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了 96只 Njg 材在mi P s e水鼠 , 其中 38 只被感
染 ,感染个体的 EGP 平均为 132
.
2 士 19 . 5 。
尽管雄性宿主的感染数目很大 ,但总的看来 ,
两性之间的感染率及虫荷无显著性差异 。 幼
鼠的感染率为 12 , 5 % ,且体内的虫体均未发
育成熟 。 性别鉴定两性的比率为 1 . 89 ,雄虫
多于雌虫 。 血吸虫在整个宿主种群中的分布
规律提示 ,该虫成群分布的情况遵循负二项
分布规律 。 虽然对于每一地点 , 不同时期的
感染率不同 ,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在感染
最严重的地方 , 虫荷随宿主鼠体重的增加而
升高 ,其相关性有显著性意义 (尸 < 0 . 05 ) 。
宿主种群大小与感染率以及感染率与成活率
或复原的百分率之间并无相关性 。 感染宿主
的重量超过未感染的个体 ( P = 0 . 05 ) , 前者
的寿命约为 125 . 6 士 136 . 6 天 , 后者为 40 . 4
士 7 4 . 2 天 ,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尸 <
0
.
001 )
。两性间在感染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
雌性宿主在感染后仍保持繁殖力 , 第一阶段
所有感染的雌性个体均受孕 ,但未感染的只
有 1忍 受孕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感染个体的
寿命较长所致 。 在第一阶段 , 感染与未感染
的宿主均能发生迁移 , 而且 ,它们的迁移力无
显著性差异 。
可以看出 :水鼠 N . : g “ 。从艺户郎 对曼氏血
吸虫的易感性较高 , 表现出高感染率和高
E P G计数 , 而且种群的虫荷高 , 同时也可以
看出 N . `华似m艺娜 可以加重曼氏血吸虫在
疫区 的 流 行 , 了 解 曼 氏 血 吸 虫 在 N .
卿似械娜 中的感染动力学有助于揭示它对
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
(龙小纯摘 刘文琪校 )
04 8 麻风树对血吸虫 幼虫和螺类宿主的毒
性研究 [英」艰 u g M … / T拍p eM d & Int
H l t h一20 0 , 5 ( 6 )一423 一 4 30本文作者观察了麻风树种子的提取物对
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螺类宿主的作用以
及对曼氏血吸虫感染期幼虫 (毛坳 、 尾坳 )和
3 种水生生物的影响 , 并比较各种提取物的
毒性大小 。
作者制备了麻风树种子的 3 种提取物 :
水溶性提取物 、 压榨油 、 压榨油甲醇提取物 ,
并对 3 种物质的理化特性进行研究 。 在高压
液相色谱分析中 ,压榨油及其甲醇提取物均
呈现出特征性的佛波醇醋 ( p h o r . be l est er )活
性 ,而水溶性提取物无此活性 。 将压榨油及
其甲醇提取物保存于二甲基 甲矾 ( n M S D )
中 ,临用时再以水稀释 。 检测的螺有 3种 :人
工饲养的光滑双脐螺和纳塔尔水泡螺 ( uB 左-
n 。 : an at 翻五: )以及来 自埃及疫区的截口水
泡螺 。 实验室内人工感染光滑双脐螺 , 光照
法逸出尾坳 。 自实验感染的小鼠肝脏组织中
获取曼氏血吸虫卵 , 置水中孵化出毛勤 。 收
集 2 种感染期幼虫并调整其数量至 1 0 0 条
人111。 10 个螺为一组放置于玻璃容器中 ,加
入含有 3 种提取物的 40 耐 去离子水饲养 ,
在水面覆盖网筛以防止螺逃逸 。 24 小时后
将螺移至去离子水中再饲养 48 小时 。 记录
死亡螺数 , 以无心搏和针刺足无反应作为死
亡判断标准 。 3 种提取物对两个感染期幼虫
的作用在 24 孔平板中进行 。 每孔内加人
10 0 川提取物 , 再加入 10 风含毛勤或尾坳
的水 ,室温下作用 2小时 。 每 20 分钟记录一
次死亡虫体的数 目 , 以毛勤不运动或尾勤吸
盘凸出作为死亡判断标准 。 以上实验均同时
设置 n M S O 和贝螺杀对照组 。 待测的 3 种
水生生物为 2 种 甲壳纲生物 (石阮之hct u ar 和
Os t ar 似血 )和一种环节动物 ( uT ib 一 fe x) 。 检
测在平盘中进行 。 每种生物分别与 3种提取
物作用 24 小时后记录死亡个体数 。 以针刺
足无反应作为死亡判断标准 。 所有的实验均
重复 3 次 。
