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与槟榔芋间作的棘托竹荪栽培配方筛选



全 文 :第 14 卷第 1 期 菌 物 研 究 Vol. 14 No. 1
2016 年 3 月 Journal of Fungal Research Mar. 2016
*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2012BRD14B15-404)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STIT-I-0309)
作者简介:马璐,男,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食药用菌工厂化栽培工艺。
收稿日期:2015-09-06
**通讯作者:林衍铨,E-mail:lyq-406@ 163. com
与槟榔芋间作的棘托竹荪栽培配方筛选
*
马 璐1,林衍铨1**,肖胜刚2,黄忠英2,江晓凌1,应正河1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特色食用菌繁育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福州 350014;2.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农业局经济作物管理中心,将乐 353300)
摘 要:以棘托竹荪 D89 为供试菌株,研究栽培料发酵时间及不同比例杂木屑和谷壳培养料对棘托竹荪生
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棘托竹荪栽培料发酵 60 d时,产量最高,为 2. 18 kg /m2;供试范围内,随着谷壳用量的
增加,菌丝长势之间无明显差异,但菌丝长满畦床时间逐渐缩短,棘托竹荪鲜质量呈降低趋势,槟榔芋产量
无显著性差异。其中配方 A(89. 5%杂木屑,10%谷壳,0. 5%尿素)用于槟榔芋间作棘托竹荪时,原基形成
时间为 70 d,棘托竹荪产量 1. 73 kg /m2,槟榔芋产量达 4. 80 kg /m2。
关键词:棘托竹荪;槟榔芋;间作
中图分类号:S646.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538(2016)01-0052-04
DOI:10. 13341 / j. jfr. 2014. 1101
引文格式:马璐,林衍铨,肖胜刚,等. 槟榔芋间作棘托竹荪栽培配方筛选[J]. 菌物研究,2016,14(1):
52-55.
Selection on Substrate Formula of 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
Intercropped with Colocasia esculenta*
MA Lu1,LIN Yan-quan1**,XIAO Sheng-gang2,
HUANG Zhong-ying2,JIANG Xiao-ling1,YING Zheng-he1
(1. 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tional and Local Join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Breeding & Cultivation of Featured Edible Fungi,Fuzhou
350014,China;2. Economic Crop Management Center,Jiangle Country Bureau of Agriculture,
Jiangle 353300,China)
Abstract: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 was cultivated in Colocasia esculenta farm with a series of sub-
strates consisting of sawdust and rice chaff. The highest D. echinovolvata yield was recorded when
the substrate was fermented for 60 days. With the increase of rice chaff content in substrate,the
period required for mycelial to cover substrate surface was shortened,D. echinovolvata yield de-
creased significantly,but C. esculenta yield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n D. echino-
volvata D89 was cultivated on a substrate consisting 89. 5% sawdust,10% rice chaff and 0. 5% u-
rea in C. esculenta farm,the primordium formation time was 70 days,D. echinovolvata yield
(three flushes)was 1. 73 kg /m2,and C. esculenta yield was 4. 80 kg /m2,respectively.
Key words: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Colocasia esculenta;intercropping
第 14 卷 第 1 期 马璐等:槟榔芋间作棘托竹荪栽培配方筛选
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是一种
珍贵的食药用真菌,素有“菌中皇后”、“山珍之
花”的美称,子实体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其活
性多糖具有抗肿瘤[1]、免疫调节[2]和抗氧化[3-4]
等作用,深受消费者青睐。棘托竹荪属高温喜湿
型菌类,生长过程需要有足够的遮荫度,子实体生
长后期对环境湿度要求较高,人工栽培时需搭建
