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程晓春,谷卉
(解放军第 59 中心医院,云南 开远 661600)
摘要:目的:观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 200 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
组 120 例与对照组 80 例,治疗组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中药治疗,对照组予口服阿维 A 胶囊及扑尔敏、维生素 E
等西药止痒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复发率较对照组低。结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寻
常型银屑病疗效优于单用西药对照组,并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中图分类号:R 758. 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49 (2013)09-0110-02
寻常型银屑病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
一,该病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具有复发倾向。笔
者运用经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寻常型银屑
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200 例患者均为 2007 年 4 月 ~ 2010
年 1 月在我院中医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病例,随机分
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20 例,男 71 例,女 49
例;年龄 15 ~ 66 岁;病程 1 月 ~ 25 年;首发病 29
例,有家族史病例 15 例;发病部位:头皮部 5 例,
四肢 10 例,全身泛发 105 例;对照组 80 例,男 45
例,女 35 例;年龄 14 ~ 64 岁;病程 1 月 ~ 23 年;
首发病 20 例,有家族史病例 11 例;发病部位:头皮
部 4 例,四肢 6 例,全身泛发 70 例。两组一般资料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病例选择 根据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白疕进行期为诊断依据,所有病例均符合寻常型银
屑病进行期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血热证,主要
症状皮损以红斑或丘疹为主,色鲜红,表面覆有多
层银白色、疏松鳞屑,易于刮除,刮除后可见薄膜
现象和点状出血,自觉瘙痒,伴心烦、口干、咽红
咽痛,小便色黄,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白或黄,
脉滑数或弦滑。除外有严重心血管、肝、肾、肺等
疾病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2 年内有生育要求的患
者。
2 治疗方法
2. 1 治疗组 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为基本方:
麻黄 9g,连翘 30g,赤小豆 15g,杏仁 9g,桑白皮
15g,丹皮 15g,赤芍 15g,生姜 9g,大枣 9g,甘草
9g。加减:热毒甚者栀子、黄柏;头痛鼻塞者加辛
夷、苍耳子;咽喉肿痛者加桔梗、野菊花、玄参;
舌质紫暗、瘀点瘀斑或舌下络脉瘀阻者加丹参、桃
仁、红花;舌苔腻者加薏苡仁、地肤子、土茯苓;
痒甚加蝉衣、防风、白鲜皮;大便秘者加生大黄;
口渴多饮者加生石膏。每日 1 剂,分 3 次口服。
2. 2 对照组 口服阿维 A胶囊 (重庆华邦制药厂生
产) ,每日 30mg,分 3 次服,并酌情给予扑尔敏、维
生素 E胶丸等止痒对症。两组均以用药 1 月为 1 疗
程。同时禁饮酒。
3 疗效观察
3. 1 疗效标准 观察皮损面积、红斑、肥厚浸润、鳞
屑等指标,应用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 (PASI)方法
进行治疗前后评分,再计算 PASI下降指数。PASI下降
指数= (治疗前 PASI评分-治疗后 PASI评分)÷治疗前
PASI评分×100%。临床疗效是根据 PASI 评分进行判
定,临床治愈:PASI评分下降指数≥90%;显效:PA-
SI评分下降为 60% ~ 89%;好转:PASI 评分下降为
20% ~59%;无效:PASI 评分下降<20%,或皮损无改
变。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3. 2 结果 治疗 2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见表 1,
治疗有效的病例随访 2 年并观察复发情况,有新发
皮疹为复发,结果见表 2。根据统计分析,治疗组较
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好,随访 2 年,治疗组复发率明
显低于对照组。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组别 n
临床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
例数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120 49 58 9 4 107 89. 17
对照组 80 22 33 23 2 55 68. 75
表 2 两组有效病例随访 2 年后复发情况比较 (n)
组别 有效例数 复发 未复发 复发率 (%)
治疗组 107 21 86 19. 63
对照组 55 24 31 43. 64
4 讨 论
寻常型银屑病属祖国医学的 “白疕”、 “干癣”
等范畴,该病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历来存有争议。
《素问·调经论》云: “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
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提
示玄府闭阻不通导致发病的重要性。隋代 《诸病源
候论》中提出 “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
气血相搏所生…为干癣也”,认为银屑病的发病是由
于人体感受风湿邪气,同时又受到寒湿,致局部气
血瘀滞有密切关系。现代中医则强调 “内热外发”
的发病观,对于内热的形成则强调 “郁”。如赵炳南
认为本病的发生,血热是内在因素,是发病的主要
根据,朱仁康认为“血分有热”是银屑病主要原因,
·011·
四 川 中 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3 年第 31 卷第 09 期
