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 国 南 方 果 树 2014年 第43卷 第5期
采 收 期 对 余 甘 子 果 实 品 质 和 耐 贮 性 的 影 响
陈洪彬1,2,孙 旭1,蔡英卿1,2,张妙霞1,2,林淑萍1
(1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福建泉州,362002;2近海资源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收稿日期:2014-06-25,修回日期:2014-08-08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A13264);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Z126);泉州师范学院科技计划项目
(2013KJ22)资助。
作者简介:陈洪彬(1989-),男,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研究。E-mail:yummyway@qq.com
通信作者:蔡英卿(1962-),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果树栽培生理研究。E-mail:caiyidong28@vip.qq.com
摘 要:以福建余甘子主栽品种“粉甘”果实为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期对余甘子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
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和果实成熟度的提高,余甘子果皮颜色由青绿色逐渐变成黄绿
色,果核颜色由深绿色变成棕褐色,果实重量和大小逐渐增加,果实可食率和营养品质提高。可用
果实重量和大小、果形指数、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果实可食率作为确定余
甘子果实采收成熟度的参数。同时,不同采收期对余甘子果实的耐贮性影响不同,盛花期后179天
采收的果实耐贮性最好,在常温(25±1)℃下贮藏16天后,好果率为91%,失重率为3.51%。
关键词:余甘子果实;采收期;成熟度参数;品质;耐贮性
中图分类号:S 66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431(2014)05-0092-04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 .又名余甘、油
柑、滇橄榄、庵摩勒、望果等,为大戟科(Euphorbi-
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植物,是南方亚热带
重要的特产果树,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云南等省
(区)[1-3]。果实为核果,多呈扁球形或钝圆形,果皮
多为淡绿色或淡黄绿色,鲜果可食用,酸甜酥脆,初
食味酸涩,食后甘甜爽口[3-4]。余甘子果实营养价值
极高,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C、微量
元素硒等,具有消炎镇痛、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生津
止咳等药用功效,对降血压、降血脂、抗肿瘤、防止动
脉粥样硬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也均有一定
功效[5-6]。
据不完全统计,福建泉州惠安县现有余甘子种
植面积约0.2万hm2(不含野生),年产鲜果近2万
t。前人研究认为,果实的营养品质和耐贮性与采收
成熟度密切相关,适时采收是保证果实品质和延长
采后寿命的重要技术措施[7-11]。目前,有关余甘子
采收成熟度,没有一个明显的外观标准,也未定出成
熟果实肉质化学成分指标,以致未熟也采收,影响产
量、风味及品质。本文以福建主栽余甘子品种“粉
甘”为试验材料,对不同采收期的余甘子果实品质及
耐贮性进行研究,旨在确定余甘子果实的适宜采收
期和采收成熟度参数,为科学合理采收、采后处理及
加工提供适用技术和实践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材及处理
以福建余甘子主栽品种粉甘为试材,种植于福
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紫山镇蓝田村的余甘子生产示范
园,盛花期后119天(9月2日)开始采样,每隔20
天采样一次,分为5个采收期(I:119天,65%成熟;
II:139天,70%成熟;III:159天,80%成熟;IV:179
天,90%成熟;V:199天,100%成熟)。果实采收当
天常温运回实验室,挑选大小均一,成熟度一致,无
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果实进行品质指标测定和耐贮
性试验。果实经清水清洗、晾干后,用0.03mm厚
的PE袋包装,每袋100个果实,置于(25±1)℃贮
藏并观察。
1.2 测定项目和方法
1.2.1 果实物理参数测定 观察并记录不同采收
期余甘子果实成熟度、果实外部形态、果皮颜色、果
核颜色,参考林河通等[7]介绍的方法,随机取20个
果实,测定果实重量,果实纵径和横径、果核纵径和
横径,计算果形指数和果实可食率。