遮荫棚。由于产量高、抗病性强、栽培原料来源广
等特点,在我国福建、江西等地已大规模栽培,但
同一块田地连续多年种植棘托竹荪后,菌球数量
减少,产量严重下降,品质也有所降低[5],严重时
甚至绝收,即使轮作也要选择轮作其他作物 3 年
以上的田地。因此,田地问题已成为制约棘托竹
荪产业发展的瓶颈,本研究试图寻找出一些农作
物与棘托竹荪间、套种的方法,来缓解田地紧张的
问题。
槟榔芋(Colocasia esculenta)是福建省特色农
产品,一般在 2 ~ 4 月开始定植,6 ~ 7 月份植株生
长旺盛,底部空间大,且叶片宽大、肥厚,在叶片与
地面之间可形成较高湿度的小气候,适宜棘托竹
荪生长。因此,在一定生长期内,槟榔芋与棘托竹
荪的生长特性可互补,利用该特性进行间作栽培,
可真正做到一地两用、一地双收。在项目组前期
的研究中,本团队筛选出适宜与槟榔芋进行间作
的优良棘托竹荪菌株 D89,但间作的最终效益不
仅与所选品种有关,棘托竹荪栽培配方对产量也
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槟榔芋与棘托竹
荪间作的经济效益,本团队研究了不同发酵时间
的培养料对棘托竹荪生长的影响,并以杂木屑作
为主要栽培基质,筛选出适宜棘托竹荪生长的栽
培配方,以期为槟榔芋间作棘托竹荪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场地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水南镇乾
滩村,栽培场地近水源,四周开有排水沟,方便排
灌,土质疏松肥沃,近 3 年未曾栽培过棘托竹荪。
1. 2 供试菌株
棘托竹荪(D. echinovolvata)D89 由福建省农
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1. 3 培养基质
母种培养基:马铃薯 200 g /L,葡萄糖 20 g /L,
MgSO4·7H20 0. 5 g /L。
原种培养基:杂木屑 60%,麸皮 20%,谷壳
15%,玉米粉 3%,蔗糖 2%,含水量约 65%,pH自
然。
棘托竹荪栽培基质发酵时间栽培配方:竹屑
79. 5%,杂木屑 20%,尿素 0. 5%。
1. 4 棘托竹荪栽培基质发酵时间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棘托竹荪栽培料发酵时
间分别为 0(ck),30,45,60 d,发酵处理后的栽培
料每隔 15 d翻堆 1 次,每个小区 10 m2,4 个重复。
1. 5 棘托竹荪栽培配方筛选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不同比例谷壳代替杂
木屑配成 4 种培养料,每个小区种植面积 10 m2,4
个重复,具体配方见表 1。
表 1 供试培养料组成
Table 1.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substrates
配方
Substrate
杂木屑 / %
Sawdust
谷壳 / %
Rice chaff
A 89. 5 10
B 84. 5 15
C 79. 5 20
D 74. 5 25
注:栽培料中均含有 0. 5% 尿素,含水量约 65%
Note:All cultivation substrates also contained 0. 5% urea,water con-
tent 65%
1. 6 栽培方法
1. 6. 1 栽培基质制备 棘托竹荪栽培料发酵时
间试验中,对各处理进行建堆、发酵,对照(0 d)处
理在播种日期直接按栽培配方拌料并播种。
棘托竹荪栽培配方筛选试验中,播种前
45 ~ 60 d,培养料于栽培场地进行建堆发酵:将杂
木屑与竹屑混合均匀,加入 0. 5%的尿素水溶液,
拌匀后含水量达 70% ~ 75%即可建堆,料堆高
1 ~ 1. 5 m,长度不限。发酵期间,每隔 15 ~ 20 d
翻堆 1 次,共翻堆 3 ~ 4 次。当培养料变软、变褐、
经确认无氨味后,即可下料播种。
1. 6. 2 间作技术 槟榔芋种植前选择大小一
致、并着生在母芋中部的子芋(50 ~ 75 g)作为种
芋,露天晒种 2 ~ 3 d。为了配合在棘托竹荪地间
作,槟榔芋种植前 15 ~ 20 d,选择背风向阳的田地
排开种芋,覆盖厚度约 5 cm 湿土,搭盖小拱膜催
芽,当芽伸长至 1 ~ 3 cm、棘托竹荪培养料发酵完
成时即可播种。
35
菌 物 研 究 2016 年
槟榔芋株距 × 行距为 55 cm × 70 cm,穴深
20 cm,每穴平放 1 颗催好芽的种芋,芋芽朝向畦
面,随后盖土并浇定植水。将已发酵的栽培料进
行排料(厚 25 ~ 30 cm) ,使槟榔芋位于棘托竹荪
栽培料畦床(宽 40 cm)中间,相邻畦之间留
25 ~ 30 cm的过道。排料完成后即可播种,棘托竹
荪栽培料发酵时间试验播种日期为最后 1 次翻堆
后 15 d。播种时将棘托竹荪菌种掰成鸽子蛋大小
的块状,在畦床上按梅花型分布播种,每隔 5 ~8 cm
播 1 穴,播种量 0. 6 kg /m2(400 kg /666. 7 m2) ,播
种后立即覆土(厚 10 cm)并覆盖稻草保温保湿,
观察棘托竹荪菌丝萌发情况及原基形成时间,按
常规方法进行出菇管理[6],当菌蛋破口、菌盖漏
出时即可采收。槟榔芋的田间管理参照文献[7]
方法进行。
1. 7 观察项目与数据处理
棘托棘托竹荪播种后,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原
基形成时间,统计产量(鲜质量) ,槟榔芋采收时
统计产量(芋头、芋仔),采用 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 7. 0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棘托竹荪栽培料发酵时间
根据观察,棘托竹荪在不同发酵时间的培养
料中均可正常萌发,但菌丝长势则有明显差异。
发酵 60 d 和 45 d 的培养料中,菌丝生长旺盛、长
势浓密,发酵 30 d 的培养料中菌丝长势一般,不
发酵培养料中菌丝稀疏,生长后期出现退菌现象,
棘托竹荪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在发酵处理的培养
料中,供试范围内,发酵时间越长,菌丝长满畦床
时间越短,长满发酵 60 d 培养料的畦床需 45. 8
d,而发酵 30 d 的则需要 77. 5 d,差异显著(P < 0.
