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38 卷 第 1 期
2 0 1 1 年 3 月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Jour of Fujian Forestry Sci and Tech
Vol. 38 No. 1
Mar.,2 0 1 1
doi: 10. 3969 / j. issn. 1002 - 7351. 2011. 01. 21
叶底红生根培养因子优选试验
陈振东,蔡坤秀,林秀香,苏金强,余智城
( 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福建 漳州 363001)
摘要: 在基本培养基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采用 L9 ( 3
4 ) 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 IBA、NAA、活性炭等物质的不同配比对叶底红
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底红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花宝 1 号 3 g·L -1 + IBA 0. 5 mg·L -1 +活性炭 1 g·L -1。
关键词: 叶底红;组织培养; 生根
中图分类号: S722. 3 +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7351( 2011) 01 - 0083 - 03
Optimization of the Culture Conditions for the Rooting of Phyllagathis fordii
CHEN Zhen-dong,CAI Kun-xiu,LIN Xiu-xiang,SU Jin-qiang,YU Zhi-cheng
( Fujian Tropical Crop Science Institute,Zhangzhou 363001,Fujian,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IBA,NAA and active carbon on the rooting culture of Phylla-
gathis fordii by using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L9 ( 3
4 ) on the base of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It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um
combination of the culture conditiom was Huabao No. 1( 3 g·L -1 ) + IBA( 0. 5 mg·L -1 ) + active carbon ( 1 g·L -1 ) .
Key words: Phyllagathis fordii; tissue culture; rooting
叶底红( Phyllagathis fordii( Hance) C. Chen) 原产中国,分布浙江、江西、广西、广东、福建、贵州、香港等
地,为野牡丹科金锦香属常绿直立亚灌木状草本植物。叶底红植株低矮小巧,叶片下面及花瓣均呈紫红
色,植株密披红棕色柔毛和长腺毛,形态优美,色泽艳丽,是盆栽的佳品;全株可供药用,具有通经活血、清
热燥湿、化积消食等功效[1 - 2]。性喜生长在荫蔽的环境和湿润肥沃的土壤中,适宜生长温度一般在 15 ~
25 ℃之间。适宜作室内盆栽观赏,又具有家庭保健功能,可谓一举两得。
在叶底红的栽培与引种驯化过程中,存在着常规种子播种所需时间较长,种子发芽成活率极低、苗期
管理难度大[3]等问题,不利于种苗的大规模繁殖,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法可大大提高叶底红引种驯化的速
度,具有很好的生产与市场前景。有关野牡丹科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报道较少[4 - 11],而叶底红组培研究
国内仅见笔者课题组的一篇报道[12],叶底红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与苗的粗壮程度及根数成正比关系。因
此,要生产出可移栽的生根苗,生根培养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叶底红的生
根培养基进行优化选择,筛选出叶底红适宜的生根培养基。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试验材料为野生叶底红组织培养丛生芽,切取高为 2 cm的芽进行生根培养。材料由福建省热带作物
科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室提供。
1. 2 方法
1. 2. 1 基本培养基对生根的影响 基本培养基为: 花宝 1 号( 含量为 3 g·L -1 ) 、1 /2MS、MS、B5、White
1963( 以下简称 W-63) 、N6,分别添加 IBA 0. 5 mg·L
-1 + NAA 0. 3 mg·L -1、蔗糖 30 g·L -1。共 6 个处
