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台湾榕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全 文 :台湾榕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
李志良 罗万业 唐国涛 黄锦荣 吴朋光 张冬生
(广东省梅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东梅州 514011)
摘要 文章对台湾榕组织培养快繁育苗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 MS 培养基中添加 6-BA 1. 0,2. 0
mg /L和 NAA 0. 1 mg /L有利于丛生芽的诱导和增殖;添加 6-BA 1. 5 mg /L和 NAA 0. 1 mg /L适合于丛生芽
的继代增殖培养;培养基中添加 IBA 1. 0 mg /L和 NAA 0. 1 mg /L有利于小苗生根和植株生长。移栽苗的成
活率达 90%以上。
关键词 台湾榕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中图分类号:S722. 3 +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4427(2011)02 - 0082 - 03
Study on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Ficus formosana
Li Zhiliang Luo Wanye Tang Guotao
Huang Jinrong Wu Pengguang Zhang Dongsheng
(Meizhou Forest Research Institute,GuangdongMeizhou,514011)
Abstract The technologies of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Ficus formosana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the best medium for adventitious buds induction was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6-BA 1. 0,2. 0 mg /L and NAA 0. 1 mg /L,and for subculture was the medium with MS,6-BA
1. 5 mg /L and NAA 0. 1 mg /L. The optimum medium for root induction and bud growth was MS medium supple-
mented with IBA 1. 0 mg /L and NAA 0. 1 mg /L. The plantlet survival rate could exceed 90% provided that the
nursery condition was acceptable.
Key words Ficus formosana,tissue culture,rapid propagation
桑科植物台湾榕(Ficus formosana Maxim.)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南方各省,常野生于山地
疏林中或旷野、路旁、溪边等地,成龄株高可达 2 ~ 3 m。台湾榕的根、树皮、叶片和果实是制药的原材料,具
有行气活血和舒筋通络的功效,在当前开发立体林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营林经济效益的新形势下,可
考虑作为一种林下药用植物来大力发展。此外,台湾榕的根系发达,对土壤要求不高,还可发展成为南方山
地防治水土流失的植被树种,因此推广种植台湾榕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目前,台湾榕多采用扦插方
式进行人工繁殖,广东省梅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于 2008 年开展了扦插繁殖试验[1],因采穗数量有限和扦插
受季节影响,导致育苗数量通常不能满足大规模种植的需要。2009 年梅州市林科所尝试利用组织培养繁殖
方法来解决苗木繁殖问题,现将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供试外植体采自广东省梅州市林业中心苗圃场培育的优质台湾榕植株。从健壮的扦插成活株上剪取新
28 广 东 林 业 科 技 2011 年第 27 卷第 2 期
* 基金 /项目:广东省林业局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
生嫩芽茎段,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加水和少量清洁剂反复清洗,然后用清水冲洗 3 次,滴干水分,移入超净工
作台,依次用 75%酒精消毒 15 s,0. 1%升汞溶液消毒 15 min,无菌水冲洗干净。将消毒后的茎段分切成长
约 1. 5 cm的外植体,分别接种在预先准备好的培养基上培养。
1. 2 试验方法
1. 2. 1 外植体诱导培养 外植体培养以 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细胞分裂素 6-BA 0. 5,1. 0,2. 0 mg /L,生长
素 NAA 0. 1 mg /L,IBA 0. 1,0. 2 mg /L,2,4-D 0. 01,0. 05,0. 10 mg /L,以确定不同激素的浓度和配比对丛生芽
的诱导效应。培养 45 d后统计外植体数量和出芽数量,其中诱导率 =萌芽数 /外植体数 × 100%,增殖倍数
=增殖芽数 /外植体数。
1. 2. 2 增殖培养 根据诱导培养的试验结果,在初步确定适合增殖培养的激素种类和浓度的基础上,连续
进行继代培养,以诱导不定芽增殖。继代培养周期为 30 d,培养基附加 6-BA 1. 0,1. 5,2. 0 mg /L 和 NAA
0. 1,0. 2 mg /L。一个培养周期后统计增殖芽数量,并计算增殖倍数。
1. 2. 3 生根培养 经 3 次以上增殖培养的材料,部分增殖芽可长至 2 ~ 3 cm,此时将这部分增殖芽分别转
移到三种不同浓度 MS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其中两种培养基大量元素的用量减至 1 /4 或 1 /2。培养基中附加
IBA 1. 0 mg /L和 NAA 0. 1,0. 5 mg /L,另添加活性炭 1 g /L。培养 25 d后统计生根苗的数量,计算生根率,生
根率 =生根苗数 /接种数量 × 100%。
上述所有培养基均添加卡拉胶 6 g /L,蔗糖 30 g /L,pH值 5. 8。培养室温度 25℃左右,光照强度约 1 500
Lux,照光时间 10 h /d。