05)。原基形成方面,发酵 45 ~ 60 d 的培养料中
原基形成时间相差不大,分别为 73 d 和 71. 5 d,
与发酵 30 d的培养料差异显著(P < 0. 05)。
从表 2 可以看出,发酵 60 d 的培养料中棘托
竹荪产量最高,为 2. 18 kg /m2,其次为发酵 45 d
的培养料,发酵 30 d或不发酵的培养料中棘托竹
荪产量最低,差异显著(P < 0. 05)。说明培养料
发酵时间对棘托竹荪产量有明显影响,供试范围
内,发酵时间越长,棘托竹荪产量越高。在槟榔芋
产量方面,各个处理产量相差不大,45 d 发酵料
中产量最高,为 3. 65 kg /m2,其次为发酵 0 d 和发
酵30 d,发酵 60 d产量最低,但差异不显著。
表 2 不同发酵时间培养料棘托竹荪生长情况
Table 2. D. echinovolvata cultivated on different fermented substrate intercropped in C. esculenta farm
发酵时间 / d
Fermentation time
菌丝长势
Mycelial
growth vigor
菌丝长满畦床时间 / d
Period required for mycelial to
cover substrate surface
原基形成时间 / d
Primordium
formation time
棘托竹荪鲜重 /
(kg·m -2)
D. echinovolvata fresh yield
槟榔芋产量 /
(kg·m -2)
C. esculenta yield
60 + + + 45. 80 ± 0. 50 c 71. 50 ± 2. 38 b 2. 18 ± 0. 14 a 2. 65 ± 0. 75 b
45 + + + 50. 30 ± 2. 63 b 73. 00 ± 0. 00 b 1. 87 ± 0. 16 b 3. 65 ± 0. 59 a
30 + + 67. 50 ± 0. 58 a 77. 50 ± 2. 38 a 0. 06 ± 0. 05 c 2. 85 ± 0. 24 ab
0(ck) + - - 0. 01 ± 0. 01 c 3. 01 ± 0. 19 ab
注:表中数据为 4 个重复的平均值 ± SD,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的差异达到 0. 05 显著水平,下表同;“ +”表示菌丝稀疏、长势较弱;
“ + +”表示菌丝较密,长势较强;“ + + +”表示菌丝长势浓密、生长旺盛
Note:Values are means of four replaces ± SD,different lower case letter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P = 0. 05 level,the same below;
“ +”sparse mycelia,weaker growth vigor;“ + +”relatively dense mycelia and comparatively strong growth vigor;“ + + +”dense my-
celia and strong growth vigor
2. 2 棘托竹荪栽培配方筛选
棘托竹荪播种后,不同栽培配方下菌丝均洁
白浓密,长势基本相同。播种后 46 ~ 52 d 各栽培
配方菌丝均已长满畦床,其中配方 D 所需时间最
短,为 46 d,其次为配方 C,配方 B与配方 A相同。
在原基形成方面,供试的 4 个配方中,配方 A 与
配方 D 所需时间最短,为 70 d,配方 B 与配方 C
需 76 d,差异显著(P < 0. 05)。不同栽培基质配
方棘托竹荪产量差异较大,供试的 4个配方中,棘
托竹荪单产从高到低依次为配方 A >配方 B >配方
C >配方 D,配方 A 显著高于其他供试配方(P <
0. 05)。在槟榔芋产量方面,配方 B 产量最低,其
余 3 个配方产量相差不大,差异不显著(表 3)。
45
第 14 卷 第 1 期 马璐等:槟榔芋间作棘托竹荪栽培配方筛选
表 3 不同培养料栽培棘托竹荪情况
Table 3. D. echinovolvata cultivated on different substrate intercropped in C. esculenta farm
配方
Substrate
菌丝长势
Mycelial
growth vigor
菌丝长满畦床时间 / d
Period required for mycelial to
cover substrate surface
原基形成时间 / d
Primordium
formation time
棘托竹荪鲜质量 /
(kg·m -2)
D. echinovolvata fresh yield
槟榔芋产量 /
(kg·m -2)
C. esculenta yield
A 洁白,浓密 52. 00 ± 0 a 70. 00 ± 1. 63 b 1. 73 ± 0. 11 a 4. 80 ± 0. 52 a
B 洁白,浓密 52. 00 ± 1. 63 a 76. 00 ± 1. 63 a 1. 54 ± 0. 16 b 3. 74 ± 1. 76 a
C 洁白,浓密 50. 00 ± 0 a 76. 00 ± 0 a 1. 34 ± 0. 10 c 4. 85 ± 0. 91 a
D 洁白,浓密 46. 00 ± 1. 63 b 70. 00 ± 1. 63b 1. 29 ± 0. 06 c 4. 93 ± 0. 83 a
