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绵竹市引种粉葛生长适应性和抗逆性调查



全 文 :第 32 卷 第 5 期 四 川 林 业 科 技 Vo1. 32, No. 5
2011 年 10 月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ct., 2011
收稿日期:2011-05-12
作者简介:王雅飞(1981-) ,男,林业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造林绿化、林木种苗和科技推广工作。
绵竹市引种粉葛生长适应性和抗逆性调查
王雅飞
(绵竹市造林种苗和科学技术推广站,四川 绵竹 618200)
摘 要:对绵竹市土门镇和新市镇引种栽培的八个粉葛品种和本地选育品种进行生长适应性和抗逆性调查,发现
九顶大粉葛、地金一号、赣葛 8631 三个粉葛品种在本地生长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好,九顶大粉葛表现最佳。生长期
245 d的九顶大粉葛,平均茎长可达 7. 35 m,葛根重1 350 g,且适应性好,葛、茎、叶生长快,叶片大,偶有病虫危害,
抗旱力较强。在排水通畅、土层较厚的经果林地中长势更好,是建设粉葛产业基地的理想品种之一。
关键词:粉葛;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Q949. 751.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5508(2011)05 - 0067 - 03
葛(Pueraria lobota) ,又名葛根、葛麻藤,是豆科
葛属多年生藤本植物,原产中国、朝鲜、日本。我国
的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华北、东北地区广泛分布,
而以东南和西南最多。葛根含淀粉,并富含钙、铁、
铜、锌、硒、磷元素及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十八
种氨基酸。近年来的医学研究中发现葛根中含有大
量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对防癌抗癌有独特功效。因
此,葛根粉在世界上也被誉为“长寿粉”,其附加值
高,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野生葛的淀粉含量不高,
加之其生长周期长,葛根累积异黄酮类药用成分周
期长,根本不能满足国内外旺盛的市场需求。近年
来,全国各地葛根的主要栽培地先后选育出了宋氏
粉葛、仙女葛王、巴岳葛王、地金一号、合川大粉葛、
赣葛 6831、葛博士等十余个粉葛栽培品种。这些品
种在其选育地都是生长较好,适应性强的优良栽培
品种,并且其葛根生长快,粗壮而肥大,个别品种鲜
葛的淀粉含量高达 40%。绵竹市林区海拔2 000 m
以下的地区亦有野生葛的分布。2004 年以来,该市
林业局引进淀粉含量较高的两个栽培品种川渝大粉
葛、巴蜀葛王,并通过几年的驯化栽培,选育出了适
宜本地区环境,淀粉含量较高的品种九顶大粉葛,目
前间种在经果林地内的九顶大粉葛表现较好,其抗
逆性、抗病虫害能力较强。2006 年,绵竹市金盛源
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对九顶大粉葛产品进行中试后,
认为粉葛是酒精行业生产乙醇的绝好原料之一。为
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精神,充分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
展林业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剑南春集团公司决定在
德阳及周边地区启动“30 万亩粉葛产业基地建设项
目”,现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立项,项目正在实施
中。作为项目的重点实施区域,绵竹市林业局于
2007 年在重庆、江西等省市引进 8 个当地的优良栽
培品种,与本地九顶大粉葛开展对比试验。该试验
旨在对引进的优良品种的生长适应性、抗逆性进行
对比,选择绵竹地区生长快、抗病虫能力强、抗逆性
好的最适品种。近期,科技人员对引种试验的粉葛
