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闽南余甘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意见



全 文 :(总5 4 )
18 8 7 第 二 期 建 林 业 科 技 5 9
闽南余甘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意见
高 兆 蔚
( 福 建 省 林 业 厅 )
为了开发利用我省闽南地区余甘子资源 , 发展创汇林业 , 现将余甘子生物 学 特 性与分
布 、 经济价值和用途 、 栽培历史情况 、 品种类型及野生资源 , 对自然环境条件的要求及开发
资源发展生产的意见 , 介绍如下 :
一 、 生物学特性与分布
余甘子 ( P h y l l a n th u s e m b l i e a L i n n ) 又名油甘子 , 扬甘子 , 山油甘 、 庵摩勒 等 , 植
物分类学上 , 属于大戟科余甘子属的植物 , 该属植物全世界约 5 0 种 , 原 产 `户国 的仅 30 多
种 。
余甘子为热带及亚热带的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种 , 树高 l ~ 6 米 , 稀达 8 米 , 树冠圆头
状 , 分枝多 , 小枝细小 , 长 15 ~ 30 厘米 , 被锈色柔毛 、 落叶时整个小枝脱落 。 叶 线 状 矩圆
形 、 长 1 ~ 2 厘米 , 宽 3 ~ 5 毫米 , 互生 , 2 列 , 无毛 , 近无柄 , 托叶子 , 棕红色 、 花小 ,
单性 , 雌雄同株 , 无花瓣 , 3 ~ 6朵簇生于叶腋 , 具多数雄花和一朵雌花 。 茹果 外 果 皮 肉
质 , 球形或扁球形 , 果径 1 ~ 3厘米 , 无毛 , 干后开裂 。 内果皮硬壳质 、 具三核室 , 稀四核
室 , 每室具二粒种子 。 种子呈褐色 , 三棱形 。
余甘子根系发达 , 垂直根入土深度可达 2 ~ 3 米 , 侧根多分布于 20 ~ 1 0 厘米 深 的土层
中 , 所以抗早能力较强 。
余甘子生长速度中等。 一般一年开三次花 , 结三次果 。 即 4 ~ 5 月份 , 同时开叶 , 又开
花 , 5月下旬花谢 , 结为春果 , 夏季 7 ~ 8月份开花 , 8 月底结为夏果 ; . 秋季 9 ~ 10 月份开
花 。 10 月底结为秋果 。 余甘子结果规律是春季结果多 , 则夏季结果少 , 而秋季仍然会结果 。
相反 , 春天结果少 , 则夏秋两季结果就多 , 并无结实大小年 , 10 ~ 12 月成熟 , 挂果期可至次
年 2 ~ 3 月 。
余甘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四川 、 贵州 、 云南 。 广西 、 厂东 、 福建和台湾等省 , 国外中南
半岛 , 马来西亚 , 印度亦有分布 。 我省余甘子主要分布于闽南的南亚热带地区 , 其中惠安 、
泉州 、 南安 、 莆田 、 安溪 、 同安 、 云霄等县 (市 ) 为主要产区 。
二 、 经济价值和用途
余甘子是我省闽南地区新兴的一种名贵果品 , 营养价值高 , 它的果实可以鲜食 , 风味独
特 , 初食其果 , 味略酸涩 , 食后有回甜生津 , 苦尽甘来 、 故名余甘 。 余甘果 富 含 维 生素C
(每百克鲜果含维生素 ( 24 2 . 3~ 3 2 1 . 79 毫克 ) , 可与称猴桃媲美 。 在美国 。很风行吃余甘子
果 , 总统出国都带着吃 。 余甘子果 , 既可生食 , 又可加工成蜜饯 、 盐渍制品等 , 销传到东南
亚国家 .
