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21·
中药研究与信息
Research &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3年12月 第5卷第12期
December 2003 , Vol.5, No.12
中药科技
文集.随州:[1998]鄂随图内字第 006
号,1998,381~382.
6 陈秀珍.银杏叶不同生长期总黄酮含
量的测定 .广西植物 ,1988,8(4):363~
364.
7 苑可武,孟宪惠,等.银杏叶中黄酮含
量 的 季 节 性 变 化 . 中 草
药,1999,28(4):211~212.
8 杨柳,欧阳绍湘等.银杏生长中黄酮
含量变化十分复杂研究初报,湖北林业
科技,1997,(3):5~7.
9 孙震,刘泽勇等.河北省银杏叶黄酮
含 量 的 初 步 研 究 . 河 北 林 业 科
技,1996,(4):8~9
10 潘福生,刘晚苟,等.银杏叶资源优化
的研究.97’银杏国际研讨会.北京:97’银
杏国际研讨会组委会.1997,57~59.
11 郁青,沈兆邦,等.银杏叶有效成分含
量影响因素初探,97’中国银杏开发研
讨会文集汇编.北京:国家科委中国农
村技术开发中心,1997,78~83.
[责任编辑:刘志民]
小红参栽培技术研究
刘爱民 (云南省楚雄农业学校 )
小 红 参 ( Galium
yunnanensis(Franch.)Diels)为
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供
药用,别名滇紫参,小活血,小
红药等。为彝族常用草药,具有
活血止血、祛瘀生新的功能。主
治衄血、吐血、尿血、崩漏、月
经不调、风湿关节痛、肝炎等症。
小红参目前还没有大面积种植,
以采挖野生品为主,资源蕴藏量
逐年下降,市场收购价格比较高,
因此,应用农业生产技术规模化
栽培小红参市场前景广阔,可产
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1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质攀援藤木。根细
长,圆柱形,外皮黄红色,断面
红色或淡红色,茎四棱形,中空,
棱上生倒钩刺。叶四片轮生,粗
糙,卵状心形或三角状卵形,具
长柄,全缘;叶片先端急尖,基
部心形;叶脉 3~5条,弧形。圆
锥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
小,淡黄色。浆果,圆球形,成
熟时黑色。种子粒~2粒,自然状
态下花期 7月~9月,果期 9月~
11月。
2 生态条件
小红参嘉温暖和湿润的环
境,怕高温,忌强光,怕涝。在
旬平均气温20℃~25℃下生长旺
盛,气温超过 30℃以上植株停止
生长,在气温15℃、地温10℃时
缓慢发芽、发根。植株地上部分
在气温 0℃以下易受冻害,冬季
倒苗后能耐-7℃以下低温。土壤
以肥沃、疏松、含腐殖质丰富的
壤土为好。
3 栽培技术
3.1 选地和整地
小红参在坚实、贫瘠的土壤
上生长,参根细小、畸形,产量
低,以选用土质疏松、肥沃、富
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好。不宜
重茬,前作以蔬菜为好。
前茬作物收获后,将土地翻
耕,按肥源情况,一次性施足基
肥,一般每亩用腐熟的厩肥、人
畜粪等混合肥 3000kg,过磷酸钙
30kg,捣细撒匀。然后再行耕耙,
耙匀,作为 1.3m宽,高 15~20cm
DOI:10.13313/j.issn.1673-4890.2003.12.007
·22·
中药研究与信息
Research &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3年12月 第5卷第12期
December 2003 , Vol.5, No.12
中药科技
的畦。畦沟为 33cm,畦面保持弓
背形。
3.2 繁殖方法
以种子繁殖为主,也可分株
繁殖、扦插繁殖。
3.2.1 种子繁殖
种子的形态 小红参浆果球
形,成熟后果实自然脱落。种子
小,园形,直径约 3mm,种皮黄
红色,种及早在种子的腹面基部,
胚乳为显著的淀粉质、胚弯曲位
于悬浮也的中央,千粒重 26.8g。
采收种子 小红参花期 7
月~9月,果期 8月~10月,当
浆果变黑时标志种子成熟,可以
采收。
小红参种子贮藏与寿命:小红
参种子不宜干藏,宜采后即播或用
湿沙贮藏,种子干燥久放后不利出
苗。
休眠与萌发:小红参在果实
成熟时,种胚尚末成熟,因此,
种子采收后应即时搓去果肉,置
湿砂内常温催芽,60天~65天长
出胚根,发芽率 89.7%。
3.2.2 分株繁殖
种参选择 采挖野生小红参
或在已种植成功的留种地内边起
苗、边选种参,将芽头完整、参体
肥大、整齐无伤、无病虫害的肉质
根留作种用。凡断缺芽头的根,一
律不作种。选后需要理齐存放,以
利栽种。
种参贮藏 在背阴或凉爽处
铺 9~12cm厚的湿沙,然后放一
层参根,盖一层 9cm~12cm 湿
沙,再排放一层参根,连续排放
4层~5层参根和湿沙,天旱时要
每隔 4 天~5 天喷洒一次水。下
雨时顶部盖塑料薄膜防雨,每隔
20天~30天翻动一次。
栽种时期 小红参有冬季休
眠的特性,因此,贮藏的种苗一
般在下一年 2 月中下旬栽种。错
过下种时期因气温逐渐升高而开
始萌芽,栽种时易碰伤芽头,影
响出苗率。
栽种方法 小红参的生长在
表土层内,深栽不利出苗,发根
少,产量低。因此,掌握适宜深
度是栽种小红参的重要一环。
平栽 在畦面上开设直行条
沟,沟深 7cm~10cm。开沟后将
腐熟的基肥撒入沟内,稍加土覆
盖。然后将种参平放摆入条沟中,
株距 5cm~7cm,种参与参头尾相
接,行距15cm~cm厘米。亩用种
量 30kg~40kg。
竖栽 在畦面上开设直行条
沟,沟深 10cm,将种参斜排于沟
的外测边,株距 5cm~7cm,种
参芽头朝上,要求芽头位置平齐,
行距 13cm~17cm。每亩用种量
