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瓯柑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



全 文 :918 2016 年第 57 卷第 6 期
收稿日期:2015-12-30
作者简介:徐舒曼 (1972—),女,浙江温州人,从事果树栽培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文献著录格式:许舒曼,温明霞. 瓯柑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 [J]. 浙江农业科学,2016,57 (6):918-920.
DOI:10. 16178 / j. issn. 0528-9017. 20160639
瓯柑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
许舒曼1,温明霞2
(1. 瓯海区林业特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温州 325000;2. 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浙江 台州 318020)
摘 要:以瓯柑为研究对象,在常温下进行贮藏,并定期分析其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
间的延长,果实中的糖、酸、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在进行瓯柑贮藏时,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减缓果实品质
劣变的发生。
关键词:瓯柑;贮藏;果实品质
中图分类号:S6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6)06-0918-02
瓯柑是浙江南部的传统名果,果实色泽鲜艳,
酸甜适中,果汁丰富,略有苦味,富含多种维生素
和矿物质,营养价值极高,并具有化痰止咳、祛热
生津、清凉解毒等特殊医药保健功能[1]。瓯柑的
贮藏期较长,一般在 11 月中下旬采收,常温下可
贮藏至翌年 6 月,但风味随着贮藏过程的持续会逐
渐变差,易发生烂果等问题[2]。因此,研究瓯柑
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明确瓯柑贮藏过
程中的影响因素对控制瓯柑贮藏期的品质劣变非常
重要。本文以瓯柑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常温贮藏条
件下果实中糖、酸、Vc 等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
为瓯柑合理贮藏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在温州市瓯海区瓯柑园选择生长健壮、结果正
常的瓯柑树 100 株,在 2014 年 11 月下旬采摘树冠
四周中等大小的果实,剔除有病虫害或机械损伤的
残次果,用有孔纸箱包装贮藏,贮藏期间室内温度
保持在 10 ~ 25 ℃,湿度在 40% ~ 85%之间。在瓯
柑贮藏 30,60,90,120 和 150 d后分别取出 20 个
果实进行品质指标的测定。糖含量采用斐林氏滴定
法;总酸含量采用氢氧化钠中和滴定法;Vc 含量
采用 2,6-二氯靛酚滴定法。具体测定方法参照 GB
8210—1987[3],同时计算糖酸比。
2 结果与分析
2. 1 贮藏过程中瓯柑果实中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由图 1 可知,瓯柑在贮藏过程中,果实中总糖
含量在贮藏前 90 d逐渐增加,90 d时达到最高值,
比瓯柑采收时的总糖含量增加 12%,之后随着贮
藏时间的延长,总糖含量逐渐降低,贮藏 150 d 时
瓯柑的总糖含量较低。
图 1 贮藏中果实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2. 2 贮藏过程中瓯柑果实中还原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图 2 所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瓯柑果实还
原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总糖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说明在贮藏前 90 d内,总糖一方面进行积累贮存,
另一方面不断的分解转化,其转化的结果使还原糖
含量逐渐升高,而随着作为呼吸作用底物的糖含量
的持续增加,还原糖含量在后期逐渐降低。
图 2 贮藏中果实还原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许舒曼,等:瓯柑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 919
2. 3 贮藏过程中瓯柑果实中总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如图 3 所示,瓯柑中的总酸含量在贮藏过程中
持续降低,在贮藏初期瓯柑的总酸含量为 0. 80%,
而到贮藏 150 d时,其总酸含量已降至 0. 31%,比
贮藏开始时下降 60. 9%。
图 3 贮藏中果实总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2. 4 贮藏过程中瓯柑果实中糖酸比的动态变化
糖酸比值是果实中总糖含量与总酸含量的比
值,是评价果实风味的重要指标。随着贮藏时间的
延长,果实中的酸含量持续降低,而糖含量前期上
升,后期下降,但其下降幅度低于酸降低幅度。所
以糖酸比呈增加趋势,说明在贮藏的前 150 d 内,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风味有变好的趋势
(图 4)。
图 4 贮藏中果实糖酸比的动态变化
2. 5 贮藏过程中瓯柑果实中 Vc含量的动态变化
Vc不稳定,在贮藏过程中可逐渐被氧化而减
少。如图 5 所示,在贮藏前 30 d,Vc有升高趋势,
可能与果实内部发生的物质转化相关联;之后,
图 5 贮藏中果实 Vc含量的动态变化
Vc含量持续下降;贮藏 150 d 时,Vc 含量比贮藏
开始时下降 14. 9%,说明在贮藏过程中,果实中
的营养成分是逐渐消耗减少的过程。
3 讨论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瓯柑果实中的糖、酸、
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果实趋于衰老,品质逐渐
下降。瓯柑果实的呼吸作用贯穿于贮藏始终,其作
用底物主要是果实的内含物,包括糖、酸等营养物
质。试验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果实的总糖含
量先增加后降低,而总酸含量持续降低,说明在前
90 d内,呼吸作用底物主要是有机酸,总糖的消
耗较少,而可能主要进行的反应是多糖的转化,多
糖不断转化水解,变成蔗糖和还原糖,因而还原糖
含量逐渐增加。贮藏 90 d 后,呼吸作用底物以糖
为主,且可能主要是还原糖,因此还原糖的含量在
贮藏的中后期呈降低趋势。
本试验中,瓯柑在贮藏 150 d 时,其糖酸比值
尚处于较高水平,说明此时瓯柑尚具有较好的食用
风味。有报道认为[4],瓯柑在常温下的贮藏期可
达到 220 d,所以瓯柑的后续贮藏工作可持续进行。
瓯柑的贮藏品质可能与瓯柑的采摘时期[5-6]、果型
大小[7-9]、果实的矿质营养[10]等有明显的相关性。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瓯柑的品质变化可能存在差
异,有待于在不同的试验中进行反复验证。在进行
瓯柑贮藏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以确
保瓯柑在贮藏过程中减轻品质劣变、风味变差等一
系列不利于贮藏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迟,张敏,朱铨,等. “瓯柑”及其无子突变体花粉发
育的细胞学观察 [J]. 果树学报,2014,31 (2):
265-269.