60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余 l「子有若很高的药用价值 。 我国 一古 一1弓早有较多的记载 , 余甘子果 。 对于防治心血管病
和癌症 , 有着特殊的作用 。 鲜食余 甘果 , 可生津止渴 、 化痰减肥 、 助消化 、 治 疗 感 冒 , 发
热 , 咽喉痛 、 产心管炎等 , 我省民问 以余甘果加甘草浸盐水 , 制成余甘卤作为家庭常备药品 ,
用以治疗风寨食积 、 消化不 良 、 肚痛腹泻和呕吐 。 根有收敛止泻作用 , 还用于治疗高血压 、
胃病 、 肠炎 、 淋巴结核 ; 树皮治疗腹渭 , 花可解热 , 叶用于治疗水肿 , 皮肤湿疹 , 种子治疗
气喘糖尿病等 , 余甘子具有多种医疗功能 、 又是一种廉价高效的调剂补品 。
此外 , 余甘子树皮含裸质达 2 % , 纯度在 75 %以下 , 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拷胶原料 , 木材
赤色 , 材质坚实 , 富有弹性 、 可作家具用材 , 种子亦可榨油 , 制作肥皂 。
三 、 余甘子人工栽培历史情况
我国余甘子人工栽培历史悠久 , 古籍多有记载和描述 。 早在汉章帝时 (公元 7 ~ 8 年 )
就有记载 , 可见在 1 8 0 0年前 , 我国就 已有余甘的生产 。 惠安县黄塘乡的兰田 、 官溪 、 半岭等
地 , 民间四百年前 , 就有了嫁接余甘子的技术 。 群众长期通过选种嫁接等栽培方法 , 保留了
余甘子许多优良品系 。 目前 , 惠安县兰田余甘生产仍占当地经济的重要地位 。
据近几年来的调查 , 我省闽南地区不少群众 , 视余甘子为 “ 摇钱树 ” 和农村致富 “ 突破
口 ” 。 利用山丘坡地 、 山旁地角 。 大力种植余甘子树 , 惠安县全县余甘子人工栽植面积一万
二千多亩 , 已投产的四千多亩 。 年产 余甘果三万多担 , 是全省著名的余甘子主产区 。 该县黄
塘乡兰 田村 。 余甘子收入 , 占农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 其中桥内自然村 , 一株 “ 余甘王 ” ,
年产余甘果 8防斤 , 全村 19 8 5年仅余甘子收入 , 人均达到 6 0 元 。 南安县人工栽培余甘子面积
已达四万多亩 , (其中嫁接的一万多亩 ) 。 已投产的一千多亩 , 年产余甘果一万多担 。 该县
洪獭乡坝田林果场 , 一九七 O 年开始在果园岸边套种一千三百株余甘子树 , 19 86 年可摘余甘
果九百多担 , 收入九万多元 。
四 、 余甘子野生资源与品种类型
我省闽南地区 , 人工栽植余甘子历史 , 虽然悠久 , 但目前大面积分布的余甘子 , 仍然是
野生状况的 。 一九八六年六月 , 惠安县联合组织了十二人参加的余甘资源普查队 , 经过二个
月实地调查 , 基本上摸清了该县野生余 一甘资源的家底 。 全县野生余甘子资源面积 1 5 . 7万亩 ,
从西北山地到东南丘陵台地 。 几乎都有野生余甘子的分布 , 福夏公路的西丘陵地带处处可见
甚至在 东海的大竹 岛上 , 也会有野生余甘子的生长 。 全县分布密集的 , 每亩六十株 以 上 的
有 3 . 7万多亩 。 分布一般的 , 每亩十株 以上 , 六十株以下的有 4 . 5万多亩 , 合计 8 . 3万 多 亩 ,
