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地锦草合剂足浴治疗小儿夏季腹泻60例



全 文 :第 8 卷第 24 期·总第 104 期
2010 年 12 月·下半月刊

156

地锦草合剂足浴治疗小儿夏季腹泻 60 例
杨士珍 冯国辉 王长娟 王志宏 河北省玉田县中医院儿科(064100)
摘要:目的 观察加用地锦草合剂足浴治疗小儿夏季腹泻临床疗效。方法 120 例夏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60 例采用西医常规
治疗,治疗组 60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锦草合剂足浴。结果 治疗组:4d 治愈率 41.7%,7d 治愈率 93.3%。对照组:4d 治愈率 25%,7d 治
愈率 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锦草合剂治疗小儿夏季腹泻疗效肯定,缩短疗程。
关键词:足浴;小儿腹泻;中药疗法;外用药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0.24.131 文章编号:1672-2779(2010)-24-0156-01

夏季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主要由致泻性大肠杆菌
感染引起,常在夏季流行,严重危害小儿的身心健康。
好发于 2 岁以下婴幼儿。2008 年 9 月至 2009 年 3 月我
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地锦草合剂足浴治疗小儿夏季腹
泻 60 例,并与常规治疗 60 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 例均为本院住院及门诊腹泻病患儿
(其中门诊 28 例、住院 92 例),年龄均为 4 个月~2.5 岁。
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 60 例,男 32 例,女 28 例;发热
25 例;呕吐 48 例;脱水 50 例;对照组 60 例,男 31 例,
女 29 例;发热 24 例;呕吐 50 例;脱水 51 例;2 组一
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120 例均有腹泻,大便黄色稀便、水样
便或挟有粘液脓血,大便次数增多每日 3 次以上。便常
规检查提示镜检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大便培养有致病
性大肠杆菌生长,排除细菌性痢疾。血常规检查白细胞
总数均正常或偏高。
1.3 诊断标准[1] 参照 1992 年中华医学会制定《中国腹
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标准:①发病于夏季。②起病年龄
为 2 岁以内婴幼儿。③起病急,大便性状改变,呈稀便、
水样便或脓血便。④大便次数增多,可伴发热、呕吐、
脱水、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⑤ 便常规检查提示镜检
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大便培养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
排除其他感染性腹泻。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口服或静滴抗生素,依据脱水情况补充电
解质,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口服
微生态制剂及肠黏膜保护剂,伴发热、呕吐给予对症处理。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地锦草合剂足浴。处
方:地锦草 20 g,黄芩 15 g,黄连 15 g,葛根 20 g,诃
子 12 g,肉豆蔻 12 g,水煎取汁 500 ml,每次 40 min,
日 2 次足浴,药液温度 38~40℃,坐位。
1.4.3 疗程 及其他两组均 7d 为 1 个疗程,分别于第 4
d、第 7 天统计疗效。
1.5 疗效标准[1] 参照 1998年 5月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
研讨会制定的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大
便性状、次数及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腹泻次
数每日减少,大便镜检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无效:腹泻次数无减少,临床症状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同 χ2检验。
2 结果
2 组疗效比较见表 1。
表 1 2 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n 4d 痊愈 7d 痊愈
治疗组 60 25(41.7) 56(93.3)
对照组 60 15(25.0) 50(83.3)
注:与对照组比较,4 d 治愈 P<0.05(χ2=4.31),7 d 治愈 P<0.05 (χ2=7.12)
由表 1 可见,两组 4d 治愈率和 7d 治愈率比较,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发
生肠道感染。小儿夏季腹泻主要由致泻性大肠杆菌和产
毒素大肠杆菌感染引起,轮好发于夏季 6、7、8 月份,
细菌产生肠毒素,作用于肠壁,促进前列腺素在肠道的
合成,前列腺素激活腺苷环化酶,使肠黏膜细胞分泌功
能亢进,向肠腔分泌大量液体和电解质,引起水稀便。
侵袭性大肠杆菌直接侵袭小肠和结肠黏膜细胞,使肠黏
膜发生炎症、充血水肿、渗出、甚至发生溃疡,临床出
现脓血便[2]。
小儿夏季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小儿脏腑娇嫩,形
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易感外邪,内伤
饮食,伤及脾胃,清浊不分而出现腹泻。夏伤于暑,暑
邪又多兼湿,湿热内阻于脾胃,下迫大肠传化失职故泻
下稀薄或如水注。湿性粘腻,湿热交蒸,壅遏胃肠气机
热毒下泻发为脓血便。治宜清热利湿,涩肠止泻,方中
地锦草、黄芩、黄连清热利湿,泻火解毒;葛根升脾胃
阳气,解肌达邪,佐诃子、肉豆蔻涩肠止泻。现代医学
研究地锦草、葛根、黄芩、黄连均有抗菌抗病毒作用〔3〕。
中医学认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上
行进入腹部属脾络胃;足阳明胃经从胃下口下行止于足。
利用中药汤剂足浴使药物通过足部皮肤渗透吸收作用,
药物成分随经络气血运行而发挥作用。
本治法来源于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病的当地(河北省
玉田县郭家屯)民间验方单味地锦草足浴方,在此基础
上,加用清热利湿、涩肠止泻药治疗小儿夏季腹泻,解
决了小儿服药困难的问题,疗效可靠,安全性好,缩短
病程,值得推广应用。○S
参考文献
[1] 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组织委员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S].中
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2]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90.
[3] 董昆山,王秀芹,董一凡.现代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8:47,50,176,311,314,321,323,429,542,543.
(本文校对:郝海英 收稿日期:201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