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石岩枫和粗糠柴的生药学研究
广西中医学院(南宁 530001) 韦松基 王 莹
摘 要:目的:石岩枫和粗糠柴为大戟科植物 ,植物形态及药材性状极为相似 ,很难区别。在临床和民间用药中 , 常容易混淆
使用而影响临床疗效 。石岩枫茎叶具活血祛风 ,舒经活络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 ,腰肌劳损 , 产后风瘫 〔1〕。粗糠柴茎叶有止
血 , 生肌的功效;主治外伤出血 〔2〕。有关二者的生药学研究未见报道。本实验对石岩枫和粗糠柴两种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进
行生药学研究 , 为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本实验采用石蜡切片和粉末制片的方法进行制片 , 在光
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 ,同时进行理化特征研究。结果:发现石岩枫茎木栓细胞内含红棕色物质 , 皮层较窄 ,具
维管柱鞘。叶上下表皮可见单细胞非腺毛。粉末中方晶较多 ,淀粉粒众多 , 导管为网纹导管 , 非腺毛单细胞。粗糠柴茎皮层
较宽 , 木质部宽广 ,中央髓部具较大的裂隙。叶下表皮非腺毛成簇存在 , 主脉下表皮内侧具厚角组织 ,主脉维管束类圆形 , 栅
栏组织为 3列细胞。粉末中单细胞非腺毛单个或成簇存在 ,淀粉粒多为单粒 ,导管主为具缘纹孔。结论:以上特征可作为石
岩枫和粗糠柴的生药学鉴别依据。
关键词:石岩枫;粗糠柴;生药学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810(2009)11-0049-03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石岩枫 、粗糠柴实验材料均来自广西南宁
市老虎岭 , 经广西中医学院壮医药学院韦松基教授鉴定 ,为
大戟科植物石岩枫 Malotusrepandus(Willd.)Muel.Arg.和大
戟科植物粗糠柴 Philippinensis(Lam.)Muel.-Arg.的茎叶。
1.2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石蜡切片和粉末制片的方法进
行制片 , 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鉴别及理化特征研究 ,并
进行文字描述及绘图 。
2 实验结果
2.1 石岩枫
2.1.1 药材性状:茎呈圆柱形 , 无毛 , 红褐色 , 小枝密被锈
色星状绒毛 , 质硬 ,体轻 , 易折断;叶互生 ,叶柄长 2.5 ~ 4cm,
叶片皱缩 , 展开呈三角卵形或卵形 , 长 9 ~ 12cm, 宽 2 ~ 5cm,
先端渐尖 , 基部圆 、截平或稍呈心形 , 全缘 , 两面被毛 , 多少
有变异。气微 , 味辛。
2.1.2 茎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至 10余列 , 内含红棕色物
质 , 木栓层与皮层排列紧密 , 木栓层上偶可见皮孔存在;皮
层较窄;具维管柱鞘;维管束外韧型 , 韧皮部窄 , 木质部宽
广;形成层波状弯曲;髓部宽广 , 由众多类圆形 , 较大的薄壁
细胞构成。 (图 1)
图 1 石岩枫茎横切面详图
1.木栓层 2.皮层 3.维管柱鞘 4.韧皮部 5.木质部 6.髓部
2.1.3 叶横切面:上 、下表皮为 1列细胞;上下表皮均可见
单细胞非腺毛;栅栏细胞 1 ~ 2列 , 近圆柱状;海绵组织细胞
较小 , 排列疏松;主脉维管束半月形 , 上 、下方具纤维束。
(图 2)
图 2 石岩枫叶横切面详图
1.上表皮 2.栅栏细胞 3.海面组织 4.木质部
5.韧皮部 6.非腺毛 7.下表皮
2.1.4 粉末特征:黄棕色。 ①方晶较多 , 多已破碎 , 长 68 ~
112μm,宽 35 ~ 54μm。 ②淀粉粒众多 , 单粒呈类圆形 , 长圆
形及卵圆形 , 直径 24 ~ 32μm, 长约 40μm, 脐点呈点状或条
状 , 少数呈人字形;复粒由 2 ~ 6分粒组成。 ③导管为网纹
导管。 ④纤维多成束存在 , 每条纤维直径 32 ~ 55μm, 晶鞘
纤维较多 , 易察见。 ⑤非腺毛为单细胞 , 单个或成簇 , 长 146
~ 308μm,直径 10 ~ 33μm, 壁厚 ,基部稍弯曲。 (图 3)
2.1.5 理化鉴别:据查 , 石岩枫茎 、叶含鞣质;粗糠柴全株
含生物碱 、黄酮苷。〔3〕取石岩枫茎 、叶粉末 2g, 加水 20ml, 置
60℃水浴中加热 20min, 滤过 ,取滤液适量 , 加三氯化铁试液
1 ~ 2滴 , 即生成棕黄色沉淀。 (检查鞣质)
2.2 粗糠柴
2.2.1 药材性状:茎呈圆柱形 , 表面深绿色 , 被褐色柔毛 ,