理,每处理接种 50 个材料,3 次重复。
1. 2. 2 IBA、NAA、活性炭对生根的影响 采用 L9 ( 3
4 ) 正交设计,研究 IBA、NAA、活性炭 3 个因素对生根
收稿日期: 2010 - 08 - 03; 修回日期: 2010 - 09 - 15
基金项目: 福建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福建省野生园林花卉引种及适应性栽培的研究”( 编号: 2004N012)
作者简介: 陈振东( 1966—) ,男,福建仙游人,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从事园林花卉引种栽培研究与推广。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 38 卷
的影响,基本培养基为 1 /2MS,分别添加蔗糖 30
g·L -1。每处理接种 50 个材料,3 次重复,见表 1。
1. 2. 3 培养条件 接种后的材料放在温度为
( 25 ± 2) ℃的培养室中培养,光照强度为 1 500 lx,
每日光照 12 h。
1. 2. 4 试验调查和数据分析 培养 30 d 后调查
生根情况,包括根数、根长、苗高、叶宽等。试验数
据采用方差分析和 Duncan’s多重比较进行差异显
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 1 基本培养基对生根的影响
从表 2 可以看出,W-63 基本培养基的根数最
多,为 18. 13 条,与 1 /2MS、MS 和 B5 差异极显著,
与 N6 差异显著; 花宝 1 号的根数为 15. 47 条,与
W-63、1 /2MS、N6 未达到显著差异,与 MS、B5 差异
表 1 IBA、NAA、活性炭的 L9 ( 3
4 )正交试验因素及水平
水平
因 素
IBA( A) /
( mg·L -1 )
NAA( B) /
( mg·L -1 )
活性炭( C) /
( g·L -1 )
1 0 0 0
2 0. 3 0. 1 1
3 0. 5 0. 3 2
表 2 不同基本培养基的生根试验结果
基本培养基 根数 根长 /cm 苗高 /cm 叶宽 /cm
花宝 1 号 15. 47abAB 5. 38a 4. 83aA 1. 56aA
1 /2MS 12. 53bcBC 4. 35ab 3. 93abAB 1. 38abAB
MS 11. 73cBC 3. 84b 4. 64aA 1. 41abAB
B5 10. 79cC 3. 80b 3. 47bcAB 1. 24bcB
W-63 18. 13aA 5. 41a 2. 50cB 1. 14cB
N6 14. 93bABC 3. 91b 3. 39bcAB 1. 21bcB
* :不同小写字母为差异显著;不同大写字母为差异极显著。
显著。W-63、花宝 1 号的根长最长,分别为 5. 41 cm、5. 38 cm,二者间水平相当,未达到显著差异,均显著
优于 MS、B5 和 N6。花宝 1 号、MS的主茎最高,分别为 4. 83 cm、4. 64 cm,二者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显著;W-
63 的主茎最小,为 2. 50 cm。叶宽以花宝 1 号最优,为 1. 56 cm,与 B5、N6 和 W-63 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1 /2
MS、MS与花宝 1 号差异不显著,二者均显著优于 W-63;仍以 W-63 为最差。综合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为
花宝 1 号( 3 g·L -1 ) 效果最佳,1 /2MS次之。
2. 2 IBA、NAA、活性炭对生根的影响
从表 3 可以看出,随 IBA浓度的增加,根数、根长、苗高、叶宽也相应提高,而 NAA、活性炭的浓度和 4
个观察指标的提高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根数与根长的最佳处理为 7 号,9 号次之,9 号与 7 号差异不显
著;而苗高和叶宽的最佳处理为 9 号,7 号次之,7 号与 9 号差异不显著:因而可以筛选出生根较好的处理
为 7 号、9 号,即 A3B1C3、A3B3C3。由表 4 极差分析可以看出,3 个因素中,对叶底红生根培养最重要的是
IBA,活性碳次之,NAA 的影响最小; 根数、根长 2 个指标的最佳组合为 A3B1C3,苗高的最优组合为
A3B1C2,叶宽的最佳组合为 A3B3C3。同时,通过多重比较得出: B的 3 个水平间差异不显著,C2 与 C3 差异
不显著,由此极差分析得出的结果与实际相符。
表 3 正交试验结果
试验号
因 子
A B C
平均根数 平均根长 /cm 平均苗高 /cm 平均叶宽 /cm
1 1 1 1 8. 60 1. 71 4. 62 1. 18
2 1 2 2 8. 65 1. 66 4. 71 1. 19
3 1 3 3 8. 90 2. 86 4. 59 1. 22
4 2 1 2 18. 33 3. 63 5. 53 1. 27
5 2 2 3 21. 40 4. 14 4. 69 1. 51
6 2 3 1 17. 37 3. 21 4. 65 1. 36
7 3 1 3 20. 03 4. 99 5. 60 1. 51
8 3 2 1 18. 27 4. 01 5. 15 1. 41
9 3 3 2 19. 40 4. 25 5. 91 1. 72
