因子贡献率
, 。 , 旧 11 _ _ . _ _ 。 , 。 、 , , 、 ~ . , , , , _ 、 , 、 , . ~ ~ ~ ~ 一 一 、 , 二 一
( B厂= 子竺丝一 x 10 o% , B ; 为偏回归系数 , B i’ 为 i 因子贡献率 , r 为 自变习 }B ` !
量 )的大小顺序依次为 : 地面 日最低气温 (B’ = 39 . 盯% ) 、 地面日均温 《B, 二
3 6
.
7 6% )

5 e m深土温 ( B` = 1 6 . 6 0% )、 地面 日最高气温 ( B , = 5 . 5 8% ) 、 日
均温 (B, 二 l 。 19 % ) 。 热量始终是影响发笋的首要因素 。
2
.
5 立地要案对发笋最的影晌
将不同立地因子对发笋 、 成竹 ( l 年生竹 )的影响列表 9 。
在立地因子中 , 海拔 、 母岩 、 土壤和坡位对出笋成竹的影响尤为明显 。
海拔在65 。~ 85 om , 母岩为砂页岩 、 砂岩 , 土壤为红黄壤 、 黄壤 , 坡位中上
部的立地条件尤为适宜光锌模竹的生长 。 出笋量 667 ~ 3 7 24 株0/ . 07 h时 , 1
年生竹密度 3 5 9~ 1 6 67株 / 0 . 0 7 hm z , 林分结构也较好 , 立竹度 2 9 3 5~ 5 遵30
株 / 0 . 0 7 h m : , 平均眉径 1 . 遵5 3~ 2 . 3 9 5 cm , 秆重 1 9 8 1~ 4 3 8 2 k g / o
.
o 7 h澎 ,
枝叶重7 47 ~ 1 96 2 k g /。。 。7 h m , 。 土层厚度和坡度对出笋成竹量的影 响比较
62 竹 子 研 究 汇 刊1 4 卷
表 , 立地条件与发笋成竹关系对比
T a b le 9 R e la t io n o f 3 i t e e o n d i t i o n w i t h s ho o t i n g
an d s e t t i n g
发 笋 t 林 分 中
1年生竹
1

y e a r
b a m b 0 0
( c u lm /
0
.
0 7 h m 全 )
平均眉径 秆 重
n d Sh o o t i n g
M e a n
q u a n t i t y
( c u lm /
0
.
0 7 h m
2 )
D
.
E
.
H
( e m )
林分密度
D e n
s i t y
( e u l m
20
.
07
h m Z )
枝 叶 重
L e
a
f
a n d
b r协 n C h
w e i g h r
( k g / 0
.
07
h m Z
C U l m
< 6 5 0 6 14
海 拔 65 0一 7 5 0 6 67~ 3 3 9 1
E le v a t一o n 7 5 0~ 8 50 1 1 1~ 3 7 2`
》 8 5 0 17 3~ 2 0 0
16 0 0
.
9 2 7 2 9 3 5
30 7 e 1 0 5 4 0
.
8 17~ 1
.
5 77 念 16 8~ 4 92 3
38 9~ 16 6 7 1
.
4 4 7~ 2
.
3 9 5 1 9 3 5~ 5 4 30
1 38 8 1
.
10 0 e l
.
4 3 7 19 3 5~ 4 0 5 6
5 28
7 4 7~ 90 4
6 11~ 1 9 6 2
2 5 7~ 1毛4 6
6 14~ 2 0 e 8
1 1 1~ 37 2 1
17 3~ 2 0 0
3 07~ 10 5 4 0
.
8 17~ 0
.
9 6 8 2 9 3 5~ 4 92 3
3 89~ 1弓 6 7 1 . 4 5 3~ 2 . 3 9 5 19 3 5~ 5 4 30
6 94~ 1 3 8 8 1
.
10 0~ 1
.
4 3 7 19 3 5~ 4 0 5 6
5 2 8~ 9 04
e l l~ 19 8 2
2 5 7~ 12 4 8
砂石
土 城 红 黄 城
SQ i l
0 14~ 2 5 3 5
1 11~ 37 24
1 7 3~ 2 0 0
30 7~ 1 0 5 4 0
.
8 17~ 1 4 8 6 1 9 3 5~ 4 92 3 6 1 1~ 90 4
3 8 9~ 1 6 6 7 1
.
