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红大戟提取物对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观察



全 文 :·药物研究·
红大戟提取物对结核杆菌的抑制
作用观察
秦海宏1,贾琳钰2,高 阳3
( 1 大连大学护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622; 2 大连大学医学部; 3 大连市结核病院)
摘要:目的 探讨红大戟提取物对结核杆菌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根据红大戟化合物的极性,采用系统分
离法分别提取其在水、甲醇、醋酸乙酯、氯仿、石油醚 5 种溶剂中的成分并制成提取液。采用体外抑菌实验筛选红
大戟抗结核活性部位,抑菌实验连续观察 4 周,动态观察各提取液对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5 种提取物对结
核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石油醚、氯仿提取物中的成分抑菌作用较强。结论 红大戟石油醚提取物及氯
仿提取物的抗结核杆菌作用最强。
关键词:红大戟;结核杆菌;石油醚;氯仿
doi:10. 3969 / j. issn. 1002-266X. 2013. 10. 032
中图分类号:R931. 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3)10-0077-02
我国肺结核的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位。由于抗结
核化学合成药物开发周期长、难度大、易产生耐药
性,且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大多对肝脏、肾脏
有较大的毒性,因此从中药资源中寻找安全有效的
抗结核药物已受到重视。红大戟又名红芽大戟、广
大戟、南大戟,为茜草科植物红大戟的干燥根,具有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胸腹积
水、二便不利、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等症[1],对金黄
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亦有抑制作用。2008 年 9
月 ~ 2009 年 4 月,我们对红大戟的水、甲醇、醋酸乙
酯、氯仿、石油醚 5 种提取物进行了结核杆菌的体外
抑菌试验,旨在为红大戟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标准菌株为强毒人型结核杆菌 H37RV
菌株,由大连市结核病院提供。红大戟购自石家庄
乐仁堂饮片厂。
1. 2 方法
1. 2. 1 红大戟提取物制备 红大戟根晒干后制成
粗粉,取 100 g分别采用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甲
醇、水提取,将五种提取物回收溶剂后置 4 ℃冰箱中
备用。
1. 2. 2 含药培养基制备 参照文献[2]配制改良罗
氏培养基。阴性培养基采用无药物的罗氏培养基。
阳性培养基采用含 5 mg /mL 利福平的改良罗氏培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08044) ;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09E14SF002,2009E11SF131)。
养基。取 2. 1 制备的红大戟各组分提取物,分别加
入含 1. 5% Tween-80 的培养基,配置成相当于含生
药 100 mg /mL浓度的培养基;再取 100 mg /mL稀释
的含药培养基 4 mL,加入培养基(不含 Tween-80)4
mL,混匀即成 50 mg /mL 稀释度;同法稀释,分别制
成 25、12. 5、6. 25、3. 125、1. 56、0. 78 mg /mL共 8 个
浓度,每个浓度装 3 个试管,各组培养基高压蒸汽灭
菌后,制成斜面培养基备用。
1. 2. 3 红大戟提取物对 H37RV 的抑制作用观
察[3] 取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强毒人型结核杆
菌 H37RV,置于盛 Tween-80 生理盐水的试管中,研
磨成混悬液,浓度调整至 106 个 /mL,供接种用。取
该菌液 0. 1 mL,无菌条件下分别接种于阴性培养
基、阳性培养基及不同浓度红大戟提取物的含药培
养基中,放入 37 ℃恒温箱中培养,连续观察 4 周,计
录培养基表面 H37RV生长情况。判断标准:以 3 个
平行样品综合结果为准,结果不一致者为 +,未见菌
落增长为 -,菌落数 1 ~ 2 个为 +、2 ~ 6 个为 + +、7
~ 10 个为 + + +,10 个以上(或液面有菌膜生长)
为 + + + +。
2 结果
培养第 2、3、4 周,当红大戟浓度高于 12. 5 mg /
mL时,5 种提取物对结核杆菌标准菌株 H37RV 生
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相同药物浓度下水提取物
的抑菌能力最弱,在 6. 25 mg /mL 浓度下,第 2 周即
出现了由“-”转“+”的现象;其次为甲醇提取物,
77
山东医药 2013 年第 53 卷第 10 期
在 3. 125 mg /mL 浓度下第 2 周出现了由“-”转
“+”的现象。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作用最
强,且效果相当;高于 1. 56 mg /mL浓度下,第 2 ~ 4
周均未见 H37RV生长,抑菌作用较为稳定。培养第
4 周时,阴性培养基菌落数为 -,阳性培养基为 + +
+ +。见表 1。
表 1 实验第 2 周各提取物对 H37RV生长的抑制作用
培养基
红大戟浓度(mg /mL)
100 50 25 12. 5 6. 25 3. 125 1. 56 0. 78
石油醚提取物 - - - - - - - -
氯仿提取物 - - - - - - - -
醋酸乙酯提取物 - - - - - - - +