进行了生长和适应性调查,相同立地条件下,相同栽
培管理模式下的不同品种间,相同立地条件下,不同
栽培管理模式下的同一品种,不同立地条件下,相同
栽培管理模式下的同一品种间间已表现出明显的生
长差异,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试验地自然概况
绵竹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全市西北高东
南低,西北部为山区,东南部为平原;引种试验地属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5. 7℃,≥
10. 0℃的积温全年为5 000℃ ~ 5 300℃至6 500℃;
≥10. 0℃的积温天数全年为 240 d ~ 300 d;最冷月
平均 气 温 4. 0℃ ~ 10. 0℃;年 极 端 最 低 气 温
- 10. 0℃ ~ -1. 0℃ ~2℃;干燥度 < 1. 00.多年平均
降水量为 608. 7 mm,年最大降水量为1 421. 4 mm,
最少降水量为 507. 8 mm。年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
1 011. 3 h,最多为1 178. 0 h,最少为 802. 7 h。多年
平均无霜期为 285 d。主要土壤种类有紫色土、山地
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等,以山地黄壤分布最
广。主要优势树种有杉木、柳杉、喜树、桦木、漆树
等。
2 引种试验材料与方法
2. 1 栽植设计
选择新市镇金兰村、土门镇天宝村两地为试验
地块,挖穴规格为 40 cm ×40 cm ~60 cm ×40 cm,按
粉葛栽培的技术规范操作,后期管理因栽培管理模
式不同各异。其中土门镇试验地块为经果林地中间
种,株行距均为 70 cm ~80 cm ×200 cm,栽培管理模
式均为垒厢;新市镇试验地块无间种,栽培管理模式
有垒厢和搭架两种,株行距 70 cm ~ 80 cm × 60 cm
(见表 1)。
2. 2 调查方法
于 2008 年 7 月至 10 月分 3 次对新市镇试验地
块的6个粉葛品种进行了生长适应性调查,每个品
表 1 粉葛对比试验栽植设计表
立地条件 试验品种 间种 栽培管理模式 栽植株行距 引种年限
土门镇天宝村 合川大粉葛 经果林地间种 垒厢 70 ~ 80 cm × 200 cm 1
仙女葛王 经果林地间种 垒厢 70 ~ 80 cm × 200 cm 1
巴蜀大粉葛 经果林地间种 垒厢 70 ~ 80 cm × 200 cm 1
九顶大粉葛 经果林地间种 垒厢 70 ~ 80 cm × 200 cm 1
地金一号 经果林地间种 垒厢 70 ~ 80 cm × 200 cm 1
赣葛 8631 经果林地间种 垒厢 70 ~ 80 cm × 200 cm 1
新市镇金兰村 仙女葛王 无 70 ~ 80 cm × 60 cm 1
巴岳葛王 无 70 ~ 80 cm × 60 cm 1
宋氏粉葛 无 70 ~ 80 cm × 60 cm 1
地金一号 无 70 ~ 80 cm × 60 cm 1
赣葛 8631 无 70 ~ 80 cm × 60 cm 1
葛博士 无 70 ~ 80 cm × 60 cm 1
种调查 30 株;11 月对土门镇天宝村 6 个粉葛品种
进行了适应性调查,每个品种调查 5 株。主要测量
主茎及其分支的长度,茎基部 10 cm处的粗度、节间
长、叶片大小,1 m2 叶片数、分枝数、葛根鲜重,同时
观测抗病虫害、抗旱性等抗逆能力。
3 试验结果
3. 1 生长情况比较
九顶大粉葛:适应性好,茎叶、葛根生长最快的
品种,主茎优势明显,主茎较长,茎叶生长旺盛,叶片
较大,分蘖能力强,葛根生长迅速,淀粉含量较高,葛
根偶有病虫危害,抗旱力较强,不耐涝。在排水通
畅、土层较厚的林缘中长势更好,葛根生长量更高。
地金一号:适应性好,生长迅速,主茎优势不明
显,分蘖能力和攀缘能力强,叶片较大,葛根生长迅
速,淀粉含量较高,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能力较强,
不耐涝。
合川大粉葛:适应性好,生长迅速,主茎优势不
明显,分蘖能力和攀缘能力强,叶片较大,葛根生长
迅速,淀粉含量一般,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能力较
强,不耐涝。
赣葛 8631:适应性较好,生长迅速,主茎优势不
