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分析大黄与栀子的配伍机制及临床作用



全 文 :202 • 中医中药 • June 2015, Vol.13, No.18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分析大黄与栀子的配伍机制及临床作用
王海腾
(河南省郑州市精神病防治医院器械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对大黄与栀子配伍机制及临床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取 40 例 2013 年 1 月至 2014 年 1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水
肿胰腺炎患者,对其实施大黄栀子汤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治疗,对大黄与栀子配伍机制及临床作用进行分析。结
果  所选取的 40 例患者中,33 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所占比例为 82.5%,6 例患者治疗有效,所占比例为 15.0%,1 例患者治疗无效,所
占比例为 2.5%,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5%。而且大黄与栀子配伍能够有效治疗湿热黄疸、火热上炎、热度疮疡、血热出血等症状。结
论 研究结果表明,大黄与栀子不同的配伍机制对二者临床应用的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栀子;大黄;配伍机制;临床作用;中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2.71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5)18-0202-02
在我国,中药的历史比较悠久,不管是在治疗疾病或者是文化视
角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而中药中的配伍,就是依照患者不同
病情对不同剂量或不同类型的中药药材搭配进行选择,以是多种或两
种中药的药效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为对大黄与栀子配伍机制及临床作
用进行深入性分析,本文选取40例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
治疗的急性水肿胰腺炎患者,对其实施大黄栀子汤治疗,对其治疗效
果进行分析,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40例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
性水肿胰腺炎患者,对其实施大黄栀子汤治疗,其中有20例男性,20
例女性,年龄为20~56岁,平均年龄为(35.41±4.65)岁,患者病程
为1~6 d,平均并成为(2.0±1.0)d。40例急性水肿胰腺炎患者中,有
17例患者为暴饮暴食所导致,13例患者为饮酒过量所导致,3例患者
为胆囊炎,4例为胆囊结石,3例患者存在慢性胰腺炎病史。对所有患
者进行尿淀粉酶、白细胞值以及白淀粉酶检查发现,所有患者的这些
指标均远超正常值,而且在入院时,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程度各异的腹
痛、便秘等临床症状。
1.2 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实施大黄栀子汤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
13~20 g生大黄与12 g生栀子共同组成大黄栀子汤药物,用水煎2次,
温服3次,具体服用剂量为一日一剂。若患者存在比较严重的便秘情
况,需要在煎药过程中适当增加大黄剂量,如果患者在服药5 h后还未
排便,那么必须及时服用第二剂大黄栀子汤。服药期间对患者大便情
况进行观察,患者在正常情况下的大便次数应该为3次左右,若患者
依旧持续存在腹痛的情况,且检查患者舌苔发现患者舌苔厚且黄,这
时需要对大黄剂量予以进一步加大,以增加患者大便次数
1.3 患者疗效评定标准:患者腹痛、便秘等临床症状消失,尿淀粉
酶、白细胞值以及血淀粉酶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为显效;患者腹痛、便
秘等临床症状改善较为明显,但没有消失,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
以及白细胞值等基本上都恢复到正常状态为有效;患者腹痛、便秘等
临床症状未消失,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尿淀粉酶、白细胞值以及血
淀粉酶等为恢复到正常值甚至出现升高的趋势为无效。有效率+显效
率=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χ 2检验计数资