Vol. 31,No. 09,2013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
血热内蕴,郁久化毒,以致血热毒邪外壅肌肤而发
病。综合上述,风为百病之长,各种病邪均可挟风
邪侵入人体,风邪闭郁玄府,拂郁化热成毒,毒热
蕴积皮肤腠理,阻滞络脉,燔灼气血津液,致气血
津液运行不畅,遂发为银屑病,产生红斑鳞屑性损
害。故认为银屑病病机其实质应该为郁,表有玄府
闭郁,里有郁热才是银屑病的根本病机,从认识上
突破传统理论的血热、血燥、血瘀病机。治疗上亦
应围绕 “郁”来发表开闭、清热导滞。据此我们选
取了经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为基础方 (麻黄、
连翘、赤小豆、杏仁、桑白皮、丹皮、赤芍、生姜、
大枣、甘草)来进行临床治疗研究。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张仲景的 《伤寒论·辨
阳明病脉证并治》,第 262 条曰:“伤寒,瘀热在里,
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其中 “黄”即
黄疸,言主症,“瘀热”言病机,意即本方原为黄疸
而设,主治湿热蕴郁于内,外阻经络肌肤之病候,
此正好符合银屑病病因病机。方中麻黄为此病治疗
关键,运用麻黄可开通玄府、发泄郁热、透散邪毒,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其有邪者,渍
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又 “肺主皮毛”,
麻黄、杏仁、生姜三药具有辛温宣肺、解表散邪之
功,通过肺的调节功能达到治疗皮肤疾患;生梓白
皮多以桑白皮代之,连翘、桑白皮、赤小豆旨在清
热解毒、清解郁热;甘草、大枣甘平和中,诸药组
合共奏解表散邪、开通玄府、泻热解毒之效。在此
基础上加丹皮、赤芍更增凉血解毒、活血化瘀、通
络导滞,用来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观察
总有效率为 89. 17%,随访 2 年复发率为 19. 63%,
与西药组对照,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复发率较对
照组低。我们体会用该方加味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
屑病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6 ~ 277
(收稿日期 2013-05-13)
化浊通络法治疗周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临床观察
安丽芝,董会文,姜华,阚秀莲,赵素清,李振民
(滦县中医医院,河北 滦县 063700)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化浊通络汤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60 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早期患
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80 例给予化浊通络汤治疗,对照组 80 例予常规活血化瘀治疗。结果:化浊通络汤能明显改
善患者临床症状,末梢血流,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化浊通络法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具有良好的
疗效。
关键词: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药治疗;化浊通络汤
中图分类号:R 543.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49 (2013)09-0111-03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theroscleroticocclusion,
ASO)为 60 岁以上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疾
病。由于动脉内膜粥样改变和平滑肌增生,而导致
管腔狭窄、闭塞,发生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其典型
症状为间歇性跛行,肢体怕冷,肤温低,疼痛,麻
木,酸困乏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苍
白、苍黄或紫暗,皮肤干燥、脱屑、汗毛脱落,趾
(指)甲变形等营养障碍性改变,严重者出现溃疡或
坏疽,疼痛剧烈,晚期多继发血栓形成,迅速出现
高位肢体广泛性坏疽而危及生命。自 2005 年以来,
笔者采用自拟化浊通络汤治疗 ASO 早期患者取得了
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05 年 3 月 ~ 2012 年 12 月在
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 160 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
为治疗对象,将 16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80 例,年龄 60 ~ 75 岁;男 58 例,女 22 例;病程最
短 2 个月,最长 20 年;发病诱因:属寒冷刺激者 46
例,外伤者 13 例,原因不明者 21 例。对照组 80 例,
年龄 62 ~ 74 岁;其中男 61 例,女 19 例;病程最短
3 个月,最长 18 年;发病诱因:属寒冷刺激者 42
例,外伤者 14 例,原因不明者 24 例。两组患者的一
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
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
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1] 临床有疼痛、肢体苍
白或发绀、厥冷、麻木、跛行、感觉障碍、动脉搏
动消失等典型症状和体征。
1. 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
和体征指数,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情况,如发
凉、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温、皮色、爪
甲、汗毛生长情况、踝肱指数,足背动脉搏动及彩
色多普勒超声等,最后按总体疗效、症状积分、辅
助检查得分评定疗效。其中症状计分按无、轻、中、
·111·
2013 年第 31 卷第 09 期
Vol. 31,No. 09,2013
四 川 中 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