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蝉翼藤根中的一个新二苯酮



全 文 :蝉翼藤根中的一个新二苯酮
张丽杰 , 张 琳 , 徐丽珍* , 杨学东 , 邹忠梅 , 杨世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药用植物研究所 , 北京 100094)
摘要:目的 对蝉翼藤(Securidaca inappendiculata Hassk. )根的二苯酮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 通过
硅胶和凝胶反复柱色谱分离得到二苯酮类化合物;利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 2个二苯
酮化合物 , 其结构分别为 2-甲氧基-3, 4-亚甲二氧基-二苯酮 ( I), 4-羟基-2, 6-二甲氧基-二苯酮( II)。结论 化合物 I
为新化合物 , 命名为蝉翼藤二苯酮 B;化合物 II为首次自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蝉翼藤;二苯酮;蝉翼藤二苯酮 B
中图分类号:R284. 1;R28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3 - 4870(2005)06 -0536 - 03
收稿日期:2005-03-02.
*通讯作者 Tel:86 - 10 - 62899705, Fax:86 - 10 - 62896288,
E-m ai l:xu lizhen2002@ hotm ai.l com
A new benzophenone from the root of Securidaca inappendicula ta
ZHANG Li-jie, ZHANG Lin, XU Li-zhen* , YANG Xue-dong, ZOU Zhong-m ei, YANG Shi-lin
(Institute ofM edicinal P lant Developm ent, ChineseAcadem y ofMed ica l Sciences and Pek ing Un ionM edica l College,
Beijing 100094 , China)
Abstract:Ami  To study the benzophenones in the roots of Securidaca inappend icu lata H assk. .
Methods Co lumn ch roma tography ( including silica ge l and Sephadex LH-20) was used to iso late
benzophenonesw hose struc tures we re elucidated by HRE I-MS, NMR (1D and 2D)m ethods. Results A
new benzophenonew as iso lated and identified as 2-methoxy-3, 4-me thy lenedioxy-benzophenone (I), a long
w ith a known compound 4-hydroxy-2, 6-dimethoxy-benzophenone (II). Conclusion Compound I is a
new one named as securiphenone B , compound II was iso lated from the genus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Securidaca inappend icu la ta;benzophenone, securiphenone B
  蝉翼藤 (Securidaca inappend icula ta Hassk. )为远
志科 、远志族蝉翼藤属攀援灌木 ,分布于印度 、缅甸 、
越南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在我国主要产于广
东 、海南 、广西和云南等地 ,广西民间又称丢了棒 、五
味藤 、一摩消等。其根茎味辛 、甘 、苦 ,性微寒。有活
血化瘀 、消肿止痛 、清热利尿的功效 ,民间用于跌打
损伤 、风湿骨痛 、腰肌劳损 、急慢性肠胃炎 、产后恶露
不净等 ,其茎叶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疹。广西玉林
制药厂生产的国家中医保护品种玉林牌正骨水及云
香精 ,即采用此药作为主药 ,其中正骨水被 2000年
版中国药典收载 [ 1] 。从蝉翼藤中已经分离得到
酮 、有机酸 、糖酯 、二苯酮等化合物 [ 2] ,本文报道从
蝉翼藤根的小极性部分分离得到的 2个二苯酮 ,即
新化合物蝉翼藤二苯酮 B(I)和首次从该属植物中
分离得到的 4-羟基-2, 6-二甲氧基-二苯酮 (II)。
化合物 I 无色针晶 (CHC l3),易溶于 CHC l3。
EI-MS给出分子离子峰 m /z:256.1[M +, 72] , HREI-
MSm /z:256.072 7[M + , C15H 12O4 ,计算值:256.073
6] 。红外光谱 υKB rmax cm - 1:示共轭羰基 (1 655)及芳
环(1 600, 1 580, 1 470)。1H NMR给出 1个芳香五
质子自旋系统 δ7.68(2H , d, J =7.0 Hz), δ7.63
(1H , t, J =7.0 Hz), δ7.51(2H , t, J =7.0 Hz);2个
邻位芳香质子信号 δ6.90, 6.76(各 1H , d, J =8.0
Hz);两个较低场质子 δ6.12(2H , s);1个与芳环相
连的甲氧基质子(δ3.72, 3H , s)。13C NMR给出共轭
酮羰基碳信号 δ193.9,邻二氧取代甲氧基碳信号
δ59.2[ 3] 。
通过 NOESY进一步确定取代基的位置(图 1)。
536 药学学报 Ac ta Pharm aceu tica S in ica 2005, 40(6):536 - 538
DOI牶牨牥牣牨牰牬牫牳牤j牣牥牭牨牫牠牬牳牱牥牣牪牥牥牭牣牥牰牣牥牨牪
Figure 1 TheNOE corre lations observed from NOESY
spectrum o f compounds I and II
