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野黄桂叶挥发性成分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全 文 : 药理药化
收稿日期:2007-03-22; 修订日期:2007-06-14
基金项目: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王岳峰(1957-),男(汉族),江西都昌人 ,现任西南交通大学药
学院副教授 ,学士学位 ,主要从事长期芳香植物资源开发研究工作.
野黄桂叶挥发性成分色谱 -质谱联用分析
王岳峰 , 范静娴 , 许冬强
(西南交通大学药学院 ,四川 峨眉山 614202)
摘要:目的 探索野黄桂叶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野黄桂的鲜叶中提取挥发油 , 利用气 -质联用技
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从中分离鉴定出 28个化学成分 , 其中芳樟醇和 1, 8-桉叶素分别占 32.4%和 17.29%。
结论 野黄桂叶油是一种资源植物且挥发性成分中芳樟醇和桉叶素含量较高 ,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关键词:野黄桂叶;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7)12-2923-01
StudyontheChemicalComponentsofVolatileOilintheLeavesofCinnamomumjense-
nianumHand.-MazzbyGC-MS
WANGYue-feng, FANJing-xian, XUDong-qiang
(ColegeofPharmaceutic, 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 Emei6142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onthechemicalcomponentsofthevolatileoilfromtheleavesofCinnamomumjensenianum
Hand.-Mazz.MethodsThevolatileoilwasextractedbysteamdistilationandanalyzedbyGC-MStechnology.Results 28
compoundsfromthevolatileoilwereisolatedandidentified, inwhichLinalooland1, 8 -cineoleaccountedfor32.4% and
17.29% respectively.ConclusionCinnamomumjensenianumHand.-Mazzisausefulresourceplantofhighvalueforcontaining
abundantLinalooland1, 8-cineole.
Keywords:LeavesofCinnamomumjensenianumHand.-Mazz; Volatilecomponents; GC-MS
  野黄桂叶为樟科樟属植物野黄桂 Cinnamomumjensenianum
Hand.-Mazz的鲜叶。该植物 《中国植物志 》名野黄桂 、稀花樟 ,
《广西药物名录》名景生樟 , 《中国中草药汇编 》名山玉桂 , 江西 、
湖南名桂皮树 , 广西灌阳 、全州 、灵川名官桂 、官桂皮 ,贵州名香桂
皮 , 湖北 、四川名三条筋。分布于湖北 、湖南 、贵州 、四川 、江西等
省 , 生长于海拔 500 ~ 1 600 m的山坡常绿阔叶林或竹林中 , 具有
行气活血 、散寒止痛之功效 ,主治脘腹冷痛 、风寒湿痹 、跌打损伤
等证。本品为四川峨嵋山天然植物采摘的鲜叶 ,该植物树干笔直
挺拔 , 表皮光滑 、呈绿色 ,四季常绿乔木。其花朵美观 , 花香似桂
花 , 因此主要作为绿化树种。枝叶和果含有芳香油 , 采叶蒸油再
进一步精馏提取芳樟醇 ,目前仅有福建省农民用土法蒸馏 ,对其
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其相关报道。本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
从野黄桂的鲜叶中提取了挥发油 ,利用气 -质联用技术对其化学
成分进行分析 , 从中分离鉴定出 28个化学成分 , 并确定了各成分
的相对质量分数 , 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1 器材
1.1  仪器 美国惠普公司 HP-6890/HP-5973 GC-MS;挥发
油提取器。
1.2  药材 野黄桂叶采自四川峨嵋山海拨 1 200 m高度生长的
样品鲜叶 , 经西南交通大学药学院宋良科副教授鉴定为樟科樟属
植物野黄桂 C.jensenianumHand.-Mazz。
1.3  试剂 所用试剂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2 方法
2.1 挥发油提取 取风干后的野黄桂鲜叶 , 剪细 , 称取 500 g,按
照《中国药典》 2005年版附录甲法提取挥发油 , 用乙醚萃提 3次 ,
合并乙醚提取液 , 除尽乙醚 , 无水硫酸钠干燥 ,得油状物 0.72 g,
收率为 0.144%。
2.2  GC-MS测定 取野黄桂叶油适量 , 用正己烷 -无水乙醇
(1∶1)稀释(10 μl/ml)后用 GC-MS进行测定。
