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我国北美红杉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全 文 :2016年第4期 现代园艺 试验研究
我国北美红杉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尹丽莎1,2,辛雅萱 3,李 斌 1,2,张 辉 1,2,罗一然 1,2
(1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高校林木遗传改良与繁育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24;2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
云南昆明;3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生态工程环境学院,云南昆明)
摘 要:北美红杉主要分布于我国华东、西南地区,是一种速生珍贵大径级用材树种和木材工业原料。从北美红杉外植体的选择、消
毒、腋芽的诱导、增殖培养以及生根、生长调节物质使用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红杉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促进北美红杉产
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北美红杉;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种繁育为主,此方式成本高,耗时耗力,且出苗质量不
高,高矮不一致,分化现象严重[13-15]。当代生物技术不仅
能有效地克服传统育苗的不足[16-17],而且培育出的苗木
具有母本的优良特征[18],是取得优质壮苗的有效方法。
1 外植体选择
植物组织培养中作为离体培养材料的器官或组织
的片段,如茎尖、茎段、皮层及维管组织、髓细胞、表皮、
块茎的贮藏薄壁细胞、花瓣、根、叶、子叶、鳞茎、胚珠和
花药等为材料,称为外植体。外植体的选取是否恰当对
植物组织离体快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取材部位
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任何组织或器官
在条件适应的情况下均可再生成完整植株。但不同种
类的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外界诱导的条件
反应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取材时应考虑外材再生能力
强、遗传稳定性好、来源丰富、容易灭菌等方面,对于大
多数植物来说,茎尖是最佳的外材,其形态已基本建
成,生长速度快,遗传性稳定,是获得无病毒苗的重要
途径。通常年幼组织比年老组织有较高的形态发生能
力,容易培养,有较大的再生能力。
1.2 取材时间
一般选择植株生长旺季取材,若在生长衰老期或
已进入休眠期取样,则外植体可能对诱导反应迟钝或
无反应,连续晴朗天气取材,避免阴雨天。材料太大,易
污染;材料太小,难于成活;材料大小适中,一般为
2~3cm。
2 外植体的消毒
植物组织培养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外植体的灭
菌、消毒环节[19-21]。不同取材部位对灭菌剂的种类、浓度
以及处理时间长短有所不同[22],因此视材料敏感情况
而定。在北美红杉组培试验研究中,最常用的消毒试剂
是升汞。首先,把取回来的样放在流水下冲洗30min以
上,可酌量加入洗涤剂;其次,剪下所需材料用75%的
无水乙醇喷洒植株表面2~3s,倒入0.1%升汞溶液处理
20min;最后,用无菌水涮洗4~5次,转入培养基,该消
植物组织(离体)培养是指利用植物离体器官(如
根、茎、叶、茎尖、花、果实)或者植物组织(如分生组织、
表皮组织、薄壁组织等)为培养对象,通过对材料诱导,
使其产生愈伤组织或者芽等植物器官,进一步发育成
完整植株的技术。植物体的每一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
细胞(不管性细胞还是体细胞)都含有该物种的全部遗
传信息,在适合的光照、温度和一定的营养物质与激素
等条件下,愈伤组织便开始分化,产生出植物的各种器
官和组织,进而发育成1棵完整的植株。
植物离体快速繁殖不仅保持了常规营养繁殖的全
部优点,还独具以下优点:首先,遗传基础一致,能保持
母体优良性状,可以一次性获得大量基因型相同、表现
型一致的植株。其次,利用组织培养法进行繁殖周期
短、繁殖快,节省空间,繁殖系数高。离体下的培养,扩
繁倍数的提高,有利于缩短一个新品种的选育到推广
所需的时间。例如:利用植物某一个极微的组织或器官
进行离体培养,在短时间内就能产生数百万以上植株,
如此快的繁殖速度是其他传统无性繁殖方法所不能比
拟的[1]。由于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根据不同植物、不
同离体部位的要求提供不同的培养条件,不受地区和
气候的影响,无季节之分,能进行周年生产。最后,通过
组织培养可以获得无毒苗木无性系。无毒苗有利于恢
复原品种的性能和增加产量等[2-4]。由于植物栽培过程
中易感染病毒,从而导致生产力降低、品种退化,严重
