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38卷第 4期第 520页
2009年 8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A cta Med Univ Sci Technol H uazhong
Vol.38 No.4 P.520
Aug. 2009
雷永芳 ,女 , 1984年生 ,硕士研究生 , E-mail:yf leiw ol ft ree@163.com
■通讯作者 , C orresp onding author , E-mai l:jinlan8152@163.com
湖北产耳叶牛皮消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
雷永芳 汪建平 蔡亚玲 阮金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 ,武汉 43003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湖北产耳叶牛皮消的品质评价 ,初步建立该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
量分析白首乌二苯酮(耳叶牛皮消的特征化学成分之一)。结果 白首乌二苯酮含量不低于 0.58%。结论 实验结果
为建立湖北产耳叶牛皮消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耳叶牛皮消; 白首乌二苯酮; 质量标准
中图法分类号 R28 DOI:10.3870/ j.issn.1672-0741.2009.04.025
The Quality of Root Tuber of Cynanchum auriculatum
Lei Yongfang , Wang Jianping , Cai Yaling et al
Col lege of P harmacy , Tong ji Medical College ,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 Wuhan 43003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quality standards o f 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 le ex Wight in H ubei province.
Methods HPLC w 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Baishouw u benzophenone w hich was the mark constituent in Cynanchum
auriculatum.Results The minimum content o f Baishouwu benzophenone w as 0.58%.Conclusion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 l of roo t tuber of Cynanchum auriculatum.
Key words Cynanchum auriculatum ; Baishouw u benzophenone; quality standard
耳叶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 le
ex Wight)系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 1] ,药用其地下块
根 ,称为白首乌 ,具有补肝肾 、强筋骨 、益精血 、健脾
消食 、解毒疗疮之功效 ,主治腰膝酸痛 、阳痿遗精 、头
晕耳鸣 、心悸失眠等症[ 2]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该药
材具有调节免疫 、抗氧化 、抗肿瘤 、促进毛发生长等
作用[ 3] 。鹅绒藤属植物富含苯酮类化学成分 ,其中
白首乌二苯酮是耳叶牛皮消药材的特征化学成分之
一。耳叶牛皮消广泛分布于我国 18个省区 ,其中湖
北省资源十分丰富 ,临床应用广泛 。为了保证其临
床疗效和用药安全 ,本实验拟对湖北产耳叶牛皮消
进行质量评价 ,为制订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日立高效液相色谱仪 L-2130 泵 , L-2400UV
检测器;硅胶 G 预制薄层板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
品;色谱用乙腈为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
品;对照品白首乌二苯酮购自芜湖甙尔塔医药科技
有限公司(纯度达 98%以上);超声仪 SG5200HE
型 ,由上海冠特超声仪器公司生产 ,工作功率为 200
W ,频率 59 kHz;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
药材于 2008年 8月采自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中药系陈家春教授
鉴定为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耳叶牛皮消的块根 。
1.2 显微鉴别
1.2.1 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层木栓细胞 。皮层有
石细胞排列成环。韧皮部薄壁组织中散在较多乳汁
管 ,形成层明显成环 ,射线宽广。木质部导管径向排
列 ,导管直径 10 ~ 50 μm 。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
晶 。见图 1。
图 1 耳叶牛皮消(块根)横切面示意图
1.2.2 粉末 淡棕色 。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成群 ,石
