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阴行草的本草考证



全 文 :中抄袭而来的 , 并非是对实物的真实写照 。 因此 , 可
以认为早在明初 , 亦即在 5 0 年前我国云南南部地区
已有用百合科剑叶龙血树或其同属植物的树脂作血竭
入药了 。
四 、 小结
1
. 国际市场销售的血竭 , 历来是属于多来 源 的
药物 。 从百合科龙血树属D r ac ae n a植物含脂木材所得
的血竭 , 在公元前后一世纪就被希腊医生所应用 , 因
而它是世界上药用血竭最早使用的品种 , 非洲血竭属
于此类型 , 也是我国药用血竭进 口历史最久的品种 。
2
. 剑叶龙血树D r a e a e n a e o e h i n e h i n e n s i s ( L o u r . )
5 C C h e n 与从非洲进 口的血竭为同科同属植物 , 由
剑叶龙血树所得的血竭 , 经考证就是明 《 滇南本草 》
中所载的骥鳞竭 , 或称木血竭 , 在我国云南地区使用
迄今已有 50 余年的历史 , 可视为我国传统药用血竭
品种之一 , 又是国产血竭资源的重要品种。
3
. 棕桐科黄藤属的麒麟 竭 D ae mo on or sP d r ac 。
lB
. 主产于东南亚国家 , 最 早输入我国的历史记载 ,
有可能也在明代由航海家 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
苏门答腊带回者 , 或为外国的贡入品 ( 藤竭 ) 。 迄至
目前 , 仍为我国进 口血竭的主流品种 。
4
. 百合科龙血树属血竭和棕搁科黄藤属麒麟 竭
长期以来均统作血竭入药 。 鉴于它们 科 、 属 来 源 不
同 , 化学成分不同 , 有 必要进一步作科学研究 , 确定
它们各自的主治应用范围 。
参 考 文 献
〔1〕 雷散著 , 张先识辑 : 雷公炮炙论 , 下卷 , 9
页 , 成都义生堂刻本 , 1 9 3 2
〔2〕 中国医科院药物研究所 : 中药志 , 第三册 ,
56 2页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 6。
臼〕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下册 , 2 62 页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1 9 7 8
4[ 〕 南京药学院 : 药材学 , 1 1 4 0 页 , .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1 9 60
岛 〕 难波恒雄 : 原色和 汉 药 图 鉴 ( 下 ) , 1引
页 , 保育社 , 1 9 8 0
〔6〕 G r i e v e : A M o d e r n H e r b a l , 1 . P . 2 6 2 ,
1 9 5 9
〔 7」颜馄荧 : 原色常用中药图鉴 , 10 5页 , 台北
南天书局 , 1鱿 愧
〔 8」 小泉荣次郎: 增订和 汉药考后编 , 增订第六
版 , 3 8页 , 南江堂 , 1 9 3 5
〔9〕 T . E . W a l l is : T e x t b o o k o f P h a r m a e o g -
n o s y
,
P
·
4 5 9

1 9 5 1
〔 1。〕 李时珍著 ,木村康一监修 : 新注校定国译本
草纲 目 , 第 9 册 , 3 4卷 , 2 10 页 , 春 阳堂
〔 1 1」田中长三郎 : 南方植产资源论 , 2肠页 , 养
贤堂 , 2 9理3
〔 1 2〕 K i r t i k a r a n d B a s u : I n d ia n M e d i e i n a l P l -
a n t
,
1
.
P
.