明显,分蘖能力强,叶片较大,葛根生长迅速,淀粉含
量较高,叶片有少量病虫危害,抗旱能力较强,不耐
涝。
宋氏粉葛:适应性一般,生长较快,主茎优势明
显,分蘖能力强,叶片较大,葛根生长迅速且淀粉含
量最高,叶片有少量病虫危害,抗旱能力弱,不耐涝。
葛博士:适应性一般,生长较快,主茎优势明显,
分蘖能力较强,叶片较大,葛根生长迅速且淀粉含量
最高,有少量病虫危害,抗旱能力弱,不耐涝。
巴岳葛王:适应性好,生长迅速,主茎优势弱,分
蘖能力较强,叶片较大,葛根生长迅速,叶片及葛根
有少量病虫危害,抗旱能力较强,不耐涝。
仙女葛王:适应性好,生长迅速,主茎优势弱,分
蘖能力较强,叶片最小,葛根生长较快,叶片有少量
病虫危害,抗旱能力较强,不耐涝。
巴蜀大粉葛:适应性差,生长较慢,分蘖能力不
强,葛根生长较慢,但无病虫危害,抗旱能力强,不耐
涝。
3. 2 不同立地条件下,相同栽培管理模式下的同一
品种间的生长比较
通过对两个土壤肥力相近试验地块共有的 3 个
品种———仙女葛王、地金一号、赣葛 8631 生长量进
86 四 川 林 业 科 技 32 卷
行比较,土门镇天宝村的试验地块地类为经果林地,
在其林下间种,土壤为山地黄壤,新市镇金兰村的试
验地块地类为苗圃地,无间种,土壤为紫色土,试验
结果表明:3 个粉葛品种在相对肥沃的苗圃地均比
在相对瘠薄的山地黄壤土上生长要快,生长量更高,
仙女葛王、地金一号、赣葛 8631 等 3 个品种的茎长、
基径、葛根生长量分别平均高出 12. 4%、9. 0%、
7. 2%。证明间种和地类对粉葛生长有相对较小的
影响,立地条件好、无间种的地块比立地条件差、有
间种的地块更能促进粉葛的生长(见表 2)。
3. 3 相同立地条件下,相同栽培管理模式下的不同
品种间的生长比较
在土门镇天宝村调查了相同立地条件下采取垒
表 2 不同立地类型同一品种同一栽培管理模式生长
量调查表
品种
生长期
(d) 地类
栽培管
理模式
茎生长量
平均茎长
(m)
平均基径
(mm)
葛根
生长量
(g)
仙女葛王 210 苗圃地 7. 3 6. 7 610
仙女葛王 经果林地 6. 91 5. 4 600
地金一号 210 苗圃地 垒厢 12. 5 7. 4 525
地金一号 经果林地 不搭架 11. 1 6. 9 500
赣葛 8631 210 苗圃地 8. 17 6. 7 395
赣葛 8631 经果林地 6. 86 7 380
厢不搭架栽植的 6 个不同粉葛品种的生长情况,栽
植方式、管理技术措施相同,地上部分葛藤、叶子及
地下部分的葛根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变现
出较明显的差异(见表 3)。
表 3 粉葛不同品种生长量及病虫害调查表
品种
生长期
(d) 地类
栽培管理
模式
茎、叶生长量
平均茎长
(m)
平均基径
(mm)
叶长 ×宽
(cm2) 1 m
2 叶片数
葛根生长量
(g)
九项大粉葛 245 经果林地 7. 35 6. 41 200. 83 138 1 350
地金一号 245 经果林地 3. 07 6. 12 198. 10 98 1 150
赣葛 8631 245 经果林地 垒厢 3. 08 7. 95 205. 92 66 1 100
合川大粉葛 245 经果林地 不搭架 4. 53 8. 31 306. 00 83 475
仙女葛王 245 经果林地 3. 15 8. 03 70. 08 160 425
巴蜀大粉葛 245 经果林地 1. 35 6. 51 174. 00 66 400
从表 3 中可以看出,在该立地条件下,九顶大粉
葛、地金一号、赣葛 8631 的茎长、葛根生长量较大,
其中九顶大粉葛分别达到了 7. 35 m、1 350 g;其次
是合川大粉葛、仙女葛王,茎叶和葛根生长量表现最
差的是巴蜀大粉葛。
3. 4 相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下的同一
品种间的生长比较
对新市镇金兰村相同立地条件下的同一品种分
别采取垒厢不搭架和垒厢搭架两种截然不同的栽培
管理模式,对比两种栽植模式的全株茎、根生长量
后,发现同一品种了明显的差异(见表 4)。
表 4 同一立地类型同一品种不同栽培管理模式生长
量调查表
品种
生长期
(d) 地类
栽培管理
模式
茎生长量
平均茎长
(m)
平均基径
(mm)
葛根
生长量
(g)
仙女葛王 245 垒厢搭架 14. 7 10. 51 830
垒厢不搭架 6. 91 5. 4 600
宋氏粉葛 239 垒厢搭架 9. 6 11. 8 640
垒厢不搭架 4. 27 5. 5 490
