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青霉素钠致哮喘 1例
潘淑梅 张淑欣
青霉素钠是广谱抗生素 ,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如急
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源性心脏病等疗效显著 ,但因使用青霉素
过敏者也时有发生。 现将我院静脉输入青霉素钠致严重哮喘 1
例介绍如下。
1 病历简介
患者 ,女 , 62岁。 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40年加重 10天 ,
于 2001年 1月 29日入院。 入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查体:体温 37. 5°C,脉搏 80次 /分 ,血压
18 /12 k Pa。 听诊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口罗音。 给予持续低流量吸
氧 ,青霉素皮试阴性后 ,用 0. 9%生理盐水 250 ml加青霉素钠
320万 U静滴 ,每分钟 50滴 ,每天 2次。第一次输入 5分钟后患
者自感胸闷不适 ,流清涕 ,经调整输液速度至 30滴 /分 ,密切观
察 , 10分钟后上述症状消失。 3天后因疗效不明显 ,增加青霉素
剂量至 400万 U,每天 2次 ,共计 14天。
间隔 10日后 ,患者因受凉 ,病情反复 ,又于青霉素皮试阴性
后 ,输入 0. 9%生理盐水 250 m l加青霉素钠 400万 U,滴速 50
滴 /分 ,约 5分钟后患者感胸闷、憋气加重 ,呼吸急促 ,大汗淋漓 ,
两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约 3 mm,对光反应存在 ,颈软 ,两肺呼
吸音粗 ,可闻及干性口罗音 ,心律整 ,心率 130次 /分 ,各瓣膜听诊
作者单位: 266209 山东省即墨市田横镇卫生院
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血压 24 /13 kPa,立即停止输入青霉素组液
体 ,给予 5%葡萄糖静滴 ,分次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1 mg,地塞米松
10 mg ,同时给予高浓度吸氧 ,流量为 8L /分 ; 2分钟后患者恶心、呕
吐一次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无咖啡样物 ,给予异丙嗪 50 mg肌内
注射 ; 3分钟后再次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10 mg ,上述症状略有缓解 ;
5分钟后给予 50%葡萄糖 20 ml加毛花苷 C(西地兰 ) 0. 4 mg静脉
注射 , 40分钟后 ,患者喘憋缓解 ,呼吸平稳 ,无恶心、呕吐 ,两肺闻及
散在干性口罗音 ,心率 90次 /分 ,血压 17. 5 /11 k Pa。
2 讨 论
变态反应是应用抗生素的常见不良反应 ,尤其是青霉素钠的
过敏反应更为多见 ,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笔者认为本例病人
属于Ⅰ 型变态反应 ,以哮喘为主要临床表现 ,此类患者可能由于遗
传因素或获得性免疫缺陷 ,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 G( IgG )、免疫球
蛋白 A( Ig A)等保护性抗体少 ,免疫球蛋白 E( IgE)产生量多 ,因而
受致敏药物刺激性影响容易出现免疫损伤 ,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
状。因此 ,在临床应用青霉素钠时 ,皮试阴性者 ,在用药过程中也有
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在注射药物后 ,应严密观察病人 20分钟 ,无反
应发生方可离开。 遇有任何类型的过敏反应或病人主诉不适 ,如胸
闷、头晕、哮喘、皮肤发痒等症状出现 ,应立即停止继续给药 ,并根
据病情给予准确及时的对症治疗和护理。
(收稿: 2001- 09- 07 编辑:阳 光 )
斯奇康注射液过敏反应 1例报告
李子南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性 , 12岁。因经常患感冒 ,且干咳少痰一周 ,于 2001
年 10月 13日来我院门诊要求注射斯奇康。 查体:一般情况良
好 , T36. 9°C, P102次 /分 , R26次 /分。 结膜无充血 ,双侧扁桃体
不肿大 ,咽部稍红。 心界不大 ,无杂音 ,两肺呼吸音清晰 ,肝脾肋
下未触及腹部无移动性浊音。
治疗经过: 在医院门诊注射室注射斯奇康 1 mg (湖南九芝
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20010307) ,约 10分钟后 ,患者出现
胸前不适 ,呼吸急促困难 ,鼻翼微扇动 ,三凹征明显 ,面色潮红 ,
恶心欲吐 ,全身皮肤出现红色丘疹 ,瘙痒 ,出汗。P140次 /分 , R60
次 /分。 嘱患者平卧 ,肌注氯苯那敏 (扑尔敏 ) 4 mg ,异丙嗪 20
作者单位: 422300 湖南省洞口县中医院