[2] 金微微,郜爱玲,陈功楷,等. 贮藏期枯水病对瓯柑果实
品质和外观的影响 [J]. 浙江农业学报,2015,27 (2):
229-233.
[3] 出口柑桔鲜果检验方法:GB 8210—1987 [S]. http: / /
www. chinaios. com /BZ-shuju /standshow-gbtwo-17146. html.
[4] 叶茂宗,陈秋夏,徐加哉,等. 瓯柑果实贮藏期间的某些
生理变化及其耐贮性 (简报)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0,36 (2):125-127.
[5] 卿尚模,陈克玲,曾杰梅,等. 不同采摘期对不知火桔橙
果实贮藏性及品质的影响 [J]. 中国南方果树,2010,39
(2):15-18.
[6] 陈楚英,陈明,郭娟华,等. 两个采收期的新余蜜橘贮藏
特性及品质研究 [J]. 中国南方果树,2013,42 (1):
43-48.
920 2016 年第 57 卷第 6 期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7] 温明霞,石学根,王鹏,等. 不同大小温州蜜柑果实贮藏
期枯水的生理特征研究 [J]. 浙江农业学报,2013,25
(1):59-63.
[8] 温明霞,许舒曼,林媚,等. 果型大小对瓯柑贮藏性的影响
[J]. 浙江农业科学,2015,56 (12):2034-2035,2038.
[9] 吴黎明,蒋迎春,涂俊凡,等. 椪柑不同大小果实的品质
及贮藏性比较试验 [J]. 中国南方果树,2007,36 (6):
26-27.
[10] 郭秀珠,符建荣,黄品湖,等. 不同氮磷钾配施对瓯柑品
质及耐贮性的影响 [J]. 中国林副特产,2009 (2):5-8.
(责任编辑:张瑞麟)
收稿日期:2016-03-22
作者简介:单英杰 (1968—),女,高级农艺师,从事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E-mail:syjhz@ 126. com。
文献著录格式:单英杰,汪玉磊,陈娅. 浙江省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效果及存在问题 [J]. 浙江农业科学,2016,57 (6):920-921.
DOI:10. 16178 / j. issn. 0528-9017. 20160640
浙江省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效果及存在问题
单英杰,汪玉磊,陈 娅
(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浙江 杭州 310020)
摘 要:通过对 2009 年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项目的实施效果分析,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完善政府
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创新农田质量提升技术与模式集成,加大考核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浙江
中图分类号:S1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6)06-0920-02
2008 年浙江省开展了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
等定级、基础设施条件核查工作,依据 《浙江省
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将标准
农田质量分为 3 等 6 级,即 1,2 级为 1 等田,3,
4 级为 2 等田,5,6 级为 3 等田。据地力调查与分
等定级结果,全省有 67%的标准农田属地力达不
到标准的中低产田。针对耕地质量现状,浙江省政
府于 2009 年启动以吨粮生产能力为目标、以连续
4 年的地力培育为重点、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的
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工作[1-2],全省 26 个县参加
试点。2014 年试点县完成试点工作,并对提升效
果进行了评价。
1 效果
1. 1 质量等级提高情况
浙江省 26 个试点县质量提升实施面积33 395
hm2,其中 2 等 3 级田 25 237 hm2,4 级田7 338
hm2;3 等 5 级田 595 hm2,6 级田 224 hm2。通过
连续 4 年的地力培育和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1
等田 (因提升工作的目标为 1 等田,将 1 等田的 1
级田和 2级田在一起分析)面积 26 415 hm2,占实施
总面积的 79. 1%;2 等 3 级田 6 644 hm2,比实施
前减少 18 593 hm2,2 等 4 级田 336 hm2,比实施
前减少 7 002 hm2;消灭了 3 等田,表明耕地质量
有较大提高。
从提升前后各等级田的提升情况来分析,2 等
3 级田提升到 1 等田为 22 064 hm2,占实施总面积
的 66. 1%,占实施前 2 等 3 级田的 87. 4%。2 等 4
级田提升到 1 等田为 4 270 hm2,占实施总面积的
12. 8%,占实施前 2 等 4 级田的 58. 2%;提升到 2
等 3 级田为 2 941 hm2,占实施总面积 8. 8%,占实
施前 2 等 4 级田的 40. 1%。3 等 5 级田提升到 1 等
田为 80 hm2,占实施总面积的 0. 2%,占实施前 3
等 5 级田的 13. 4%。从各等级提升到 1 等田的比
例分析,提升后 1 等田中有 83. 5%是由 2 等 3 级田
提升的,有 16. 2% 是由 2 等 4 级田提升的,有
0. 3%是由 3 等 5 级田提升的。表明不同等级标准
农田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差异很大,按照相同提升
时限、资金投入、提升目标来实施,提升结果差异
较大。
1. 2 试点县完成情况
从 26 个试点县完成情况看,11 个县实现预期
目标,百分百达到 1 等田,占试点县总数的
42. 3%;7 个县 80%以上实施面积达到 1 等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