1. 2. 4 出瓶移栽 经短期炼苗后,将培养瓶中的生根植株取出,洗去根部粘附的培养基,移栽到预先准备好
的育苗袋上。移栽基质为黄心土,定植后淋定根水、遮阴,覆膜保湿一周左右。遮阴一个月后转入常规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 1 外植体诱导培养
初始培养两周后,可见外植体顶芽开始伸长,伴有少量侧芽萌动。培养一个月时,在添加生长素 NAA的
培养基上大部分外植体能萌芽生长并增殖,而在添加生长素 IBA 和 2,4-D 的培养基上,只有不足 60%的外
植体能萌动并增殖,同时部分培养材料出现枯黄或褐变。这一结果说明三种生长素中只有 NAA比较适合芽
的诱导和生长。另外,从表 1 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培养基中添加 6-BA 1. 0 或 2. 0 mg /L有利于丛生芽的诱
导和增殖。
表 1 外植体诱导培养结果
处理
6-BA
(mg /L)
NAA
(mg /L)
IBA
(mg /L)
2,4-D
(mg /L)
外植
体数
萌芽数
诱导率
(%)
增殖数
增殖率
(倍)
1 0. 5 0. 1 11 8 72. 7 23 2. 1
2 0. 5 0. 1 10 3 30. 0 8 0. 8
3 0. 5 0. 01 11 5 45. 5 14 1. 3
4 1. 0 0. 1 18 16 88. 8 50 2. 8
5 1. 0 0. 1 12 6 50. 0 18 1. 5
6 1. 0 0. 05 11 6 54. 5 20 1. 8
7 2. 0 0. 1 12 11 91. 7 36 3. 0
8 2. 0 0. 2 12 7 58. 0 18 1. 5
9 2. 0 0. 10 10 5 50. 0 18 1. 8
2. 2 增殖培养
从表 2 所列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培养基中添加 6-BA 1. 5 mg /L 或 2. 0 mg /L 时,不定芽的增殖倍数达
到 4. 3 ~ 5. 0,比外植体培养阶段的增殖倍数高,但 6-BA 浓度达到 2. 0 mg /L 时会导致分化芽苗数量多而细
密,愈伤组织增生明显,不利于丛生芽的持续增殖培养。NAA的使用浓度以 0. 1 mg /L为宜,苗较为粗壮,增
殖率也可达到 4 ~ 5 倍。因此,培养基添加 6-BA 1. 5 mg /L和 NAA 0. 1 mg /L适合于丛生芽的继代增殖培养。
38李志良等: 台湾榕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2. 3 生根培养
从表 3 生根培养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台湾榕植株容易发根,三种不同处理的生根率均达 94%以上,其中
以全量MS添加 IBA 1. 0 mg /L和 NAA 0. 1 mg /L处理的生根率高达 99%。减少培养基大量元素的用量不利
于根分化和小苗生长,提高 NAA浓度时长出的根较粗,但根较脆,易折断。
表 2 不定芽的增殖培养结果
处理 6-BA(mg /L) NAA(mg /L) 接种芽数 增殖芽数 增殖倍数 生长状况
1 1. 0 0. 1 16 53 3. 3 苗壮,少量有长根。
2 1. 5 0. 1 16 77 4. 8 苗壮,基部有少量愈伤组织。
3 2. 0 0. 1 15 75 5. 0 苗纤细,基部有大块愈伤组织。
4 1. 0 0. 2 16 45 2. 8 苗壮,少量有长根。
5 1. 5 0. 2 17 73 4. 3 苗壮,基部有愈伤组织和根。
6 2. 0 0. 2 16 77 4. 8 苗纤细,基部有大块愈伤组织。
表 3 诱导植株生根结果
处理 培养基 IBA(mg /L) NAA(mg /L) 枝芽数 生根数 生根率(%) 生根情况
1 全量 MS 1. 0 0. 1 100 99 99. 0 3 ~ 5 条细长根,均匀。
2 1 /2MS 1. 0 0. 5 109 103 94. 5 3 ~ 5 条较粗根。
3 1 /4MS 1. 0 0. 5 101 94 93. 1 2 ~ 3 条粗壮根,较脆。
2. 4 植株移栽
经一周左右的炼苗后,将生根植株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去基部粘附的培养基,分别栽种到提前准备好的
营养杯中,栽培基质为黄心土。定植后淋一次透水,加拱膜保湿,覆盖遮阴,遮光度 75%。移栽后每天定时
揭膜透气,每天逐步增加透气时间,一个月后移去拱膜,进行常规管理。小植株在移栽 15 d 后开始生长,移
栽成活率达 90%以上,总体长势良好,未出现病虫为害。
3 结论与讨论
3. 1 适合台湾榕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是 MS添加 6-BA 1. 5 mg /L和 NAA 0. 1 mg /L,在此培养条件下,培养
物基部产生愈伤组织少,不定芽的增殖率较高,植株生长较为粗壮,有利于分切生根培养和后期移栽管理。
诱导生根的适合培养基是 MS添加 IBA 1. 0 mg /L和 NAA 0. 1 mg /L,在此条件下不定根的分化率高,植株生
长健壮,移栽容易成活。
3. 2 台湾榕等桑科榕属植物因其气根、板根、茎花、茎果等特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方面起着
积极的作用。同时,榕属植物大多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湿、舒筋活络、通利乳汁的功效,药用部位有根(根
皮、气根)、枝、叶、果实等,在中医药方面有着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2],开发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台湾榕根
系发达,能够固定和改良土壤,特别是在南方沙化较为严重的地区,种植台湾榕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通过
轮流采伐的方式增加经济收入,其生态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3. 3 目前,有关台湾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药用成分分析及疗效方面。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组织培养育
苗技术可以解决台湾榕的大规模繁殖和种苗需求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朋光,张东生,钟奕灵,等. 台湾榕扦插繁殖试验[J]. 广东林业科技,2011,27(1) :71-73.
[2] 唐为萍,陈树思. 潮汕地区的榕属药用植物资源状况[J].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 :1327-1328.
48 广 东 林 业 科 技 2011 年第 27 卷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