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发酵方法对饲用甜菜鲜叶品质的影响



全 文 : 不同发酵方法对饲用
甜菜鲜叶品质的影响
柴长国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摘 要 通过有氧发酵 、无氧发酵 、酵母菌发酵和混合活干菌发酵对饲用甜菜鲜叶进行处理 ,
试验结果表明 ,发酵良好的饲用甜菜鲜叶呈绿色或黄绿色 ,有酸香味 ,手感湿润 、柔软 ,呈酸性(pH
在4.1 ~ 4.4之间)。有氧发酵导致饲用甜菜茎叶腐败变质 ,与鲜叶相比较 ,干物质含量降低 11 %,
而其他发酵方法处理后其干物质含量分别提高了3.3 %、5.3 %和16.5 %,同时能有效地增加有益
微生物总量 ,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发酵可有效地提高饲用甜菜鲜叶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 饲用甜菜 发酵 提高
中图分类号:S81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13(2005)06-0038-03
  饲用甜菜茎叶是一种营养价值十分丰富 ,利用
率很高的多汁饲料。按营养物质的含量折算 ,每
10 kg甜菜茎叶的营养价值相当于 1 kg 高粱的营养
价值;而且产量较高 ,一般情况下每生产 1 t块根 ,即
可得到 700 kg 茎叶 。据测定 ,青贮茎叶所含消化蛋
白质比新鲜茎叶多 21.2 %,脂肪多 50 %,纤维素多
2倍 ,灰分多 1.7倍 。目前 ,普遍采用自然干燥和青
贮的方法贮藏 ,干燥储存茎叶中营养成分损失较大 ,
而且牲畜不宜消化 。茎叶发酵后具有芳香气味 ,可
增进牲畜食欲。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
自制酵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研制),活干菌(新疆大学海资星环微生物研究所生
产)。
1.2 饲用甜菜茎叶
甜饲 1号由项目组种植 ,切碎 3 ~ 5 cm 。
1.3 菌剂的复活
自制酵母在使用前先用 50 ℃温水 100 mL 浸泡
2 ~ 3 h ,可使菌种复活 。
活干菌处理前先将菌剂放入 200 mL水中充分
收稿日期:2005-01-18
溶解 ,在常温下放置 1 ~ 2 h 即可 。复活好的菌剂一
定要当天用完 ,不可隔夜使用 。
1.4 菌液的配制
将复活好的菌剂取 5 mL ,分别倒入充分溶解的
0.9 %的食盐水 500 mL 中。
2 分析测定
2.1 pH测定
取发酵物 5 mg , 加入 5 mL 蒸馏水充分振荡
2 min后 ,用 3 ~ 5.4 、5.4 ~ 7.8的精密试纸来测定发
酵物的酸碱度 。每个处理取 2个样本 ,测定后计算
其平均数 。
2.2 干物质测定
用铝制取样盒 ,称取 3 ~ 5 g 发酵物 ,在烘箱中
烘 8 ~ 11 h ,称重 。注意不要使烘箱温度升高超过
100 ℃。然后再烘 2 ~ 3 h ,称重 ,当样本重量趋于稳
定时正式称重 。用以下公式计算干物质含量:
干物质含量(%)=烘干后物质重量烘干前物质重量×100 %
2.3 发酵微生物计数
对发酵后的各处理进行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混合
菌群进行计数 ,计数方法一般用血球计数板 ,按血细
胞计数方法进行。先准确称取发酵物 5 mg ,加 5 mL
蒸馏水 ,充分振荡 2min ,然后加蒸馏水至500 mL ,摇
 科技动态
38  饲料研究 FEED RESEARCH NO.6 , 2005
DOI :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05.06.013