8 2 9
,
A l l a h a b a d
,
I n d i a
,
1 9 3 5
〔 1 3〕 苏敬等撰 , 尚志钧辑校 : 唐 · 新修 本 草 ,
1 2 3页 , 安徽科技 出版社 , x 9 8 x
〔1 4〕 唐慎微 :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 320
页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 5 7
〔15〕 吴其糟 : 植物名实图考长 编 , 1 06 2 页 , 商
务印书馆 , 1 9 1 9
〔16习李时珍 : 本草纲 目 ( 校点本 ) , 第 三 册 ,
1 9 5 9页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 7 9
〔 17〕 陈嘉漠撰 ,王淑民等校 : 本草蒙签 , 256 页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 8 8
〔1 8〕 李中立 : 本草原始 , 卷四 , 21 页 , 信元堂 ,
道光 甲辰
〔 1 9〕 柴 田桂太 : 资源植物事典 , 第二版 , 16 2页 ,
北隆馆
〔2 0〕 赵璞珊 : 中国古代医学 , 290 页 , 中华书局 ,
1 9 8 3
阴 行 草 的 本 草 考 证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王 价
阴行草为玄参科植物阴行 草 s i p h o sn t eg ia hc i n -
en 幻5 B e nt h . 的干燥全草 , 具有清利湿热 , 凉血祛痰
的功效 , 常用于治疗黄疽型肝炎 , 尿导结石 , 小便不
利 , 便血 , 外伤出血 。 目前本品在华北及东北的部分
省市作刘寄奴入药 , 同时在江苏 、 浙江 、 江西 、 广西
等部分地区又作土茵陈入药。 然刘寄奴与茵陈是功效
截然不同的两类药物 , 阴行草同药异用是否合适 , 应
首先进行本草研究 , 以搞清其历史渊源 。
关于 阴行草作刘寄奴入药 , 《 中药志 》 谓 : ,’4 匕
方地区 以阴行草作为北刘寄奴使用 , 本草书上并无记
载 , “ · … 只是北方地区惯用罢了 。 ” 1t 然笔者考察明
· 李中立 《 本草原始 》 ( 1 6 1 2年 )t 2J 时发现 , 卷三 刘
一中药材系飞瑞漂万取丁百落-百萦下月 4 3
DOI : 10. 13863 /j . i ssn1001 -4454. 1989. 07. 025
寄奴条 , 李氏新绘一药材图 , 为一带果穗的全草 , 上
具长椭圆形而尖的果实 , 果实表面有纵棱 , 并注明为
“ 市卖干刘寄奴草形 ” , 结合目前商品药材考察 , 此
为阴行草无疑 , 然主治袭于 《 本草纲 目》 刘寄奴条 ,
可见明末已以阴行草作刘寄奴入药 , 今北方大部分地
区以本品作刘寄奴入药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
阴行草始见于宋 《 图经本草 》 阁 , 为山茵陈的一
种 , 苏烦谓 : “ 今南方医人用山茵陈乃有数种… …京
下及北地用者如艾篙 , 叶细而背白 ,其气如艾 ,味苦 ,
千则色黑 。 ” 至明代则称之为金 钟 茵 陈 , 《 滇 南本
草 》 “ ]谓 : “ 金钟茵陈 , 味苦 , 性寒 , 利小便 , 疗胃
中湿热 , 痰发黄 , 或眼仁发黄 , 或 周 身 发黄 , 消水
肿 , 服后忌豆 。 ” 清代本品则复称山茵陈 , 张璐 《 本
经逢原 》 st] 云 : “ 茵陈有二种 , 一种叶细如青篙者 ,
名绵茵陈 , 专于利水 , 为湿热黄疽要药。 一种生子如
铃者 , 名山茵陈 , 又名角篙 , 其味辛苦小毒 , 专于杀
虫 , 治 口齿疮绝胜 , 并入足太阳 。 , 赵学敏在 《 本草
纲 目拾遗 》 61[ 书首正误篇中对此也有类似记载。 阴行
草之名出现较晚 , 见于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 })[ 1t 谓 :
a 阴行草产南安 , 丛生 , 茎硬 有 节 , 褐 黑 色 , 有微
刺 , 细 叶 , 花苞似小婴上有歧 , 瓣如金 樱 子 形而深
