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大黄和栀子配伍研究



全 文 :北方药学 2016年第 13卷第 12期
大黄和栀子配伍研究△
邵 欣 黄 雄 温素素 樊玮玲 张克清 王 娜(嘉兴学院医学院 嘉兴 314001)
关键词:大黄 栀子 配伍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12-0115-02
栀子和大黄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两种中药,在许多古方及
中成药制剂中经常配伍使用,如栀子大黄汤、茵陈蒿汤、栀子金
花丸、清肺抑火片、黄连解毒丸、上清片等。大黄具有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
湿、凉血解毒等作用。二药性味同为苦寒,配伍使用具有清热泻
火、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火热上炎、湿
热黄疸、血热出血、热毒疮疡等症。
1 大黄、栀子及其配伍方剂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大黄、栀子配伍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控制,一直
作为该类中药制剂研究者的重点问题。大黄主要化学成分有蒽
醌及其苷类、蒽酮及其苷类等;栀子主要成分为萜类、栀子黄色
素、栀子蓝色素[1~2]。不同比例的大黄和栀子配伍后显示出不同
的药效,大黄和栀子配伍后化学成分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药
效物质基础和配伍机制。
尧爱珉等[3]准确测定栀子大黄汤中 9种特征成分的含量,发
现栀子大黄汤全方配伍能够增加栀子苷、柚皮苷的含量,栀子-
大黄配伍可以增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
含量。王学全等[4]考察栀子大黄汤配伍的变化发现药材不同配伍
对栀子中的京尼平苷的药动学存在不同的影响。
李晶晶等[5]比较不同配伍条件下绿原酸溶出差异,发现栀子
与大黄配伍后绿原酸溶出量较单味栀子增加 33.33%,全方配伍
后绿原酸溶出量则降低 20.8%。刘小雨等[6]发现枳实组(ZS)和栀
子大黄汤组(ZZDHD)中总柚皮素、总橙皮素的药动学参数存在
显著差异,经配伍后 Cmax,AUC0-t显著降低。汪航等 [7] 采用
HPLC-PDA-MS/MS技术,分析研究栀子大黄汤中主要化学成分
的结构从而建立栀子大黄汤水煎液的 HPLC-PDA-ESI-MS/MS
色谱分离分析体系,初步归属鉴定出 20个化学成分。王喜军等[8]
在茵陈蒿汤含药血清中发现 21个药源性成分,其中原形成分
19个,3个来源于栀子,4个来源于大黄,且有 8个成分只有在
茵陈蒿汤全方配伍的情况下才能被机体吸收。
大黄和栀子配伍后所含化学成分的变化过程,为二者配伍
使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更多的研究主要侧重于
对栀子大黄汤、茵陈蒿汤等的研究,随着分析技术如 LC-MS结
合核磁共振谱等的不断发展,配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将得
到确认。
2 大黄和栀子的药理学研究
临床大黄、栀子配伍,主要作用于火热上炎、血热出血、湿热
黄疸等疾病症状。随着主要有效成分的分子药理学机制研究的
深入,探索大黄与栀子在治疗炎症、湿热黄疸、肝损伤保护、药代
动力学 4个方面配伍使用,从而对两味药配伍使用的分子机制
有了深入的了解。
2.1对治疗炎症的研究:杨毅等[9]采用大黄栀子汤治疗的急性水
肿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有效率为 97.62%,得出大黄与
栀子配伍对于火热上炎、湿热黄疸、血热出血等症状具有良好的
临床疗效。宋学山等[10]对 60例水肿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
顾性分析,探索研究大黄、栀子在临床中清热泻火、清热利湿、凉
血止血、清热解毒的配伍机制。水江宜[11]以京尼平苷为活性物
质,对比栀子、栀子-大黄、大黄栀子汤三组配伍药对肝炎的作
用效果,得出大黄栀子汤组在 Cmax、AUC上明显高于其他组,
在 Tmax上时间短于另外两组,T1/2(半衰期)时间点晚于另外两
组。许阳贤等[12]使用栀子大黄汤干预后大鼠胆汁排泄功能有明
显增强,且有量效关系,具有保肝功效,同时能使小鼠的耳肿胀
度明显降低。
2.2对湿热黄疸的研究:栀子大黄汤是中医利胆退黄的经典方
剂,临床治疗黄疸效果显著,相关文献研究结果亦表明栀子大黄
汤具有较好的利胆抗炎作用,具有一定应用开发前景。
周萍等[13]通过对历代及现代文献的研究,得出大黄与栀子
配伍主要运用于火热上炎、湿热黄疸、血热出血、热毒疮疡等症,
从而确定了二药配伍的药效及机制。文小平等[14]探讨栀子大黄
汤类方的配伍规律,从历代瘟疫方剂数据库中检出栀子大黄汤
及类方共 20首,得出栀子、大黄、茵陈是湿热黄疸最基本和常用
的药物,佐证了栀子大黄汤类方的配伍特点。徐国萍[15]在茵陈蒿
汤的药理研究中利用山栀、大黄具有清热、利湿、退黄功效,用于
治疗湿热黄疸,症见身热、面目周身黄如橘色、小便黄赤、大便不
畅者。
2.3对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大黄、栀子为常见苦寒中药,具有清
热泻火、消肿止痛的作用,但不少学者认为苦寒中药有伤胃之
弊,慎用于脾胃病,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李欣昕等[16]采用液体辅
