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易混伪品刺果甘草与甘草、苦参和黄芪原植物的ITS2序列鉴定



全 文 :易混伪品刺果甘草与甘草、苦参和黄芪原植物的ITS2序列鉴定
 收稿日期:2013-02-28
赵月梅1,侯香莲2
(1.商洛学院生物医药工程系,陕西 商洛 726000;2.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 昆明 650216)
摘 要:刺果甘草属于甘草属,根在市场上常作为甘草、苦参和黄芪的伪品。笔者用ITS2序列来区分它们的
基源植物,根据其药材的来源笔者研究选用了12条(3属6种)ITS2序列,用 MEGA4.0计算种间的K2P距
离并基于该距离建立了NJ系统树,结果表明种间最小的 K2P距离(0.028880)大于种内最大的 KSP距离
(0.008081),构建的系统发育NJ树显示刺果甘草与苦参、黄芪和甘草可明显分开,其中甘草的不同来源的三
种植物也聚为了一支。表明基于DNA条形码的ITS2序列可区分甘草、苦参、黄芪和其常见伪品刺果甘草。
关键词:ITS2;刺果甘草;甘草;苦参;黄芪;DNA条形码
  刺果甘草来源于豆科(Leguminosae)植物刺果
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的干燥根
及根茎,主要用作清热燥湿、杀虫药[1]。分布于我
国东北、华北、陕西、山东、江苏等地,由于形态相
似,市场上常与甘草、苦参、黄芪等药材相混淆。目
前已有不少基于各种不同的方法对作为伪品的刺
果甘草和与其相混淆的药材进行了相关研究:曹海
和曹谷珍等在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粉末特征和
理化鉴定等几方面的特征区分了刺果甘草和苦参,
虞文妹[2]在此基础上用薄层色谱法进一步对二者
予以鉴别,王智勇和陈伟[3]对刺果甘草和黄芪在生
药上的性状,显微和理化方面鉴别,黄冬兰等[4]用
红外光谱的三级鉴定法快速鉴定了刺果甘草和黄
芪,阿依古丽·塔西[5]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
光谱法并结合二维相关(Two-dimensional corre-
lation spectroscopy)分析技术分别对甘草和伪品刺
果甘草进行了无损快速鉴别。
植物DNA条形码就是利用一个或少数几个
标准的 DNA 片段快速、准确识别和鉴定植物
种[6],其通用性强,稳定性和重复性高,有统一的
操作标准和鉴定流程,不受被检测对象形态特征
及发育阶段所限。已成为近年来生物分类学研究
的热点之一和物种鉴定的一种有力工具。植物条
形码片段的筛选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例如引物
通用性,扩增和测序的难易以及某片段在特定植
物中可能存在缺失等,因此,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
同的片段组合[7-9],陈士林等提出提出ITS2序列
可以作为药用植物的候选条形码并在多种药材及
其伪品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10-21]。ITS2序列
短,一般为200bp左右,容易被成功扩增和测序,
甚至对一些降解的药材及粉末也能进行分析[22]。
本研究利用ITS2条形码对常见伪品刺果甘草基
源植物及易与其混淆的正品甘草,苦参,黄芪等进
行了比较研究,旨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安
全用药提供分子鉴定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来源
所用ITS2序列均从Genbank下载,下载序
列的信息见表1。
表1 GenBank下载序列信息
序号特征 物种中文名 物种拉丁学名 GenBank登录号
1 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JF778869.1
2 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JF421503.1
3 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JF421504.1
4 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JF778868.1
5 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JF778867.1
6 刺果甘草 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EU591998.1
7 刺果甘草 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GQ246130.1
8 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  JF279449.1
9 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  GU217601.1
10 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JX017332.1
11 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JX017330.1
12 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JX017328.1