1.2.2 果实营养品质指标测定 参考林河通等[7]、
林玉芳[12]的方法,随机取20个果实,测定不同采收
期余甘子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以柠檬酸
计)、总糖、单宁、维生素C(邻菲罗啉比色法)和类黄
29
2014年 第43卷 第5期 中 国 南 方 果 树
酮的含量,除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重复10次外,其余
均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
1.2.3 果实贮藏效果评价指标测定 参考林河通
等[7]的方法,贮藏期间定期取样3袋,观察余甘子果
实失重、腐烂和霉变情况。失重率(%)=[(贮藏前
果实重量-不同贮藏期果实重量)/贮藏前果实重
量]×100;腐烂率(%)=(腐烂霉变果数/总果数)×
100。试验数据用 DPS7.05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
析,用Ducan多重比较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收期对余甘子果实品质的影响
2.1.1 果实物理参数 随着采收期的推迟和果实
成熟度的提高,余甘子果实果皮颜色由青绿色逐渐
变成黄绿色,果实由近圆球形逐渐变成扁圆球形,部
分果实表面开始出现些许褐色斑点,果核颜色也由
深绿色变成棕褐色,果核与果肉间的纤维连接强度
增大。试验结果看出,随着余甘子果实成熟度的提
高,果实重量和果核重量均逐渐增加,两者之间呈显
著正相关,且果实可食率略有增加。采收期I的余
甘子果实重量、果核重量和可食率分别为6.41g、
0.90g和85.88%;采收期II的余甘子果实重量和
可食率快速增加,分别比采收期I的余甘子果实增
加23.24%和2.55%;采收期III、IV、V的余甘子果
实重量均较前一采收期增加幅度放缓,采收期III的
余甘子果实果核重量增幅较大,相比采收期II,其果
核重量增加9.39%,之后增幅减缓;采收期 V的余
甘子果实重量、果核重量和可食率分别为10.09g、
1.13g和88.77%,分别是采收期I果实的1.57、
1.25和1.04倍,较采收期IV果实的增幅分别为
6.79%、3.90%和0.65%。同时,随着余甘子果实采
收期的推迟,果实、果核的横径和纵径均呈增加趋
势;同一采收期果实横径增加幅度均大于纵径。总
之,余甘子果实果形指数随采收期的延迟而略有下
降,果实形状由近圆形向略扁圆形趋势发展。相关
性分析表明,余甘子果实、果核的横径的增加与其纵
径的增加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果形指数的下
降呈显著负相关(见表1)。
表1 余甘子不同采收期果实重量、形状、果实可食率和果形指数的变化
采收期
单果重/
g
果核重/
g
果实横径/
cm
果实纵径/
cm
果核横径/
cm
果核纵径/
cm
可食率/% 果形指数
I 6.41a 0.90a 2.24a 1.83a 0.96a 0.87a 85.88a 0.82a
II 7.90b 0.94b 2.56b 2.09b 1.01a 1.00b 87.77b 0.82a
III 8.78bc 1.03bc 2.61bc 2.08b 1.17b 1.14bc 88.59bc 0.80ab
IV 9.45bc 1.09bc 2.74bc 2.17c 1.29c 1.14c 88.45bc 0.79bc
V 10.09cd 1.13bc 2.81bc 2.24c 1.33c 1.19c 89.02c 0.78c
注:Ⅰ.盛花后119天,65%成熟;Ⅱ.盛花后139天,70%成熟;Ⅲ.盛花后159天,80%成熟;Ⅳ.盛花后179天,90%
成熟;Ⅴ.盛花后199天,100%成熟。表2、图1同。不同小写字母间表示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表2同。
2.1.2 果实营养品质 随着采收期的推迟和果实
成熟度的提高,余甘子果肉的可溶性固形物(TSS)、
可滴定酸(TA)、总糖、维生素C、类黄酮、单宁等含
量及糖酸比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TSS含量随
余甘子果实成熟度提高而增加,其中采收期IV的
余甘子果肉中TSS含量最高,为8.84%,是采收期
I的1.25倍,之后TSS含量有所下降。余甘子果肉
TA含量较高,在采收期I至采收期II内较快增加,
并达到最大值1.93%,之后TA含量随余甘子果实
成熟度提高而逐渐下降,到采收期V时,TA含量为
1.67%。余甘子果肉总糖含量随果实成熟度的提
高而增加,采收期III时达到最大值3.83%,为采收
期I的1.37倍,之后有所下降。余甘子果肉的糖酸
比随着余甘子果实采收期的推迟而提高,在采收期
III时,糖酸比达最高值2.06,之后略有下降。
余甘子果肉类黄酮含量在采收期I至采收期
III内随果实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其中采收期III
的类黄酮含量达到最大值0.60g·OD325-1,之后随
着采收期的推迟,果肉类黄酮含量也逐渐下降。余
甘子果肉中富含单宁,在采收期I至采收III内随果
实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其中采收期III的单宁含量
达到最大值4.62%,之后单宁含量有所下降。在采
收期I至采收期IV内,随着采收期的推迟和余甘子
果实成熟度的提高,余甘子果肉维生素C的含量逐
渐增加,其中采收期IV的维生素C含量达到最大
