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4 1 卷第 5 期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Vol . 4 1 No . 5
2 0 1 4 年 1 0 月 Journal of Jiangsu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Oct . 2 0 1 4
文章编号:1001 - 7380(2014)05 - 0027 - 03
灌木柳无性系茎段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试验
陈智敏1,张 敏2* ,王保松2,黄利斌2,施士争2,张 珏2
(1.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2.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1153)
收稿日期:2014-07-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Cl胁迫下一氧化氮调控灌木柳液泡膜 H + - ATPase的分子机制”(31300515)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柳
树 H + - ATPase响应 NaCl胁迫的分子机制”(BK2011872)
作者简介:陈智敏(1987 -) ,女,河南商丘人,硕士,主要从事水环境植物配置研究与设计。
* 通信作者:张 敏(1980 -) ,女,内蒙古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植物逆境生物学及林木花卉良种繁育研究。
摘要:以灌木柳无性系 2345、2367 的嫩枝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2 种灌木柳芽
苗诱导最适培养基为 WPM + 6-BA 0. 4 mg /L + GA3 0. 1 mg /L + CH 500 mg /L + 活性炭 1 g /L + 蔗糖 30 g /L +
卡拉胶 6. 3 g /L;最适增殖及生根培养基为 WPM + 6-BA 0. 6 mg /L + NAA 0. 05 mg /L + CH 500 mg /L + 活性炭
1 g /L + 蔗糖 30 g /L + 卡拉胶 6. 3 g /L。将健壮生根苗移栽到含有泥炭和黄心土的基质中,其中泥炭与黄心土的
体积比为 1∶ 1,成活率大于 98%。
关键词:灌木柳;组织培养;茎段
中图分类号:S792. 12;Q943. 1 文献标识码:A doi:10. 3969 / j. issn. 1001 - 7380. 2014. 05. 007
柳树是杨柳科(Salicaceae)柳属(Salix)植物的
通称,全世界共有 526 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
区。中国有 257 种,120 个变种和 33 个变型,其中
绝大多数为灌木柳。灌木柳分布广、生长快、产量
高、热值高、抗逆性强、易于更新以及木材用途广泛,
是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风景林及用材林的重要组成
树种,也是备受关注的能源树种[1 - 2]。柳树种间及
其杂交子代的家系、无性系间都存在着非常丰富的
遗传变异,因此进行速生、高生物量、耐盐碱、抗病虫
害良种选育具有丰富的遗传基础[3]。
灌木柳的常规繁殖以扦插为主,不同种柳树插
条生根能力除了由遗传因素决定以外,还受到插条
年龄、粗度、木质化程度、有无生长叶或活动芽等指
标的影响,特别是繁殖时间有严格的季节限制。灌
木柳还可用播种育苗进行繁殖,但其种子较小,宜随
采随播,且不能保持良种原有的优良特性。组织培
养技术是目前林业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
要用途是林木的大规模繁殖和分子育种[4]。灌木
柳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成功建立,对其生物学
研究、遗传改良和多目标分子育种等工作的开展均
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以 2 种灌木柳无性系的茎段为初始外植
体,通过分析其离体再生的影响因素,探讨最佳组织
培养条件,建立高效离体再生体系,为柳树遗传转化
研究和分子育种的离体诱导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本试验所用材料为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遗传
育种研究所杂交培育的 2 个高生物量灌木柳无性系
2345、2367,其来源见表 1。
表 1 2 种灌木柳无性系及其来源
无性系 杂交时间 杂交时间 母本来源 父本来源
2345
簸箕柳 ×杞柳
(Salix suchowensis ×
S. integra)
2001年 江苏如皋 哈尔滨
2367
蒿柳 ×银柳(S. vim-
inalis × S. argyra-
cea)
2001年 英国 Long Aston 上海
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 1 ~ 2 年生柳树枝条,