4 4 7~ 2
.
3 9 5 1 8 9 0~ 5 22 5 7 47~ 19 6 2
6 9 4~ 1 3 88 1
.
1 0 0~ 1
.
4 37 1 9 3 5~ 4 0 5 6 1 24 6~ 1 6 7 4
土 厚
5 0派1 la y e r
t h五e k n e s s
( e m )
4 5 4~ 37 2 4
7 2 3~ 20 68
1 1 1~ 6 67
1 7 3~ 2 3 35
3 8 9~ 1 6 67 1
.
4 5 3~ 1
.
5 7 7 1 9 35~ 5 4 3 0 6 11~ 1 75 6
3 0 7~ 1 55 6 0
.
8 1 7~ 2
.
0 0 1 3 8 9 1~ 4 9 2 3 7 5 3~ 1 9 5日
1 05 7 0
.
92 7~ 2
.
3 95 19 3 5~ 4 7 6 2 2 5 7~ 1 9 62
4 4 5~ 13 8 8 1
.
4 37~ 1
.
8 8 3 1 8 9 0~ 4 05 6 8 4 0~ 1 24 6
坡 度
S lo p e
4 5 4~ 37 2 4 1 66 7 1
.
10 0~ 1
.
5 7 7 1 9 3 5~ 5 22 5 2 5 7~ 7 5 6
7 2 3~ 2 0 68 1 6 0~ 1 3 8 8 0
.
8 17~ 1
.
8 5 7 1 9 3 5~ 4 9 2 3 5 28~ 1 2 4 6
1 1 1~ 6 6 7 10 5 7~ 1 5 5 6 2
.
0 0 1~ 2

3 9 5 3 1 6 0~ 3 8 9 1 1 95 e~ 1 9 6 2
17 3~ 2 3 3 5 6 9 4 1
.
4 5 3 5 4 30 1 67 4
, 位 中 (幸上、
A , p
e c , 中、牛下 ’
2 0 0~ 37 24 1 6 0~ 10 5 4 0
.
8 17~ 0
.
9 6 8 2 9 3 5~ 4 9 2 , 5 2 8~ 90 4
1 1 1~ 25 35 3 8 9~ 16 67 1
.
4 39~ 2
.
3 95 18 9 0~ 54 30 7 4 7~ 19 6 2
1 1 1~ 7 2 3 0 1
.
1 0 0 1 9 3 5 2 5 7
w e 五g h t
( k g /0
.
0 7
h m
忍 )
10 5 6
14 8 6~ 18 17
1 26 2~ 4 3 8 2
10 4 3~ 2 5 8 4
10 5 6~ 1 8 17
12 6 2~ 4 3 8 2
10 4 3~ 25 85
10 5 6~ 1 8 17
15 6 1~ ` 3 8 2
1 0 4 3~ 2 5 8 4
1 2 8 2~ 3 6 9 3
14 8 6~ 4 3 3 1
10 4 3~ 心3 8 2
1 8 13~ 2 5 8 4
1 0 4 3~ 3的 3
1 2 6 2~ 2 5 8 4
4 3 3 1~ 4 3 e 2
34 5 6
1 8 1 7~ 1 0 5 B
1 9 8 1~ 4 3 8 2
10 4 3
复杂 , 总的效应是坡度在42 度以下 , 土壤厚度在 2。~ 40 cm 时 , 竹林结构较好 ,出笋成竹量较大 。
2

6 林分结构对发笋成竹纽的影响
竹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了系统的功能 (出笋量 、 成竹量 、 秆量及 枝 叶
量 ) 。 而结构的主要指标是径级结构 、 平均眉径 , ·密度和生物量 。 它们对发笋
成竹的影响见表 10 。
林分结构对发笋成竹量的影响可分为 3 种类型 。 即随着秆量和林分密度
的增大 , 发笋量变幅在 1 1 ~ 3 7 24 株0/ . 07 h m “ , 规律不明显 , 但 成竹量都
逐步增大 , 由 160 ~ 41 4株 0/ 。 07 h耐增至 69 4~ 1郎 7株 0/ 。 07 hm “ , 但较高的
4期 张 喜等 :光算模竹出笋成竹规律的研究 63
片弓 .口 . . . . . . . . . . .,一 . . . , . , . . . 国 , . . . . . . . 曰. . . . . . . . .一表 10 林分结构与出笋成竹的关系
T a b l e 1 0 R e l at io n o f s t an d 3 t r cu t u r e w i t h s ho o t i n g
a n d s e t t in g
\ 发笋盈与林
\ S h o o t i
n g
分特征 发 笋 是 平均眉径 林 分密度
q U压 n -
\ 一矛薰
林 分构结 ’ S t
a n d a n d
e h a
-
: t e r g
Sh o o t i n g
q u a n t i t y
( e u lm /
0
.