30kg~40kg。
3.2.3 扦插繁殖 选择生长健壮、
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茎蔓,每
2个~3个节剪成插条。在整好的
苗床上,按行距 10cm、株距 5cm
左右,插入土中 1~2节,露出 1
节在土面,切勿倒插。插后覆土
压紧,浇透水。插后要搭棚遮荫,
避免阳光直射。生根发芽后陆续
揭去覆盖物。培育 1年即可移栽。
3.3 田间管理
3.3.1 松土除草 幼苗出土后,要
勤除杂草,松土宜浅,并结合追
施肥料。
3.3.2 遮荫 小红参幼苗生长细
弱,怕强光暴晒,因此,育苗地
透光率应控制在 30%~40%,才
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成株期
透光率在 75%左右,有利于提高
植株的光合作用,提高生物量。
这是小红参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
措施。
3.3.3 设立支柱 小红参为攀摇
动藤本,当苗高 20cm 时,于株
旁插立支柱,供茎藤攀摇动生长。
3.3.4 除花 在孕蕾期,除留种
地外,一律摘除花序,使养分集
中于茎藤及根生长,有利增产。
3.3.5 施肥 小红参生长发育,
需 1 年~2 年才能收获,因此须
施足基肥,以满足植株生育需要,
这是保证增产的重要措施。一般
以迟效肥为主,如猪厩肥、垃圾
堆肥、人粪尿、草木灰、禽粪等。
但一定要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
在翻耕前施放基肥,或将基
肥直接施于条栽的沟内,使肥料
集中,以提高肥效。在土地比较
肥沃、基肥充足,植株生长良好
·23·
中药研究与信息
Research &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3年12月 第5卷第12期
December 2003 , Vol.5, No.12
中药科技
时,不需追肥。但是,在植株茎
叶发黄时即应追肥 1 次~2 次。
在植株生长前期,浇施兑水的稀
薄人粪尿(1∶5)或硫酸铵,每
亩 10kg,以促进生长。在 4月~6
月中旬,根系膨大期,可追施一
次稀淡的氮、磷、钾复合肥每亩
约 5kg~10kg为宜,以提高产量。
3.3.6 适时排灌 小红参怕涝,
一旦积水,易发生腐烂死亡,雨
后畦沟必须排水畅通。在干旱少
雨季节,应注意灌溉,保持畦面
湿润,利于发根和植株生长。
3.4 病虫害防治
3.4.1 叶斑病 高温、高湿易发生
叶斑病,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降低
棚内温度和空气湿度;(2)在发
病前期用 1∶1∶100 的波尔多
液,每隔 10天喷射 1次或用 65%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600倍
液喷雾防治。
3.4.2 根腐病 高温高湿天气,
特别是畦面积水容易引起根腐
病。
防治方法 (1)防止积水;
(2)发病期用 50%多菌灵或 50%
百菌清 1000倍液浇灌病株。
3.4.3 蚜虫、红蜘蛛 用 50%敌敌
畏或 40%乐果 800~1000 倍液喷
杀。
4 采收加工和贮藏
种植 1~2年收挖。在植株倒
苗、根系生长停止时,参根饱满,
含有效成分高,应限时收获,(以
根呈紫红色为宜)。挖掘时要细心
翻土,挖的深度一般在 13cm,不
宜过深。亦不宜过浅,以免损伤
根系,影响质量。
小红参的产地加工与贮藏:
一般在割取地上茎藤后,随即挖
取根部,洗净泥沙,晒干或烘干
即成商品。折干率约 30%,加工
宜在晴天进行。每亩可收干品
150kg~200kg。
5 商品规格
统货 本品干燥,根数条丛
生,呈细圆柱形,微弯曲,长
10cm~15cm,直径约 3mm~
6mm,表面红棕色,有细纵纹,
断面黄红色或深紫色。气微,味
甘微苦,以粗壮、色红者为佳。
6 小结
小红参在野生状态下靠种子
自然繁殖,生长期较长,且单位
面积产量较低。在目前野生资源
蕴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通过种
子繁殖,再辅以分株和扦插繁殖,
因此,在短期内能够培育大量种
苗,从而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
人工的精心培育和从事无害化栽
培,可显著提前小红参的收获期,
并提高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责任编辑 刘志民]
《南方中药材GAP生产加工技术》正在热销
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南方中药材 GAP生产加工技术》是我国第一部中药材 GAP专著。
该书首次对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概念及其实施 GAP 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等进行了全面系
统论述,提出并确定了建立中药材 GAP 生产基地的选地标准,同时对玉竹、百合、黄姜、鱼腥草、汀
莲等 30种中药材的生产加工标准和操作规程(SOP),以及中药材的质量标准、综合利用等作了权威介
绍。该书内容丰富、观点新颖、视角独特、技术实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面向市场指导中药材标准化生
产的重要参考资料和培训教材。
本书售价 32元(含邮寄费),由湖南省农业厅李一平经销。
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教育街 52号,邮编:410005,联系电话:0731-223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