摘除老叶,置于室温下水培 7 d,每天换水 1 次,以新
长出的嫩茎作为外植体。
1. 2 方法
1. 2. 1 材料处理 将新生嫩茎去叶,剪成长 4 cm
的小段,用洗衣粉水浸泡 20 min,自来水冲洗 5 次,
备用。
1. 2. 2 接种 将冲洗干净的外植体转到超净工作
台上,用 70 %(体积百分数)乙醇和 0. 1 % (质量
百分数)HgCl2作为消毒剂,酒精处理时间相同都为
40 s,升汞的处理时间分别为 2. 5,3,4,5 min 及 6
min,再用无菌水冲洗 5 ~ 7 次。
将消毒处理后的外植体剪去接触消毒液的伤口
部位,留 1 ~ 2 cm 带芽茎段接种在含有诱导培养基
的培养瓶中。每处理接种 20 瓶,每瓶 5 个外植体。
14 d后观察其污染及成活情况,并统计污染率。
1. 2. 3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诱导培养基:以 WPM
为基本培养基,其中均添加 CH 500 mg /L,活性炭
1 g /L,蔗糖 30 g /L和卡拉胶 6. 3 g /L,在 GA3质量浓
度相同的情况下,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 6-BA ,在
6-BA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
GA3,探索适合灌木柳丛芽诱导的激素质量浓度筛
选出合适的培养基配方。
选取相同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水培得到的嫩茎作
为外植体,用筛选出的适宜消毒时间进行消毒,消毒
后将其切成长 1 ~ 2 cm的茎段接种到添加不同质量
浓度激素的 WPM 培养基中(培养基中激素配比见
表 3) ,将其置于光照度为1 500 ~ 2 000 lx,每日光照
时间为 16 h,温度(26 ± 2)℃,相对湿度 65% ~
75%的条件培养;重复 3 次。培养 15 d 后统计萌
芽率。
增殖培养基:将诱导产生的试管苗,剪切成 1. 5
~ 2. 0 cm带有 1 ~ 2 个腋芽的节段,转接于以 WPM
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中
进行继代培养(培养基中激素配比见表 4)。培养环
境同初代培养,培养 20 d 后统计增殖系数。
1. 2. 4 炼苗 将增殖培养获得的健壮再生植株开
瓶培养 2 d 进行炼苗,取出试管苗,洗净,移栽到含
有泥炭和黄心土的基质中进行炼苗,其中泥炭与黄
心土的体积比为 1∶ 1。
1. 2. 5 结果评测指标 材料接种后,定期观察记录
生长情况,主要统计指标及计算公式如下[5]:
死亡率 /% =死亡的外植体数 /接种的外植体总
数 × 100;
污染率 /% =污染的外植体数 /接种的外植体总
数 × 100;
诱导率 /% =萌发出叶片的外植体数 /接种的外
植体总数 × 100;
增殖系数 /% =增殖后的芽苗数 /接种的外植体
总数 × 100;
生根率 /% =生根的外植体数 /接种的外植体总
数 × 100;
移栽成活率% =移栽成活的植株数 /移栽的植
株总数 × 100。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消毒处理对诱导培养的影响
由结果(见表 2)可知,不同灭菌处理对 2 种灌
木柳无性系的死亡率和污染率影响不尽相同。使用
质量分数为 0. 1%的 HgCl2消毒 5 min,2 个品种的成
活率均最高,分别为 98%和 99%,灭菌效果明显。
随着 HgCl2消毒时间的延长,污染率均降低,但对外
植体造成了伤害,致使死亡率升高。综合分析死亡
率、污染率的测定结果,2 种试验材料均以体积分数
为 75%的乙醇 40 s结合质量分数为 0. 1%的 HgCl2
处理 5 min为最佳消毒方案。
表 2 不同方式的灭菌效果
不同灭菌处理时间
70%
乙醇 / s
0. 1 %
HgCl2 /min
接种
瓶数
死亡率 /% 污染率 /%
2345 2367 2345 2367
40 2. 5 20 1 1 22 20
40 3 20 2 2 9 8
40 4 20 2 2 8 8
40 5 20 2 2 2 1
40 6 20 4 3 2 1
2. 2 不同激素质量浓度配比对诱导培养的影响
灌木柳 2345 及 2367 均在接种后 7 d 即开始萌
芽,从结果(见表 3)可以看出,2 个品种在各个培养
基间的差异均极显著,在 GA3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
下,诱导率随着 6-BA 质量浓度的增加均呈现先高
后低的趋势,在 6-BA质量浓度为 0. 4 mg /L时,诱导
率达 96%和 95%。在 6-BA 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
下,诱导率随着 GA3 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在
各个培养基中均有根产生。
2. 3 继代与增殖培养
组织培养苗的增殖指在无性条件下芽的生长与
分化,最后繁殖成完整植株[6 - 7]。本研究中,2 个品
种在不同激素组合间的差异均极显著。生长调节物
质配比对茎芽增殖的影响见表 4,在 GA3质量浓度
相同时,随着 6-BA质量浓度的增加,增殖系数呈现
先降后增的趋势。在 6-BA 质量浓度相同时,随着