其中集中千亩连片 、 分布密集的有十三片而另星分布 、 每亩十株以下的 7 . 5万亩 , 据 不 完全
统计 , 我省野余甘子面积约在一百至二百万亩 , 我省丰富的野生余甘子资源 , 不但为全面开
发利用野生余甘子资源 , 捉供了良好的条件 , 而且也为我省余甘子 良种选育工作 , 打下了雄
厚的物质基础 。
我省余甘子品种类型繁多 。 以果形划分有扁球形的 , 如算盘子扁甘 , 长 球 形 的 , 如 枣
甘 , 以果实大小划分的 : 大粒果的 , 如粉甘小粒果的如野生甘 , 以成熟期划分的 , 有早熟品
种 , 如六月白 , 中熟品种 , 如粉油甘 , 中晚熟品种 , 如玻璃甘 , 晚熟品种 : 如秋白等 。 全省
余甘子类型有十多种 , 其中优 良的品种八种 。
( 一 ) 粉甘 : 分布广 、 种植历史悠久 , 惠安黄塘 、 晋江河南市安坝田等地普遍栽培 。 该
品种树冠圆头形 , 树姿开张 , 枝条较软 、 叶大 、 果大 、 扁球形 , 果顶平有微 凹 , 果白绿色 ,
高兆蔚 :闽南 余 甘 子 资 源 及 其 开 发 利 用 意 见 1 6
果面有腊粉而得名 , 单果 重 7 . 05 克 , 果径 2 . 46 厘米 , 果实维生素 C含量 ,每一百克中占2 4 2 . 3
~ 321

7 9毫米 , 总糖量一百克中 3 . 56 一 3 . 58 克 。 果肉汁多 , 质脆 、 品质优 、 宜生食和加工蜜
饯用 。 泉州源和堂均用该品种加工蜜饯品出口 , 系晚熟品种 。
(二 ) 枣甘 : 主产于惠安黄塘乡兰田 , 仅少量分布 、 树姿较为直立 , 枝条呈红褐色 。 有
别于其它品种的枝条 , 节间短而紧密 , 叶小 。 果形有两种 , 一种长椭圆形 , 果 小 、 果 顶 微
尖 、 单果重 5 . 08 克 、 果径 2 . 01 厘米 ; 另一种略扁圆球形 。 果大 , 果顶微尖 , 一单果重 7 . 05 克 ,
果径 2 . 31 厘米 。 果实均为浅黄绿色 , 果面极少绣斑 。 维生素 C含址每一 百 克 , ! , , 占 15 7 . 5~
21 8
.
8毫米 。 总糖量一克中 3 . 54 ~ 5 . 01 克 。 果 肉脆 、 回甜快 、 品质极优 、 宜生食 、 成熟期 9月
下旬 , 中熟品种 , 稳产高产 , 可大量繁殖推广 。
(三 ) 六月白 : 主产于惠安黄塘乡兰田 。 树 , ;百大 、 枝条硬 、 果实中等大小 , 扁球形 , 果
皮浅白绿色 , 果面无锈斑 , 棱纹明显 , 单果重 6 . 53 克 , 果径 2 . 28 厘米 , 果实 , ! , 维 生 素 C 含
量 , 每一百克中占 2 1 5 . 4~ 2 2 1 . 5 4毫克 , 总糖量每百克 , }, 3 . 3~ 5 . 2 1克 , ,兄质中等 , J戊熟期 7
月上中旬 , 系早熟品种 。
( 四 ) 秋白: 主产于惠安县黄塘乡洋内 , 树高大 , 树形少l二张 、 枝条硬 , 分层明显 , 树姿
美 、 果大 , 扁球形 , 果皮浅 白绿色 , 果面有锈斑 。 果顶平 , 有微 凹 , 棱纹明显 , 自色果点极
为明显 。 单果重 6 . 95 克 。 果径 2 . 40 厘米 , 果实维生索 C 含址 , 侮百克 ` 1, ,少 2 19 . 8~ 2 8 . 0屯
克 , 总糖量每百克 3 . 4一 4 . 16 克 , 但果渣多 , 品质较差 。 成熟期为 1 0月 , 1, 、 一 l护旬 、 系 晚 熟品