料,t检验计量资料,P<0.05表示差异性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所选取的40例患者实施大黄栀子汤治疗后,33例患者治疗效
果显著,所占比例为82.5%,6例患者治疗有效,所占比例为15.0%,
1例患者治疗无效,所占比例为2.5%,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
大黄与栀子配伍能够有效治疗湿热黄疸、火热上炎、热度疮疡、血
热出血等症状,从这些方面对大黄与栀子配伍机制与临床作用进行
了确定。
3 讨 论
所谓中药配伍,就是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需求与各类药物的特
点,将两种或多种中药药材有选择的混合在一起加以应用[1]。栀子和
大黄是在临床中比较常用的两种中药,现代临床与历史文献资料中经
常会出现大黄与栀子配伍使用的例子,然而,却始终没有对大黄与栀
子配伍机制及临床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与报道。作为清热泻火的最佳中
药组合,大黄与栀子在《神农本草经》中被评为中药上品[2]。其中大
黄是一种蓼科植物,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者掌叶大黄等根茎与
干燥根。大黄药性苦寒,主要归大肠、胃、脾、心、肝包经,主要
功效是清热泻火、写下攻积、逐瘀通经以及凉血解毒等。《神农本
草经》中记载:“大黄,味寒、苦。主下血闭、淤血、寒热,留饮
宿食,破癥瘕积聚,推陈致新,荡涤肠胃,调中化食,通利水杀,
安和五脏,生山谷[3]。”中药栀子属于茜草科植物,其果实干燥而
成熟,栀子的药性同为苦寒,主要归肺、心、三焦经,其主要作用
是清热利湿、泻火除烦以及凉血解毒等。《神农本草经》中记载:
“栀子,味寒苦,主治胃中热气、五内邪气、疮疡、赤癞、面赤酒
疮齄鼻及白癞等[4]。”由此可见,大黄与栀子的药性均为苦寒,如果
对二者进行配伍使用,则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清热泻火以及清
热解毒之功效,一般会用于湿热黄疸、火热上炎、热度疮疡以及血热
出血等证。在中药治疗中,大黄与栀子是比较常用的中药药材,而且
这两种重要配伍也被称为中药治疗的有效手段。
总而言之,大黄与栀子配伍机制可具体总结为四方面,即:凉血
止血、清热利湿、清热泻火及清热解毒。就中医角度而言,人类身体
内的火气来自自然界的湿、寒、风、暑、燥等各个方面,而且如果这
些火不能得到有效抑制,那么就会导致一些比较严重的临床病症,因
为栀子与大黄均为性寒类中药,能够通过对人体温中枢前列腺素合成
进行有效抑制,降低人体内环苷核酸含量,使人体血管扩张速度不断
加快,有效促进人体散热,以此达到去火降温的效果。此外,壅塞肝
胆,湿邪困遏脾胃,其主要因素是人体胆汁分泌异常,而患者饮酒过
量是其根本性因素;医药经典《本草纲目》中就对栀子与大黄配伍可
DOI:10.15912/j.cnki.gocm.2015.18.157
• 中医中药 • 2032015 年 6 月第 13 卷 第 18 期 中 国 医 药 指 南
以促进患者胆汁分泌进行了详细记载,能够促使患者胆道括约肌松
弛、胆囊收缩,对患者泻下通便、清热利湿等极为有利。此外,人体
中产生痈肿疮疡原因主要是热邪聚于局部,入于血分,对血肉造成腐
蚀,所以痈肿疮疡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火与热[5],此时,栀子与大黄可
对其寒性进行充分发挥,在由于热邪壅盛搜造成的乳痈、热毒痤疮、
以及肠痈等相关临床疾病中,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而本文中的急
性水肿胰腺炎为中医“黄疸”与“腹痛”范畴,本研究结果显示,对
所选取的40例患者实施大黄栀子汤治疗后,33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所占比例为82.5%,6例患者治疗有效,所占比例为15.0%,1例患者治
疗无效,所占比例为2.5%,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与治疗前相
比,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大黄与栀子配
伍能够有效治疗湿热黄疸、火热上炎、热度疮疡、血热出血等症状,
从这些方面对大黄与栀子配伍机制与临床作用进行了确定,由此可
见,大黄与栀子不同的配伍机制对二者临床应用的指导具有非常重要
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通英,张统水.栀子大黄汤加减治疗黄疸45例[J].中国中医药
现代远程教育,2009,7(1):90-91.
[2]  米光熙,米丰年.大黄粉局部填塞治疗血液病鼻出血100例临床
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1):96-97.
[3]  魏建华.大黄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23(4):368-370.