NAA质量浓度的增大增殖系数逐渐降低。在各个
培养基中均有大量根系产生,其中在培养基 WPM +
6-BA 0. 6 mg /L + NAA 0. 05 mg /L + CH 500 mg /L
82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第 41 卷
+ 活性炭 1 g /L + 蔗糖 30 g /L + 卡拉胶中 6. 3 g /L
的增殖系数可达 4 ~ 6 倍,生根率高达 100%。
表 3 不同激素组合对灌木柳带芽茎段萌发的影响
激素组合 /(mg /L) 诱导率 /% 萌发后长势
6-BA GA3 2345 2367 2345 2367
0. 2 0. 1 92 ab 93 abc 苗高且壮 苗高且壮
0. 4 0. 1 96 c 95 c 苗高且壮 苗高且壮
0. 6 0. 1 95 c 94 bc 苗高且壮 长势一般
0. 8 0. 1 95 bc 92 ab 苗高且壮 长势一般
0. 6 0. 01 90 a 91 a 长势一般 长势一般
0. 6 0. 05 95 ab 92 ab 长势一般 长势一般
0. 6 0. 08 94 bc 93 abc 长势一般 长势一般
0. 6 0. 1 95 c 94 bc 苗高且壮 苗高且壮
0. 6 0. 12 95 c 94 bc 苗高且壮 苗高且壮
同列中相同字母间表示差异不显著,P < 0. 01。
2. 4 驯化移栽
将试管苗株高 6 ~ 8 cm、根系发达,根长且叶片
展开的再生植株开瓶培养 2 d 进行炼苗,取出试管
苗,洗净,移栽到含有泥炭和黄心土的基质中,其中
泥炭与黄心土的体积比为 1∶ 1,然后浇透水,用塑料
薄膜覆盖容器口,保持温度 24 ~ 28 ℃,相对湿度
75% ~85%,适当遮荫,培养 15 ~ 20 d 至长出的新
叶完全展开后,去掉覆盖的塑料薄膜,获得灌木柳苗
木,成活率 98%以上(见图 1)。
3 结论与讨论
酒精对细胞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和杀伤性,容易
使被处理的材料受到损伤,因此把握好消毒时间是
保持材料活性的关键。以灌木柳茎段为外植体进行
组织培养时,适宜的消毒条件为以 70 %(体积分
数)乙醇 40 s + 0. 1 %(质量百分数)升汞 5 min。
表 4 不同激素组合对灌木柳带芽茎段增殖的影响
激素组合 /(mg /L) 增殖系数 苗生长情况
6-BA GA3 NAA 2345 2367 2345 2367
0. 6 0. 12 2. 2 a 2. 17 a 叶片稍泛黄,根系发达 叶片稍泛黄,根系发达
0. 8 0. 12 1. 6 a 1. 6 a 根长苗壮 叶绿苗壮
1. 2 0. 12 2 a 2. 16 a 根长苗壮 叶绿苗壮
0. 6 0. 05 5 b 5 b 根长苗壮 叶绿苗壮
0. 6 0. 1 2. 7 a 2. 38 a 根长苗壮 叶绿苗壮
0. 6 0. 15 2 a 2. 03 a 根长苗壮 叶绿苗壮
相同字母间表示差异不显著,P < 0. 01。
图 1 灌木柳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2 种灌木柳芽苗诱导最适培养基为 WPM 基本
培养基 + 6-BA 0. 4 mg /L + GA3 0. 1 mg /L + CH
500 mg /L + 活性炭 1 g /L + 蔗糖 30 g /L + 卡拉胶
6. 3 g /L。在选择茎段培养基时,激素搭配应以外植
体不愈伤化为基本原则,使其直接发育长成植株。
因为若经过愈伤组织分化,植株容易发生变异,所以
倡导以不含生长素的培养基进行茎尖分生组织的
诱导[8]。
本研究中最适增殖培养基为 WPM 基本培养基
+ 6-BA 0. 6 mg /L + NAA 0. 05 mg /L + CH 500
mg /L + 活性炭 1 g /L + 蔗糖 30 g /L + 卡拉胶 6. 3
g /L。在该培养基中同时可获得健壮的生根苗,无
需专门的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阶段。活性炭可促进
( 下转第 45 页)
92第 5 期 陈智敏等:灌木柳无性系茎段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试验
过引种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遗传材料,缩小我国
鸡爪槭品种选育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有些引进品种
可能仅适应选育国家当地的气候环境,前期研究发
现日灼伤害是影响引种鸡爪槭生长和观赏价值的重
要原因。因此,加强引进品种的适应性研究,并通过
人工杂交、实生后代选育等方式,不断创制观赏价值
高、适应我国长江流域夏季高温高湿气候环境生长
的优新品种。(3)优化鸡爪槭品种的繁殖技术。研
究不同砧木树种对鸡爪槭园艺品种嫁接苗的生长影
响,为不同品种选择生长快、亲和力强的专用砧木。
研发和完善鸡爪槭品种的组织培养、体胚培养等技
术,逐步实现良种苗木的工厂化繁育。
参考文献:
[1]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46 卷[M]. 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8.
[2] 徐廷志.槭树科的地理分布[J]. 云南植物研究,1996,18(1) :
43-50.
