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3.6 术后护理:灌肠液在场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 , 将直接
影响治疗效果 , 嘱病员行灌肠术后即睡眠休息 , 不要下床
活动 , 有便意时作深呼吸 , 以减轻腹压 , 使药物在肠道内保
留至少 2 小时 ,最好保留 6 小时以上 , 以提高治疗效果。
4 讨论
锡类散具有消炎解毒 、化腐生肌的作用;地塞米松可
控制炎症;普鲁卡因具有止腐作用。 用上述药物的混合液
行保留灌肠可消炎止痛 、促进溃疡面愈合 , 由于药物直接
作用于病变部位的粘膜面 , 便于吸收 , 且作用迅速。具有
经济 、便捷 、病人痛苦少 、疗效确实可靠等特点 , 临床上加
强术前 、术中和术后的护理 , 对取得病员的合作 , 提高疗效
具有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01-11-12
综述
民族药余甘子的现代研究进展
周 涛1 ,邱德文1 ,廖 波2
(1.贵阳中医学院 , 贵州贵阳 550002 2.兴义市药检所 , 贵州兴义 562400)
内容提要:余甘子作为一味重要的传统民族药 ,随着现代化学 、药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展开 , 不但阐释了其民族用药形
式 ,而且使余甘子在补益 、抗衰老 、抗肿瘤等方面的功能得到认识 ,为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它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余甘子;化学成份;药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108(2002)01-0050-02
民族药余甘子 Phyllam thus emblica L.来源于大戟科叶
下珠属的果实 ,为多个民族习用。广泛分布于南亚热带的
印度 、马来半岛和我国南部的福建 、广东 、广西 、贵州 、云
南 、台湾等省区。近年来 , 随着药理学研究的深入展开 , 余
甘子在补益 、抗肿瘤 、抗衰老 、抗辐射 、抗突变等方面的功
能正在得到进一步认识。下面就其化学研究 、药理学研究
及其开发应用的现状进行概述:
1 化学成分研究
从化学成分在植物各器官的分布来看:
1.1 果实:凌一揆等对余甘子进行成分预试发现其鲜果
主要含酚性成分 、有机酸 、还原糖 、多糖 、黄酮类 、类酯与香
豆精 、植物甾醇 、三萜 、挥发油等[ 1] 。 成熟果实含鞣质
45%,未成熟果实含鞣质 30-35%[ 2] , 干果亦达 14%[ 3] ;
其中包括:诃子酸(chebulinic acid)、原诃子酸(terchebin)、鞣
云实素(corilagin)、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诃黎勒酸
(chebulagic acid)、葡萄糖没食子鞣质(g lucogallin)、没食子
酸(gallic acid)、3 , 6-二没食子酰葡萄糖(3 , 6-digalioyl-
glucose)[ 4] [ 5] 、余甘子酸(phy llemblic acid)、余甘子酚(embli-
col)及诃子裂酸[ 6] 。吴少雄对余甘果所含营养成分进行了
综合分析 , 认为余甘果中蛋白质 、维生素 B1、B2 、C 及微量
元素 K , Zn , Mn 含量丰富[ 7] ;张俊巍测出果实中 Mn 、Fe、
Rb、Sr 等人体有益元素含量较高[ 8] ;余甘子粉中维生素 C
含量高达 31.8mg/ g 且因处于高酸环境下不易被破坏[ 9] ,
其总蛋白质含量为苹果的 3 倍[ 10] ,这些研究结果为开发利
用余甘子果实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 , 余甘子果实还含矿
质元素和氨基酸 ,主要有谷氨酸 29.6%, 脯氨酸 14.6%,天
冬氨酸 8.1%, 丙氨酸 5.4%,赖氨酸 5.3%[ 3] ;干燥果实中
含有粘酸(mucic acid)4%-9%, 果皮含没食子酸和余甘子
酸 、酚酸和胡萝卜素等[ 10] 。
1.2 种子:含脂肪酸 26%, 其中含亚麻酸 8.8%、亚油酸
8.4%、硬脂酸 2.2%、棕榈酸 3.0%、肉豆蔻酸 1%等[ 11] 。
1.3 根部:主含羽扇豆醇 , 没食子酸 , β -谷甾醇和余甘子
粉[ 11] ;
1.4 茎部:含羽扇豆醇 , 鞣花酸 ,β -谷甾醇[ 10] ;
1.5 树皮:含羽扇豆醇 2.25%,鞣质 28%-29.36%,α-
无色飞燕草素 3.75%[ 10] ;
1.6 叶:含鞣质 , 山柰醇 ,山柰醇-3-葡萄糖甙 , β -谷甾
醇 , 鞣花酸及羽扇豆醇[ 11] 。
2 余甘子的药理学研究
2.1 抗衰老作用:刘凤书等发现此果含有对人体有益的
活性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 ide dismutase , SOD)
