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勃氏甜龙竹的组培快繁
张 铁1 ,万 京2
(1.文山师范专科学校 ,云南 文山 663000;2.昆明恒阳花卉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 昆明 653103)
摘 要 以勃甜龙竹新萌发的嫩枝为外植体.初始培养基为 3/ 4MS +6-BA 2.0 mg/ mL+KT 1.0+蔗糖 20 g/ L(单位下
同),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基为 3/ 4MS+6-BA 2.0+NAA 0.05 mg/ L(单位下同)+蔗糖 20;生根培养基为 1/ 2MS+NAA 3.0+
IBA 5.0+蔗糖 10 ,每一过程为 20 ~ 30 d , 丛生芽 20 d 继代 1 次 , 不定芽增殖 3 ~ 5 倍 , 生根约 30 d 左右 , 生根率约为 75%~
80%,无菌苗移栽成活率 90%以上.
关键词 勃氏甜龙竹;组织培养;生长调节剂
【中图分类号】Q9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513(2004)03-0203-04
甜龙竹包括版纳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
tonii Mees et Arn.ex Munro)、勃氏甜龙竹(Dendro-
calamus brandisi i Kurz)、马来甜龙竹(Dendrocala-
mus asper Backer et Henyne)和野龙竹(Dendrocala-
mus semiscandens Hsueh et D.Z.Li)4种.勃氏甜龙
竹分布范围极广 ,在云南省 50 多个县市均有分布 ,
属禾本科竹亚科牡竹属 ,为地下茎合轴丛生型 ,是云
南优质特产笋材两用大型丛生竹之一 ,也是优良观
赏竹种.其笋体粗大洁白 ,生熟可食 ,是我国 30 多种
笋用竹中糖含量和谷氨酸含量最高的竹种.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采自云南红河州石屏县竹林.外植体
采用新萌芽嫩枝 ,剥去秆箨和前出叶 ,以 75%乙醇消
毒 0.5 ~ 1.0 min ,0.1%氯化汞7 ~ 9 min ,或 2.5%次
氯酸钠溶液中灭菌 20 min ,无菌水冲洗 4 ~ 5次 ,然
后切成小段 ,每段 1节带 1芽 ,置于培养基中培养.
1.2 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采用MS 、3/4MS 、1/2MS ,蔗糖在不同
培养阶段采用 30 g/L 、20 g/ L、10 g/L ,卡拉胶 6 g/L ,
pH值 5.8 ~ 6.2 , 添加不同浓度进行激素组合 ,各培
养阶段设计方案为:
1.2.1 腋芽诱导阶段 以诱导腋芽萌发为主要目
的 ,以 MS 、3/4MS 、1/2M S 为三个水平基本培养基 ,
添加不同水平 BA 、KT 的用量 ,BA 为 1.0 、2.0 、3.0 、
4.0 、5.0 ,K T 以 0.5 、1.0 、1.5 、2.0 、2.5 ,蔗糖分别以
30 g/L 、20 g/ L 、10 g/L ,按正交组配处理 ,每瓶接种
外植体 5段 ,每一种培养基 4-5 瓶 ,通过试验找出
诱导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1.2.2 丛生芽阶段 为提高丛生芽增殖系数 ,在
MS 、3/4M S 、1/2MS 基本培养基三个水平上添加
BA 、KT 不同组合 , BA 采用 1.0 、2.0 、3.0 、4.0 、5.0
五个水平 ,NAA采用 0 、0.05 、0.5三个水平 ,按正交
组配处理 ,每瓶接种丛生芽 5 ~ 6丛 ,每丛 2 ~ 3苗 ,
以寻找增殖系数高 ,苗健壮的最佳配方.
1.2.3 生根阶段 在MS 、3/4M S 、1/2M S基本培养
基上添加不同水平的 NAA 、IBA ,其中 NAA为 1.0 、
2.0 、3.0 、4.0 、5.0 , IBA 为 1.0 、3.0 、5.0 ,两种激素配
合使用 ,每瓶接种 20 ~ 30株 2 ~ 4 cm 幼苗 ,接种 30
~ 40 d后分别统计生根率.