值677.63mg·100g-1,比采收期I增加34.25%;
而采收期V的余甘子果肉维生素C含量较采收期
IV下降4.38%(见表2)。
39
中 国 南 方 果 树 2014年 第43卷 第5期
表2 余甘子不同采收期果实主要营养指标的变化
采收期
可溶性
固形物/%
可滴定酸/
%
可溶性总糖/
%
糖酸比
类黄酮/
g·OD325-1)
单宁/
%
维生素C/
mg·100g-1
I 7.08a 1.58a 2.80a 1.77b 0.40a 3.44a 504.73a
II 7.32ab 1.93cd 2.88a 1.49a 0.43a 3.78b 576.99b
III 8.27c 1.86cd 3.83c 2.06c 0.60d 4.62c 636.90c
IV 8.84d 1.83bc 3.70b 2.02c 0.51c 4.59c 677.63d
V 8.62cd 1.67ab 2.84a 2.02c 0.48b 4.48c 647.93c
2.2 采收期对余甘子果实耐贮性的影响
试验结果看出,不同采收期余甘子果实失重率
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采后0~12天内
果实失重率差异不显著,在采后12~28天内,采收
期I与采收期II、III、V的余甘子果实失重率差异显
著,采收期I与采收期IV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
平;在贮藏16天时,采收期I的失重率最多,为
5.08%,其他采收期失重率相差不大;在贮藏28天
时,采收期IV的失重率最低,仅为6.03%,较采收
期I减少失重29.16%(见图1)。
随着采后贮藏时间的增加,不同采收期的余甘
子果实腐烂率逐渐升高;在整个贮藏期间,采收期V
与采收期IV的余甘子果实腐烂率差异显著,采收
期V与采收期I、II、III在采后贮藏4~16天内差异
显著,之后差异不显著;在贮藏16天时,采收期 V
的余甘子果实腐烂率最高,为14%,而采收期IV的
果实腐烂率仅为9%(见图1)。
上述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对余甘子果实的耐
贮性影响很大,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不利于余甘子果
实贮藏;而适宜的采收期(采收期IV)可以提高余甘
子果实耐贮性,减少余甘子果实采后失水和腐烂的
发生,延长其果实贮藏期。
失
重
率
/%
10
8
6
4
2
0 4 8 12 16 20 24 28
腐
烂
率
/%
40
30
20
10
Ⅰ
Ⅱ
Ⅲ
Ⅳ
Ⅴ
Ⅰ
Ⅱ
Ⅲ
Ⅳ
Ⅴ
贮藏时间/天
0 4 8 12 16 20 24 28
贮藏时间/天
图1 不同采收期对余甘子常温贮藏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采收期与果实的品质和耐贮性密切相关,过早
或过晚采收均会影响果实品质和贮藏期。不同种类
水果果实的适宜采收期不同,适时采收可以提高果
实品质并延长贮藏期。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余甘
子采收期的延迟,余甘子果实内含物含量逐渐累积,
盛花期后179天(采收期IV)采收的果实营养品质
较高,可保持常温贮藏期间较低的失重率和腐烂率。
对试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余甘子果实
成熟度(65%~100%成熟,即采收期I~采收期 V)
与果实重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果核重量呈极显著正
相关,与果实横径呈显著正相关,与果核横径呈极显
著正相关,与果核纵径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形指数呈
极显著负相关;余甘子果实成熟度(采收期I至采收
期IV)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余甘子果实成
熟度(采收期II至采收期 V)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
呈显著负相关,与果实可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因
此,可用果实重量和大小(果实横径、果核横径、纵
径)、果形指数、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
素C含量、果实可食率等作为余甘子果实采收成熟
度的参数。
(下转第97页)
49
2014年 第43卷 第5期 中 国 南 方 果 树
花前一周左右去掉穗尖(果穗全长的1/5~1/4)、副
穗或歧肩[3]。但是,采用传统花穗整形方法生产出
的葡萄,穗形大小形状不一致,且有疏有密;果粒成
熟度不一致,大小不匀;果皮着色程度较差,且不均
匀;外观品质与内在品质均无法达到商品性要求。
近年来,消费者越来越看重果品的商品性。对
鲜食葡萄来说,人们除要求食用安全性、果肉质地、
风味酸甜、香气浓淡、果汁丰欠等内在品质外,对葡
萄穗形、果粒整齐度、着色均匀性等外观品质及耐贮
性、运输性等都有更高的要求。市场决定生产,固有
的自然圆锥形果穗问题很多,在包装、贮藏及运输上
很不方便[4]。新型标准化花穗整形技术的出现为解
决上述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该方法主要是在葡萄
花序(花朵)分离期,即开花前一周内,在花序中部和
肩部花蕾没有明显表现出生长发育优势的时候,对