绿 。 开小黄花 , 略似豆花 , 气味苦寒… … 湖南岳麓亦
有之 , 土呼黄花茵陈 , 其茎叶颇 似 篙 , 故 名 “一 阴
行 , 茵陈 , 南言无别 , 宋 《 图经 》 谓茵陈有数种 , 此
又其一也。 《 滇南 》 谓之金钟茵陈 , 既肖其尖形 , 亦
闻名易晓。 主利小便 , 疗胃中湿 , 痰热发黄 , 或周身
黄肿 , 与茵陈主疗同 , 其嫩叶绿脆 , 似亦可茹。 沙 由
此 , 看今南方大部分地区以阴行草作土茵陈入药亦有
其本草依据。
综上所述 , 北方以阴行草作刘寄奴 ( 又称北刘寄
奴 ) 入药 , 南方以阴行草作土茵陈 ( 又称铃茵陈 、 山
茵陈 、 茵陈等 ) 入药均有其历史渊源 , 这或许与阴行
草的功效有关 , 既可清利湿热义 似茵陈 ) , 又可凉血
祛察 ( 似刘寄奴 ) 。 但为减少品种混乱 , 以保证临床
用药的准确 , 笔者认为应统一药名 , 以 阴行草之名入
药更为合适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 发 研 究 所
等 : 中药志 , 第四册 , 39 页 , 人民卫生出版
社 , 1 9 8 8
2[ 〕 李中立 : 本草原始 , 卷三 , 31 页 , 明万历间
刻本 ( 缩微胶卷 ) , 北京图书馆藏
〔 3了唐慎微 :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 本 草 , 1 8 8
页 , 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 , 1 98 2
4[ 〕 兰茂著 , 云南省卫生厅整理 : 滇南本草 , 第
一卷 , 4 4 1页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1 9 7 5
〔 5」张璐 : 本经逢原 , 67 页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 95 9
仁6」赵学敏 : 本草纲 目拾遗 , 13 页 , 人民卫生出
版社 , 2 9 7 8
7[ 〕 吴其浚 : 植物名实图考 , 225 页 , 商务 印 书
馆 , 1 9 1。
综述
蒙 药 沙 棘 的 研 究 概 况
内蒙古 自治区蒙药厂 徐 青 甸
沙棘系蒙医 习用药材之一 , 蒙古文名译音为 “ 沏
其日甘 ” , 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 H IP poP hae r ha m n -
iO d es L
. 的干操成熟果实。 本文就沙 棘 的 源 流 、 基
源 、 药材性状 、 化学成分 、 药理 、 临床应用等方面的
研究作一综述 , 供参考。
一 、 源流探析
据考 , 最早记载沙棘的医药书当推公元八世纪初
叶的藏医药书 《 医药月帝 》 ( 藏名 《 索玛拉扎 》 ) 。
其文日 : “大尔 卜对金属 、 宝类药物具有解毒之功效
和主治肺病 。 ” 1[] 藏文 “ 大尔 卜” 意为 “ 沙棘” , 蒙
古文日其 “ 沏其日甘 ” 乃是由原藏名意译而得 。 公元
八世纪后叶 , 藏医大师宇妥 · 元丹贡布等之名著 《 四
部医典 》 ( 藏名简称 《 据悉 》 ) 中也有 “ 沙棘利肺化
疾止培根 ” 和 “ 肺病浮肿沙棘药膏治 ” 的记载。 1[ 据
此 , 足以证明 , 早在公元八世纪或八世纪 以前 , 沙棘
就被藏族医家广为应用 , 并且随着 藏 医学 传蒙古地
区 . 又被蒙医药所沿用至今 。
二 、 基源调查
经 鉴 定 , 沙 棘 原 植 物 为 胡 颓子科植物沙棘
( H ip p h a e r h a tn n o sd e s L
.
) ,又名醋柳 、 酸柳果 、 酸柳
柳 、 酸刺 、 酸刺子 、 黑刺等。 落叶灌木或乔木 ,高 5 ~ i0
米 。 具粗壮棘刺 , 枝幼时密被褐锈色鳞片。 叶互生 ,
线或线状披针形 , 长 2 一 6 厘米 , 宽 0 . 4~ 飞· 2厘米 ,
两端钝尖 , 下面密被淡白色鳞片 ; 叶柄极短 。 花先叶
币药材第.正卷第 7一期 1 9 8 9 年 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