土金一号 245 垒厢搭架 23. 8 13. 2 710
苗圃地
垒厢不搭架 11. 1 6. 9 500
赣葛 8631 245 垒厢搭架 12. 4 12. 1 530
垒厢不搭架 6. 86 7 380
巴岳葛王 245 垒厢搭架 11. 8 12. 6 710
垒厢不搭架 6. 5 7. 8 480
葛博士 256 垒厢搭架 15. 5 10. 7 1 050
垒厢不搭架 7. 92 6. 6 790
表 4 表说明同一品种在同一立地条件下,采取
不同的栽培管理模式,其茎生长量和葛根生长量有
着显著的差异,垒厢搭架比垒厢不搭架的茎长、基
径、葛根生长量分别高出 80. 7%、62. 0%、30. 6%以
上;地金一号的表现最为突出,搭架比不搭架的茎
长、基径、葛根生长量分别高出 114. 4%、91. 3%、
42. 0%。证明栽培管理模式对粉葛的生长影响很
大,搭架比不搭架的的优势明显。
4 结论
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分析认为,绵竹市引种的 8
个粉葛栽培品种和本地选育品种九顶大粉葛都普遍
在立地条件更好、肥力充足的耕作土地中表现较好,
葛根的生长量略高。但限于耕作土地的特殊用途,
建设粉葛产业基地建议选择林区大面积的经果林
地,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从外地引进的 8 个粉葛品种在其选育地都是生
长较好、适应性强的优良栽培品种。但由于绵竹市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引进的品种产生了适
应性影响,因此在引种粉葛新品种建设产业基地时,
(下转第 55 页)
965 期 王雅飞:绵竹市引种粉葛生长适应性和抗逆性调查
表 3 渝北区各树种碳汇量
树种 计算公式 碳汇量(t)
马尾松 0. 5101* 2644041 + 1. 0451 1 348 726. 359
桦木 1. 0687* 13 350 + 10. 237 14 277. 382
杉木 0. 3999* 88 072 + 22. 541 35 242. 5338
柏木 0. 6129* 217 635 + 46. 1415 133 434. 633
桉树 0. 8873* 11 151 + 4. 5539 9 898. 8362
楠木 0. 6255* 174 + 91. 0013 199. 8383
青杠 1. 1453* 59 172 + 8. 5473 67 778. 2389
合计 169 557. 8214
一。森林作为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
一直以来都受到各类研究的高度重视。森林碳汇这
一课题在《京都地议定书》被各国签订并普遍接受
的背景下,得到了国家充分的重视和支持[1]。森林
碳汇这一研究在我国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森
林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森林碳汇量的研究有着
特殊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在研究中,为了确保最
终结果的准确和真实,必须提高必要数据的质量并
采取稳妥有效的计算方法。本文作者的数据主要来
源自四川农业大学第二林业勘察设计研究所的《渝
北区森林资源统计表》,这一数据具有一定的可靠
性。但不足之处在于,部分树种主要采用了同类植
物的生物换算因子,故存在较大的误差,另一方面,
树种的材积与树龄有较大关系,本文没有涉及到研
究区内的树种树龄,故在最终结果上存在一定的误
差。
我国自 2001 年起,启动了全球碳汇项目。根据
本文所得到的结果,重庆市渝北区的森林碳汇量为
724 301. 01963 t,按照 2003 年碳汇交易价值,一吨
碳汇量为 15 美元,则渝北区森林碳汇量的总价值为
4 301. 01963* 15MYM/t = 10 864 515. 29445 MYM,
折合人民币约为72 249 027元。由此可见碳汇贸易
将给渝北区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和大量潜在收入,对
于渝北区未来的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碳汇网[EB /OL]http:/ / lyth. forestry. gov. cn / .