·83·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2013(5)
1.2 序列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 HM-
Mer注释方法进行分析,去除两端5.8S和26S
区段,获 得 ITS2 间 隔 区 序 列[23],用 Clustal
X2.0[24]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用MEGA4.0[25]计算
种内、种间的遗传距离,基于K2P双参数模型,用
NJ法(1 000次重复bootstrap检验各分支的支持
率)将比对过的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以便直观鉴
定各物种[10]。
2 结果
2.1 种内、种间序列比对分析
比对后ITS2序列矩阵的长度为232bp,有
74bp的变异,另有25bp插入缺失。其中三条甘
草序列和一条胀果甘草和一条光果甘草序列均为
225bp,两条苦参序列为224bp,三条黄芪序列和
一 条 刺 果 甘 草 (Glycyrrhiza palidiflora
GQ24613.1)序列为218bp,另一条刺果甘草
(Glycyrrhiza palidiflora EU59199.1)序列为221
bp,变异多发生在种间,但种内也出现一些变异:
苦参样品在191位点、黄芪在94位、214位各有
一个碱基变异。如图1所示。
2.2 刺果甘草与甘草、苦参和黄芪的 K2P遗传
距离分析
  由于聚类分析时甘草的三个基源即甘草、胀
果甘草和光果甘草聚为一支且三者均作为甘草的
基源植物,所以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甘草,与刺果
甘草,苦参和黄芪的序列进行比对,来计算种间的
K2P距离。种间最小K2P距离(0.028880)大于
种内最大K2P距离(0.008081),因此ITS2序列
能够识别刺果甘草原植物和苦参,甘草黄芪等药
材。如表2所示。
图1 甘草 苦参 黄芪和刺果甘草种内种间ITS2序列比对
表2 甘草 苦参 黄芪和刺果甘草种内种间K2P距离统计(括号内为种内距离)
1  2  3  4
1.刺果甘草(0.000000)
2.甘草(0.008081) 0.028880
3.苦参(0.004479) 0.353505  0.372662
4.黄芪(0.006159) 0.255779  0.278824  0.338624
·93·赵月梅等:易混伪品刺果甘草与甘草、苦参和黄芪原植物的ITS2序列鉴定
2.3 聚类分析
从系统聚类树中,可以看出中药甘草的三个
基原植物聚为一支,支持率为98,刺果甘草与甘
草本为同属植物,亲缘关系最近,苦参与黄芪区分
也很明显,因此基于ITS2序列的 K2P模型系统
聚类树能够将刺果甘草与甘草、苦参和黄芪成功
地区分开。见图2。
图2 基于K2P模型的ITS2序列的NJ系统发生树
(bootStrap 1 000次重复,枝上数值仅显示自展支持率>50%)
3 讨论
笔者分析了刺果甘草与甘草,苦参,黄芪基原
植物编码核糖体RNA的核基因的ITS2序列的
K2P距离,并基于 K2P距离建立了系统进化树,
均证明ITS2序列可以准确鉴定这几种药材及不
同基原植物,为甘草等药材及其混伪品的鉴别提
供了新的分子水平的研究方法。从系统进化树可
以看出:作为不同属的植物,刺果甘草与苦参和黄
芪分支很明显,分别都有100的支持率,作为同属
植物,刺果甘草与甘草也可很好的区分开,甘草药
材的三个基源植物完整的聚在一起,支持率为
98,K2P距离也与系统进化树结果吻合。上述结
果均符合植物系统分类顺序,也可以证明ITS2
序列可以作为甘草,苦参,黄芪等药材与易混伪品
刺果甘草药的一种分子鉴定方法,具有一定应用
价值,同时也为DNA条形码技术在中药鉴定提
供了有力的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曹海,曹谷珍.苦参及其混淆品刺果甘草的生药学
初步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5):279-280.
[2] 虞文妹.苦参与伪品刺果甘草的鉴别[J].内蒙古中
医药,2009,28(14):44.
[3] 王智勇,陈伟,黄芪与其伪品-刺果甘草根的鉴别
[J].黑龙江医药科学,1999,22(4):87.
[4] 黄冬兰,孙素琴,徐永群等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与
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的分析与鉴定[J].光谱学与
光谱分析,2009,29(9):2 396-2 400.
[5] 阿依古丽.塔西,周群,董晓鸥等,甘草真伪品的FT-
IR光谱法鉴别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
26(7):1 238-1 241.
[6] Kress WJ,Wurdack KJ,Zimmer EA,et al.use of
DNA barcodes to identify flowering plants[J].Pro-
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2005,102(23):8 369-8 374.
[7] Chase MW,Salamin N,Wilkinson M et al.,Land
plants and DNA barcodes:short-term and long-term
goals[J].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2005,360(1462):1
889-1 895.