1.3 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为25 ~ 28℃,光照强度为1 000-1 500 lx ,
光照时间为 12 ~ 14 h/d.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激素组合对腋芽萌发的影响
生长旺盛的嫩枝切段 ,经 10 ~ 15 d培养 ,腋芽开
始萌发 ,20 ~ 30 d可伸长至 1 ~ 3 cm.在腋芽诱导中 ,
设计了 25 个组合进行试验 ,按表 1配制培养基 ,重
复 3 次 ,并统一结果.在试验中获得无菌外植体共
609个 ,萌发芽数计 126个 ,诱导率为 20.6%,从试
验结果中 ,可以分析出 BA 在腋芽萌发中起主导作
用 ,适量的 BA 浓度可以得到较好的诱导效果 ,以处
理 7:3/4MS+BA2.0 +KT1.0中诱导率最高 ,表明
适当浓度 BA 与低浓度 KT 配合使用能提高腋芽萌
发 ,而随 KT 浓度升高外植体变黑 ,萌芽率降低 ,同
样过高BA 浓度也使腋芽萌发受抑制 ,且萌发的芽细
弱 、发黄 ,固然过低浓度的BA使腋芽萌发时间过长 ,
收稿日期:2004-03-30
作者简介:张 铁(1963 ~ ), 男 ,实验师 , 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 、植物繁种的研究.
第 13 卷第 3 期
2004年 7月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Yunnan Na tionalities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Vol.13 , No.3
Jul.2004
新芽短粗.在同样培养基中转接 1-2次 ,提高外植
体中萌芽数.
表 1 激素对腋芽诱导试验统计
处理
序号
BA
(mg/ L)
KT
(mg/ L)
无菌
外植体
萌芽
数
诱导率
(%)
1 1.0 0.5 17 3 17.6
2 2.0 0.5 25 10 40
3 3.0 0.5 30 13 43.3
4 4.0 0.5 19 4 21.1
5 5.0 0.5 28 12 42.8
6 1.0 1.0 18 2 11
7 2.0 1.0 22 16 72.7
8 3.0 1.0 20 10 50
9 4.0 1.0 35 13 37.1
10 5.0 1.0 27 8 29.6
11 1.0 1.5 24 2 8.33
12 2.0 1.5 17 1 5.88
13 3.0 1.5 21 3 14.2
14 4.0 1.5 30 — —
15 5.0 1.5 31 — —
16 1.0 2.0 22 1 4.54
17 2.0 2.0 13 — —
18 3.0 2.0 16 2 12.5
19 4.0 2.0 31 5 16.1
20 5.0 2.0 30 8 26.6
21 1.0 2.5 23 — —
22 2.0 2.5 28 — —
23 3.0 2.5 30 2 6.66
24 4.0 2.5 27 5 18.5
25 5.0 2.5 25 6 24
2.2 不同盐浓度对腋芽萌发影响
在表 2中 ,分别添加蔗糖 20+BA 2.0+K T 1.0
于MS 、3/4M S 、1/2M S培养基中 ,随着 MS 培养基的
无机盐浓度升高 ,氮 、钾 、硝酸盐的含量也增高 ,并含
有一定量铵盐.在腋芽萌发中 MS 及 1/2M S 明显不
如3/4MS 的效果好 ,说明适量无机盐浓度对腋芽萌
发状况有重要作用 ,低盐浓度情况下芽则细弱 ,生长
缓慢 ,萌发率低 ,而过高盐浓度则芽易发黄 ,叶变干 ,
也抑制腋芽增殖.故选取择 3/4MS 作为基本培养基
较好.
2.3 不同蔗糖浓度对腋芽萌发影响
蔗糖不仅作为碳源影响到培养物的营养状况 ,
而且在特定情况下还影响到细胞的分化 ,以 3/4MS
+BA2.0+KT1.0添加 30 g/ L 蔗糖 ,外植体培养中
易出现变干发黑 ,甚至出现生长停滞 ,逐渐坏死的现
象.而在相同培养基上添加 10 g/L 蔗糖大多数腋芽
萌动缓慢 ,芽弱量少.只有在添加 20 g/ L 蔗糖的相
同基础培养基中诱导率显著升高 ,说明添加适量蔗
糖可促进腋芽生长.
表 2 盐浓度影响腋芽萌发试验
处理
序号
基本
培养基
无菌
外植体
萌芽
数
诱导率
%
1 MS 30 14 46.6
2 3/ 4MS 35 25 71.4
3 1/ 2MS 28 12 42.8
表 3 蔗糖浓度影响腋芽萌发试验
处理
序号
蔗糖浓度
(g/ L)
无菌
外植体
萌芽数
(丛)
诱导率
(%)
1 10 32 20 62.5
2 20 28 22 78.5
3 30 35 15 42.8
2.4 不同激素组合对丛生芽增殖影响
以5个 BA浓度与 3个 NAA浓度的组合进行试
验 ,20 ~ 25 d后统计结果 ,在表 4的配方中 ,处理 7:
3/4M S+BA2.0+NAA0.05+蔗糖 20为最佳效果.