o 7h 巾 2 )
林 分 中
1 年生竹
1

y e a r
b a m b
o o
( c u l m /
0
.
07 h m
, )
M e a n
D
.
E
.
r l
D e n
s i t y
( e u l m /
S t r U C t U r e ( e m ) 0
.
07 h m
2 )
秆 重
C u lm
w e i g h t
( k g /
0
.
C7 h m
, )
枝 叶 里
L
e a f o n g
b邝 n e h
w e i g h t
( k g /
0
.
0 7 h m . )
平均眉径
M e a n
D
.
E
.
H
.
( e m )
< 1
.
0 0
1
.
0 0~ 1
.
5 0
1
.
5 0~ 2
.
0 0
》 2 . 0 0
6 1毛~ 2 0已8 I G心~ 10 5 4 0 . 8 17~ 0 . 马6 8 2 9 3 5~ 4马2 3 1 0 56 ~ 1 81 7 5 2 8~ 忆0 4
1 1 1~ 2 5 35 4 1人~ 1 3 8 8 1 . 1 0 0~ 1 . 4 8 6 1 93 5~ 54 30 10 4 3~ 34 5 7 2 5 7~ 16 7 3
2 3 35~ 3 7 24 3 8马~ 1 6 67 】. 5 2 1~ 1 . 8 8 3 1 8 90 ~ 5么25 15 6 1~ 3 6 93 7 4 7~ 17 5 6
1 1 1~ 7公3 10 5 7~ 1 55 6 2 . 0 0 1~ 2 . 4 4 9 3 1 0 9~ 38 9 1 4 3 31~ 4 3 82 1 9 5 6~ 1 96 2
状密度a n
d e n s i t y
( c u lm /
0
.
0 7h m 2 )
< 2 0 0 0
2 0 0 0 ~ 3 00 0
3 0 0 0~ 4 0 0 0
4 0 00 e 5 0 0 0
》 5 0 0 0
2 00 ~ 2 5 3 5
6 14~ 33 9 1
1 1 1~ 7 2 3
1 7 3~ 2 0 6 8
4 5 4 ~ 3 7么4
4 1 4 1
.
10 0~ 1
.
4 8 6 1 9 35 1 04 3~ 1 2 6 2 2 5 7~ 6 1 1
1 6 0~ 4 4 5 0
.
9 27~ 1
.
85 7 2 16 8~ 2 9 35 1 0 5右~ 2 19 3 5 2 8~ 1 0 1 0
5 0 3~ 15 5 6 1
.
4 3 9~ 2
.
3 9 5 3 16 9~ 3 8 9 1 2 2 8 2~ 4 3 82 1 10店~ 1 9 3 2
3 0 7 e 1 3 88 0 8 17 ~ 1
.
4 3 7 4 0 5 6~ 4 9 2 3 14 8e~ 25 84 9 0 4~ 12 4 6
6 94~ 1 6 67 1 4 5 3~ 1
.
5 2 1 5 2 25 e 5 4 3 0 34 5 7~ 3 6 9 3 1 6 7 4~ 17 5 6
林分径级结 构
D i
a
m
e t e r
S t r U C t U r e
I

W
江 一 N
皿 一耳
1 l l e 7公3
1 l l or 3 7 24
2 00~ 2 5 3 5
2 0 0~ 6 1 4
6 6 7~ 3 3 9 1
1 7 3~ 2 3 3 5
4 5 4
1 1 1~ 3 7 2 4
1 0 5 7~ 15 5 6
3 8 9~ 1 6 67
16 0~ 4 14
2 0 0 1~
2
.
3 9 4 9
0
.
9 6 8~ 1
.