匀后用移液管吸取 1 mL ,然后加蒸馏水到 100 mL ,
至此 ,原液的稀释倍数为 104 倍。将稀释液沿盖玻
片边让其自由渗入 ,然后滴入姬姆萨染色液染色
2 min ,酵母菌为圆形或椭圆形 ,乳酸菌为没有分枝
的杆菌 。在显微镜下用 10×40 的倍数进行计数 。
完成后用以下公式进行换算:
原细菌数/mL=n
4
×10 000×稀释倍数
(n为4大格内的细胞总数)
3 试验方法
3.1 将新鲜饲用甜菜叶采收后 ,除去杂物和泥沙 ,
适当晾晒 ,使其水分达到 70 %左右(手握感觉柔软
紧实)时 ,剔除干黄烂叶 ,切为 3 ~ 5 cm小块 。
3.2 菌种 酵母菌由市场购买的发酵粉适当稀释
后进行一定的发酵 ,发酵物晾干(水分达 30 %~
40 %左右),用手可轻松捏碎成粉末备用。混合发
酵微生物原液由兰大购得 ,按说明要求稀释后备用 。
3.3 装瓶 将切好的鲜叶分别装入干净的 1 L试
验瓶中 ,装瓶时注意压实 ,不可松散留有空隙 。装瓶
时给予不同的处理。
3.4 处理 1号瓶(CK)装好后 ,敞口存放 。2号瓶
装好后 ,用橡皮和干净的报纸将瓶口密封。3号瓶
接种乳酸菌 ,并封口保存。4号瓶接种混合发酵微
生物后封口保存 。2 、3 、4号处理均压实 。
4 结果及讨论
试验数据用 DPS软件处理分析 。
4.1 品质测定
试验结果表明 ,饲用甜菜鲜叶在有氧条件下 ,发
酵至 1周左右 ,叶片开始变为灰黄色 ,即出现腐败现
象。发酵 20 d后 ,叶片全部腐败 ,手感呈黏泥状 ,有
恶臭味。表明 ,在有氧条件下 ,饲用甜菜鲜叶可发生
腐败 ,不宜储存 。而在厌氧条件下 ,经过发酵 ,饲用
甜菜鲜叶可保存较长时间 。如果添加有效微生物进
行发酵 ,效果更好。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有效微生物
发酵后 ,发酵良好的饲用甜菜鲜叶呈绿色或黄绿色 ,
有酸香味 ,手感湿润 、柔软 ,见表1 。
4.2 饲用甜菜鲜叶发酵的酸碱度测定
测定结果表明 ,发酵良好的饲用甜菜鲜叶呈酸
性(pH 4.3 ~ 6.4之间),有氧发酵(CK)由于发生腐
败变质 ,略呈碱性(pH 7.2 ~ 7.7之间),见表 2。
表 1 品质测定
处理 颜色 气味 手感
有氧发酵(CK) 黑色 腐臭味 黏烂
厌氧发酵 绿色 酸香 湿润质感
酵母发酵 黄绿色 酸香 湿润质感
混合菌发酵 黄绿色 酸香 湿润质感
表 2 不同发酵处理的 pH
处理 1 2 3 平均
有氧发酵(CK) 7.2 7.7 7.4 7.4
厌氧发酵 5.6 5.4 5.7 5.5
酵母发酵 4.8 4.8 4.6 4.7
混合菌发酵 4.4 4.1 4.4 4.3
4.3 发酵后干物质变化
试验结果表明 ,除有氧发酵外 ,饲用甜菜发酵后
其干物质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与鲜叶相比较 ,混
合菌发酵后干物质增加较高 ,达 16.5 %,酵母发酵
和厌氧发酵分别提高 5.3 %和 3.3 %,说明利用发
酵可有效地提高饲用甜菜鲜叶的营养价值 。统计分
析的结果表明 ,添加混合微生物发酵的处理效果最
好 ,差异极显著(P<0.01),而酵母发酵和厌氧发酵
差异显著(P <0.05), 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 <
0.01)。有氧发酵由于发生腐败变质 ,致使干物质大
量损失 ,与鲜叶相比较 ,干物质含量降低11 %,因此
在饲用甜菜鲜叶贮存过程中 ,要防止其发生腐败变
质现象 ,导致大量营养物质流失 ,降低了饲用甜菜鲜
叶的营养价值 ,见表3。
4.4 饲用甜菜鲜叶发酵总有效微生物变化
利用混合菌发酵饲料可改善蛋白质品质 ,平衡
氨基酸组成 ,尤其是蛋氨酸含量明显增加;改善适口
性 ,并且赋予酸香味的新口感 ,提高饲料的营养价