并测定 SOD活力为 282.14u/ g[ 12] , 用比较研究方法观察不
同浓度余甘子汁对大 、小鼠红细胞 SOD、血清 LPO、Zn、Cu
和体重的影响。 结果表明 , 实验组大鼠 SOD 活性增强 ,
60%浓度组>30%浓度组>对照组(P<0.001), Zn 、Cu 水
平也相应提高(P<0.001), LPO 含量降低(P=0.01), 体重
·50·
第 24卷 第 2期
2002年 6月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JGCTCM
No.2 Vo.24
June 2002
DOI :10.16588/j.cnki.issn1002-1108.2002.02.042
增长速度高于对照组。小鼠 SOD 活性 60%组高于其他组
(P<0.01), 但 Zn 、Cu 水平无显著改变 , 提示余甘子影响
大 、小鼠体内的自由基反应 , 降低 LPO 含量 , 提高红细胞
SOD 活性及其相关的 Zn 、Cu 水平[ 13] 。超氧化物歧化酶能
够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歧化反应 , 生成分子氧和过氧
化氢 ,它的存在与机体的衰老 、肿瘤等密切相关。侯开卫
等通过对 15 名老年受试者饮用余甘果汁后发现 , 红细胞
的SOD活力明显增加 , 并高于服用前(P<0.01), 上升率
100%,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下降(下降率 73%), 从而
具有抗衰老效果 , 共原因是余甘果中单宁 、多酚类物质和
部分生物碱使 VC 免除破坏而延缓氧化[ 14] 。张尔贤等在
余甘子的系统研究中也发现 , 余甘子对酶性及非酶性体系
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并能抑制
亚铁离子诱发卵黄 PUFA 过氧化作用 , 这些抗氧化活性与
余甘子中存在丰富的抗坏血酸为代表的抗氧化系统有
关[ 15] [ 16] [ 17] , 俞丽君等还从余甘子中纯化了含铁 SOD[ 18] 。
2.2 抗细胞毒 、抗突变作用:据胡继繁等报道[ 19] ,余甘果
汁能阻断 N-亚硝基化合物在动物 、人体内外的合成 , 阻
断率达 93%, 明显高于同浓度维生素 C 溶液(阻断率
49.2%),而且不受醋酸铅 、明胶和盐水浸泡处理的影响。
此外还发现水提物可明显减弱由重金属盐 Pb(NO 3)和
2Al2(SO4)3·18H2O所引起的小鼠骨髓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
从而具有抗癌作用[ 20] [ 21] 。余甘子的茎和叶提取物(1g/
kg ,大鼠体内注射)可有效抑制肉瘤的生长[ 22] 。
2.3 诱生人白细胞干扰素的作用:采用细胞病毒抑制法
则 IFN-X效价 ,对照观察了余甘子促诱生人白细胞干扰
素的作用 ,结果表明 , 不同含量余甘子液均有促诱生人白
细胞干扰素的作用(P<0.05 或 P<0.01), 其强度较黄芪
弱 ,较板蓝根略强[ 23] 。这些药理研究均集中在对余甘子的
防癌 ,抗突变 , 抗衰老机理的探讨上 , 体现了作为医疗保健
品开发所具有的意义。
2.4 抗炎 、抑菌作用:余甘子能显著抑制大鼠琼脂性足跖
肿胀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大 ,能显著抑制组胺所致的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和白细胞游出 , 对革兰氏阳性的金黄
色葡萄球菌 、表皮白色葡萄球菌 、八叠球菌和革兰氏阴性
的卡它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24] , 表明余甘子有显著抗炎和抗
渗出作用 , 其抗炎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 Thantola 研究
余甘子叶的 10 种不同提取物结果证实了这种植物的抗炎
和解热作用 ,且叶中仍含有尚未鉴定的极性化合物对人中
性多形核白细胞(PMNS)有强的抑制作用 , 抑制前列腺素
类和白三烯的合成[ 25] 。余甘子对急性炎症的发展有抑制
作用 , 而对慢性炎症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 其乙醚提取物 , 对
葡萄球菌 、伤寒杆菌 、副伤寒杆菌 、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而对真菌无影响[ 22] 。
2.5 其他作用:余甘子果实甲醇提取物中所含高极度性
成分(30mg/kg , 口服)可在 3 小时内将实验动物的收缩压
降低 6%, 这些成分可直接作用于心血管而且作用迅
速[ 26] ,可增加兔体重及其血液中总蛋白重量而不改变各部
分蛋白之间的比例 , 说明果实提取物具有同化作用。其鲜
果汁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 促进粥斑消退 , 减少血浆和组