甲醇提取物 - - - - - + + +
水提取物 - - - - + + + + + + + +
表 2 实验第 3 周各提取物对 H37RV生长的抑制作用
培养基
红大戟浓度(mg /mL)
100 50 25 12. 5 6. 25 3. 125 1. 56 0. 78
石油醚提取物 - - - - - - - +
氯仿提取物 - - - - - - - +
醋酸乙酯提取物 - - - - - - - +
甲醇提取物 - - - - - + + + + + + + +
水提取物 - - - - + + + + + + + + + + +
表 3 实验第 4 周各提取物对 H37RV生长的抑制作用
培养基
红大戟浓度(mg /mL)
100 50 25 12. 5 6. 25 3. 125 1. 56 0. 78
石油醚提取物 - - - - - - - +
氯仿提取物 - - - - - - - +
醋酸乙酯提取物 - - - - - - + + + + +
甲醇提取物 - - - - + + + + + + + +
水提取物 - - - - + + + + + + + + + +
3 讨论
目前结核病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4],我国
结核病患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5]。造成这种状况
的原因有多方面,但主要是结核杆菌对常用抗结核
药形成了耐药性[6,7]。近年来,应用传统中药治疗
结核病和体外抑制结核杆菌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
展,从传统中药中寻求新的抗结核成分和化合物已
经成为抗结核药物研发的方向之一[8,9]。红大戟是
我国珍稀中药材,以根入药,性味苦寒,归肺脾肾经,
有小毒。《本草纲目》记载,红大戟具有补肝益肾、
滋阴壮阳、利尿消肿、排毒养颜等功效。近年中医临
床研究发现,红大戟治疗癌肿、痈肿、泻水、腹水等症
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目前尚未见到红大戟抗结核活
性的报道。本研究采用系统分离法获得红大戟的
水、甲醇、醋酸乙酯、氯仿、石油醚 5 个极性组分,发
现当红大戟浓度高于 12. 5 mg /mL时,5 种提取物对
结核杆菌标准菌株 H37RV 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
用,相同药物浓度下水提取物的抑制菌作用最弱,其
次为甲醇提取物,以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作
用最强,尤其是当浓度高于 1. 56 mg /mL时,抑菌作
用较为稳定。
现代药物化学研究发现,红大戟具有多种独特
的化学成分[10]。袁珊琴等[11]从红芽大戟中分离得
到 2 个蒽醌类化合物:1,3,5-三羟基-2-乙氧甲基-6-
甲氧基蒽醌(Ⅰ)及 1,3-二羟基-2-乙氧甲基-蒽醌
(Ⅱ) ,且化合物Ⅰ为新成分。王玉波等[12]从红芽大
戟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 4 个黄酮醇苷成分,
分别鉴定为槲皮素-7-O-α-L-阿拉伯糖-3-O-β-D-6-乙
酰基吡喃葡糖苷、山奈酚-7-O-α-L-阿拉伯糖-3-O-β-
D-吡喃葡糖苷、槲皮素-3-O-β-D-吡喃葡糖苷、槲皮
素-3-O-β-D-6-乙酰基吡喃葡糖苷。但究竟上述哪些
成分发挥了抗结核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发现,红
大戟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的抗结核杆菌作用
最强,为从红大戟中寻找有应用前景的抗结核天然
活性产物和先导化合物提供了实验依据。但本实验
所用药物为粗提物,有待于进一步分离追踪有效成
分。
参考文献:
[1]陆善旦,王建. 红大戟十年走势分析及预测[J]. 中国现代中
药,2008,10(8) :38-40.
[2]黄志强,张日东,吴智龙.新型改良罗氏培养基与罗氏酸基检测
结核分枝杆菌比较[J].广东医学,2011,32(9) :1152-1153.
[3]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 2 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6:753-756.
[4]成诗明. 我国结核病研究概况[J]. 中国防痨杂志,2011,23
(9) :525-526.
[5]李静,聂广.中药抗结核杆菌的实验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
志,2010,32(8) :35-37.
[6]石磊.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及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
(11) :1609-1610.
[7]任丽娟,王丽,文仲书,等.抗结核中药成分的研究[J].药学实
践杂志,2009,27(1) :15-17.
[8]范君文,于录,马兰芝,等. 29 种中药提取物抗结核药物敏感性
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 :1-7.
[9]吴虢东,王玲.抗结核中药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7,13
(6) :475-476.
[10]黄浩,韦鹏霄,岑秀芬. 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研究概况[J]. 热带
农业科技,2005,28(2) :30-33.
[11]袁珊琴,赵毅民.红芽大戟的化学成分[J].药学学报,2006,41
(8) :735-737.
[12]王玉波,赵静峰,李干鹏,等.红芽大戟化学成分研究[J].药学
学报,2004,33(6) :439-441.
(收稿日期:2012-11-23)
87
山东医药 2013 年第 53 卷第 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