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牛白藤的鉴别研究



全 文 :利水渗湿;臣以二苓之淡渗 , 增强利水渗湿之功〔10〕 , 猪苓功同
茯苓 ,主利水道 , 且淡利泄水之力 , 较茯苓更捷;白术甘温 , 补
脾燥湿利水 ,助脾气以转输 , 使水津四布〔11〕 , 佐以桂枝一药两
用 ,外解太阳之表 , 内助膀胱气化。从该数据水平分析结果的
最佳用量上看 ,泽泻白术最多 , 猪苓茯苓次之 ,桂枝最少 ,与原
方用量思想相符 ,说明现代数理统计科学方法从另一侧面验
证了中医经方的疗效与准确。
由于条件所限 ,本例中每因素只采用了 2水平试验 ,如果
采用更多的用量数据水平 , 将可得到该数据范围内的最佳配
伍用量。中医诊疗用方不拘 ,或扶阳或补气 , 重在整体性和个
体辩证 , 应随具体病症辨机论治 ,各组方用量加减配方 , 本例
仅说明采用统计试验优化计算方法用于确定药方配伍用量最
优的一般方法。
5 讨论
五苓散方具有通阳化气 , 利水渗湿 , 健脾化湿 , 解表散寒
的功效。本文采用统计计算方法进行试验设计与优化 , 得到
“五苓散方”的最佳配伍方案。中医药方疗伤病 ,起沉疴 , 历史
悠久 , 特别是五苓散 、真武汤等经方验方 , 经过几百年的流传
和沿用 ,已被反复证明是治病良方。本文采用试验设计优化
及多元回归等现代统计数理方法〔12 , 13〕 , 通过收集临床数据加
以计算分析 ,梳理古今名方的加减配伍和用法用量 , 以充分发
挥当今中药材的药性特征和药效作用 , 将成为中医药方古为
今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庆国.伤寒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0.
〔2〕杨桢 ,高琳.千古利水第一方--五苓散〔N〕.中国医药报 , 2010-1-
12 ,第 B05版.
〔3〕郭正刚.五苓散临床应用举隅〔 J〕.河南中医 , 2011 , (31):11 ,
1225-1226.
〔4〕樊金卿.五苓散加减治疗男科疾病经验浅谈〔J〕.黑龙江中医药 ,
2011 ,(5):38-39.
〔5〕吴丽群.五苓散的药用价值临床研究〔J〕.海峡药学 , 2011 , 7
(23):161-164.
〔6〕董文军 ,宋俊生 ,陆小左 ,熊俊.五苓散及其加减方治疗小儿秋季
腹泻的系统评价〔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9 , 1(28):41-43.
〔7〕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 2007.
〔8〕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1.
〔9〕苗兴春.五荃散临证治验〔J〕.内蒙古中医药 , 2010 ,(11):55-56.
〔10〕黄玉剑 ,丁谨.五苓散治疗五官科疾病的临床体会〔J〕.内蒙古
中医药 , 2010 ,(3):17-18.
〔11〕张宁.五苓散治疗小便不利的临床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 ,
2004-6-3.
〔12〕于冬青 ,邓华聪.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糖 、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的
影响〔J〕.重庆医学 , 2005 , 1(34):37-39.
〔13〕狄建彬 ,顾振纶 ,赵笑东 ,等.姜黄素防治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研
究〔J〕.中草药 , 2010 , 8(41):1322-1326.
牛 白 藤 的 鉴 别 研 究
禹建春1 ,霍 敏1 ,方贺斌1 ,李美琴2 ,徐 冠1 ,胡庆平1(1.浙江省台州市博爱医院 台州 318050;2.浙江省台
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台州 318050)
摘要:目的 对牛白藤药材进行性状 、显微及薄层鉴别研究。方法 使用生药学研究 、薄层色谱法对牛白藤进行鉴别。结果 对牛白藤的性
状 、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 ,对牛白藤主要成分熊果酸进行了 TCL 定性鉴别。结论 通过研究建立了牛白藤的质量控制标准。
关键词:牛白藤;性状;显微鉴别;薄层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765(2012)-11-0055-02
作者简介:禹建春 ,男(1969.8-)。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职称:主
管中药师。从事中药制剂的研发生产。联系电话:13706566050
  牛白藤 ,又名土加藤 、脓见消 、接骨丹 、金不换等 ,为茜草
科植物牛白藤 Hedyotis hedyotidea(DC.)Mer.的干燥藤茎。
主要分布在广东 、广西 、福建 、台湾等地。生长在山谷 、坡地 、
林下 、灌木丛中。其性味微甘 、凉 ,归脾 、肝经 ,具有清热解暑 ,
祛风活络 、消肿止痛的功效 , 用于感冒发热 ,肢体筋骨酸痛 ,风
湿痹痛 ,跌打损伤〔1〕。牛白藤在两广地区广泛应用 ,是岭南著
名的抗炎镇痛和伤科用药〔2〕。牛白藤是台州市政协委员 、我
院骨伤科专家孙捷教授擅长使用的中药 ,而且用量较大 ,使用
频率较高 , 临床疗效显著 , 特别在伤科中的应用效果更佳 , 并
且没有毒副作用 , 是临床不可或缺的一味中药 , 但该药未被收
载于《中国药典》 , 为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 笔者参照文献
报导〔3 ~ 4〕对牛白藤进行了性状 、显微鉴别及 TCL 定性鉴别 ,
建立了牛白藤质量控制标准 ,确保我院用药安全。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SK250LH 超声波清洁器(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
限公司);荧光紫外分析仪(北京六一仪器厂);SENCOR205
型旋转蒸发仪(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BS423S 型分析天平
(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601 数显超级恒温水浴