织脂质[ 27] 。这些药理实验均证实了余甘子的降血压 、降血
脂 、消炎 、抗菌及清热解毒的传统用药功能。
3 余甘子的开发应用研究
余甘子既是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食用果又是一种具
有广泛医疗保健作用的药物 , 无论余甘食品还是余甘制剂
都有独特“余甘” 风味。从现在研究基础上推出的与传统
用药相关的开发产品如福建的安摩乐口服液和安摩乐胶
囊 , 临床用于治疗高血脂症与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明显[ 28] ;
余甘果汁合剂以治疗小儿腹泻尤其适用于小儿病毒性肠
炎[ 29] ;余甘冲剂以治疗高血压病和慢性咽炎。另据报道 ,
以余甘冲剂治疗乙肝病人 30 例 , 对乙型肝为属肝肾阴亏
者疗效较好[ 30] 。云南余甘子又称为滇橄榄 , 出产量大 , 开
发产品以保健食品为主 , 如浓缩余甘子果汁 、余甘果粉 、余
甘果蜜饯和罐头。复方制剂有喉舒含片和余甘子喉片 , 前
者是以滇余甘鲜果提取物和重楼为主组成[ 31] , 抗菌消炎作
用强 , 后者则以余甘子 、冰片 、薄荷脑三味药组成 , 功能清
热润燥 , 利咽止痛[ 32] , 均用于燥热伤津引起的咽喉干燥疼
痛 , 效果较好。
4 结论
综上所述 , 目前的药理研究不但印证了传统药物中余
甘子的治疗功效 , 而且从新的角度探讨了余甘子作为开发
应用功能所具有的新价值 ,尽管现在对它的药理研究尚未
发展到单体筛选阶段 , 对其准确的活性部位尚缺乏全面了
解 , 但目前认为余甘子抗衰老 、抗突变 、抗乙肝的功能与这
种植物中所含的单宁和维生素 C 有关 , 而传统的功效如消
炎 、止泻 、止血 、抗高血压与其高极性成分和单宁相关 , 从
而为我们更好地 、合理地开发应用它奠定了基础。但从余
甘子所具有的多种治疗功效和补益作用来看 , 我们认识
到 , 现在对余甘子的开发性工作远远未体现其真正的价
值 , 它的市场发展尚未真正的展开 , 它作为新药的研究和
功能性保健品的开发尚有相当的研究工作等待着我们更
深入地去做。
参考文献
1 凌一揆等.余甘子的初步实验研究(第一报)[ J] .中成药研究 ,
1981 ,(12):10~ 12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中国经济植物志[ M] .1961 , 1177
3 CA·1964, 62:58116
4 CA·1966, 64:3961D
5 CA·1969, 67:766n
6 CA·1959, 53:5416f
7 吴少雄.余甘果的营养成分研究[ J] .昆明医学院学报 , 1995 ,
16(2):27~ 28
8 张俊巍.余甘子微量元素及功效研究[ 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
究 , 1996 , 13(1):32
9 吴少雄.余甘子粉的食用价值研究[ J] .昆明医学院学报 ,
1996 , 17(3):22~ 23
10 CA·1962 , 56:15830e
11 CA·1959 , 53:5416e
·51·第 2期 周涛等.民族药余甘子的现代研究进展
12 刘凤书.余甘果抗衰老作用的研究Ⅰ :余甘果中超氧化物歧
化酶的活性测定[ J] .食品科学 , 1991 ,(3)1~ 3
13 刘明堂等.余甘子汁对大 、小鼠血液 SOD 活性 、LPO 及Zn 、Cu
含量的影响[ J] .福建医学院学报.1992 , 26(4):297
14 侯开卫等.余甘果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J] .食品科学 , 1990 ,
(4):2
15 张尔肾等.油柑清除活性氧作用Ⅲ:对 OH 自由基及 Fe2+诱
发卵黄脂蛋白 PUFA 过氧化抑制作用[ J] .自由基生命科学进展 ,
1995 ,(3):103
16 张尔贤等.OH 自由基产生的化学发光体系及若干天然产物
清除作用的评价[ J] .自由基生命科学进展 , 1994 ,(2):153
17 俞君丽等.油柑清除活性氧化作用研究Ⅱ:有效成分的初步
评价[ 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 1994 , 15(3):196
18 俞丽君等.油柑超氧化物歧化酶纯化与性质研究[ J] .药物生
物技术 , 1995 , 2(1):28
19 胡继繁.余甘果汁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在体内外的合成[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1990 ,(3):132~ 135
20 侯开卫等.余甘子对强致癌物 N-亚硝基化合物在人体内合
成的阻断作用[ J] .林业科学研究 , 1989 , 2(1):55
21 侯开卫等.余甘子对强致癌物 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阻断