随着 BA浓度升高 ,丛生芽增殖也随之升高 ,但过高
BA浓度则使丛生芽变细弱并有发黄现象出现 ,适宜
BA浓度使芽生长健壮 ,增殖速度适当 ,并保持较高
增殖倍数.如在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 NAA则可促使
丛生芽生长 ,并保持较好增殖效果.
在芽增殖中 ,除了增殖倍数外 ,还应把随继代数
增加苗长势状况也列为筛选最佳培养基的重要条件
之一.因此如若在增殖阶段 ,更多应关注苗生长状
况 ,BA 对于新芽生长和增加芽数方面起较重要作
用 ,过低 BA浓度条件下新芽生长缓慢 ,苗的增殖也
减少;而随着 BA浓度升高 ,明显促进了苗生长及增
殖 ,但需考虑继代次数不能太多 ,尽量减少弱苗 、畸
形苗 、黄化苗的数量 ,选出组合 7:3/4M S+BA2.0+
NAA0.05+蔗糖 20为增殖配方.
2.5 不同激素组合在生根培养中的作用
以 5个 NAA浓度与 3个 IBA浓度组合 ,在接种
30 ~ 40 d后统计结果如表 3 ,在诱导生根中 ,NAA和
IBA均能起到诱导作用 ,配合使用效果较佳 ,依据对
生根率和行根苗生长状况及生根时间筛选出最佳培
养基为:1/2MS+NAA3.0+IBA5.0.
2.6 不同盐浓度对生根的影响
采用 MS 、3/4MS 及 1/2MS进行生根试验 ,30 d
后统计结果见表 4 ,在继代增殖后的苗接种在相同激
204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13 卷
素浓度下 ,以 1/2M S培养基的竹苗生根率最高.
表 4 激素组合对丛生芽增殖(一)
处理
序号
BA
(mg/ L)
NAA
(mg/ L)
植入丛生芽
数(株)
增殖后丛生
芽数(株)
增殖
倍数
1 1.0 — 103 203 1.97
2 2.0 — 80 200 2.50
3 3.0 — 110 223 2.02
4 4.0 — 114 308 2.70
5 5.0 — 96 213 2.21
6 1.0 0.05 120 196 1.63
7 2.0 0.05 108 486 4.50
8 3.0 0.05 88 267 3.03
9 4.0 0.05 98 325 3.31
10 5.0 0.05 117 312 2.55
11 1.0 0.5 106 127 1.19
12 2.0 0.5 96 203 2.11
13 3.0 0.5 115 238 2.06
14 4.0 0.5 103 297 2.88
15 5.0 0.5 102 307 3.01
表 4 激素生根试验统计(二)
处理
序号
NAA
(mg/ L)
IBA
(mg/ L)
生根苗
数(丛)
生根率
(%)
1 1.0 1.0 6 2.3
2 2.0 1.0 15 6.5
3 3.0 1.0 17 8.3
4 4.0 1.0 22 15.2
5 5.0 1.0 28 22.4
6 1.0 3.0 11 13.6
7 2.0 3.0 30 21.7
8 3.0 3.0 38 33.5
9 4.0 3.0 19 22.7
10 5.0 3.0 28 23.6
11 1.0 5.0 48 32.7
12 2.0 5.0 24 27.6
13 3.0 5.0 56 78.3
14 4.0 5.0 33 53.1
15 5.0 5.0 28 40.7
表 4 盐浓度影响生根试验(三)
处理
序号
基本培
养基
生根苗
数(丛)
生根率
(%)
1 MS 38 12.5
2 3/ 4MS 52 28.7
3 1/ 2MS 77 72.3
2.7 蔗糖浓度对生根的影响
低浓度蔗糖对促进丛生芽生根有明显作用 ,能
缩短生根天数 ,减少生根苗发褐变黄的数量 ,而在较
高蔗糖浓度中生根苗发黄干枯和叶片易变黄 ,生根
天数增加及生根率的降低 ,因而在 30 g/L 、20 g/L 、
10 g/ L中挑选出了较适宜的蔗糖浓度为 10 g/ L.