2.2.1 气相色谱条件 HP-5(5% PhMeSilconecrosslinked)色
谱柱(30 m×0.25 mm×0.25 m)。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 柱温
50℃, 保持 5min后以 10℃/min速率程序升温至 160℃, 保持 5
min。气化室温度 240℃;载气为高纯氦;载气流量 1.0 ml;进样
量 1 μl;分流进样。
2.2.2 质谱条件 离子源 EI源 ,离子源温度 230℃;四极杆温度
170℃;电子能量 70 eV;发射电流 34.6 μA;倍增电压 1.729V;接
口温度 240℃;质量范围 20 ~ 400 amu, 溶剂延迟 4min。
2.2.3 定性分析 通过 HPMSD化学工作站检索 WILEY138.L
质谱数据库 ,确认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2.2.4  定量分析 并通过 HPMSD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 ,
按面积归一化法进行计算求出各化学成分的峰面积相对质量
分数。
3 结果
野黄桂叶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相对质量分数见表 1。
表 1 野黄桂叶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相对百分含量 %
序号 化合物 质量分数
1 顺 -3-乙烯醇 1.43
2 α-蒎烯 3.79
3 樟脑萜 1.35
4 桧萜 0.79
5 β -蒎烯 2.05
6 桂叶烯 0.99
7 α-水芹烯 0.51
8 柠檬烯 1.58
9 6-甲基 -5-庚烯-2-酮 1.42
10 桧萜 4.21
11 1, 8-桉叶素 17.29
12 γ-萜品烯 0.58
13 顺 -氧化芳樟醇 0.77
14 芳樟醇 32.24
15 4-羟基 -松油二醇 2.98
16 松油醇 5.25
17 z-柠檬醛 5.19
·2923·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07VOL.18NO.12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第 18卷第 12期
续表 1 %
序号 化合物 质量分数
18 二环 [ 2.2.1] -2羟基 -庚 2.26
19 香叶醛 4.83
20 β -丁香烯 0.69
21 丁香酚 2.45
22 α-蛇麻烯 1.74
23 牛儿烯 0.27
24 白菖烯 2.37
25 肉豆蔻醚 1.33
26 α-奈酚 0.41
27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0.49
28 芹菜甲素 0.75
4 讨论
鉴定出野黄桂叶油所含全部的 28个化学成分 , 占挥发油总
量几乎为 100%。由表 1中分析结果可知 , 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是:芳樟醇 (Linalool32.24%)、 1, 8 -桉叶素 (1, 8 -cineole
17.29%)、松油醇(Alpha-terpineol5.25%)、z-柠檬醛(z-cit-
ral5.19%)、香叶醛(Geranial4.83%)、α-蒎烯(Alpha-pinene
3.79%)、4-羟基 -松油二醇(Terpinen-4-ol2.98%)、丁香酚
(Eugenol2.45%)等。
芳樟醇是一种很重要的天然单体香料 , 也是重要的医药原
料 , 具有抗菌和镇痛的功效 , 芳樟醇等萜烯类化合物 , 对大肠杆
菌 、变形杆菌 、肠炎膜杆菌 、葡萄球菌 、酿酒酵母菌 、白色含球菌 、
黑曲霉菌 、琼脂等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野黄桂叶油中芳樟醇相
对含量高达 32.24%。桉叶素是一种纯天然香料 , 用途也很广 ,
医药上是风油精 、清凉油的主要成分之一 , 多与其它药品合用可
治疗各种感冒 、感染 、肺结核及多种皮肤病 ,在口腔科和牙科方面
也有很好的作用 ,并可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 , 控制食欲 、减肥等方
面 , 并可作为驱虫剂 、杀菌剂 、消毒剂及清洗液。野黄桂叶油中桉
叶素的含量为 17.29%, 显然 ,野黄桂叶油是一种具有较大应用
价值的高含量芳樟醇和桉叶素的资源植物。四川峨嵋山该资源
极为丰富 ,为充分挖掘这一资源 ,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其化学
成分并明确其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 , 为进一步开发新药打好基
础。笔者目前正对野黄桂叶油进行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 1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 》编委会.中华本草 [ M] .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349.
[ 2 ]  刘树奎.水蒸气蒸馏的研究 [ J] .精细化工 , 1994, 7(2):145.
[ 3 ]  林耀江 ,谈燮峰 ,萧树德.合成芳樟醇的研究进展 [ J] .广州化学 ,
1997, 3:45.
[ 4 ]  李士雨 ,王静康.桉叶素应用与制备综述 [ J] .精细化工 , 1995, 12
(5):12.
