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竹叶柴胡与猪殃殃的鉴别



全 文 :竹叶柴胡与猪殃殃的鉴别
骆传启 1 , 吴照喜2
( 1.武汉市第一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22;  2.武汉市中西结合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22)
关键词: 竹叶柴胡 ; 猪殃殃 ; 鉴别
中图分类号: R282. 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8-0805( 2004) 11-0767-01
  现在临床上应用猪殃殃较为广泛 ,但与竹叶柴胡在调配中易
于混淆。现将二者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别、化学成分、性味、功
效鉴别如下。
1 来源
1. 1 竹叶柴胡 为伞形科柴胡属竹叶柴胡的根及全草。
1. 2 猎殃殃 为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猪殃殃全草。
2 性状
2. 1 竹叶柴胡 表面鲜绿色或黄褐色 ,根茎基部有明显的结、质
坚、木化、气清香。
2. 2 猪殃殃 表面浅棕色 ,茎呈四棱形 ,有多数倒生刺。纤细易破
碎 ,气微。
3 显微观察
3. 1 竹叶柴胡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 7~ 8列木栓细胞 ,韧皮部外
侧有油室 7~ 9个 ,径向 68~ 120μm,切向 75~ 220μm,周围分泌
细胞 8~ 10个 ,韧皮部宽厚 ,无油室 ,木质部小 ,导管群呈二个扇
形 ,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连成环状。
3. 2 猪殃殃 茎横切面内皮层细胞长方形 ,切向排列 ,凯氏点明
显 ,韧皮部较窄呈环状 ,木质部较韧皮部宽 1倍 ,导管木纤维多
数 ,髓部薄壁细胞呈长方形。表皮细胞类长方形 ,纵向排列 ,壁薄 ,
多数气孔 ,平轴式 ,刺多数 ,形似鸟咀。
4 化学成分
4. 1 竹叶柴胡 含皂苷及芸香苷。
4. 2 猪殃殃 含车叶草苷 C18 H22O11及水晶兰苷。
收稿日期: 2004-05-24; 修订日期: 2004-08-22
5 理化鉴别
5. 1 竹叶柴胡 采用薄层层析法。
5. 1. 1 样品制备 取粗皂苷少量 ,加甲醇溶解后 ,取一定量点样。
5. 1. 2 薄层条件 吸附剂为北京硅胶 G制板 ;展开剂为氯仿 -甲
醇 -水 ( 80∶ 20∶ 2)展开 ,展距 12 cm;显色剂为 10%磷钼酸乙醇
溶液。
5. 1. 3 结果 斑点显蓝色。
5. 2 猪殃殃 采用薄层层析法。
5. 2. 1 样品制备 取生药粉末 10 g ,丙酮回流 ,回收丙酮 ,残渣热
水溶解 ,冷后滤去不溶物 ,液低温蒸干 ,少许丙酮溶液 ,供点样。
5. 2. 2 薄层条件 吸附剂为硅胶 G,湿法制板 ,室温干燥 ;展开剂
为氯仿-醋酸乙酯 -异丙醇 ( 1∶ 2∶ 2) ,展距 17 cm;显色剂为:
qodin试剂 ( 1%香草醛乙醇溶液和 3%高氯酸水溶液 ,临用时等
量混合 ) ,喷雾后烘干片刻。
5. 2. 3 结果 斑点呈灰棕色。
6 性味及功效
6. 1 竹叶柴胡 性微寒 ,味苦 ,解表和里 ,疏肝升阳 ,用于寒热往
来 ,胸满胁痛 ,肝、胆囊炎。
6. 2 猪殃殃 性凉 ,味辛 ,苦 ,清热解毒 ,利尿消肿 ,活血通络。 用
于白血病、泌尿系感染、水肿、跌打损伤、肠痈 、疖肿等。
7 小结
虽然竹叶柴胡与猪殃殃有种种差异 ,但在实际调配中不易分
辨 ,易于混配 ,笔者提醒同行须认真辨明 ,以正确无误地配伍、调
配 ,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收稿日期: 2004-04-05; 修订日期: 2004-08-23
鸡骨草的种类与鉴别
刘传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广东 广州  510515)
关键词: 鸡骨草 ; 毛鸡骨草 ; 鉴别
中图分类号: R282. 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8-0805( 2004) 11-0767-01
  鸡骨草为广东常用民间草药 ,原植物系豆科相思子属广州相
思子 Aburs cantoniensis Hance,全草入药。其味甘、淡 ,性凉 ;功能
清热解毒 ,利湿 ,活血化瘀 ;是广州凉茶的主要成分之一。 民间也
常自采自用 ,多用来煲汤 ,并治疗急慢性肝炎及乳腺炎等。 另外 ,
又有同属植物毛相思子 Abrus mollis Hance民间也作鸡骨草用 ,
称“毛鸡骨草”或“大叶鸡骨草”。近年来在鸡骨草的应用中偶有中
毒事件发生。 为探讨其种类与中毒原因 ,笔者对鸡骨草的种类与
鉴别作了一些研究。 结果报道如下:
1 鸡骨草种类与原植物鉴别
1. 1 正品鸡骨草 为豆科相思子属植物广州相思子 Aburs
cantoniensis Hance的全草。 分布于广东 (中部以南 )、广西、湖南。
生于疏林、灌丛或山坡 ,海拔约 200 m。披散灌木 ,高 45~ 60 cm。
茎较纤细 ,直径约 1 mm,表皮平滑 ;被白色柔毛 ,老时脱落。偶数
羽状复叶互生 ,小叶 6~ 11对 ,膜质 ,长圆形或倒卵长圆形 ,长 0. 5
~ 1. 5 cm,宽 0. 3~ 0. 5 cm,上面被疏毛 ,下面被糙伏毛 ,小叶柄
短 ,叶脉两面隆起。总状花序腋生 ,花小 ,蝶形花紫红色或淡紫色 ,
雄蕊 9,单体。荚果长圆形 ,扁平 ,长约 3 cm,宽约 1. 3 cm,先端有
喙 ,被稀疏白色糙伏毛 ,成熟时浅褐色 ,含种子 4~ 5枚。种子黑褐
色。 花期 8月。
1. 2 毛鸡骨草 为豆科相思子属植物毛相思子 Abrus mollis
Hance的全草。 分布于广东 (湛江、惠阳、汕头、肇庆、广州等地 )、
广西、福建及海南。生于疏林、灌丛稍湿润处。缠绕藤本 ,茎较粗 ,
直径约 2 mm,表皮粗糙 ;全株疏被开展的黄色长柔毛。偶数羽状
复叶 ,互生 ,小叶 10~ 16对 ,膜质 ,长圆形 ,最上部两枚常为倒卵
形 ,长 1~ 2. 5 cm,宽 0. 5~ 1 cm,上面被疏柔毛 ,下面密被白色长
柔毛 ,叶脉两面均不明显。 总状花序腋生 ,花小 ,花萼密被灰色柔
·767·
LISHIZHEN MEDICIN E AND M ATERIA M EDICA RESEARCH 2004 V OL. 15 NO. 11 时珍国医国药 2004年第 15卷第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