花穗进行留穗尖疏除其余部分[5]。该技术可以控制
葡萄果穗的大小和形状,符合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可
以提高着果率、增大果实,提高果实品质;可以调节
花期一致性;减少疏果的工作量;便于植物生长调节
剂处理、套袋等农事作业等[1,5-6]。亚历山大葡萄植
株生长势不强,新梢生长缓慢,在结果过多的情况
下,枝条较难成熟。并且该品种果穗穗形不整齐,果
粒着生疏密不一致。采用新型标准化花穗修剪技术
可在控制负载量的同时有效调节花穗大小和形状,
且避免了后续繁重的疏果工作。这样,在既达到标
准化栽培要求又减少生产成本的同时,使成熟果穗
整齐美观、果实果粒大、果实品质佳、达到商品性
要求。
本试验结果表明,亚历山大葡萄采用标准化花
穗整形修剪技术,保留不同长度的花穗尖均可在一
定程度上提高成熟果实的果实品质。其中保留花穗
尖5cm能显著增加果实横径、果实单果重、提高可
溶性固形物含量,且能提高可滴定酸含量,改善果实
风味。综合研究结论,从提高果实商品性、便于农事
操作、降低生产成本等角度考虑,建议在开花前一周
采用保留花穗尖5cm的花穗整形长度进行亚历山
大葡萄标准化栽培。
参 考 文 献
[1] 陶建敏.葡萄新品种及高效生产新技术[M].南京:江
苏人民出版社,2006:57,157-158
[2] 章 镇,王秀峰.园艺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2003:234
[3] 宋文章,马永明.葡萄栽培图说[M].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2012:97
[4] 牛铁泉,薛仿正,畅晋钢,等.葡萄的果穗整形[J].北
方果树,2006(3):26-27
[5] 贾 癑,任俊鹏,刘学平,等.“夏黑”葡萄花穗的不同
整穗长度对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
报,2013,(28):196-201
[6] 尼群周.日本的葡萄育种及标准化栽培[J].山西果
树,2002(4):60
(责任编辑:王新娟
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
)
(上接第94页)
参 考 文 献
[1] 蔡英卿.我国余甘子种质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的进
展[J].泉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8(2):
43-48
[2] 刘晓生,郑道序,周春娟,等.潮汕余甘子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J].中国南方
果树,2014,43(1):18-22
[3] 陈智毅,刘学铭,吴继军,等.余甘子生物学特性及
营养成分[J].中国南方果树,2003,32(6):71-73
[4] 刘晓丽,赵谋明.余甘子的综合利用研究[J].食品与
机械,2006,22(4):90-93
[5] Khan K H.Roles of Emblica officinalis in medicine-A
review[J].Botany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9,2
(4):218-28
[6] Dhale D A,Mogle U P.Phytochemical screening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Phyllanthus emblica (L.)
[J].Science Research Reporter,2011,1(3):
138-142
[7] 林河通,陈绍军,席芳.采收期对龙眼果实品质和
耐贮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6):
179-184
[8] 柳建良,丘苑新,郭建华,等.不同采收期对德庆贡
柑果实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
2007,36(5):10-11
[9] 张望舒,吴大军,陈克明,等.采收成熟度对“玉露”
水蜜桃果实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
2013,42(3):23-26
[10]黄涛江,曾安中,张 林,等.采收期对棱晚和奉晚
脐橙品质与贮藏性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3,
42(5):75-78
[11]Lobos G A,Calow P,Hancock J F.The effect of
delaying harvest date on fruit quality and storage of
late highbush blueberry cultivars(Vaccinium corym-
bosumL.)[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
gy,2014,87(1):133-139
[12]林玉芳.福建橄榄(Canarium album(Lour.)Rae-
usch.)若干功能成分和品质相关指标的研究[D].福
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责任编辑:王新娟)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