时导致植株死亡,对生产者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利用
植物脱毒技术可去除植物病毒,从而恢复植株原有种
性,这是其他营养繁殖所不能达到的。
北美红杉(SequoiasempervirensEndl)又称美国红
杉,起源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华
东、西南各省,其适应性强,在各引种点都能较好地生
长[5],广泛应用于造林、城市绿化,是我国华东、西南地
区的重要速生用材树种[6-7]。红杉生长神速、木材材积量
高、分布广[8,9],木材材质韧性好、结构均匀,纹理清晰、
易于加工、可用于家具、建筑、纸浆等用材[10-12],具有广
泛的市场发展前景。红杉的繁殖方式以传统的种子播
輥輱訛
DOI:10.14051/j.cnki.xdyy.2016.07.006
试验研究 现代园艺 2016年第4期
毒方法效果显著,污染率5%,出苗率90%。常见的消
毒剂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漂白粉、氯化汞、酒精、过
氧化氢、溴水、硝酸银、抗菌素等。外植体的消毒是整个
组培试验中的重中之重,消毒是否彻底关系到后续的
进行,不同来源及不同老化程度的外植体对消毒试剂
的选择不同。
3 离体培养技术
培养基的筛选是组织培养的必经过程。培养基不
仅为外植体创造内部小环境,而且为植物提供基本营
养物质。培养基的选择不同以及所加入植物激素种类
及浓度不同,对外植体腋芽启动、增殖、分化培养及壮
苗生根产生的效果不同。在快繁过程中,人们应根据不
同的需求来选择不同培养基种类、激素浓度。
3.1 腋芽诱导
在红杉组培快繁试验中,利用茎段为外植体获取
芽是最快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红杉诱导芽比较
容易,对植物激素的选择不专一。同一激素不同浓度以
及同一浓度不同激素种类的搭配使用对芽的诱导生长
有不同的影响[23]。在红杉腋芽诱导过程中,MS为常用
的培养基,6-BA 和 KT 为主要的生长调节物质,
6-BA、KT均能促进培养体上不定芽的分化和形成,在
基本培养基上单独使用1.0~2.0mg/L的6-BA可成功
诱导新生芽发生[24];将6-BA与KT配合使用则需适当
降低 6-BA 的使用浓度,且 KT 浓度应以较低
(0.5~1.5mg/L)为宜。另外,不同的季节取材对不定芽的
诱导也具有一定影响。
3.2 继代增殖培养
北美红杉增殖培养中,出苗率、出苗质量、繁殖系
数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组织培养的经济效益[25],因此筛
选增殖培养基显得十分重要。6-BA、KT和NAA是北
美红杉增殖培养中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经研究发
现 , 附 加 0.05~0.15mg/L6-BA、0.05~0.1mg/LKT 和
0.1~0.2mg/LNAA的MS培养基均可满足北美红杉不同
种源、不同无性系的增殖培养。通过对3个优良无性系
品种进行增殖培养研究,进一步证明了 MS+
0.15mg/L6-BA+0.1mg/LKT+0.1mg/LNAA具有较好的增
殖效果。在红杉增殖培养中,除NAA外,将生长调节物
质IBA、2,4-D和Zt配合使用,也具有较好的增殖效
果。本实验中利用茎段不带芽为起始外植体采用
MS+6-BA2.0mg/L+KT2.0mg/L进行分化培养,成功地诱
导 愈 伤 组 织 出 芽 , 该 研 究 发 现
1/2MS+6-BA2.0mg/L+NAA0.2mg/L也比较适合红杉不
定芽的增殖培养。
3.3 生根与壮苗
根据研究表明,添加0.4~2.5mg/LNAA(萘乙酸)和
2.0~3.5mg/LIBA(吲哚丁酸)可诱导北美红杉生根,根的
诱导与芽相比较困难,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26]。利用红
杉徒长枝幼苗生根培养45d后,发现1/4MS培养基中
芽的基部首先有乳白色的小根长出,随后在其他不同
无机盐浓度培养基中陆续也有根长出。2个月后统计
发现,红杉生根明显受无机盐浓度的影响,生根率顺序
为:1/4MS>1/2MS>MS,其中发现1/4MS培养基中生
根数量较多,颜色鲜嫩。1/2MS培养基中根系相对较
长,但苗的生长情况不好,基部出现少量的愈伤、茎秆
出现枯黄现象。MS培养基生根率较低,基部愈伤较严
重且枯顶、枯黄现象较严重。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盐浓
度培养基,不仅影响根的分化而且影响植株的健康生
长状况。基因型也制约着根系的形成[27,28],不同无性系
间根的诱导也明显存在不同的差异。外植体的选择对
生根的影响也很重要,由于不同的取材部位其内源抑
制物的积累不同,制约着植物生长素的吸收[29]。
壮苗与生根对后期的移栽、炼苗以及提高苗木质
量十分关键,而影响生根的因素较多,生根环节是红杉
组织培养中的难点,虽然前人已在生根方面做了大量
的研究,但由于不同无性系间基因型不同,外植体的内
源抑制物的积累不同等原因,至今尚未研究出最佳生
根配方,因此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4 问题与展望
(1)目前北美红杉组织培养技术已在我国取得了
良好的进展,且在一些省份已建立了红杉组织培养体
系并用于生产化。但由于红杉不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在
