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绿萝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



全 文 :北京农业 2011 年 1 月下旬刊16
生物技术
绿萝(Eipremnum aureum)又名黄金葛、魔鬼藤、黄金
藤等,为天南星科绿萝属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印尼所
罗群岛[1]。绿萝茎蔓粗壮,耐阴性好,终年常绿,枝繁叶茂
有光泽。是很好的室内观叶佳卉。除此之外,绿萝还能吸附
和去除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三氯乙烯等污染物,是天然
的“空气净化器”[2]。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具有较大的
市场前景。绿萝一般采用扦插法繁殖[3]。通过对绿萝组织培
养技术进行试验,以期以试管繁殖途径达到经济、快繁,实
现绿萝的工业化生产的目的。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1.1 实验材料 选取大棚中生长正常、无病虫害的健壮绿
萝植株作为供试材料。选择嫩叶、带节的茎段作为外植体。
1.2 实验方法与实验条件 将外植体置于流水下冲洗> 30
min,在无菌条件下,用 75% 的酒精浸泡处理30 s,无菌水
冲洗 1 次,再用 0.1% 的 HgCl2 灭菌 10 min,最后用无菌水
冲洗 5~6 次。把经灭菌后的外植体叶片切割成 0.5 cm × 0.5
cm 的小片,带节的茎段切成 1.0 cm 的小段分别接种于MS培
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 6-BA、NAA、2,4-D(见表1)。
琼脂均为 0.7% ,蔗糖均为 3.0% ,pH调至 6.0。培养过程
中温度保持(25±2)℃,光照时间 10~12 h/d ,光照强度
1 000~2 000 lx。
表1 诱导培养基的组成
编号 培养基组成/(mg/L)
1 MS+6-BA 2.0+NAA 0.5+2,4-D 0.5
2 MS+6-BA 2.0+NAA 0.2+2,4-D 0.2
3 MS+6-BA 2.0+NAA 0.1+2,4-D 0.2
4 MS+6-BA 1.0+NAA 0.5+2,4-D 0.5
5 MS+6-BA 1.0+NAA 0.2+2,4-D 0.1
6 MS+6-BA 1.0+NAA 0.1+2,4-D 0.1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初代培养 将叶片接种到诱导培
养基中培养 7 d 后,外植体开始萌动,继续培养 30 d 以后,
外植体四周切口处有浅绿色的愈伤组织分化。根据材料的分
化和长势情况对各配方培养基进行分析比较和优化组合,筛
选出 1 号诱导培养基,MS + 6-BA 2.0 +NAA 0.5 +2,4-D
0.5 mg/L为最适合愈伤组织的诱导的培养基。带节的茎段接
种到到诱导培养基中培养 7 d 后,腋芽开始萌动,经过继续
培养,便诱导出丛生芽。其中 5 号诱导培养基,MS+ 6-BA
1.0 + NAA 0.2 + 2,4-D 0.1 mg/L为最适合带节茎段丛生芽
诱导的培养基。
绿萝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
陈广玉
(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
摘 要 以绿萝叶片、带节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成功获得再生植株,并建立了快速无性繁殖体系。结果显示:最适愈伤组织诱
导外植体为叶片,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 MS+6-BA 2.0+NAA 0.5+2,4-D 0.5 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 MS+6-BA 2.0+NAA 0.5 mg/
L;采用生根培养和水培2种途径对绿萝进行移栽,最适生根培养基 1/2MS+NAA 0.1 mg/L。
关键词 绿萝;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快速繁殖
中图分类号 S 604+.3 文献标志码 B
Study on Rapid Propagation and Tissue Culture of Eipremmum aureum
Chen Guangyu
Abstract Use Eipremmum aureum leaves, stem segments with node as explants for tissue culture, successful regeneration and establish of rapid
asexual reproductio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callus induction explants is leaf , and the optimum medium callus induction is
MS +6 - BA 2.0 + NAA 0.5 + 2, 4 - D 0.5 mg / L. Optimal proliferation medium is MS + 6 - BA 2.0 + NAA 0.5 mg / L; by rooting and water
culture these 2 methods to transplant scindapsus aureus, rooting medium is 1/2 MS + NAA 0.1 mg / L.
Keywords Eipremnum aureum; tissue culture; callus; rapid propagation
作者简介:陈广玉(1981-),助教,从事植物生物技术方向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0-11-28
北京农业 2011 年 1 月下旬刊17
生物技术
2.2 丛生芽的分化及继代培养 将叶片诱导形成的愈伤
组织切下后转入分化培养基,经过 30 d 的培养,在愈伤组
织上开始分化出芽,继而很快形成丛生芽。将丛生芽分成小
单株,分别转入相同培养基中培养。这样,丛生芽在相同成
分的新鲜培养基上不断分切继代,短期内即可得到大量增殖
试管苗[4]。带节的茎段诱导形成的丛生芽可直接作为中间繁
殖体进行增殖培养[5]。其中最适的增殖培养基是MS+6-BA
2.0+ NAA 0.5 mg/L。
2.3 生根与移栽 采用生根培养和水培 2 种途径对绿萝进
行移栽。生根将增殖苗转移到生根培养基 1/2MS+NAA 0.1
mg/L中,待根长到 3.0~5.0 cm 即可驯化移栽。水培是结合
绿萝生根快、易成活的特点所进行的栽培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清连. 植物组织培养.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118-157,
331-337.