[4]  吴同辰,徐建如.生大黄治疗脓毒症临床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
合杂志,2009,19(10):621-622.
[5]  郑新川,杨东,刘鑫,等.栀子拮抗细菌脓毒症有效成分京尼平苷
的研究[J].中国药理通讯,2009,26(1):59-61.
三黄(生大黄、黄连、人工牛黄)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黄凌峰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和平社区卫生服务站,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要】目的 探讨三黄(生大黄、黄连、人工牛黄)磨成粉混合加入适量的凉开水或红醋后调匀,外涂患处在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方法 对于在和平辖区内确诊的 90例(年龄> 35岁,且不伴有其他并发症)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各 45例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
疗组患者男性 34例,女性 11例;对照组患者男性 18例,女性 27例。两组均给予阿昔洛韦片口服治疗 10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
给予生大黄、黄连、人工牛黄(少量)磨成粉混合加入适量的凉开水或红醋后调匀,外涂患处。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8%和 8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组中使用三黄(生大黄、黄连、人工牛黄)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均未发现不
良反应,对照组中使用阿昔洛韦片口服后,也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三黄磨成粉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或红醋后调匀,外涂患处,带状疱疹
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病程明显缩短,在平时工作中应加强对社区医务工作者的中医中药知识推广普及与利用,这样不但可以减轻患
者痛苦和负担,更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关键词】生大黄;黄连;人工牛黄;带状疱疹;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5)18-0203-0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性疼痛性皮肤病,中
医称之为蜘蛛疮、腰缠火丹或者蛇串丹,多由肝经郁热或者感受火热
毒邪所致[1]。西医认为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是抗病毒、消炎、止痛,
防止继发感染,应采用全身和局部疗法,而中医则认为在对其治疗上
应根据发病的不同时期进行辩证治疗,同时需考虑患者的个人机体情
况和疱疹的发病特点[2]。本文通过对2010年以来90例带状疱疹患者不
同治疗方法的比较,旨在探讨三黄(生大黄、黄连、人工牛黄)治疗
带状疱疹的疗效,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和平辖区2010年以来确诊带状疱疹患者90例(患
者年龄>35岁,且不伴有其他并发症),随机分为各45例的治疗组
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男性34例,女性11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8
例,女性27例。入选标准:①皮疹典型,单侧分布的,呈带状分布;
②病程<3 d;③无白内障、过敏性疾病等;④未用抗病毒药物;⑤无
阿昔洛韦过敏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发病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带状疱疹诊断标准:①病变皮
肤出现簇集成群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②有明显的神经
痛,伴局部淋巴结肿大;③中间皮肤正常。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阿昔洛韦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加用生大黄、黄连、人工牛黄(少量)磨细混合后加入适量凉开水或
红醋调匀,用毛笔蘸些许药液后均匀的涂抹在患处。两组中均给予阿
昔洛韦片口服治疗,规格是0.1 g,成人常用量一次0.8 g,一日5次,共
10 d。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到:①对更昔洛韦过敏者也可能对本品过
敏;②脱水或已有肝、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③严重免疫功能缺陷者
长期或多次应用本品治疗后可能引起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对
本品耐药,如单纯疱疹患者应用阿昔洛韦后皮损不见改善者应测试单
纯疱疹病毒对本品的敏感性;④一旦疱疹症状与体征出现,应尽早给
药;⑤进食对血药浓度影响不明显,但在给药期间应给予患者充足的
水,防止本品在肾小管内沉淀。
1.3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治疗后疱疹结痂脱落,疼痛症状完全消
失;②显效:治疗后疱疹基本干燥结痂,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③有效:治疗后疱疹未向四周扩散,部分疱疹干燥结痂,疼痛症状减
轻;④无效:治疗后疼痛症状无改善,疱疹无干燥、结痂,并向四周
扩散或改用其他方法。有效率以痊愈加上显效和有效计算。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和87%,
DOI:10.15912/j.cnki.gocm.2015.1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