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一种耐热耐旱的油料树种——非洲牛油果



全 文 :48 云南林业·2010,31(5)
知 识 窗
径0.45米,高27米,当地彝族群众称这株大茶树
是鲁史镇团结村大尖山上的“茶王”。
经普查统计,全县共有栽培型古茶树群落6
个,面积3 100多亩,合计约有栽培型古茶树26
630多株。这些古茶树群落主要包括:小湾香竹箐
古茶树群落、鲁史龙竹山古茶树群落、三岔河柏木
古茶树群落、小湾梅竹古茶树群落、大寺岔河古茶
树群落、大寺平河古茶树群落。在普查中还发现,
全县有百年以上到千年之间的古茶园8大片,分别
生长在小湾镇香竹箐、温泉箐口村、箐中村,大寺
乡平河村、羊头山,德乐村、大河自然村、鲁史镇
团结村、三岔河柏木村等地。 这次普查,凤庆县已
普查到凤庆大叶种古茶在百年以上至千年之间树龄
的古茶树一万多株。这些古茶树,当地百姓叫真家
茶,这些真家茶,最大的代表茶树有四株:第一株
是大寺乡羊山大茶树,生长地海拔2 060 米,古
茶树根部周长4米,直径1.27米,一级分枝5枝,
最大枝周长1.4米,树高7.9米,树幅7米×5米,
生长在黄土壤上;第二株凤庆大叶茶种,生长在小
湾镇桂花村大田村民小组姚文礼的耕地坎上,根部
周长1.9米,直径 0.6米,树高7米,一级分枝6枝;
第三株叫白岩大茶树,生长在永新团结村白岩子下
村民小组张国昌家茶地边,根部周长1.88 米,直
径0.6米,树高12米,属特别优质型凤庆大叶种
茶;第四株生长在小湾镇箐中村鲁华军家路坎上,
根部周长1.81米,直径0.57米,树高8.3米。
在元江县林业局种苗站后面的坡地上有一片林相整齐的油料林,这就是非
洲有名的牛油果。这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为改造和绿化元江两岸荒
山,于1964年7月由西非加纳引进的一种非常耐热耐旱的油料树种。种植后
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元江引种站管理。1982年该站撤消,100余亩直播造林成
功的牛油果交由元江县林业局管理。现今保存牛油果1 074株,一般株高8~l0m,
茎粗20~25cm,每年均有开花结实。
牛油果原生地为自然分布于热带非洲内陆干燥地区,在赤道至北纬15°
自几内亚东至苏丹的10多个国家的均有分布。常散生于稀树草原中,村庄及
农田附近亦常见。分布地区呈明显的干湿交替气候,年降水量500~1 000mm,年
均气温21℃~28 ℃。并常有干热风。土壤为瘦薄的砖红壤和砾土。
牛油果系山榄科落叶乔木,株高10m多,茎粗可达1m以上。树皮厚,切
割有白色胶乳流出。树冠开展,分枝多而密,叶片革质,互生,无毛,长椭圆
形,长15~30cm,宽6~9cm。花小,白色,簇生于枝顶。在加纳花期为12~2月,
果熟期4~6月,果为圆球形桨果,核桃大小,果皮青绿色,果味甜可食,果实具
种子1枚,卵圆形,鸽蛋大小,种壳黄褐色,光滑,种子千粒重7~8kg。在野
生状况下,生长缓慢,一般10年后开始结果,20年后进入产果盛期。
牛油果在原产地为居民主要食用油源,种仁含油45~55%,含蛋白质9%,
淀粉26%,油脂的全部成份为油酸和硬脂酸,油脂冷凝时为半固体状,呈乳白
色,类似牛油,故名“牛油果”。油提供食用外,尚用于制造巧克力或人造黄
油等食品。
当年,在元江进行牛油果造林的株行距为6m×6m,树塘深宽各50cm,种
子经催芽后直播,复土2~3锄,上覆稻草,经22~25天出苗,出苗后作鱼鳞坑围塘,在不浇水、不施
肥的简单管理条件下,牛油果的幼苗生长缓慢, 7年生幼树一般株高1.5~2m,茎粗4~7咖。幼树的生长
特点是侧枝比主枝生长快,常由一强壮的侧枝取代主枝生长,以此而形成一个自然开心形的树冠。牛油
果生命力强,一般很少病虫害。5年内的幼树冬季不落叶而多变为紫红色,8年后开始开花结实,花期
5~6月,果熟期9~10月,花果期的物候较原产地推后4个月,此系元江冬季气温较原产地低的缘故。
牛油果的生长和产量因立地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异。1981年曾对山地种植的牛油果和元江农场同期
播种的牛油果进行观测,两处林地的土壤同为微酸性的燥红土,但前者为生荒地,无灌溉条件;后者为
肥力较高的农耕地,有水灌溉。同为18龄的植株,山上的植株一般株高4m,冠幅3m,茎粗1 7 cm,
全林1 702株,共收种子352 kg,平均株产种子0.21 kg;元江农场的植株一般株高7m,冠幅5m,茎
粗23cm,总计62株,收种子138.5 kg,平均株产种子2.23 kg.后者单株产量为前者的10.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