收稿日期:2007-03-13; 修订日期:2007-07-1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课题(No.11511364)
作者简介:王春梅(1982-),女(满族),黑龙江大庆人, 现为黑龙江中医药
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月经病不孕症的临床及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韩延华(1952-), 女(汉族),辽宁台安人 , 现任黑龙江中
医药大学教授 ,主要从事中医妇产科临床 、科研 、教学工作.
消抗灵 Ⅱ号对解脲支原体体外抑菌的实验研究
王春梅 1 ,韩延华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要:目的 消抗灵 II号对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实验研究包含两部分 ,一部分为本实验所负责的内容 ,即:消抗灵 II号对解
脲支原体体外抑制的实验研究 , 旨在证明其对 Uu的抑制作用;一部分为消抗灵 II号对 Uu的体内抑制实验 , 旨在证明其
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消抗灵 II号治疗 Uu感染的作用机制 , 证明其与常用的抗生素阿奇霉
素相比所存在的优势;优化方中的药物组成 , 为消抗灵 II号广泛应用于临床及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药基
法 , 以培养液倍比稀释中药药液及抗生素药液 , 使其共含有 10个稀释度 ,并设立阳性对照组 、阴性对照组及药液培养基
对照组。经培养 24 ~ 48h后 ,待阳性对照组发生颜色改变时观察结果。比较消抗灵 II号全方 、方中各药物及阿奇霉素的
抑菌效果 , 优化方药组成。结果 ①消抗灵 II号组成药物的抑菌效果依次如下:鱼腥草(MIC50:7.81 g/L, MIC90:62.5 g/L, 敏感率:80.00%)、垂盆草(MIC
50
:7.81 g/L, MIC
90
:62.5 g/L, 敏感率:70.00%)、黄柏(MIC
50
:7.81g/L, MIC
90
:62.5
g/L,敏感率:53.33 %)、连翘(MIC
50
:7.81g/L, MIC
90
:125.00 g/L, 敏感率:53.33%)、黄芪(MIC
50
:31.25 g/L, MIC
90
:
250.00g/L, 敏感率:23.33 %)、甘草(MIC
50
:31.25 g/L, MIC
90
:250.00 g/L, 敏感率:16.67%)、土茯苓(MIC
50
:31.25g/
L, MIC
90
:125.00 g/L,敏感率:10.00 %)、党参(MIC
50
:62.5 g/L, MIC
90
:250.00 g/L, 敏感率:0)。 ②全方 、阿奇霉素对
Uu抑菌效果如下:全方:MIC
50
:7.81g/L, MIC
90
:62.5 g/L,敏感率:73.33%,耐药菌株数:0;;阿奇霉素:MIC
50
:0.078 g/L,
MIC90:1.25 g/L, 敏感率:53.33%, 耐药菌株数:8(26.67%)。 ③精简后药方:MIC50:7.81 g/L, MIC90:31.25 g/L, 敏感率:
83.33%, 耐药菌株数:0。结论 ①消抗灵 II号在体外对 Uu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精简药物组成后 , 最小抑菌浓度没有明
显的改变 , 但对 Uu的敏感率增强。 ②阿奇霉素在体外对 Uu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但耐药菌株较多 , 提示:用中医药治疗
Uu感染可能成为代替 、或协助抗生素治疗的方法。
关键词:消抗灵Ⅱ号; 解脲支原体; 抑菌实验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07)12-2924-01
  近年研究发现 , 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成人泌尿生殖道系
统疾病密切相关 , 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 、慢性前列腺炎 、不孕不
育 、妊娠期感染等疾病。消抗灵Ⅱ号是导师韩延华教授治疗 Uu
感染的经验方。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 76.19%。 方中以垂盆草 、
连翘 、土茯苓 、黄柏 、鱼腥草清热解毒 , 对抗 Uu;以黄芪 、党参 、杜
仲等药物固护正气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1 方法
分别将 5种中药 、5药合剂 、阿奇霉素胶囊制成药液。连续
倍比稀释 ,对 7株解脲支原体标准菌株(Ⅰ型 、Ⅲ型 、Ⅳ型 、Ⅷ型)
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实验具体方法如下:①将备用新鲜培养液基
置于 37℃电热保温箱中 , 预温 1h;②在 12×8孔的聚苯乙烯微量
板上 ,将 50μg备用煎剂加入第 2, 3孔;③将 50μg新鲜培养液基
分别加入第 3至 11孔;④用微量加样器 , 从第 3孔开始倍比稀释
·2924·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第 18卷第 12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07VOL.18NO.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