质轻而坚韧 , 不易折断 , 断面皮部纤维性;叶互生 , 叶柄长 1
~ 4cm, 多皱缩 , 展开呈长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 , 长 7 ~
16cm, 基部圆形 ,先端渐尖 , 全缘或有钝齿 , 上面无毛 , 近基
部有腺体 2,下面粉白色 ,被柔毛和散生红色腺点。气微 ,味
492009年 11月第 11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DOI :10.16041/j.cnki.cn15-1175.2009.11.043
微苦。
图 3 石岩枫粉末图
1.方晶 2.纤维 3.淀粉粒 4.导管 5.非腺毛
2.2.2 茎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较宽;韧皮部较
窄 , 细胞较小 , 形成层成环 , 木质部宽广 , 导管类圆形 , 单个
散在;射线由 1 ~ 2列细胞组成;髓部宽 , 中央可见较大的裂
隙。 (图 4)
图 4 粗糠柴茎横切面详图
1.木栓层 2.皮层 3.韧皮部 4.木质部 5.髓部
2.2.3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 1列 ,扁圆形 , 壁较厚 ,下表皮
可见非腺毛成簇存在;栅栏组织由 2 ~ 3列长柱状细胞组
成;海绵组织细胞较小 , 主脉维管束类圆形;主脉维管束下
表皮内侧具厚角组织;海绵组织与栅栏组织之间可见较大
间隙。 (图 5)
图 5 粗糠柴叶横切面详图
1.上表皮 2.栅栏细胞 3.海面组织 4.非腺毛 5.木质部
6.韧皮部 7.厚角组织 8.下表皮
2.2.4 粉末特征:茎叶粉末黄绿色。 ①单细胞非腺毛单个
或成簇存在 , 长 208 ~ 425μm, 直径 15 ~ 30μm, 可见疣状突
起。 ②方晶单个散在或镶嵌于纤维中 , 呈短柱形 , 菱形 , 方
形或不规则多面形 , 直径 50 ~ 86μm。 ③淀粉粒多为单粒 ,
类圆形 , 直径 10 ~ 22μm。 ④具缘纹孔导管直径 213 ~
407μm,具缘纹孔椭圆形或类圆形 , 排列整齐。 ⑤纤维细长 ,
直径 40 ~ 60μm, 晶鞘纤维多处可见。 (图 6)
图 6 粗糠柴粉末图
1.方晶 2.淀粉粒 3.晶鞘纤维 4.导管 5.非腺毛 6.纤维
2.2.5 理化鉴别:①取粗糠柴茎叶粉末 1g, 加水 10ml, 置
60℃水浴中加热 20min, 滤过 ,取滤液适量 , 加碘化铋钾试液
1 ~ 2滴 , 即生成黄色沉淀。 (检查生物碱)②取粗糠柴茎叶
粉末 1g,加水 10ml, 置水浴中加热 10分钟 , 滤过 ,取滤液 ,加
5%a-萘酚的乙醇溶液 2 ~ 3滴 , 摇匀 ,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
硫酸 0.5ml,两液接界处即显紫红色环。 (检查黄酮苷)
3 讨 论
3.1 石蜡制片是本实验的关键 , 石蜡切片的好坏直接影响
到药材药用部位的横切面显微观察。石蜡块应在冷冻后用
于切片 , 这样才能保证蜡块的硬度 , 便于切片。不同的药用
部位 , 切片的厚度也不一样 ,以能清楚的观察到绝大部分细
胞情况 , 为适宜的切片厚度。
3.2 判断材料软硬程度 , 选择不同的软化剂 , 药材软化的
程度 , 直接影响了制片的取材和切片。常用的软化剂有
C
2
H
4
O
2
、NH
4
OH、NaOH、HCl等。
3.3 传统的脱水方法是从低浓度的 30%乙醇开始至无水
乙醇梯度脱水 , 需要的时间比较长。经过大量的实验 , 本实
验对脱水方法进行改良 , 直接将材料置入 70%乙醇开始梯
度脱水 , 与传统方法比较 , 脱水效果无明显差异 , 但是能节
约很多制片时间 , 同时也节约了试剂。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广西本草选编
〔M〕.上册.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1974.418-419.
〔2〕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广西本草选编
〔M〕.上册.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1974.416-417.
〔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 〔M〕.下册.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 , 2006.3139.
2009年 7月 1日收稿
50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9年 11月第 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