3 讨 论
棘托竹荪属腐生性菌类,充分发酵的培养料
是棘托竹荪高产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棘托竹
荪在未经发酵的竹屑培养基中菌丝长势最弱,当
发酵时间为 60 d 时,菌丝长势强,菌丝长满畦床
与原基形成时间最短,棘托竹荪产量最高,为
2. 18 kg /m2。陆娜等[8]的研究表明,棘托竹荪原种
培养基(发酵竹屑 +麸皮 +碳酸钙 +糖)以发酵
45 d的竹屑作为主要原料时,菌丝粗壮、长势好、
生长速度快,这与本研究结果稍有差异,可能是由
于配方中加入麸皮后,原种培养基养分含量提高,
菌丝生长速度加快。但总体来看,棘托竹荪培养
料的发酵时间以 45 ~ 60 d为宜。
随着配方中谷壳比例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
逐渐加快,长满畦床时间也逐渐缩短,说明在配方
中适当添加谷壳有利于菌丝生长,这与之前关于
棘托竹荪原种培养基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
主要是因为谷壳在培养料中可作为填充物质,加
入后能改善培养基质物理结构,增强通气性,因此
菌丝生长速度加快,但添加量不宜过多,否则栽培
基质营养成分受影响,造成棘托竹荪产量降低。
当栽培基质中谷壳添加量为 10%时,原基形成时
间最短,产量最高,为 1. 73 kg /m2。根据应国华
等[9]的研究结果,以木片作为单一栽培原料时,
棘托竹荪平均鲜质量为 1. 64 kg /m2,这与本研究
中配方 A(杂木屑 90% +谷壳 10%)的棘托竹荪
产量相差不大(1. 73 ± 0. 11 kg /m2)。与单一培
养料相比,混合培养料养分全面,更适宜棘托竹荪
菌丝生长,因此,栽培时应尽量选择 2 种以上的原
料作为棘托竹荪的培养基质。本研究中所用的 4
个配方均以杂木屑为主,在配方中如何添加其他
原料,如竹类、秸秆类等,其栽培效果还需进一步
验证。
笔者对间作的经济效益进行测算发现,利用
槟榔芋代替遮荫棚与棘托竹荪进行间作,每 666. 7
m2的产值可达 1. 9 ~ 2. 4 万元,可节省棘托竹荪栽
培前期搭建遮荫棚的投资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增
加农户收入,该方法已在福建三明地区大面积推
广。由于槟榔芋与棘托竹荪间作的最终效益不仅
与栽培配方有关,槟榔芋种植密度及种植方法对
产量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应对两者间作的关键
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获得更高的栽培效益。
参考文献:
[1] Deng C,Fu H T,Teng L P,Hu Z,Xu X F,Chen J H,Ren T L.
Anti-tumor activity of the regenerated triple-helical polysaccha-
ride from Dictyophora indusiat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
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13,61:453-458.
[2] Hua Y L,Gao Q,Wen L R,Yang B,Tang J,You L J,Zhao M
M. Structural characterisation of acid-and alkali-soluble poly-
saccharides in the fruiting body of Dictyophora indusiata and
their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ies[J]. Food Chemistry,2012,
132(2) :739-743.
[3] 林陈强,林戎斌,陈济琛,张慧,林新坚.棘托竹荪菌盖提取
物的抗氧化活性[J].食用菌学报,2013,20(2) :32-36.
[4] 韩乐,冯娜,冯杰,韩伟,马迪,张劲松. 棘托竹荪液态深层
发酵水提物和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化学
成分分析[J].食用菌学报,2014,21(4) :53-57.
[5] 吕杨兰. 竹荪连作障碍成因分析[D]. 福州:福建农林大
学,2012.
[6] 江晓凌,林衍铨,应正河.谷壳无公害高效栽培竹荪的技术
[J].食药用菌,2010,18(6):44-45.
[7] 洪世孟. 槟榔芋安全优质栽培技术[J]. 福建热作科技,
2014,39(2) :41-43.
[8] 陆娜,王伟科,宋吉玲,闫静. 废竹屑发酵时间与用量对竹
荪生长发育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2014,1(8):
1180-1181.
[9] 应国华,吕明亮,何林,陈伟祥,薛振文,李伶俐. 毛竹林下
棘托竹荪栽培基质配方筛选[J]. 食用菌学报,2014,21
(3):32-35.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