取材上范围过于局限,不具有代表性。因此在今后的研
究中,应大量引种栽培,对全国范围不同地区不同优良
无性系间取材进行离体培养,建立具有稳定性高、更具
广谱性的红杉快繁体系。
(2)红杉外植体的消毒、灭菌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在灭菌剂的种类、浓度以及处理时间上相关研究报道
较少。目前较常用的是采用75%的乙醇和0.1%升汞二
步法灭菌。研究发现,乙醇的处理时间对茎段腋芽的诱
导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红杉组织培养中,腋芽的诱导
是获取不定芽的主要途径,目前在灭菌剂种类选择上
单一,因此应加大灭菌技术方面的研究。
(3)在红杉增殖培养过程中,出现枯顶现象影响着
组织培养的后续进行。目前红杉枯顶现象尚未解决,有
关报道较少见。
(收稿:2015-12-08)
参考文献:
[1]李浚明.植物组织培养教程[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2]张爱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领域中的应用[J].大江周刊:论
坛,2013(3):90.
[3]王冬梅,黄学林.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作用机制
[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6,32(5):373.
[4]程玉琴,韩振海,徐雪峰.苹果病毒及其脱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3,19(1):72-74.
輥輲訛
2016年第4期 现代园艺 试验研究
校园开放空间使用状况评价研究
——以浙江农林大学五舟广场为例
姚 远,徐文辉*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摘 要:运用使用状况评价(POE)这一基本方法,以浙江农林大学五舟广场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论述其优点与不足,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努力创建一个公众参与、以人为本的校园开放空间,以期为今后同类型项目在设计与管理方
面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使用状况评价;校园开放空间;优化对策
具体项目就建筑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但实
践多限于功能较单一的建筑类型,如大学生宿舍、住
宅、老人院等[3],后逐渐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
建筑和户外环境设计领域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
POE在校园开放空间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可借
鉴的资料也较少,而其中为数不多的校园POE研究
中,关注的对象又往往是校园的建筑与空间结构,对某
一开放空间的实际使用情况与功能性的关注较少。因
此,对于大学校园开放空间使用状况评价的研究,国内
外都处于一种并不完善但又日益关注的状态。
在实践方面,扩招引发的“大学城”建设,导致形成
尺度巨大而使用效率低下的户外开放空间[4]。然而,校
园开放空间的营造是否具有活力,是否能够满足使用
者的使用需求,却是构建高质量校园环境的一项重要
指标。因此,及时引入使用状况评价,让设计者与管理
者认识到使用者的真正需求,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大学校园中的公共
开放空间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
质量的优劣已成为评价该所大学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
之一。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以浙江农林大
学五舟广场为研究对象,进行使用状况评价,从而获取
一些对校园开放空间规划设计有价值的信息。
1 校园开放空间使用状况评价(POE)及其意义
POE为使用状况评价的英文缩写,即PostOccu-
pancyEvaluation。使用状况评价属于心理物理模式,是
指在规划设计项目建成若干时间后,以一种规范化、系
统化的程式,收集使用者对项目使用的评价数据信息,
经过科学地分析,了解他们对目标项目的评判[1]。其原
理是通过对建筑与规划的预期目的与实际使用情况加
以对照、比较,收集反馈信息,以便为将来同类建筑与
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筑决策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2]。
POE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当时一些学者结合
[5]左显东,祁荣频,王懿祥,等.北美红杉在我国的引种及其生态适应
性[J].云南林业科技,2000(4):36.