助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LA-DAPCI-MS)技术对正常组、
模型组、治疗组 3组切片进行质谱成像研究,在分子水平上评价
了栀子大黄汤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引起的肝内磷脂变化的保护
作用。
3 大黄和栀子药代动力学研究
中药传统方剂药味配伍的增效与减毒,可以用植物药中有
效成分之间的拮抗与协同作用解释。对栀子大黄中药配伍相关
的药代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有助于阐明传统方剂药味配伍的分子
生物学机制。
Wu[17]提出了利用 LC-TOF/MS 和 LC-QqQ/MS 快速筛选和
鉴定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栀子大黄汤外源性化学物质,为进一步
揭示外源性代谢和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归属研究提供了理
论基础。唐峥等[18]对栀子大黄汤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研究,采用
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建立超快速液相色谱(UFLC)指纹图
谱,初步确定大鼠血中移行成分及其来源生药,在大鼠血中发现
了 21个入血成分,其中 12个为代谢产物,9个为原型成分,指
认了 3个原型入血成分,分别为京尼平苷、芦荟大黄素和大黄
酸。李允等[19]研究栀子大黄汤中栀子苷、柚皮苷等 4种有效成分
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重量法进行
肠吸收实验,结果栀子苷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和有效渗透系
数显著大于结肠。H Zhu等[20]得出栀子大黄汤中 4种有效成分
在全肠道均有吸收;栀子苷、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吸收机制为被
动扩散,血浆中共有 43个成分,包括 21个原型化合物和 22个
代谢产物。
4 结 论
本文从大黄和栀子配伍组成的方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药代动力学方面分别阐述了配伍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配伍
组成的方剂效果强于单独用药,说明大黄和栀子二者存在协同
效应。有关大黄和栀子配伍研究主要集中于大黄和栀子组成的
方剂,大黄和栀子不同的配伍比例,从而使配伍后药效发生变
115
北方药学 2016年第 13卷第 12期
水平 A煎煮次数/次 B料液比/倍 C煎煮时间/h
1
2
3
1
2
3
6
8
10
1.0
1.5
2.0
三草鼻咽清煎膏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朱日明 何雄生 张远华(韶关市中医院 韶关 512026)
摘要:目的:优选三草鼻咽清煎膏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 L9(34)正交试验优选三草鼻咽清煎膏剂
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考察收膏工艺确定赋形剂的选择和用量,优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取处方量的黄芪、桔梗等十一味中药,加
8倍量的水充分浸泡,煎煮两次,每次 1.5h,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过,滤液常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1~1.25(80℃~85℃)的清膏,
加入炼蜜(蜜占比 100%),文火煎熬至规定的相对密度(不低于 1.32),凉膏,即得。结论:该制备方法简单可行,实际生产可操作性
大,可作为三草鼻咽清煎膏剂的制备工艺。
关键词:三草鼻咽清 煎膏剂 正交试验 制备工艺
中图分类号:R28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12-0116-02
化,药物代谢过程随之发生了变化,可以治疗不同病证,大黄和
栀子配伍后化学成分变化揭示其配伍使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傅兴圣,陈菲,刘训红,等.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
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16):1534-1538.
[2]姚冬冬,舒娈,杨蕾,等.栀子及其活性成分栀子苷防治糖尿病
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8):1368-1373.
[3]尧爱珉,黄金秋,徐大星,等.RP-HPLC法测定栀子大黄汤中
多种成分的含量及其在方剂配伍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药科大
学学报,2013,44(6):531-535.
[4]王学全,冯芳,孙艳清.栀子大黄汤配伍变化对栀子中京尼平
苷药动学的影响[J].药学进展,2010,34(8):371-376.