值。发酵过程中产生并积累大量营养丰富的菌体 ,
如乳酸杆菌 、芽孢杆菌 、酵母等和有用的代谢产物 ,
如抗生素 、维生素 、有机酸 、激素及赖氨酸等 ,有些对
饲料有防腐作用(如乳酸 、醋酸 、乙醇),有的能增强
动物抗病力 ,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繁殖 ,抑制致病菌
的生长。
科技动态 
饲料研究 FEEDRESEARCH NO.6 ,2005  39 
表 3 不同发酵处理的干物质变化 %
处理 1 2 3 平均 增量 差异显著性
5 1
混合菌发酵 9.08 9.95 9.99 9.67 16.5 a A
酵母发酵 8.85 8.72 8.65 8.74 5.3 ab B
厌氧发酵 8.68 8.54 8.50 8.57 3.3 bc B
鲜叶 8.5 8.4 7.8 8.3 / c B
有氧发酵(CK) 7.20 7.55 7.42 7.39 -11 d C
表 4 不同发酵处理的总有效微生物变化(108) %
处理 1 2 3 平均 差异显著性
5 1
混合菌发酵 10.2 10.6 10.1 10.3 a A
乳酸菌发酵 8.1 10.3 10.2 9.5 ab A
厌氧发酵 8.3 8.7 8.1 8.4 b A
有氧发酵(CK) 5.7 4.6 4.5 4.9 c B
5 小结
微生物发酵进行饲料的贮藏加工和利用多集中
在秸秆的利用方面 ,通过微生物发酵 ,既能有效地改
善饲料的适口性 ,提高有效微生物含量和乳酸浓度 ,
有降低 pH 的趋势 。同时增加了蛋白质 、氨基酸 、维
生素 、酶类等有用代谢产物 ,营养价值提高 ,有助于
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并提高了饲料的转化
率和利用率。有效微生物群发酵精料饲喂奶牛的研
究表明其具有明显的增奶和节料效果 ,对牛奶品质
无不良影响。
5.1 饲用甜菜茎叶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发酵的方法
进行储存。甜菜叶制成干叶 ,其营养物质损失在
30 %~ 40 %,而通过微生物发酵可有效地保存甜
菜叶的营养物质 ,改善适口性 ,提高其营养价值和饲
喂价值。
5.2 发酵良好的饲用甜菜茎叶 pH在 4.1 ~ 5.0之
间 ,当 pH>5.8时 ,发酵质量为劣等 ,pH>6.0 时发
生腐败变质。
5.3 饲用甜菜茎叶水分含量高(超过 90 %),粗纤
维含量低(7.8 %~ 13.2 %),极易腐烂变质 ,因此 ,
在发酵时要严格控制水分含量(60 %~ 70 %)。
参考文献
1 漆燕玲 ,李玉萍 ,胡生海 ,等.饲用甜菜茎叶的营
养价值及其利用.饲料研究 , 2004(7):19 ~ 21
2 蔡兴旺 ,吴鹏 ,郎倩 ,等.生物发酵饲料及其发酵
剂的研究.饲料工业 ,2003(24)12:37 ~ 39
3 徐姗楠 ,邱宏端.微生物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研
究进展.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 30
(11):709 ~ 713
4 高大威.微生物在发酵饲料中的应用.黄牛杂志 ,
2001 ,27(5):40 ~ 42
5 禹学礼 ,王建平 , 张德勋 ,等.EM 发酵精料饲喂
奶牛的试验.黄牛杂志 ,2001 ,27(2):21 ~ 23
6 王汝富.河西走廊甜菜叶青贮及饲喂生猪技术试
验.甘肃畜牧兽医 ,2004(34):5
7 杨汉民.细胞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通讯地址:甘肃兰州 730070
 科技动态
40  饲料研究 FEED RESEARCH NO.6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