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樱草蔷薇种实性状的观察与测定



全 文 :第 40卷第 3期 吉 林 林 业 科 技 Vol.40 No.3
2011年 5月 JOURNALOFJILINFORESTRYSCIENCEANDTECHNOLOGY May, 2011
文章编号:1005-7129(2011)03-0008-03  中图分类号:S944.59  文献标识码:A
樱草蔷薇种实性状的观察与测定
王 云1 ,李晓梅2 ,刘秋瑾 3
(1.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吉林 长春 130022;2.吉林省林业厅 ,吉林 长春 130022;3.吉林省蛟
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 , 吉林 吉林 134505)
摘要:以庭院栽植的樱草蔷薇为材料 , 对种实与观赏性状进行观测与研究 ,结果表明:株间种实性状存在
显著差异 , 最显著的特征是:果实颜色 , 1号树为蓝黑色 , 2号树为紫红色;种皮颜色 , 1号树为紫红色 ,而
2号树则为黄褐色略带紫红色成分;种子重量 , 1号树为 22.4 g, 2号树为 26.1g。此外 , 1号树的果实具
有较长的宿存期。
关键词:樱草蔷薇;种实性状;遗传差异
Diferenceinfruitcharacterof
Rosaprimulabetweenindividualplants
WANGYun1 , LIXiao-mei2 , LIUQiu-jin3
(1.ForestInventoryandPlanningInstituteofJilinProvince, Changchun130022, China;2.ForestryDepart-
mentofJilinProvince, Changchun130022, China;3.JiaoheForestryAdministrationofExperimentalPlotof
JilinProvince, Jilin134505, China)
Abstract:FruitandseedcharacterofRosaprimulaplantedingardenwereobservedanddetermined.Signifi-
cantdiferenceinfruitandseedcharacterwerefoundedbetweenindividualplants, especiallyinfruitcolor.The
fruitcolorofNo.1 treepresentedblackblue, whilethatofNo.2 treewasredpurple.Forseedcoatcolor, No.
1 treepresentedredpurple, whileNo.2treepresentedtawnywithlightredpurple.TheseedweightsofNo.1
treeandNo.2 treewere22.4g, and26.1grespectively.Additionally, thefruitofNo.1treehaslongerlodge
maturity.
Keywords:Rosaprimula;fruitcharacter;geneticdifference
收稿日期:2011-04-13
作者简介:王云(1954-), 男 , 吉林双阳人 , 高工 ,主要
从事园林绿化的设计工作.
  樱草蔷薇(RosaprimulaBoulenger.),别名
大马茄子 (甘肃), 蔷薇科 (Rosaceae)蔷薇属
(Rosa)落叶木本植物 ,为直立落叶小灌木 ,高 1
~ 2 m。分布于我国河北 、河南 、山西 、甘肃 、陕
西 、四川等地 。樱草蔷薇生于阳坡 、林下或灌丛
中。耐寒耐旱 ,对土壤要求不严 ,在微碱性土壤
上也能生长 ,在富含腐殖质 、排水良好的中性或
微酸性轻壤上生长和开花最好。极喜光 ,在庇
荫下生长不良 ,枝叶较疏散 ,萌条较多 ,开花少 ,
亦较晚。不耐积水 ,受涝则下部叶片变黄脱落 ,
甚至全株死亡 。萌蘖性较好 ,生长迅速 。
樱草蔷薇在园林应用上与同科属的黄刺玫
极为相似 ,经常作为第二层绿化树种 ,是北方春
末夏初的重要观赏花木 。开花时一片黄色 ,鲜
—8—
DOI :10.16115/j.cnki.issn.1005-7129.2011.03.017
艳夺目 ,一名黄蔷薇 ,指的就是这种植物的花 。
适合庭园丛植 、孤植或作花篱。樱草蔷薇在长
春市及吉林省园林应用不多 ,但其花期较重瓣
黄刺玫提前 5 ~ 7 d,可弥补北方春季观花植物
少的缺陷 ,增加景观效果。作者以樱草蔷薇为
材料 ,观察并测定有关种实性状变异和花期物
候特征 ,旨在为北方城市绿化花木的选择和培
育提供参考 。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来源
以长春大学西区校园内的 2株樱草蔷薇的
果实与种子进行观察与测定 ,并与相同栽培环
境下的单瓣黄刺玫有关性状进行比较 。
1.2方法
对樱草蔷薇的种实性状及有关形态性状进
行室外观察与测定 ,并进行描述 。果实采摘后
置于实验室阴凉 、通风处自然晾干 ,剥去果皮 ,
分别收集 1号树和 2号树的种子。并依据国家
标准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 (GB2772— 1999),
对不同植株的种子重量进行抽样检测 。
2结果与分析
2.1研究材料为樱草蔷薇
樱草蔷薇初花花色淡黄 ,与单瓣黄刺玫极
为相似 ,两者极易混淆。对樱草蔷薇的花期 、单
花花期 、花色 、复叶的小叶数 、腺点 、小叶的锯齿
进行观察 ,并与单瓣黄刺玫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
1。
表 1 樱草蔷薇与单瓣黄刺玫性状比
树种 花期 /d 花色 叶背腺点 复叶的小叶数 /枚 小叶锯齿 单花花期 /d
樱草蔷薇 13 ~ 15 淡黄色 浅黄色 、密被 7 ~ 15,希 17 重锯齿 5 ~ 6
单瓣黄刺玫 14 ~ 16 深黄色 无 5 ~ 11,希 13 单锯齿 5 ~ 6
