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苦参及其混淆品刺果甘草的鉴别



全 文 :苦参及其混淆品刺果甘草的鉴别
林玉莲 1 ,陈爱年 1 ,曹谷珍1 ,陈盐生 2
1. 江苏省盐城市药品检验所 ,盐城 224002; 2.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盐城 224001
  摘要 目的: 对中药苦参及其混淆品刺果甘草进行鉴别研究。 方法: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理化鉴别法、
TLC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两种的性状、显微、理化反应、 TLC及紫外光谱特征均有不同之处。 结论:两种主要
特征均可作为鉴别依据 ,且刺果甘草不含苦参碱和槐定碱 ,不能混用。
关键词 苦参 ;刺果甘草 ;鉴别 ;苦参碱
中图分类号: R282.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103( 2000) 01-0032-02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 Sophora f lavescens Ait
的干燥根。具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作用。盐城市
长 期 误 将 同 科 植 物 刺 果 甘 草 Glycyrrhiza
pall idi f lora Maxim的干燥根作苦参入药。 其产量
较大 ,远销省内外。直到近年资源普查 ,才得以更正。
但市场上仍时有发现。 本文就其性状、显微、理化反
应、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等方面与正品苦参进行了
比较试验 ,为鉴别提供依据。
1 实验部分
1. 1 材料、试药及仪器
苦参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 ;刺果甘草 (盐城市
医药公司 )Glycyrrhiza pallidi f lora Maxim的干燥
根 ;苦参碱及槐定碱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
所 ) ;以上样品均经南京中医药大学陈健伟副教授鉴
定。硅胶 G薄层板 (青岛海洋化工厂 ) ; UV -250紫外
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 ) ;紫外分析仪 (上海科艺光学
仪器厂 )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 2 方法与结果
1. 2. 1 性状与显微鉴别 苦参及刺果甘草性状极
其相似 ,很容易混淆。 其主要显微特征见表 1、图 1。
表 1 苦参及刺果甘草的主要显微特征比较
特征 苦参 刺果甘草
纤维 纤维及晶纤维众多 ,壁
厚 ,非木化 ,孔沟不明显
纤维及晶纤维众多 ,壁
厚 ,非木化或微木化 ,孔
沟明显
导管 主为具缘纹孔 ,直径达
126 nm
主为具缘纹孔 ,直径达
205 nm
木栓细胞 表面观呈类多角形 ,平周
壁表面有不规则细裂纹 表面观呈类多角形
图 1 苦参和刺果甘草的粉末特征图  (× 180)
1淀粉粒  2纤维及晶纤维  3草酸钙方晶  4导管  5木栓细胞
1. 2. 3 理化鉴别 取样品粗粉各 1 g ,分别加
0. 5%盐酸乙醇 20ml,加热回流 1小时 ,滤过 ,滤液
加氨试液使呈中性 ,蒸干 ,残渣加 1%盐酸溶液 10
ml使溶解 ,滤过 ,滤液分置三支试管中 ,第一管加碘
化铋钾试液 ,第二管加碘化汞钾试液 ,第三管加碘化
华西药学杂志
W C J· P S  2000, 15( 1)∶ 32~ 33                                
DOI : 10. 13375 /j . cnki . wcjps . 2000. 01. 012
钾试液。结果苦参三管均生成大量沉淀 ;刺果甘草仅
混浊或生成少量沉淀。取样品粗粉各 0. 5 g,分别加
甲醇 10 ml ,加热回流 10分钟 ,滤过 ,取滤液 1 m l,
置试管中 ,加镁粉少许及盐酸 2~ 3滴 ,加热。结果苦
参显红色 ;刺果甘草不显色。
1. 2. 4 薄层色谱法 取样品粗粉各 0. 5 g ,分别加
氯仿 20 ml及氨水 0. 5 ml ,超声处理 15分钟 ,滤过
滤液蒸干 ,加氯仿 1 m l溶解作供试品溶液。 另取苦
参碱及槐定碱适量 ,分别加乙醇制成 0. 2 mg· ml- 1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中国药典》 1995年版一
部附录Ⅵ 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供试品及对照品溶
液各 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 ,以甲苯 -
丙酮-乙醇-浓氨水 ( 20∶ 3∶ 1)为展开剂 ,展至 12
cm,取出 ,晾干 ,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结果苦参显
四个斑点 ,其中两个斑点与苦参碱、槐定碱对照品对
应 ;刺果甘草仅有一个斑点。
1. 2. 5 紫外光谱法 取样品粗粉各 1 g ,分别加乙
醇 20 ml ,超声处理 15分钟 ,滤过 ,取苦参滤液 0. 1
m l,刺果甘草滤液 0. 5 ml,分别加乙醇稀释至 10
ml ,以乙醇为空白 ,照《中国药典》 1995年版一部附
录 V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在 240~ 370 nm波长范
围内扫描。结果苦参在 287 nm处有一强吸收峰 ;刺
果甘草在 279 nm和 259 nm处有 2个弱吸收峰。
2 讨论
2. 1 通过上述试验 ,说明苦参与刺果甘草在显微、
理化反应、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等方面均有明显的
差别 ,可作为两者的鉴别依据。
2. 2 从理化反应及薄层色谱的结果看 ,苦参含有大
量生物碱 ;刺果甘草仅含少量生物碱 ,且不含苦参的
有效成分苦参碱和槐定碱。故认为刺果甘草不能代
替苦参入药。
2. 3 刺果甘草 (别名马狼秆根 )在我市误作苦参入
药已有数十年历史。经临床初步调查 ,医生将刺果甘
草用于清热燥湿、杀虫等具有一定疗效 ,且未发现明
显的副作用。因此 ,有必要从有效成份、药理试验及
临床疗效等方面对刺果甘草作进一步的研究。
收稿日期: 1999-10
STUDY ON KUSHEN AND ITS ADULTERANT CIGUOGANCAO
LIN Yu-lian, CHEN Ai-nian, CAO Gu-zhen CHEN Yan-sheng
1. Insti tute for Drug Con trol of Yanchen g City ,Yancheng 224002China;
2. The First People Hospital of Yanchen g City, Yancheng 224001Ch 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on herba Kushen and
its adulterant Ciguogancao. METHODS: The chara teristics
w ere compared and identified mo rpho lo gica lly and
histo lo gica lly, ph ysicochemical, TLC and UV analysis.
RESULTS: Their morpho lo gica l and histo lo gica l,
phy sico ch emical, TLC and UV characteristics ar e different
from each o ther. CONLUSION: The main char acteristics can
be used o f differentiate Kushen from its adulterant.
Ciguogancao doesn t include mat rine and sopho ridine. They
can t be confused.
   Key words  Kush en; Ciguogancao; Mat rine; Sopho ridine
   CLC number: R282. 5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6-0103( 2000) 01-0032-02
33第 1期 林玉莲 ,等。 苦参及其混淆品刺果甘草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