细胞呈长方形 、类圆形 、纺锤形 、多角形或梭形 ,长
15 ~ 120 μm ,鲜黄色 ,孔沟较细密。乳管较多 , 无
节 ,管内充满灰色分泌物。导管为具缘纹孔或梯网
状具缘纹孔 ,直径 10 ~ 50 μm 。草酸钙簇晶单个或
2个散在 ,棱角稍钝 , 直径 15 ~ 30 μm 。淀粉粒较
多 ,单粒圆形 、盔帽状 ,脐点裂缝状 、人字状 ,点状或
梭形;复粒由 2 ~ 3分粒组成 。见图 2。
1:导管;2:石细胞;3:淀粉粒;4:草酸钙簇晶;5:乳汁管;6:木栓细胞
图 2 耳叶牛皮消(块根)粉末特征示意图
1.3 药材理化和薄层鉴定
1.3.1 理化鉴定 取2 g药材粉末(40目),置索氏
提取器中用 95%乙醇 50 m l提取 4 h[ 4] ,过滤 ,取少
许滤液于 1 m l冰乙酸中摇匀 ,从边缘加浓硫酸-醋
酐(1∶20)几滴 ,观察颜色变化 。
取少许上述滤液 ,加几滴苦味酸试剂 ,放置 15
min ,观察颜色变化。
1.3.2 薄层鉴别 取经鉴别的对照药材粉末约 1
g ,用 25 ml甲醇冷浸 4 h ,超声 40 min ,过滤 ,滤液浓
缩至 2 ml ,即得对照药材溶液;依对照药材溶液制
法制得供试品溶液;取白首乌二苯酮对照品 2 mg ,
溶解于 2 m l甲醇中制得对照品溶液 ,按照薄层色谱
法(中国药典 2005年版一部附录)试验 ,吸取对照品
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 3μl ,分别点于硅胶 G 薄层板
上 ,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冰乙酸(2.5∶1.0∶0.2)
为展开剂展开 ,取出晾干 ,以 10%的硫酸乙醇溶液
为显色剂 ,观察显色情况 。
1.4 含量测定
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 2005年版一部
附录 Ⅵ D)测定 。
1.4.1 色谱条件 日立高效液相色谱仪 L-2130
泵 , L-2400UV 检测器;色谱柱:Agi lent TC-C18
(4.6 mm ×250 mm ,5 μm);流动相:乙腈∶冰乙酸
(10 mmol/L)(25∶75);检测波长为 281 nm:流速
为 1.0 m l/min;柱温为 25 ℃;理论塔板数按白首乌
二苯酮峰计算 ,应不低于 5 000。
1.4.2 提取条件的选择 本实验以甲醇为提取溶
剂 ,考察了不同提取条件对白首乌二苯酮提取效果
的影响 ,结果见表 1 。
表 1 提取方法及提取时间对白首乌二苯酮含量的
影响
提取方法 提取时间(min) 白首乌二苯酮含量(%)
加热回流 60 0.526 8
超声波 20 0.462 7
40 0.640 1
60 0.462 1
80 0.377 9
1.4.3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白首乌二苯酮
2 mg ,置 10 m l容量瓶中 ,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
度 ,摇匀制成对照品溶液。依次稀释制得 6个不同
浓度的对照品溶液 ,每次进样体积为 10 μl ,以进样
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制得标准曲
·521·雷永芳等.湖北产耳叶牛皮消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
线。见表 2。
表 2 标准曲线的制备
浓度(mg/m l) 峰面积(A)
0.22 4 471 806
0.11 2 195 736
0.055 1 135 974
0.027 5 512 439
0.013 75 262 275
0.006 875 141 091
1.4.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药材细粉约 250
mg ,精密称定 , 置烧瓶中 , 加甲醇 15 m l ,超声 40
min ,过滤置 25 ml容量瓶中 ,甲醇定容 ,摇匀 ,即得。
2 结果
2.1 理化鉴定结果
浓硫酸醋酐反应溶液由黄色渐变为墨绿色 。
Baljet反应溶液最终不呈橙红色或橙色 。以上试验
结果提示耳叶牛皮消含 C21甾苷 ,而不含强心苷。
2.2 薄层鉴别结果
供试品与对照药材 、对照品在相应位置显示相
同颜色斑点。
2.3 提取条件的选择结果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 , 确定采用超声波提取 40
min作为最佳提取条件 。
2.4 线性考察
标准曲线方程为Y =2 036 509X -17 187 , R2
=0.999 8 ,结果表明白首乌二苯酮进样量在 0.068 8
~ 2.2μg范围内 ,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见图 3。
图 3 标准曲线
2.5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重复进样 6次 ,记录峰面积 ,
测得白首乌二苯酮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1.02%。说明此方法精密度良好 。
2.6 重复性试验
分别取同批药材粉末 5 份 ,按供试品操作方法
平行制备 ,每份样品连续进样 2次 ,测得白首乌二苯
酮峰面积的 RSD为 2.33%。说明此方法重复性良
好 。
2.7 对照品稳定性
对照品溶液配制后室温放置 ,于放置 0 、2 、4 、6 、
8 h时 ,分别精密吸取 10 μl ,测定峰面积 ,计算 RSD
为 1.73%。表明对照品溶液在 8 h 内稳定。
2.8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药材粉末约 250 mg ,共 6份 ,分别加
入白首乌二苯酮对照品 2.7 mg(约等同于药材中含
有白首乌二本酮的量),按供试品溶液制备 ,每份样
品每次进样量为 10 μl ,重复 3次 ,测定峰面积 ,并计