  从表 1可以看出 ,樱草蔷薇和单瓣黄刺玫
除花期 、单花花期基本相同外 ,花色等其它性状
均有显著差别 ,最重要的特征是叶背面的腺点 。
樱草蔷薇的叶背面密被浅黄色腺点 ,以叶脉处
分布集中 ,而单瓣黄刺玫则不被腺点 。此外 ,复
叶的小叶数差异亦较大 ,樱草蔷薇为 7 ~ 15枚 ,
希 17枚 ,而单瓣黄刺玫为 5 ~ 11枚 ,希 13枚。
因此 ,观察研究的材料为樱草蔷薇 。
2.2樱草蔷薇株间的性状变异
将两株樱草蔷薇株间的性状观测结果记入
表 2。
表 2 樱草蔷薇株间性状变异
株号 花期 /d 单花花期 /d花径 /cm 果实成熟期 果实颜色 果实脱落期 备注
1 15 5 ~ 6 5.3 8月 3日至
8月 20日 蓝黑色
8月 20日至
11月 15日
果实宿存至
11月中旬
2 13 5 ~ 6 4.6 8月 4日至
8月 15日 紫红色
8月 15至
8月 30日
  从表 2可以看出 ,樱草蔷薇株间性状差异
显著 ,尤其是花径 、果实成熟期 、果实颜色 、果实
脱落期 。 1号树花径较 2号树大 0.7 cm,果实
成熟期相差 6d,果实脱落期相差可达 3个月(1
号树果实宿存);最显著的特征是果实颜色 , 1
号树为蓝黑色 , 2号树为紫红色 ,具有不同的果
实观赏效应。上述性状的差异是遗传基础不同
造成的 ,并可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2.3樱草蔷薇株间种实性状的变异
2.3.1形态性状
—9—
  表 3 株间种实性状的变异
株号 果实含种子粒数 /粒 种子大小 /长 cm×宽 cm 种皮颜色 种皮特征
1 19.2 4.3×3.1 紫红
2 13.8 4.7×3.5 黄褐色略带紫红
极其坚硬 , 不易吸水 ,
通透性极差。
  从表 3可以看出 , 1号树果实中含有种子
的粒数较 2号树平均多出 5.4粒 ,种子亦较小 ,
种皮颜色紫红色 ,而 2号树则为黄褐色略带紫
红色成分 ,差异显著。
2.3.2种子重量
按 “四分法”抽取种子重量测定检验样品 ,
每株树重复抽取 8组 ,每组 100粒 ,用分析天平
分别称重(称量精度 1∕ 1 000),记录读数。
然后计算平均值 ,结果见表 4。经计算 ,樱草蔷
薇 1号树的千粒重为 22.2 g, 2号树的千粒重
为 26.1g,前者显著小于后者。
表 4 樱草蔷薇重量测定
重复号 1 2 3 4 5 6 7 8 均值
1号树重量 /g 2.290 2.279 2.230 2.240 2.213 2.160 2.193 2.189 2.224
2号树重量 /g 2.698 2.566 2.663 2.574 2.645 2.517 2.643 2.558 2.608
3小结
通过对观测材料形态性状与单瓣黄刺玫的
形态性状的比较分析 ,表明长春大学西校区开
单瓣黄色花的植株为樱草蔷薇 ,而非单瓣黄刺
玫 ,最重要的特征是叶背面密被浅黄色腺点 ,以
叶脉处分布最为集中 。樱草蔷薇株间种实性状
存在显著差异 ,最显著的特征是:果实颜色 , 1
号树为蓝黑色 , 2号树为紫红色;种皮颜色 , 1号
树为紫红色 ,而 2号树则为黄褐色略带紫红色
成分;种子重量 , 1号树为 22.4 g, 2号树为
26.1 g。此外 , 1号树的果实具有较长的宿存
期 ,与 2号树有显著差异 。上述性状的差异是
遗传基础不同造成的 ,并可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类型应用于园林 。
参考文献
[ 1]郑万钧 ,俞德俊.中国树木志(第二卷)[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5.
[ 2]喻方圆 , 周景莉 , 洑香香.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技术
[ 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7.
[ 3] GB 2772— 1999,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 S] .
(上接第 7页)
4小结
虽然目前生产上对长白落叶松的培育已经
实现了规模化和标准化 ,但通过合理施肥仍可
显著提高苗木质量。本次试验结果表明 ,
36.3g· m-2的施 N量会对地径的生长具有明
显的刺激影响 ,同时间隔期为 11d的 5次施肥
处理亦会对苗高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 。但由于
施 N量过大 ,苗高和地径的施肥效率都显著低
于 13.7 g·m-2的施 N量处理和对照。因此生
产上应严格控追肥量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和对苗木质量的负面影响 。
参考文献
[ 1] 郑益兴 ,冯永刚 ,彭兴民 , 等.印楝 1 a生苗木生长
节律与数量分级标准 [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 2008, 32(3):25-30.
[ 2] 张香凝 , 孙向阳 , 王保平 , 等.Larreatridentata地
径 、根系及枝相关关系的研究 [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07, 22(4):35-38.
[ 3] JacobsDF, SalifuKF, SeifertJR.Relativecontri-
butionofinitialrootandshootmorphologyinpredicting
fieldperformanceofhardwoodseedlings[ J] .NewForests,
2005, 30:235-251.
[ 4] 刘勇.中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的研
究(V)———苗木形态与苗木生理的关系 [ J] .北京林业
大学学报 , 1995, 17(4):118-12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