[8] Kress WJ,Erickson DL,A two-locus global DNA
barcode for land plants:the coding rbcL gene com-
plements the non-coding trnH-psbA spacer region
[J].PLoS One,2007,2(6):e508
[9] Lahaye R,Van der Bank M,Bogarin D et al.,DNA
barcoding the floras of biodiversity hotspot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8,105(8):2 923-2 928)
[10] Shilin chen,Hui Yao,Jianping Han,et al.Valida-
tion of the ITS2Region as a novel DNA barcode
for identifying medicinal plant species[J].PLOS
ONE,2010,5(1):e8613.
[11] 刘义梅,陈倩,陈科力等,ITS2序列鉴定青葙子及
其混淆品[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3(3):309-312
[12] 刘义梅,罗焜,陈科力等,ITS2序列鉴定小茴香及
其常见混伪品[J].环球中医药,2011,4(4):260-
263.
(下转第49页)
·04·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2013(5)
表3 春梢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 方 F值 显著水平
区组间 53.4877  3  17.8292  1.068  0.3920
处理间 239.2171  5  47.8434  2.867  0.0519
误 差 250.3149  15  16.6877
总变异 543.0196  23
表4 秋梢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 方 F值 显著水平
区组间 80.811 4  3  26.9371  1.803  0.1899
处理间 132.652 2  5  26.5304  1.776  0.1785
误 差 224.106 3  15  14.9404
总变异 437.569 9  23
5.2 药剂评价
试验药剂55%丙森·醚菌酯 WG对苹果斑
点落叶病有优良的防治效果。供试药剂55%丙
森·醚菌酯 WG1 500倍处理优于70%丙森锌
600倍(CK)、10% 苯醚甲环唑 EW 1 500 倍
(CK)、30%醚菌酯 WP2 000倍(CK)防效优,用
量经济,对作物安全,在生产中有一定的推广应用
前景,推荐使用剂量为366.7mg/kg。
秋梢、全生育期防治效果相对较差,主要由于
气候因素影响所致,7月、9月降水量明显高于同
比,温度偏低,对防治效果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注意事项:
①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预防是重点;②多雨年
份用药次数保证6次以上,间隔期10-15d,以保
证防效
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櫨

(上接第40页)
[13] 孙稚颖,陈士林,姚辉等,基于ITS2序列的羌活及
其混伪品的 DNA条形码鉴定[J].中草药,2012,
43(3):568-571.
[14] 孙稚颖,罗红梅,陈士林等,大青叶及其混伪品的
ITS2序列鉴定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
代化,2011,13(2):395-399.
[15] 孙稚颖,宋经元,姚辉等,基于ITS2条形码的中药
材赤芍及其易混伪品的DNA分子鉴定[J].世界
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2):407-411.
[16] 陈倩,刘义梅,刘震等,ITS2和psbA-trnH 序列
鉴别马鞭草科药用植物,中国中药杂志[J].2012,
37(8):1 107-1 113
.[17] 韩建萍,石林春,陈士林等,ITS2序列鉴定筋骨草
及其近缘种[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10(6):86-89.
[18] 曾旭,李秋实,王钤,基于ITS2条形码的五加皮基
原植物及其易混品的鉴定[J].中国现代中药,
2012,14(2):15--18.
[19] 石林春,宋经元,李莉,基于ITS2条形码序列的京
大戟及其易混品的DNA分子鉴定[J].环球中医
药,2011,4(2):103-108.
[20] 徐晓兰,石林春,宋经元等,基于ITS2条形码序列
的山豆根基原植物及其混伪品的DNA分子鉴定
[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1):
1 147-1 152.
[21] 高婷,姚辉,陈士林等,基于ITS2序列的藁本与常
见混伪品的分子鉴定[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
现代化,2011,13(2):418-423.
[22] 李美妮,韩蕊莲,韩建萍等,大黄与易混伪品土大
黄、虎杖原植物的ITS2鉴定[J].环球中医药,
2012,05(3):185-189.
[23] Keler A,Schleicher T,Schultz J,et a1.5.8S-28S
rRNA interaction and HMM-based ITS2annota-
tion[J].Gene,2009,430:50-57.
[24] Larkin MA,Blackshields G,Brown NP et al.,
2007.Clustal W and clustal X version 2.0 [J].
Bioinformatics,23(21):2 947-2 948.
[25] Tamura K,Dudley J,Nei M et al.,MEGA4:Mo-
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MEGA)
software version 4.0[J].Molecular Biology and E-
volution.,2007,24:1 596-1 599.
·94·王永林等:55%丙森·醚菌酯 WG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