[5]李晶晶,冯芳.栀子大黄汤不同配伍对绿原酸溶出的影响[J].广
州化工,2015,43(6):51-53.
[6]刘小雨,冯芳.栀子大黄汤配伍变化对枳实中总柚皮素和总橙
皮素药动学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3):2553-2558.
[7]汪航,冯芳,王学全.栀子大黄汤化学成分的 HPLC-PDA-ESI-
MS/MS分析[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9,40(3):232-237.
[8]王喜军,孙文军,孙晖,等.茵陈蒿汤不同配伍变化对大鼠血中
移行成分的影响[J].中国天然药物,2008,6(1):43-47.
[9]杨毅.大黄与栀子的配伍机制及临床意义研究[J].医学信息,
2014,27(2):163.
[10]宋学山,吴晓峰.分析大黄与栀子配伍机制及临床作用[J].特
别健康:下,2014(7):518.
[11]水江宜.大黄与栀子的配伍机制及临床价值探析[J].亚太传统
医药,2015,11(21):129-130.
[12]许阳贤,杨吉勇,曹锦峰.栀子大黄汤利胆抗炎作用的实验研
究[J].江苏中医药,2013,45(9):74-75.
[13]周萍,罗华丽,胡红.大黄与栀子的配伍机制及临床意义[J].重
庆医学,2013(16):1814-1816.
[14]文小平,沈凯凯,陈德兴.中药核心系数法对栀子大黄汤类方
配伍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8):68-71.
[15]徐国萍,白娟,舒静娜,等.茵陈蒿汤的药理研究进展[J].浙江
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64-67.
[16]李欣昕,陈林飞,欧阳永中,等.栀子大黄汤对酒精性肝损伤保
护作用的质谱评价[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5,46(5):579-586.
[17]Huan Wu,Xixi Li,Xuemei Yan, et al. An untargeted
metabolomics-driven approach based on LC–TOF/MS and LC–
MS/MS for the screening of xenobiotics and metabolites of Zhi-Zi-
Da -Huang decoction in rat plasma. [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2015,115:315-322.
[18]唐峥,尹然,毕开,等.栀子大黄汤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
[J].中草药,2014,45(23):3377-3381.
[19]李允,郎巧玲,冯芳,等.栀子大黄汤有效成分在体肠吸收研
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22(3):197-199.
[20]H Zhu,K Bi,F Han,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absorbed com-
ponents and metabolites of Zhi -Zi -Da -Huang decoction in rat
plasma by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 Biomedical Analysis,2015,111:277-287.
△基金项目:浙江省大学生新苗计划(2016R41727);嘉兴学院校级
重点科研项目(70112032BL)。
三草鼻咽清源自我院名老中医刘显和的经验处方,全方由
鱼腥草、夏枯草、龙胆、黄芪、桔梗等十一味中药组成,具有清
热解毒、散结消炎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鼻咽部重度炎症及鼻
咽部慢性疾病,长期以来,该方以冲剂形式应用于临床,收到了
良好疗效。由于原剂型在制备过程中,受生产条件的限制,遇到
了方中有效成分挥发油提取及颗粒制粒困难的问题,给制剂疗
效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在保留原方的基础上,以中医理论
为指导,选择煎膏剂剂型,设计正交试验,优选三草鼻咽清煎膏
剂的提取工艺条件;通过考察收膏工艺确定赋形剂的选择和用
量,优选最佳制备工艺。
1 实验材料
1.1 药材:鱼腥草、夏枯草、龙胆、黄芪、桔梗等十一味中药均购
自国药控股有限公司。所用药材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均
有收载[1]。
1.2 仪器:常压煎药机(型号 YJ20/3+1,北京东华原医疗);中药
多功能提起器;铜锅等。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工艺研究[2]
2.1.1 正交表设计:本品的工艺选择采用以水为溶媒的煎煮提取
法,在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选择煎煮次数(A)、料液比(B)和煎
煮时间(C)3个因素为考察因素,以清膏得率为指标,采用 L9(34)
正交表进行试验方案设计。因素水平见表 1。
表 1 因素水平
2.1.2 清膏得率的测定[3]:取鱼腥草等处方量药材置煎煮器中,加
入不同倍量的水充分浸泡,按正交试验设计条件进行提取,将煎
煮液滤过,常压浓缩至清膏状,备用。精密吸取清膏样液 20mL
置于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于 105℃干燥 5h,置干
燥器中冷却,迅速称重,按下式计算出清膏得率(W 为浸膏质
量,M为药材质量,V为样品溶液体积)。结果见表 2。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