结果发现 :麻风树种子的 3 种提取物中 ,
以甲醇提取物的毒性最强 ,水溶性提取物的
毒性最低 。 甲醇提取物作用于曼氏血吸虫尾
坳和其螺类宿主的 L q o 为 25 p m , 其中尾
坳更快死亡 ;作用于 2 种水泡螺的比 10 为 1
p pm ;两种感染期幼虫中尾坳较毛坳更敏感 。
经甲醇提取物作用后的尾坳体表出现空泡 ,
而作用后的毛坳不仅在体表出现空泡还伴有
纤毛板的脱落 。 在 3 种提取物中仅甲醇提取
物对其中一种甲壳生物大眼水蚤 (凡匀少入` -
m us sP )有一定影响 ,且是在浓度为灭螺和杀
尾坳的浓度时 。 贝螺杀作用于光滑双脐螺的
L C r o 为 1 p pm ,其对尾蜘的毒性稍高于麻风
树种子甲醇提取物 ,对毛坳的作用基本相同 。
作者继而观察甲醇提取物对尾蜘感染力的影
响 。 结果发现经 10 一 巧 p pm 甲醇提取物处
理后的尾勤感染小鼠的能力降低 , 减虫率约
为 5 0 % 。
作者认为 : 贝螺杀作为 目前唯一广泛使
用的人工合成灭螺剂 , 因价格昂贵且对鱼类
有毒而限制了它的现场应用 , 必须尽快开发
新的植物灭螺剂 。 麻风树广泛生长于热带和
亚热带地区 ,易于繁殖 、生长迅速 、适应性强 ,
因仅需利用种子提取灭螺成份 , 因此具有开
发利用的前景 ,有希望用于血吸虫病的防治
工作中 。 甲醇性提取物中的活性成份可能就
是佛波醇醋 。 但过去曾经有过麻风树种子的
压榨油对人体 、 啮齿类和家畜有毒的报道 ,加
上佛波醇醋本身就是一种协同致癌物 , 因此
在应用于现场前 , 必须对相关的提取技术加
以完善并对其在自然界中的降解问题进行深
人的研究 。
(姚万红摘 陈静卿校 )
0 4 , 加纳两个不 同社会经济水平的社区疟
疾的发病与管理 [英〕忍 ir tw t ln 1 BR … / 八刀 n
T r o P M七d P ar as iolt 一 2000 , 9 4 ( 8 )一77 1一
7 78
及时而充分地管理是控制疟疾的关键 。
在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 因缺乏足够的医
疗设施 ,许多居民无法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 ,
约 60 % 的疟疾患者未在公共医疗机构接受
初次治疗 。 疟疾也是加纳最常见的求诊疾
病 ,几乎占 40 % 的门诊病例 , 为加纳儿童最
高的 5 种死因之一 。 为此 , 作者观察了儿童
的监护人如何处理儿童疟疾 , 以及社会经济
因素的作用 。
调查点选自加纳首都的两个毗邻社区 。
一个是位于海滨的贫穷社区 ,渔民占大多数 ,
低收入家庭居多 。 另一个为距海滨社区仅
300 米远的内陆 (富裕 )社区 , 相对比较繁荣 。
每个社区选 20 个家庭 ,每户至少有一名 5 岁
以下的儿童 。 由调查者每周随访 1 次 , 自
1 998 年 5 月至 1 99 年 1 月 。 调查者主要了
解儿童是否发病 ,但不提供任何治疗建议 ,如
因病重而提出治疗建议时 ,该户即退出研究 。
结果 :两社区最常见的疾病均为疟疾 ,其
发病率较接近 。 9 个月间 , 每个儿童平均发
作 2 . 1 次 。 两社区各有 1例最高发作次数达
8 次 , 且有 1 名患儿死亡 。 富裕社区大多数
( 8 9 % )的儿童监护人受过小学以上水平的教
育 ,而贫穷社区有 5 % 的监护人未受过正规
教育或仅仅是小学水平 。 在儿童的教育设施
方面也有差异 : 富裕社区有 52 % 的儿童进过
托儿所 , 幼儿园或育婴堂 , 而贫穷社区仅有
8 %的儿童受过此等教育 。 监护人购买非处
方药或者用剩留的药物治疗儿童疟疾的比率
亦以贫穷社区 ( 82 % )高于富裕社区 ( 53 % ) 。
与富裕社区相比 , 贫穷社区儿童很少去诊所
或医院治疗疟疾 (分别为 27 % 和 42 % ) 。
根据以上研究 , 作者认为贫穷社区因经
济条件差 , 不能提供医疗服务 ,儿童疟疾的治
疗效果较差 。
(蒋守富摘 蔡 黎校 )
0 5 0 乌干达西部不同疟疾流行区恶性疟原
虫的遗传 多样性及其与原 虫密度的关 系
[英」/ P e yer l一H o f l arn n .G 二 / T r o p eM d & I nt
lH
t h 一2 00 1 , 6 ( 8 )一60 7一 6 1 3疟疾的传播强度不仅仅取决于媒介按蚊
的密度和侵袭力 , 同时还取决于人体内原虫
的变异率 。 P C R 分型技术为人们更好地理
解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 并为理解原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