(江苏金坛市华欧实验仪器厂);XSP-BM 系列生物显微镜(上
海彼爱姆光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55·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24 No.11 2012
1.2 试药 硅胶 G 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牛白藤对照
药材(批号 121217-200901)及熊果酸对照品(批号 10742-
200712)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 水为双蒸水 , 乙腈
为色谱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醇。牛白藤购买于台州市博爱
医院中药房 ,并经台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鉴定为茜草科植物
牛白藤 Hedyotis hedyotidea(DC.)Mer.的干燥藤茎。
2 方法与结果
2.1 性状 藤茎类圆形 , 临床常用饮片为类圆形的片或四棱
柱形的段 , 长 1 ~ 6cm , 直径 0.2 ~ 1.2cm。 表面粗糙 , 灰白色
或灰黄色 , 较顺直 ,有突起较细的纵直筋脉纹 ,老茎可见灰白
色纵长突起相互连接的皮孔斑 , 刮去表层栓皮现灰绿色。质
坚韧 ,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浅灰褐色 , 木部占大部分 ,黄白皮
或淡黄色 ,髓多中空。 老茎呈菊花样纹理 , 纤维性 , 髓小。无
臭 ,味微甘。
2.2 显微特征 横切面:木栓层为 6 ~ 9 列细胞。皮层细胞
切向延长 ,有的含草酸钙针晶;内皮层明显。韧皮部薄壁细胞
有的含草酸钙针晶或簇晶;草酸钙针晶束几充满细胞腔。木
质部射线 1 ~ 2 列;导管单个成行或 2~ 3 个并列。老茎有异
形维管束 ,排列较整齐 , 束间射线 7 ~ 10 余列细胞(见图 1)。
图 1 牛白藤横切面简图
1.木栓层 2.皮层 3.内皮层 4.韧皮部 5.木质部 6.髓部 7.
异型维管束 8.束间射线 9.初生木质部
图 2 牛白藤薄层色谱图
1对照药材 2熊果酸 3供试品
2.3 薄层色谱鉴定 取本品
粗粉2g ,加乙醇 30mL , 加热回
流 30min ,滤过 ,滤液置水浴上
蒸干 , 残渣加无水乙醇 1mL 使
溶解 ,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
牛白藤对照药材 2g 同法制成
对照药材溶液 。 再取熊果
酸〔4〕对照品 ,加入甲醇制成每
1mL含 1mg的溶液 ,作为对照
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2010
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 VI B)试验 , 吸取上述 3 种溶液各 5μL ,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 , 以石油醚(30~ 60℃)-甲酸甲
酯-甲醇(10∶4∶1)为展开剂 , 展开 ,取出 ,晾干 ,置氨蒸气中熏。
供试品色谱中 , 在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有
相同的荧光斑点(见图 2)。
3 小结
通过对牛白藤的性状 、显微特征及应用薄层色谱的鉴别
研究 , 制订了牛白藤的质量控制标准 ,为我院临床安全用药提
供了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S〕.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2004:42.
〔2〕陈艳芬 ,陶曙红 ,余结贞 ,等.牛白藤抗炎镇痛作用有效部位的筛
选〔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2012 , 23(1):36-37.
〔3〕彭江南 ,冯孝章 ,梁晓天.耳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IV:牛白藤
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 , 1997 , 28:45-46.
〔4〕陶曙红 ,陈艳芬 ,李钟 ,等.牛白藤抗炎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J〕.
广东药学院学报 , 2011 , 27(4):356-357.
中 药 炒 炭 止 血 机 理 的 概 述
周海明(浙江省人民医院 杭州 310014)
摘要:中药炒炭为我国中药的传统炮制技术 ,可以改变药物固有性能 ,可使其产生或增强止血的功能。依据现在对中药炒炭止血理论的几点认
识 ,从炭药的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研究对其止血机理进行总结。
关键词:中药;炒炭止血;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765(2012)-11-0056-02
作者简介:周海明 ,男(1981.09-)。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职称:
初级中药师。联系电话:13616542268
  中药炭药用于临床历史悠久 , 早在金元时期的《十药神
书》就有记载葛可久用皆为炭药的“十灰散”治疗肺病吐血。
据统计 ,历史记载的有 200 多种药物曾炒炭用过 , 目前还在使
用的还有 60 多种 , 中国药典收载 20 余种 , 这些炭药大多能够
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本文对中药炒炭止血的机理作一概
述。
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表明 , 生药经高温炮制制炭后均有不
同程度的止血作用 , 这一作用缘于其炭化后药物中的某些成
分发生了变化 , 进而能促进血液凝固过程及抗纤维蛋白溶解
过程 , 降低血管通透性和加强血管的收缩反应 , 也就缩短了出
血和凝血时间 , 表现为止血作用加强等。
1 炭素对止血作用的影响
·56·
海峡药学 2012年 第 24卷 第 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