  根据 NOESY谱 ,甲氧基应位于 C-2或 6位 ,亚
甲二氧基应处于甲氧基的邻位 。由于单键的可旋转
性 ,当甲氧基处于 C-2位 ,亚甲二氧基处于 C-3, 4位
时与甲氧基处于 C-6位 ,亚甲二氧基处于 C-4 , 5位
时是相同的 。
综上分析 ,推定化合物 I为 2-甲氧基-3, 4-亚甲
二氧基-二苯酮 ,命名为蝉翼藤二苯酮 B。 HMBC亦
进一步证实了该结构的正确性 ,见图 2,通过 HMQC
及 HMBC对碳氢信号进行了归属。
Figure 2 The long-range correlations obse rved from
HMBC spec trum o f compounds I and II
实验部分
Fishe r-Johns熔点仪 (温度未校正 );紫外光谱
仪:Philips PYE Unican Pu 8800;红外光谱仪:Perk in-
E lme r 983G;Bruke rAM 500(北京微量化学所);质
谱仪 EI:Zabspec E(军事医学科学院分析中心);中
压液相色谱仪:Buchi681及 688。
蝉翼藤根于 1996年采自云南省 ,经中国医学科
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连文琰教授鉴定为远志科蝉翼
藤属植物蝉翼藤 (Securidaca inappendicula ta Hassk. ),
又称五味藤 、丢了棒。标本存放于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标本馆。
1 提取与分离
将蝉翼藤根 340 g粉碎后用 95%乙醇 4 L回流
4次 ,每次 2 h。将提取液浓缩得浸膏 65 g。将浸膏
用氯仿甲醇溶液捏溶 ,离心分离 ,重复 3次 ,不溶物
单独处理 。 95%乙醇回流提取物上清液用硅胶拌
样 ,以减压硅胶柱色谱分离 ,用环己烷 、氯仿 、甲醇 、
水进行梯度洗脱 ,共得到 84个流分。取 Fr. 1 - 5
1.49 g,用硅胶 H拌样 ,以中压柱色谱分离 ,氯仿-甲
醇梯度洗脱 (100∶0→80∶20),得 69个部分 。其中
1 -4份合并后经凝胶 Sephadex LH-20纯化 ,氯仿-甲
醇(1∶1)洗脱得化合物 I(20 mg)。取 Fr. 6 - 20
0.76 g,硅胶 H拌样后 ,用中压柱色谱分离 ,氯仿-甲
醇系统梯度洗脱得到 43个部分。 Fr. 29 - 43经凝
胶 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 , 氯仿-甲醇洗脱
(1∶1)后 ,再进行 TLC制备分离 ,薄层为自制 GF254
硅胶薄层 ,展开剂为氯仿-丙酮 (9∶1),二次展开 ,取
薄层相应色带 ,用二氯甲烷-甲醇 (1∶1)洗脱得到化
合物 II(6mg)。
2 结构鉴定
化合物 I 无色针晶 (CHC l3), mp 177 - 179℃。
UVλM eOHmax nm:242, 286;IRυKB rmax cm -1:1 655, 1 620,
1 600, 1 580, 1 470。 HREI-MSm /z:256.072 7[M +,
C15H12O4 ,计算值:256.073 6] 。 EI-MS m /z:256.1
[M +, 72] , 239.1 [ 25] , 179.1 [ 100] , 164.0 [ 30] ,
105.1[ 36] , 77.1[ 49] 。根据质谱和核磁共振谱数
据 , 推 测化合物分 子式为 C15H12O4。 1H NMR,
13
C NMR数据见表 1。确定该化合物结构为 2-甲氧
基-3, 4-亚甲二氧基-二苯酮。
Table 1 NMR spectral data of compound I ( in
DM SO-d6)
No. 13C NMR 1H NMR
1 125. 3
2 140. 9
3 136. 2
4 150. 9
5 102. 7 6. 76(1H , d, J =8. 0H z)
6 123. 1 6. 90(1H , d, J =8. 0H z)
7 193. 9
1′ 137. 4
2′, 6′ 128. 7 7. 68(2H , d, J =7. 0H z)
3′, 5′ 128. 1 7. 51(2H , t, J =7. 0 H z)
4′ 132. 6 7. 63(1H , t, J =7. 0 H z)
O-CH2-O 101. 4 6. 12(2H , s)
OM e 59. 2 3. 72(3H , s)
化合物 II 无色针晶(CHC l3), mp 170 - 172℃。
EI-MS m /z:258.1 [M +, 36] , 241.1 [ 13] , 181.1
[ 100] , 166.0[ 5] , 105.1[ 10] , 77.1[ 15] 。根据质谱
和核磁共振谱数据 ,推测化合物分子式为 C15H14O 4。
1
H NMR(DMSO-d6 , 500MH z)δ:9.87(1H , s,HO-4),
6.76(1H , d, J =8.0, H-5), 7.65(2H , d, J =7.5H z,
H-2′, 6′), 7.57(1H , t, J =7.5 Hz, H-4′), 7.46(2H ,
t, J =7.5 Hz, H-3′, 5′), 6.15(2H , s, H-3, 5), 3.57
537 张丽杰等:蝉翼藤根中的一个新二苯酮
(6H , s,M e-2 , 6);13 C NMR(DMSO-d6 , 125 MH z) δ:
108.9(C-1), 158.6(C-2, 6), 92.5(C-3, 5), 160.8
(C-4), 194.5(C-7), 138.3(C-1′), 129.2(C-2′, 6′),
129.1(C-3′, 5′), 133.6(C-4′), 55.9(OM e-2, 6)。
该化合物的 NOESY谱及 HMBC谱所给出的碳氢相
关信息分别见图 1,图 2。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 4-羟
基-2, 6-二甲氧基-二苯酮[ 4]一致。
References
[ 1] Pharm acopoeia Comm ission of the Peop le’ s Republic o f
Ch ina. Pharm acopoeia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 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 S] . 2000 Ed. Part I.