种 。
(五 ) 玻璃甘 : 主产于莆 田县下郑 、 龙桥 。 树姿直 立 , 树皮平汾 、 略呈 11犷灰色 , 枝软而
长 、 节间长 , 略有 下垂 , 叶密生 , 果大 、 扁球或近球形 , 果 自绿色 , 果 ! (t1’ 极少锈斑 , 光滑明
亮 , 富透明度 , 光彻可鉴人面而得名 。 单果重 6 . 02 克 , 果径 2 . 28 厘米 , 果实维生素 C 含录 ,
每百克中占26 4 . 3一 2 6 4 . 7 2毫克 , 总糖量每百克 3 . 95 克 , 而 _11果汁多 , 回甜快 , 品质优 , 果实
留树经霜后 , 风味尤美 , 产量高而稳 ,成熟期 9 月 , 下旬 , 系中熟品种 , 也是苗山佘 甘的当家
品种 。
(六 ) 算盘子 : 主产于莆 田县龙桥 。 树性矮化开张 , 树冠扁圆形 , 枝条 略 带 绿色 , 果
小 , 扁球形 、 形似算盘珠而得名 , 果皮浅绿色 , 又称 “ 绿皮” 。 单果重 4 . 75 克 、 果径 2 . 12 厘
米 , 果实维生素 C 含量 , 每百克中占2 2 0 . 6毫克 , 总糖里悔百克 4 . 7 克 。 `W:质中等 , 果 实 整
齐度较为一致 , 产 量高 。 成熟期 8 月上旬 , 系早熟品种 。
(七 ) 茶油甘 : 主产于安溪县莲庭 、 同美 、 城厢 、 赤岭等地 。树姿开张 , 叶长椭回形 , 叶
面光滑 、 果扁球形 、 果面锈斑 , 明显突起 , 果皮绿白色 , ,沽质中上等 , 产虽高 、 成熟期 8 月
下旬 , 系中熟品种 。
(/ 、 ) 野生甘 : 主产于我省闽南地区 。 惠安 、 莆田 、 晋江 、 泉州等地 , 以种子实生繁殖
植株较矮小 、 果小 , 球形 、 单果重 4 . 28 克 , 果径 1 . 97 厘米 , 果实维生素 C 含址 , 征百克中占
21 8
.
8~ 2 4 8
.
3毫克 。 总糖量每百克 2 . 64 一 4 . 26 克 。 果 肉酸涩 , 果渣多 、 J ,’: 址低 , 一般株产 10
~ 3 0斤 , 成熟期 9 一 n 月 , 系中熟品种 。
此外 , 全省余甘品种资源调查中 , 还发现了实生树中选择出来附:质优 良的新品种 , 如扁
甘 、 赤皮甘和山甘一号 、 二号等优良单株 。 特别是态安县黄塘乡兰田产区中 、 发现的果大 ,
核小 , 汁多 , 质优的山甘一号和小果 、 肉脆 、 回甜快 , 适 于盐谈加 自 ,(J山 } }`二 号 等 优 良单
6 2福 建 林 业 科 技
株 , 其品质特优 , 不亚于当家栽培品种 , 是我省今后余甘选育良种的良好原始材料 。
五 、 余甘子对 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
余甘子是热带及亚热带的果树 。 在我省原产于闽南的南亚热带地区 。 它喜光 、 耐干热 。其
生长发育要求年平均温度 19 一 2 ℃ , 年降水量 8 0 ~ 1 6 0 0毫米气候条件下 , 均适宜 于 余甘子
栽植发展 。
余甘子垂直分布 , 多在海拔 5 0 0米以下的丘陵 、 台地 。 适生于凝灰岩 , 花岗岩 、 页 岩 分
化发育的酸性土壤 , 在我省 , 砖红壤性红壤 、 山地红壤和粗骨性红壤等 , 都适宜余甘子的生
长 、 但在钙质土壤及低湿地方生长不 良 。 余甘子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 , 在肥沃的地方 ,余甘子
