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一…,
拢 2 植 物 病 理 学 报 2期
核盘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分类的研究
王崇仁 刘 万仁 杨家书 吴畏 吴友三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免疫室 )
从我国南北方各地的栽培植物上采集并分离到 5 4个核盘菌菌株 。 从中选取 28 个代表菌株
(种和菌系 ) 对其形态学 、 培养性状 、 温度反应 、 菌丝交接的种间拮抗反应 、 致病性酶学等
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
供试的 2 8个菌株 , 属于核盘菌的有 2 3株 。 其中 S e l e , , o t i ,“ a S o l e r o j i o r u ?: ( L i b ) d e B e r
y
.
21 株 , 分别来自油菜 、 白菜 、 芥兰 、 榨菜 、 向 日葵 、 黄瓜 、 荡芭 、 大豆 、 豌豆 、 蚕 豆 、
红花 、 萝 卜。 5 . 矛r i f o l i “ 。 E r i k s s . 1个菌株 , 来自紫云英 。 s . a s a r i W u e t C . R . W a n g . 1
个菌株 , 来自细率 。 另外 5个菌株中 , 有 3个来自人参根腐病 , 经传统的分类鉴定和结合菌丝
交接 、 酶谱测定结果 , 属于 S t or 。 。方。 。`属的新类型 。 还有 2个菌株属于 B oj : y ot fn ia : p . 。
在 5 .二 ler o ij 。 : 。 。种群中存在生态型和致病性分化 。 高温生态型菌株多来自于南 方 。 低
温生态型菌株来自于北方 。 致病性强的菌株可以侵染玉米 、 在 国内尚未报道 。
东北地区 P h o m a和 P hy l l o s t i e t a两属真菌分类的初步研究
张凌 子 , 白金艳 , 吴友三 (沈 阳农科 院植保系 )
从 1 9 8 3一 1 9 8 4年分别去辽宁和言休两省各地及 一长白山 自然保护区 , 共采集真 菌 标 本 3 7 9
份 , 从中选出 p h。。 。和 p h川 l。对 ic at 其菌标本进行了形态与培养性状的比较研究结 果 : ① 在
茎生或叶生的夕 h o o a 和尹 h夕110 、 t i c才a 中以瓶梗产抱方式种类占多数 , S u t t o n ( 1 9 5 0 ) 将这类产
抱种类统归于 p 舫。 a) 禺 , 而作者捉出 p h夕11。 、 it ct 。应作为环痕产抱方式的属名 ; ②因多 数 种
类的产抱细抱无色 , 壁薄 、 形小 , 在普通显微镜下不易观察清楚 , 用棉蓝和藏红染色也不 易
着色 , 以相差显微镜或透射电镜观察效果好 ; ③茎生和叶生的两属种类在人工培养基上的生
长速度和繁茂程度并无明显差异 。 k 、 N 培养丛并不完全适于该两属真菌的生 长 发 育 , ④ 在
不同培养条件下同一菌种的色索形成是不同的 ; ⑤某些种类的袍子形状大小及油球的有无 ,
并非是稳定的性状 。
从采集的标本中鉴定出夕 h少 110 : t i e t a 属有 4个利, ,其中新利, 2个 : p . b o u g 。 i , 。` 111。 。 。 : 尹 · 。 o 。 ;
P
. , ,: i e h o l i a e
一 a
l b
a 印 . ,: 0 0 . ; 囚 I勺新 记 录种 1个 刀 . d幼、 。 。 i ; 东北地区新记录种一个 。 尸 h。 -
。 a属有 1 4个种 , 其中新种 6个 : P . c h£, n o n a n才h` 、 p . n o v . ; p . c h i。 。 。 、 i 、 印 . ,: 0 0 . , P . f r a夕r a
t i: : 夕 . ,: o ” . ; P . 刀 a t , i o i o e 印 . ,: 。 。 . ; P . r a d ` e a o t i 。 · 、夕 . 。 o 。 · ; P . 、 h e n 夕 a n夕e n : i 、 、夕 · ,: o u , 新
组合种 5个 ; P . a c。 ,: a j l o p a ,: c`、 ; P . C e l a 、 t r i ; P . c e t。 。 r e 。 e 一 : e 。 b i o 。 。 e ; P . 。 e u g 。 d i c o la , P ·
。 a r i e g a t a ; 困 内新记录平I` 1个 P . 厂v t。 。 : `n o m ; 未定种 1个 。
我国和国外小麦上的玉蜀黍赤对的比较研究
徐 雍奉 刘 万 华 (南京 农业大 学植保系 )
本试验选用墨西哥 , 斯里兰卡 , 印度尼西亚及 中国的小麦赤霉病菌菌株 , 进行培养性状
和致病力的测定 , 结果指出 , 斯里兰卡和印尼菌株的生长较慢 , 墨西哥菌株在 P D A 上 产 生
大量大型分生袍子 , 但在湿砂上形成子襄 壳慢 ; 对 4 2个中国品种和 1 16 个墨西哥品种上测定 ,
各菌株表现致病力强弱的品种数 , 以中国菌株表现强致病力的最多 , 墨西哥菌株相反 。 经测
定表明中国和墨西哥菌株问致病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准 。 上述结果证明 , 菌株间致病力的强弱
可能与病害流行程度有关 , 在病害流行区 , 由于寄生对病菌的常年选择 , 形成较 强 的 致病
力 , 反之则弱 。 这样在不同的生态 J山 汀 , 山 !几病害流行程 !呀的不 }. ,l , 病菌可能形成较为稳定
的生态或地理类型 , 这就 可能发生一个 :}{: 种在不 I. J流行地区的杭性差异 。
月
DOI : 10. 13926 /j . cnki . apps . 1987. 02. 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