表 5 蔗糖浓度影响生根试验
处理
序号
蔗糖浓度
(g/ L)
生根苗数
(丛)
生根率
(%)
1 10 63 68.5
2 20 55 38.4
3 30 58 22.1
3 讨论
由于竹生活史具有特殊性 ,传统进行营养繁殖
时不仅繁殖系数低 ,而且耗用大量原料竹 ,对推广不
利 ,因而为了实际需要进行组织培养可短时间获得
大量竹种苗 ,对勃氏甜龙竹的组织培养有以下几点
意见供参考:
3.1 在外植体培养时 ,为了防止褐化的出现 ,为减
少多酚类物质氧化对组织产生毒害作用 ,应注意调
节激素浓度并配合适宜盐浓度和蔗糖浓度 ,既有效
提高萌芽率和苗生长 ,又要控制离体植物的生长环
境.
3.2 同样 ,在增殖过程中 ,要获得健壮正常的植株 ,
并易生出新根 ,在增殖中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数量
种苗 ,因而选择适宜激素种类 、浓度及组合 ,结合适
当无机盐浓度和蔗糖浓度.
3.3 生根阶段 ,不仅调整好低盐低糖的基础培养基
配以适宜激素的培养环境 ,同样在无菌操作时应注
意接种时选择 2 ~ 4 cm 小苗 ,过高苗龄较长的苗不
易生根 ,采用剥离的方式 ,并尽可能不使用单株苗生
根 ,最好以 2 ~ 3 株小苗成丛进行生根 ,以保证较高
生根率.
3.4 在竹的无菌繁殖中 ,外植体消毒应注意内生菌
感染 ,在继代中 ,如有细菌性内生菌污染 ,应加以抗
生素予控制并进行筛选 ,避免丛生苗发黄致死及生
根困难.
4 结果(见图 1 ~ 4)
205第 3 期 张 铁 , 等:勃氏甜龙竹的组培快繁
图 1 勃氏甜龙竹组培苗移栽后 1个月 、2 个月 、
3 个月生长情况 图 2 批量生产的勃氏甜龙竹组培苗生长情况
图 3 勃氏甜龙竹无菌生根苗 图 4 勃氏甜龙竹丛生苗继代增殖
参考文献:
[ 1] 龚力波 , 郑思乡.马来甜龙竹的组织培养繁殖试验[ J] .云南林业科技 , 2003(3):5-7.
[ 2] 张光楚 , 王裕霞.杂种撑麻 7 号竹的组织培养研究[ J] .林业科学研究 , 2003 , 16(3):245-253.
[ 3] 张光楚 , 王裕霞.竹子育种现状及前景[ J] .竹子研究汇刊 , 1998 , 17(4):6-9.
[ 4] 谭源杰.勃氏甜龙竹基段培养初步研究[ J] .竹子研究汇刊 , 1994(1):16-22.
[ 5] 张春霞 , 谢寅峰.竹子组织培养研究的进展及应用前景[ J] .竹子研究汇刊 , 1999(7):46-49.
[ 6] 朱红.国外竹子组织培养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J] .竹子研究汇刊 , 1992(1):67-74.
[ 7] 阙国宁 , 诸国强.竹子愈伤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J] .竹子研究汇刊 , 1991(4):79-80.
[ 8] 马艳梅 , 何远康 ,等.麻竹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 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3 , 14(3):131-140.
[ 9] 郝培应.竹类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19(3):27-30.
[ 10] 王光萍 ,丁雨龙.几种观赏竹种组织培养研究[ J] .竹子研究汇刊 , 2002 , 21(2):5-9.
T he organizationl culture and quick proliferate propation of dendrocalamus brandisii
ZHANG Tie1 ,WAN jing2
(1.WenShan Teacher College ,Wenshan 663000 ,China;2.Kunming Hengyang Flower Ltd., Kunming 653103 ,China)
Abstract :We use new tender branches of dendrocalamas brandisii as the explant .The induction medica is
3/4 MS supplemented with 2.0 mg/L BA ,1.0 mg/L KT and 20 g/ L sucrose.Medium for bud proliferaction is 3/4 MS
containing 2.0 mg/ L 6-BA ,0.05 mg/L NAA and 20 g/ L sucrose.Rooting culture medium is 1/2 MS w ith 3.0 mg/L
NAA 、5.0 mg/L IBA and 10 g/L sucrose.A regenerate period is 20 days.Buds proliferate coefficent is 3 ~ 5.75 ~ 80 per-
cent of bud are rooted.The survival rate is over 90 percent.
Key words:Dendrocalmus brandisii;tissue culture;the grow ing regulator
(责任编辑:王 琳)
206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13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