树生长良好 , 而在疮薄 、 干早 、 地表土层冲刷的裸露山坡地 , 石砾地 , 粘重土壤地 , 甚至在
石头缝隙中 , 都能正常生长发展 、 开花结实 。 因此余甘子树 , 又被我省闽南地区 、 评为荒山
绿化的先锋树和水土保持的优 良树种 。
六 、 对闽南地区余甘子开发资源发展生产的几点意见
(一 ) 建议成立余甘子研究机构 、 广泛搜集我省优 良的余甘子种质资源 。 特别是对于栽
培余甘子历史悠久 , 种质资源丰富的惠安县 , 莆田县和泉州市等地 , 组织科研 、 生产和教学
部门 , 密切配合 , 在现有余甘子产区中 、 选育出一批丰产性能好 , 品质优 良 , 抗逆性强 , 遗
传性稳定的优 良单株 , 建立余甘子无性系种子园和接穗圃 , 尽快实现本省余甘子栽培良化 。
(二 ) 开展余甘子产品系列加工的研究 。
目前 , 本省余甘子产地 , 对余甘子加工利用问题 , 还处于原始的阶段 , 主要是果实的鲜
食 、 盐淡和蜜饯加工等方面 。 如何从食品医药 , 拷胶等不同方向 , 研究系列加工产品 , 打入
国际市场问题 , 很少有人过问 。 现在 、 本省余甘子果盐 、 糖加工方法 , 与国外要求低盐 、 低
糖果品和保持高含量维生素 C , 不相适应的 , 余甘子果汁 、 可乐之类加工产 品 、 还 没 有 突
破 。 其余 , 余甘子果药用价值与烤胶原料利用间题 , 也有待深入研究 , 提供系列产品 , 把本
省闽南地区这一资源优势 , 转化为商品经济的优势 。
(三 ) 建设余甘子基地 , 重点抓好育苗与嫁接 :
大力开发利用本省的余甘子资源 , 依靠野生余甘子苗 , 来建设余甘子基地的做法 , 一是
化工大 , 难管理 ; 二是经营粗放 , 不利于提高产 量 , 因此 , 我们认为 , 大力发展余甘子生产
必须抓好二个技术环节 : 1 。 采集野生佘甘子种子 , 进行圃地育苗 。 野生余甘子采种季节 、 宜
在 “大雪” 至 “ 冬至 ” 之间 , 先用粗沙磨破果皮 , 堆积腐烂 , 捣洗干净 , 晒干筛去果壳 、 即
得到余甘子种子 、 一般野生甘果实一百斤 , 仅得 3 ~ 5 斤种子 。 种子湿沙贮存 , 至 “ 清明”
“ 小满期间 , 经过清水浸种后 , 即可播种 , 播种量 4 ~ 6 斤 , 一般发芽率 80 %以上 。
余甘子苗嫁接 。 嫁接时间选在 8 一 9 月份 、 嫁接方法常用单芽切接法 。 即从砧木 5 ~ 10
厘米处断砧 , 沿皮层与木质部交界处 , 纵切一刀深度 3 厘米 , 选取健壮一年生春梢枝条 , 先
在背用嫁接力呈 45 度削一刀 , 然后翻转削去韧皮部 、 长 3。 2厘米 , 再在芽眼上端O。 3厘米左右
横断即可用来嫁接 , 嫁接时 , 要注意砧木接穗形成层密接 , 薄膜捆扎松紧适当 , 密封切口 ,
冬季嫁接圃地要塑料薄膜复盖防冻 , 嫁接成活率可达 90 % 。
(四 ) 要搞好余甘子产区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 。 建议闽南地区将开发利用余甘子资源列
为我省 “ 七五 ” 期间的 “ 星火计划” 项 目便在产区大力推广余甘子栽培技术 , 提高当地群众
经济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