[3] 贾志国,张 丽.几种槭树属树种的生物学区分[J].中国园艺
文摘,2012(3) :131-132.
[4] Vertrees J D,Gregory P. Japanese Maples:The Complete Guide
to 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M]. Portland:Timber Press,2009.
[5] 张 毅,刘 伟,李桂祥.世界各国的日本枫树垂枝型园艺品
种资源[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0) :73-82.
[6] 李冬林,王宝松.江苏槭属植物资源的分布与应用研究[J].江
苏林业科技,2004,31(2) :6-8.
[7] van Gelderen D M,de Jong P C,Oterdoom H J. Maples of the world
[M]. Portland:Timber Press,1994:116-119.
[8] 尹燕雷,苑兆和,冯立娟,等.国外枫树优良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J].山东林业科技,2009(2) :18-21.
[9] 赵亚洲,卓丽环,张 琰. 2 种红枫的高温半致死温度与耐热
性[J].上海农学学报,2006,22(2) :51-53.
[10] 李淑顺,李倩中,唐 玲,刘晓宏,等. 鸡爪械叶片 PSⅡ活性比
较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6) :1875-1878.
[11] 陈庆生,王伟伟,窦全琴. 高温胁迫对鸡爪槭品种生理特性的
影响[J].江苏林业科技,2013,40(5) :1-5.
[12] 李倩中,刘晓宏,李淑顺,等.不同季节 3 个鸡爪槭品种的光合
与生理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 :149-151.
[13] 李冬林,王宝松,韩杰峰,等.观赏槭树的苗期试验初报[J].江
苏林业科技,2007,34(1) :10-14.
[14] 周正廷,周正宝,林玉美,等.红枫等槭树科园林观赏植物高接
试验与技术应用[J].林业实用技术,2007,(1) :40-41.
[15] 柏劲松.鸡爪槭繁殖方法[J].林业实用技术,2004(10):21-22.
[16] 李育彬,孔四海,刘 艳. 红枫全光喷雾扦插繁殖试验初报
[J].防护林科技,2010(6) :39-40.
[17] 张建国,崔会平. 观叶树种数红枫[J]. 中国花卉园艺,2002
(2) :33.
[18] 陈宏管.鸡爪槭嫩枝扦插试验研究[J].安徽林业,2007(3):24.
[19] 李倩中,刘晓宏,李淑顺,等. 鸡爪槭新品种金陵黄枫组培技
术初探[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4) :49-50.
( 上接第 29 页)
组织培养苗健壮生长,有利于根的生成[9]。组织培养
苗根系有避光生长的特性,活性炭可提供暗环境,为
培养基中光敏性生长素的积累提供合适的环
境[10 ~ 11]。由于根顶端能产生利于根生长的 IAA,但
IAA 易受光氧化而被破坏,因此活性炭的作用正是通
过减弱光照保护了 IAA,从而间接地促进了根的生
长。本研究也发现如果不加活性炭植株会变弱,且根
系减少。
近些年,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为柳树遗
传育种开创了新的途径。柳树组织培养的难易与基
因型、培养基的类型和光照温度等培养条件密切相
关[12]。如何继续提高芽的增殖系数和试管苗的成
苗速度,建立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
研究。
参考文献:
[1] 涂忠虞. 柳树育种与栽培[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7-9.
[2] 施士争,隋德宗,王红玲,等.灌木柳速生无性系的耐盐性选择
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 :72-77.
[3] 涂忠虞. 柳树生物量及其利用[J]. 江苏林业科技,1988,15
(2) :1-5.
[4] 何禹璇,郭东全,钱雪艳,等.大豆体细胞胚胎组织培养及遗传
转化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6) :21-27.
[5] 陈正华.木本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1986:24-74.
[6] Rao M S and Purohit S D. In vitro shoot bud differentiation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in Celastrus paniculatus Willd[J]. Biologia
plantarum,2006,50(4) :501-506.
[7] 谷瑞升,蒋湘宁,郭仲璟.植物离体培养器官发生调控和控制
的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1999,16(3) :238-244.
[8] 张富荣 ,郝文胜,赵永秀.赤霉素在马铃薯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J].中国马铃薯,2009,23(4) :235-238.
[9] 王平红.活性炭对蓝莓组培苗生根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22) :11762-11763.
[10] 韩文璞,袁明莲. 活性炭在甜樱桃组织培养中的应用[J]. 落
叶果树,2001(3) :7-8.
[11] 刘根林,梁珍海,朱 军. 活性炭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作用概
述[J]. 江苏林业科技,2001,28(5) :46-48.
[12] 关亚丽,陈 英,黄敏仁.簸箕柳组织培养初步研究[J]. 海南
师范大学学报,2009,22(2) :204-208.
54第 5 期 吕运舟等:鸡爪槭园艺品种分类及栽培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