8 8 3
0
.
8 17 ~ 1
.
4 8 6
3 16 9~ 3 8 9 1 4 3 3 1~ 4 3 8 2 1 9 5 6~ 1 9 6么
2 1 6 8~ 5 4 3 0 15 6 1~ 36 93 74 7~ 1 7 5 8
1 93 5~ 4 9 2 3 1 0 4 3~ 14 86 2 5 7~ 7 5 3
< 6 0 0
6 0 0~ 10 0 0
10 0 0~ 1 35 0
1 35 0 e 1 7 00
》 17 0 0
0~ I G0 0
.
9 27 ~ 1
.
1 0 0 1 93 5~ 2 9 35 1 0 4 3~ 10 5 6
30 7~ 10 5 4 0
.
8 17 ~ 1
.
5 7 7 1 9 35 e 4勺2 3 1 2 6 2~ 1 8 17
4 4 5 ~ 1 3 8 8 1
.
4 3 7~ 1
.
85 7 2 3 35 ~ 4 0 5 6 2 1 9 3~ 2 5 84
6 94 ~ 1
.
4 5 3 5 4 30 34 5 7
1 05 7~ 1 6已7 1 . 5 2 1~ 2 . 3 9 5 3 16 9~ 5 2 25 3 6 9 3~ 4 3 8艺
2 5 7 e 5 28
6 1 1~ 9 0 3
1 0 1 9~ 12 4 e
1 6 74
1 75 C~ 1 9 6 2、 .了
冬人htLZ护adnù忠hm)7
秆 量
C
u lm
w e i g h t
( k g /
0
.
0 7 h m
: )
< 17 0 8 2 0 0一 3 3 9 1 1 6 0~ 4 1 4 0 . 5 1 7~ 1 . 5 7 7 1 9 35 ~ 4 9二3 1 04 3~ 1 5 6 1 5 2 8~ 75 3
1 7 0 8 e 2 3 7 6 1 1 1~ 艺3 35 4 4 5~ 10 5 4 0
.
9 6 8~ 1
.
8 5 7 七3 35 ~ 4 7 6 2 1 8 17~ 芯2 8 2 1 0冶~ 10 0 4
2 3 7 6~ 30 4 4 1 7 3~ 1 38 8~ 1
.
4 3 7 4 0 5 6 2 5 8 4 1 2 4 6
30 4 4~ 37 14 4 54 ~ 3 7 2 4 6 9 4~ 1 66 7 1
.
4 5 3~ 1
.
5 2 1 5 2 25 ~ 5 4 30 34 5 7 e 3 6 9 3 16 7 4~ 17 5 8
》 3 7 14 1 l l or 3 7 24 1 0 5 7~ 1 6e 7 1 . 5 2 1~ 2 . 3 95 3 1 6 9~ 5 2 2 5 3 0 9 3~ 4 3 8么 1 7 5 6~ 19 6 2
林分整体眉径和枝叶量都出现在林分密度为 2 0 。~ 4 0 0株 / 0 · 07 h m Z , 秆重
为2 37 6~ 3 7 14 k g /。 .昨 hm , 之间 ; 随着林分平均眉径和枝叶量的增 大 , 成
竹 ( 1年生竹 )量呈稳定上升趋势 , 1年生成竹量由 160 ~ 1 0 54 株 /。 . 0 7 h m 么增
至 1 0 5 7~ 2 6 6 7株 / 0 . 0 7 h m Z , 发笋量在平均眉径 7 . 2 e m , 枝叶重为 1 3 5 0~
1 7 0 k g 0/
.
07 hm
“ 之间出现低谷 , 整体趋势呈上升状态 ;在林分径级结构中 ,
工、 n 级比例大的林分 , 发笋成竹量增大。 如 l 一 VI 竹林发笋量 2。。~ 2 535
株 / 0 . 0 7 h m 么 , 成竹量 1 6 0~ 4 14株 / 0 . 0 7 h m Z , 而 I ( 亚 )一万竹林 , 发笋量 1 1 1
~ 3 7 2 4株 / o . o 7 h时 , 成竹量 3 8 9~ 1 6 6 7株 / 0 . 0 7 hm 之。
4 6竹 子 研 究 汇 刊 14卷
3讨论与建议
3
.