Be ijing:Chem ica l Industry P re ss, 2000. Addendum:
422 - 423.
[ 2] Yang XD, Xu LZ, Yang SL. A new benzophenone from
Securidaca inappend icula ta [ J] . Ch in Chem Lett, 2003,
14(9):930 - 931.
[ 3] F rahm AW , Hamb loch H. Compu te r suppo rted struc ture
e lucida tion of po lym ethoxy and po lyace toxyxan thones
V 13C NM R spectroscopy o f substitu ted xan thones
[ J] O rgMag Resonance, 1982, 19(1):43 - 48.
[ 4] Kim JS, Park JS, K im YW , et a l. Constituents from the
roots of Polygala tenuifolia [ J] . Saengyak Hakhoechi,
2000, 31(4):459 - 461.
关于举办 2005年国际抗菌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研讨会的通知 (第一轮)
为研讨临床多重耐药菌感染诊治及抗菌药物研究进展 , 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由中国药学会主办 , 北京怡景文
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等多家杂志共同组织的 2005年国际抗菌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研讨会 ,
定于 2005年 10月 13日至 1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著名抗菌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专家 、国家政府部门相关政
策制定者 、医药卫生行业监督管理者和临床医务工作者共同参与 ,对上述有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
一 、会议内容
专题报告 国内专家及报告内容:抗菌药物研究进展(汪复);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若干问题(王爱霞);细菌耐药机
制研究进展(陈民钧);社区获得呼吸道感染新进展(刘又宁);遏制细菌耐药性研究新进展(王睿);细菌性感染诊断进展
(张秀珍);三代口服头孢菌素临床应用评价(肖永红 );危重感染治疗(陈惠德);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黎沾良);抗菌药物
的临床药学(王汝龙);脏器移植与感染(彭志海);新抗生素在审评中存在的问题(王涛 )。国外专家报告:欧美国家抗菌
药物研发专家和临床专家多名。
学术交流活动 大会前期将进行论文征集 ,论文经专家评审合格者 , 将以壁报形式在会议期间展出 , 并编入国家级出
版社正式出版的《抗菌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一书中。会议将进行优秀论文评选 , 分别设一等奖 1名 、二等奖 2名 、三
等奖 3名 , 优秀论文可在《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等期刊上发表 , 并将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同期举行专业
媒体见面会(杂志社主编或编辑部主任 、医药厂商产品经理 、参会代表)、卫星会 、医药厂商展示会。
二 、时间和地点
  会议时间为 2005年 10月 14日至 16日 , 13日报到 ,地点北京市。具体地点请参见 9月初发出的第二轮通知。也可从
中国药学会网站(www. cpa. org. cn)及时查询会议有关情况。
三 、论文征集和参会办法
  请参会人员填写回执表 ,论文加盖公章 , 论文字数限 4000字以内 ,格式请参见《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于 2005年 8月
31日前将论文打印稿一份(A4纸 , w ord格式)邮寄至组委会(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六号华亭嘉园 F座 4A,邮编:
100029,北京怡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楚军收),同时将论文 E-m ail至:m artinda le@163. com。没有论文的代表也可报名参
会。
四 、其他
会议收费:每位会议代表会务费 700元 ,食宿自理 。继续教育学分:会议授予参会代表中国药学会继续药学教育 I类学
分 4分。
五 、联系方式和联系人
  中国药学会 电话:010 - 68331188 - 2216, 68325163  传真:010 - 88361536  E-m ail:yxhw ag@ cpa. o rg. cn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甲 38号  邮编:100810 联系人:鲁毅 , 王爱国
538 药学学报 Ac ta Pharm aceu tica S in ica 2005, 40(6):536 - 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