[2] 樊锐锋,胡宝忠 . 小叶绿萝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 北方园艺,2004
(6):76-78.
[3] 王越铭,李康 . 绿萝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 新疆农业科学,1998
(3):138-139.
[4] 郭英,梁国鲁. 小叶绿萝同源多倍体诱导研究初报. 西南园艺,2002
(4):1-3.
[5] 田富兵. 绿萝的快速繁殖. 河北林业科技,2005(3):42.
(上接第15页)
差。而该花青素溶液随还原剂的浓度的增加和放置时间的延
长,其吸光值无明显变化,表明木枣果皮花青素的耐还原性
较好。
表3 不同浓度氧化剂、还原剂对木枣果皮花青素的影响
时间/h
吸光值
过氧化氢(氧化剂) 亚硫酸钠(还原剂)
0.00
mL
0.15
mL
0.50
mL
2.00
mL
0.00
mg
10.00
mg
25.00
mg
50.00
mg
0 0.162 0.151 0.151 0.150 0.151 0.150 0.150 0.151
12 0.161 0.144 0.112 0.076 0.152 0.149 0.150 0.149
24 0.158 0.104 0.054 0.043 0.151 0.150 0.150 0.149
48 0.157 0.023 0.026 0.016 0.149 0.148 0.148 0.148
2.6 蔗糖、苯甲酸钠对木枣果皮花青素的影响 由表4
看出:蔗糖和苯甲酸钠浓度的大小和放置时间的长短对木枣
果皮花青素溶液的颜色、稳定性无较大影响,说明木枣果皮
花青素对蔗糖和苯甲酸钠稳定性较好。
表4 不同浓度蔗糖、苯甲酸钠对木枣果皮花青素的影响
时间/h
吸光值
蔗糖 苯甲酸钠
3.00% 6.00% 10.00% 16.00% 0.00 % 0.01% 0.10% 1.00%
0 0.152 0.152 0.152 0.152 0.146 0.146 0.146 0.146
12 0.152 0.151 0.151 0.152 0.145 0.146 0.145 0.145
24 0.153 0.152 0.151 0.153 0.145 0.144 0.145 0.144
48 0.153 0.154 0.152 0.151 0.144 0.145 0.146 0.145
3 结论
结果表明:木枣果皮花青素提取优化工艺是以水作为
提取剂,在温度为 35℃,pH值为 6.2,固液比为 1∶35,纤
维素酶用量为 9.20 mg/g的条件下提取 120 min,提取率高达
21.37%。
木枣果皮花青素对Na+、Mg2+、Fe2+较稳定,对 Fe3+、
Ca2+、Al3+、Zn2+、Cu2+等均不稳定;木枣果皮花青素对酸碱
的稳定性很差,不同 pH 值下呈现不同的颜色;对过氧化氢
的稳定性较差,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
长,其褪色现象越明显;对光照的稳定性也较差,随着光照
时间的延长,其褪色越明显。但是木枣果皮花青素热稳定性
较好,加热时其颜色发生无明显变化;对亚硫酸钠的稳定性
较好,一定量的亚硫酸钠不能使色素颜色发生明显变化;对
蔗糖和苯甲酸钠稳定性也较好。
总之,木枣果皮花青素化学与物理稳定性较好,为水溶
性色素,其原料易得,提取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且绿色环
保;木枣果皮花青素含量较高,为天然色素,且安全无毒。
可用于食品添加,药品、化妆品开发,生物材料研制等,是
一种较好的天然色素资源。
参考文献
[1] 袁月连,史美丽,米金峰,等. 酸枣皮色素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烟台
师范学院学报,2002,18(01):38-41.
[2] 蒋林斌,刘翠悟,赵树凯,等. 红龙果食用红色素的提取工艺条件. 化学
研究与应用,2003,15(02):272-274.
[3] 龙盛京, 马文力,农冠荣. 黑豆色素及多糖对全血化学发光和活性氧的
抑制作用. 食品科学,1999,20(09):9-12.
[4] 曾定达. 黑色食品的魅力. 重庆工人,2003(12): 64.
[5] 高彦祥, 许正虹. 食用天然色素安全性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2005,26
(05):158-589.
[6] 李崇善, 蒲有赖, 崔新东. 论富含营养的“黑色食品”. 甘肃科技纵
横,2003,32(04):56-57.
[7] 陆恒. 黑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优势及利用对策. 中国商业,2003(02):
40-42.
[8] 杨俊强,王宝明,王小原. 裂果研究进展. 山西农业科学,2009,7(3):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