[2] 中国碳汇林[EB /OL]http:/ /www. carbontree. com. cn / .
[3] 闫学金,傅国华. 海南森林碳汇量初步估算. 热带林业[J].
2008. 6;4 ~ 6.
[4] 陈红林,何芳.湖北森林碳汇量初步估算[C].第二届中国林业
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 102 ~ 106.
[5] 方精云,陈安平.中国森林生物量的估算:对 Fang等 Science一
文(Science,2001,291:2320 ~ 2322)的若干说明[J].植物生态
学报,2002,26:513 ~ 517.
[6] 张静.森林碳汇的价值发现[EB /OL]. http:/ / cq. people. com.
cn /Ne ws /2010512 /201051295954. htm. 2010 - 5 - 12.
[7] 重庆林业[EB /OL]. http:/ /www. cqforestry. gov. cn /qxdh /ybq / .
[8] 张茂震,王广兴.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估算的浙江省森
林生物量及生产力[J].林业科学,2009,9:13 ~ 17.
[9] 马炜,孙玉军. 我国的森林生物量研究[J]. 世界林业研究,
2009. 10;71 ~ 76.
[10] 陈先刚,张一平.重庆市退耕还林工程林固碳潜力估算[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8:7 ~ 15.
[11] 刘玉,刘德深.花岗岩地区碳汇计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地
球化学,2008,5:281 ~ 289.
[12] 黄耀,孙文娟.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进展
[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0,7:577 ~ 586.
[13] S Wanga,C J M Chena,B. Carbon sinks and sources in Chinas
forests during 1901 ~ 2001.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
ment 85 (2007)
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
524 ~ 537.
(上接第 69 页)
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开展引种适应性及抗性
的对比试验,选择最适合本地气候环境的品种,确保
引种效果。总的来说,粉葛是喜光的植物,在未郁闭
的经果林中能很好的生长,其豆科植物特有的固氮
功能能促进林木的生长,具有极强的抗旱和水土保
持能力。通过初步的引种对比试验,综合对比引进
的 8 个粉葛品种与本地的九顶大粉葛,九顶大粉葛、
地金一号、赣葛 8631 在适应性、生长速度、单位时期
生长量、抗逆性等方面表现最佳,可作为绵竹及周边
地区建设粉葛产业基地大力推广栽培。德阳市“30
万亩粉葛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项目区
种植户每年可直接为四川剑南春集团公司提供燃料
乙醇原料 50 万 t,并从中可获得销售收入 1. 2 亿元,
对促进项目区林农增收、改善震后生态环境,进一步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地区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德阳市 30 万亩粉葛产业基地建设项
目建议书.川林研工咨 200718.
[2] 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四川省绵竹市粉葛良种繁育基
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08318.
[3] 潘庆牧.广元地区引种杨树生长和适应性调查[J].四川林业
科技,2008,29(5).
555 期 王 锐,等:重庆市渝北区森林碳汇量估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