1光捧模竹发笋始于 5月上旬 , 结束于 6 月上旬 , 退笋始于 5 月中旬 , 结
束于 6 月上 、 中旬 , 历时近40 d 。 大径级竹笋较小径级竹笋出土早 , 历时短 ,
成竹率高 , 发笋量峰值曲线随密度增大而后移 。 在农时的安排上 , 可于 6 月
上 、 中旬挖退笋 , 调节竹林密度 , 先疏林 , 后密林 。
3
.
2 不同径级成竹量与发笋量呈紧密线性相关 , 且大径级竹笋成竹量大 。
3
.
3 发笋成竹量与热量指标呈正相关 , 与水分指标呈负相关 。 基地营建时 ,
宜选用热量条件好 , 水分适中的立地 。
3
.
4 光捧模竹林分结构好 , 生产力高的立地要素是 : 海拔在“ 。~ 850 m , 砂
页岩和砂岩上发育的黄壤 、 红黄壤 , 坡位中 、 上部 , 坡度在42 度以下 , 土层
厚度在 20 ~ 40 c m 之间。 在基地营建时应考虑上述立地要素组合 。
3
.
5 林分径级结构齐全 。 工兀级竹 比例高 , 林分 密 度 在 2 0 0 0~ 4 0 0 株 /
。 . 07 hm 2 的平均眉径大、 秆量高的林分 , 产量高 。 在竹林培育中 , 需合理调
整林分径级结构 , 控制林分密度 。
3
.
6 发笋成竹量与竹林密度 1年生与多年生竹比例 、 兀级竹比率秆量成正相
关 , 而与多年生竹密度 、 枝叶量 、 那级竹比率成负相关 。 在竹林培育中 , 宜
适当控制多年生竹株数 、 枝叶量和 那级竹比率 , 提高 1年生竹密度和大径级
竹比率 , 进而提高林分生产力 。
参 考 文 献
[ i 〕 周方纯 竹类植物生长的研究 竹类研究 i , 8 3 ( 2 ) . 1 7~ 3 7
〔 2 〕 唐守正 多元统计分析 方法 北京 : 中国林 业出版杜 1 9 84
[ 3 〕 C. n n e l M . G . R . t h e p h y s i o l o g y a n d y i e l d i m p or v n e n t A e a d m i e p r” s , 1 9 7 6
4期 张 喜等 : 光捧模竹出笋成竹规律的研究 6 5
ST D Y UN OH SO OT N IN A GD ST ET N I G R EG U
-
L A I RT YO F尸H YL L O ST A CH y SN I DL UA I RA
Z ha ng X !
(G“i : ho “ 尸 d了e s玄, 夕 1 0 5言i七u t e , 伽细a九9 5 5 0 0 1 1 )
Z h a n g X i. i
n
W
a n g J盖a n p盆n g A n Q二a n n i n g
(OT
刀 g了 e n oF
, e s t r梦 I n s t f t以 e o f G . i幼d . )
H u X宝a o q i o n g
( T
o ” g , 。九 F o : e s t了夕 B盯 e a “ 乙f G u i万如“ )
A b s t r a c t
0加 e r va t io n s o n f i x e d s a m P le P lo t a n d ar n do m sa m P lin g i n ve s :
t i g at i o n s s ho w e d s h o o t i n g a n d s e t t i n g r e g u lar i t y o f P彻 l拍s t ac 加 s

i d忿王a r i a an d s h o o t i n g va r i a t i o n r a w w i th d i f fe r e n t d ia tr 记 et r s ho o t
an d d i f f e r e n t de n s i t y s t a n d
.
A n a ly s i s w e r e m功 e o n e f f ce t o f n此 et :
o or 1O g ica l f ac t o r
, s i t e co n d i t io n a n d s tan d st r cu t u r e遗o n s ho o t i姐
q au li t y

A t la s t
,
d i s e u s io n w a s e气r r ide o毗 fo r P r叮 id i姐 加已15 f o r
3
ho
t t
一 t o t a t i o n in d U S t r i a l t im b e r e s t a b li 3h叮沈 n t a n d e U it i铭 t in n 。
K e y w o r d o P h g l l
o s t a e甸 s ” 玄d u l a 犷i a ; 3h o o t i n g ; s e t t in g ; s i t e ; s t a dn
S t t it C t U r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