[6]黄开勇,陈代喜,郝海坤,等.杉木无性系对比测定与选择研究[C]//
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北京:中国林学会林木遗
传育种分会,2006.
[7]郑仁华.杉木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2005,18
(3):63-65.
[8]彭万喜,吴义强,张仲凤,等.中国的杉木研究现状与发展途径[J].世
界林业研究,2006,19(5):54-58.
[9]陈代喜,吴有良,莫尚伟,等.广西杉木两种选育现状与对策[J].林业
科技开发,2010,24(1):1-5.
[10]周天相.杉木无性系育种和良种繁育新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
版社,1990:1-57.
[11]黄安民,费本华,刘君良.杉木木材性质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
究,2006,19(1):47-52.
[12]俞新妥.中国杉木90年代的研究进展:I.杉木研究的特点及有关
基础研究的综[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20(1):86-95.
[13]王琳雯.杉木壮苗培育技术[J].林业勘察设计,2006(2):129-130.
[14]杨春艳.杉木育苗和造林技术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2):
97-99.
[15]肖复明,曾志光,沈彩周.杉木速生优良无性系选育[J].林业科技开
发,2006,20(2):8-11.
[16] 余养福. 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研究 [J]. 林业勘察设计,2005(2):
77-80.
[17]黄金通,林应钦.浅析杉木培育实用新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5(7):40-41,46.
[18]金江群,韩素英,郭泉水.柏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现状与展望[J].世
界林业研究,2012,25(2):34-40.
19]杨宇,金强,王新建.二步灭菌法在组织培养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
2010(7):143-144.
[20]张桂海.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果菜,2006(6):28.
[21]江香梅,戴小英,彭锦云,等.陈山红心杉优良无性系组培快速繁殖
技术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7(6):2-3.
22]李永文,刘新波.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44.
[23]陈琴,黄开勇,蓝肖,等.我国杉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世界林
业研究,2012,25(6):60.
[24]欧阳磊,郑仁华,翁玉榛,等.杉木优良无性系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
建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3):47-51.
[25]吴大忠.不同杉木无性系组培增殖效果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学
通报,2007,13(17):113-114.
[26]陈勤,王斐,琚淑明.杉科植物组培生根研究机理综述[J].林业实用
技术,2011(5):3-4.
[27]王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320-331.
[28]彭绿春,苏艳,王丽花,等.北美红杉嫩枝的标准化离体繁殖技术研
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4):89-92.
[29]HartmannHT,Kester D,Davies F,etal.Plant propagation:principlesand
practices[M].7thedition.USA:PearsonHigherEducation,USA,2001.
基金项目:西南林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编号:15004)资助;云南
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咨询共建重点学科(项目编号:211015)资助。
作者简介:尹丽莎(1989-),女,学士,硕士研究生,从事林木遗传育
种学习和工作。
!!!!!!!!!!!!!!!!!!!!!!!!!!!!!!!!!!!!!!!!!!!!!
輥輳訛
DOI:10.14051/j.cnki.xdyy.2016.0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