3 小结与讨论
叶底红在增殖过程中即会长根,生根时间长,但芽必须长至 3 cm以上根才会形成;根不是从芽的基部
·48·
第 1 期 陈振东,等:叶底红生根培养因子优选试验
长出,而是分散在各个芽节上,且根细弱。因此,增殖中产生的生根苗直接进行移栽无法成活,且移栽成活
率与苗的粗壮程度及根数成正比。因此,要生产出可移栽的生根苗,生根培养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表 4 最小显著极差法分析结果
因子
根数
水平 1 水平 2 水平 3 极差 R
根长
水平 1 水平 2 水平 3 极差 R
A 8. 71 18. 30 19. 57 10. 85 2. 07 3. 66 4. 41 2. 34
B 15. 99 15. 70 14. 89 1. 10 3. 44 3. 27 3. 44 0. 17
C 14. 41 15. 46 16. 71 2. 30 2. 97 3. 18 3. 99 1. 02
因子
苗高
水平 1 水平 2 水平 3 极差 R
叶宽
水平 1 水平 2 水平 3 极差 R
A 4. 64 4. 96 5. 56 0. 92 1. 20 1. 38 1. 55 0. 35
B 5. 26 4. 85 5. 05 0. 41 1. 32 1. 37 1. 43 0. 11
C 4. 81 5. 38 4. 97 0. 58 1. 31 1. 39 1. 42 0. 10
W-63 属于低盐培养基,常用于生根培养[13]。W-63 作为基本培养基生根效果最佳,但苗细弱;叶底红
苗期生长缓慢,管理困难,弱小的瓶苗进行移栽其成活率大大降低,因此基本培养基不宜用 W-63。本试验
结果表明:花宝 1 号( 3 g·L -1 ) 作为基本培养基最佳,1 /2MS次之。
正交设计是多因素多水平分析的有力工具,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可以精简试验次数,大大提高试验
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14]。本试验结果表明,IBA 的浓度对叶底红生根有极显著影响,且影响最大; 同
时,活性炭对叶底红的生根培养也具有显著影响。叶底红生根培养的添加物最佳配比为: IBA 0. 5 mg·
L -1 +活性炭 1 g·L -1。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第 53 卷:第 1 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4.
[2]福建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 . 福建植物志:第 4 卷[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林秀香,陈振东,谢南松,等 . 叶底红引种试种初报[J]. 福建热作科技,2008,33( 2) : 19 - 20.
[4]马国华,林有润,简署光,等 . 野牡丹和地稔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 3) : 233 - 234.
[5]马国华,林有润,简曙光,等 . 华南野牡丹科花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繁殖[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 6) : 72 - 73,
49.
[6]马国华,张静峰,刘念,等 . 从多花野牡丹和野牡丹花柄直接诱导出芽[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 6) : 719.
[7]戴小英,温强,周莉荫,等 . 铺地锦组培快速繁殖研究[J]. 江西林业科技,2004( 4) : 22 - 23.
[8]伍成厚,冯毓敏,陈妙贤,等 . 印度野牡丹茎段的培养与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 6) : 1145 - 1146.
[9]李龙娜,曾宋君,吴坤林,等 . 虎颜花的无菌播种和试管育苗[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 6) : 1135.
[10]胡松梅 . 地菍离体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及化学诱变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23 - 25.
[11]彭东辉,张启翔,陈龙菊 . 紫毛野牡丹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10,30( 1) : 6 - 10.
[12]蔡坤秀,陈振东,林秀香,等 . 叶底红叶片外植体消毒方法的筛选[J]. 热带农业科学,2010,30( 1) : 1 - 2,5.
[13]李浚明 . 植物组织培养教程[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14]闫晓慧,谈锋,胡凯,等 . 狭叶松果菊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 3) : 148 -
152.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