作用(二)[ J] .热带作物学报 , 1989 , 10(1):63
22 高鹰等.余甘子的抗炎作用与毒性实验研究[ J] .云南中医中
药杂志 , 1996 , 17(2):47~ 50
23 胡坦莲等.余甘子促诱生人白细胞干扰素作用的研究[ J] .成
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6 , 19(2):36
24 骆永珍等.中药余甘子果的抗菌作用观察[ J] .成都中医学院
学报 , 1980 ,(4):63
25 李宗友.余甘子叶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J] .国外医学.中医中
药分册 , 1998 , 20(4):52
26 夏泉 、消培根等.传统药物余甘子的民族药学研究[ J] .中国
中药杂志 , 1997 , 17(5):344
27 禹勃.余甘子果汁对胆固醇喂养兔的降脂作用[ J] .国外医药
.植物药分册 , 1996 , 11(16):268
28 方素钦.安摩乐口服液与胶囊治疗高脂血症与单纯性肥胖症
临床观察[ 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 1994 , 4(3):10
29 徐丽荣 、何志刚等.余甘果汁合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报道
[ J] .福建中医药 , 1996 , 27(3):25
30 陈章荣.余甘冲剂治疗乙型肝炎 30例疗效观察 ,
31 舒晔 ,张力等.喉舒的抗炎作用[ 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
1997 , 20(4):7
32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 M] .1990
收稿日期:2001-12-17
中医对原发性肝癌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
倪红梅 , 徐燎宇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 200032)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治疗;中医实验
中图分类号:R25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108(2002)02-0052-03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严重危
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 就发病率而言仅次于胃癌 、
食道癌。每年因肝癌而死亡的人数在 12 万左右 , 占世界
肝癌死亡人数 40%。 中医对其发病机理及治疗的研究一
直是肝癌研究的重点。现就近年来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肝癌相当于中医的“症积” 、“肝积” 、“积聚” 、“痞满” 、
“黄疸” 、“臌胀” 、“胁痛” 、 岩” 、“暴症” 、“血症”等范畴。对
肝癌的病因病机 , 现多数人认为是正气虚损 , 脏腑阴阳气
血失调的基础上 ,外邪入侵与机体内部脾虚肝郁形成的病
理产物痰 、湿 、气 、瘀等互结 , 导致肝癌的发生。认为肝癌
的本质或痰结 、或瘀结 、或痰热瘀互结 , 概括其病机不外乎
脾虚 、肝郁 、血瘀 、湿热 、热毒 、肝肾阴虚等六个方面。肝癌
结节的本质是恶毒 , 肝癌的发生需要有脾虚肝郁 、痰瘀互
结等病变基础 。
综合各家看法 , 目前对肝癌的病因病机认识基本一
致 , 即肝癌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即气血不足 , 正气亏损 ,
标实即邪气内蕴 , 血瘀火毒。发病之初多为肝郁脾虚 , 气
血瘀滞 , 日久则气郁化火 , 湿热内生而致火毒内蕴 ,血瘀气
壅 , 痹阻不通 , 故见积块 、黄疸 、膨胀等症。晚期由于邪毒
耗气伤血 , 正气大伤 ,多见肝肾阴虚 ,生风动血之症。
2 中医治疗肝癌的方法
肝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 、化疗放疗 、中药及免疫为
主。由于肝癌病人的状况及放疗 、化疗本身严重副作用的
缺陷 , 中药及免疫治疗在中晚期肝癌病人中具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
2.1 辨证分型施治:
近年来 , 运用中药治疗肝癌取得一些进展。根据患者
·52·
第 24卷 第 2期
2002年 6月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JGCTCM
No.2 Vo.24
June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