算白首乌二苯酮的平均回收率为 101.0%, RSD为
1.9%。结果表明回收率试验良好。见表 3。
表 3 供试品中白首乌二苯酮的回收率
样品中
含量(mg)
测得量
(mg)
回收率
(%)
平均值
(%)
RSD
(%)
2.531 5.236 100.2
2.534 5.220 99.5
2.529 5.232 100.1
101.0 1.9
2.525 5.221 99.9
2.527 5.351 104.6
2.498 5.238 101.5
2.9 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 10份药材粉末 250 mg ,参照供试品
溶液方法制得 ,进样体积为 10 μl ,测定色谱峰面积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白首乌二苯酮含量最低为
0.58%,见表 4及图 4。
表 4 供试品中白首乌二苯酮含量测定结果
批号 取样量(g)
含量
(%) 批号
取样量
(g)
含量
(%)
200801 0.261 9 0.69 200806 0.253 4 0.60
200802 0.254 5 0.61 200807 0.266 7 0.76
200803 0.246 7 0.61 200808 0.254 4 0.60
200804 0.245 9 0.58 200809 0.253 6 0.59
200805 0.254 1 0.60 200810 0.259 7 0.69
·522·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 8月第 38卷第 4期
A:对照品;B:供试品;a:白首乌二苯酮
图 4 白首乌的 HPLC 图
3 讨论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进行全波长扫描 ,白首乌
二苯酮有 2个最大吸收峰 ,波长分别为 233 nm 和
281 nm ,因为提取溶剂为甲醇 ,甲醇的截止波长为
205 nm ,为了保证灵敏度 ,故检测波长设在 281 nm 。
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组成和比例的流动相(甲醇∶
水 、乙腈∶水)系统 ,结果甲醇∶水系统分离效果不
如乙腈∶水系统 , 且在水中加入微量冰乙酸(10
mmo l/L)可略提高分离效果 ,当乙腈∶冰乙酸溶液
为 25∶75时白首乌二苯酮的峰形较好且与样品中
其他峰达基线分离 ,最后确定采用乙腈∶冰乙酸(10
mmo l/L)(25∶75)为流动相系统进行洗脱 。
本研究选白首乌二苯酮作为耳叶牛皮消药材品
质评价和质量控制的标准性成分是因为:一方面白
首乌二苯酮是该药材的特征性化学成分 ,另一方面
有研究显示白首乌二苯酮可能是该药材乌发功能的
本质所在 ,其确切功效尚在研究之中 。
根据实验结果 ,确定采用超声波提取 40 min作
为含量测定的提取条件。超声波的功率为 200 W ,
频率 59 kHz ,本提取方法既可避免因长时间加热提
取而使白首乌二苯酮发生结构上的改变 ,同时也缩
短了提取时间 ,并能提取完全。
本研究所测得的几批药材中白首乌二苯酮的含
量比文献报道高出很多 ,说明不同产地药材存在一
定差异 ,药材中白首乌二苯酮含量限度的制订有待
于更多数据的积累[ 5] 。
参 考 文 献
[ 1] 徐凌川 ,张华 ,许昌盛.白首乌化学成分与药理现代化研究述评
[ J] .中医药学刊 , 2003 , 21(11):1893-1959.
[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 M] .上海: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8:1509-1510.
[ 3] 印敏 ,冯煦 ,董云发 ,等.白首乌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04 , 23(2):8-11.
[ 4] 宋俊梅 ,丁霄霖.C 21甾苷提取方法的研究[ J] .食品科学 , 2002 ,
23(9):61-65.
[ 5] 张晓玲 ,段金廒 ,前大玮.江苏滨海产白首乌的质量评价[ J] .现
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 2006 , 20(2):22-24.
(2008-10-30 收稿)
·期刊文摘· 严重创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唐朝晖 , 白祥军 , 郑国寿 , 等.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09 , 19(3):338 ~ 340]
分析医院创伤外科严重创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的发展趋势。 2003 年1 月~ 2007 年3 月武汉市同济医院创伤
外科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分离所得 544 株病原菌 , 分析其种类分布 、变迁以及耐药的状况。 结果显示:分离病原菌 544 株 ,
G -菌占 64.2% ,以铜绿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 、大肠埃希菌为主;G +菌占 35.8%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球菌属 、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为主 , 混合性感染率为 41.0%;严重创伤患者感染病原菌耐药问题严重 ,碳青酶烯类对 G-杆菌的抗菌活性最
强 ,万古霉素对 G +球菌活性最强。提示:严重创伤患者感染源主要为 G -杆菌 , 病原菌的耐药形式严峻 ,临床中应合理选用针
对性抗菌药物。
·523·雷永芳等.湖北产耳叶牛皮消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