mg ,输氧。 30分钟后 ,诸症消失。
2 讨 论
斯奇康系免疫调节剂 ,主要有双向免疫调节 ,增强巨噬细胞
和杀伤细胞 (简称 K细胞 )的功能 ,诱生干扰素 ,提高血清 C3含
量 ,封闭 IgE,稳定肥大细胞膜。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
及过敏性鼻炎和结缔组织病。 因此患者使用斯奇康在药理学和
临床适应证方面并无不妥。 但斯奇康的主要成分是卡介菌多糖
和核酸 ,曾有文献报道卡介菌过敏。 故在寻找患者的过敏原因
时 ,从追问个人史中得知患者 2岁时肌注卡介菌后也出现过类
似反应 ,经抢救治疗后脱险。 由此可以推测 ,患者此次出现过敏
反应亦为卡介菌多糖所致。因此笔者建议 ,在斯奇康的说明书禁
忌证项内增加“对卡介苗过敏者慎用本品”。
(收稿: 2002- 01- 18 编辑:罗远超 )
大黄的药用价值述评
刘吉才 杨才成
祖国医学运用大黄治疗疾病约千余年 ,历代医药学家都曾
作者单位: 725731 陕西省旬阳县双河中心卫生院
对大黄作过精辟的论述。 如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
论大黄具有“下瘀血 ,血闭寒热 ,破疒徵瘕积聚 ,留饮宿食 ,荡涤肠胃 ,
·42·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3年 1月第 10卷第 1期
推陈致新 ,通利水谷 ,调中化食 ,安和五脏”的作用。唐· 甄权《药性
本草》: “通女子经候 ,利水肿 ,利大小肠 ,……小儿寒热 ,时疾烦热 ,
蚀脓”。金· 张元素《洁古珍珠囊》: “泻诸实热不通 ,除下焦湿热 ,消
宿食 ,泻心下痞满”。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论大黄治“下痢赤
白 ,里急腹痛 ,小便淋沥 ,实热燥结 ,潮热谵语 ,黄疸、诸火疮”。后历
代医家几经发挥 ,将大黄的功效归纳为“攻积导滞 ,泻火凉血 ,逐瘀
通经”的作用。因此 ,大黄历来被喻为治病的“要药” ,广泛应用于临
床各科病证的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进展 ,医学科学工作者对
大黄的上述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实验性研究。
1 大黄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消化系统中的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并食管下端及胃底静
脉曲张破裂出血 ,都因出血急骤 ,而且量多 ,是医生治疗时颇感
棘手的常见危症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运用大黄治疗本病 ,止血快
速 ,疗效肯定 ,如兰州市人民医院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上消化
道出血 96例 ,止血率 94. 8% ,止血时间在 2天内。 上海某医院
用单味大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366例 ,有效率 98%以上 ,止血
时间在 1~ 3天。 现代医学研究 ,大黄止血的原理可能是与大黄
使纤维蛋白显著增加 ,影响凝血过程及缩短凝血时间有关。又有
研究证明 ,大黄能直接作用于血管 ,加强血管紧张性收缩活动力
或血管自律活动的频率与幅度 ,从而得到大黄能止血的结论。
2 大黄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泌尿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是急、慢性肾炎 ,其次为泌尿系结
石、肾梗死。 这些病会演变到肾功能衰竭的危重症候 ,病死率极
高。在这方面中药大黄以其攻下 ,荡涤六腑 ,降浊排毒的作用 ,治
疗本病可获得卓著疗效。如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用 50%大黄注射
液 200毫升 ,加入 10%葡萄糖注射液 250毫升中静脉滴注 ,每
日 1次 ,治疗 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均获良效。又有临床报道用生
大黄等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肾功能衰竭 20例 ,结果明显改善了患
者临床症状 ,尿素氮由治疗前的 35. 2 mmol /L ( 98. 7 mg /dl)下
降至 18. 8 mmo l / L( 52. 6 mg /dl) ,肌酐由 642. 7μmol /L ( 7. 27
mg /dl)下降至 474. 7μmo l /L ( 5. 37 mg /dl)。笔者在成都中医学
院附院进修时 ,观摩了该院采用的大黄为主药的制剂 ,经结肠灌
肠治疗肾功能衰竭 ,结果疗效亦佳。 现代医学研究 ,大黄的泻下
脱水排毒原理可能是大黄所含的有效成分大黄酸、二蒽酮苷通
过刺激肠壁 ,增加肠蠕动 ,抑制钠离子再吸收 ,防止其从肠腔转
运至组织间 ,大量水分留滞肠道而促进排便 ,防止了肠道内毒素
的吸收 ,从而起到类似结肠透析的作用。又因大黄对多种细菌有
抑制作用和活血化瘀作用 ,故大黄实为治疗尿毒症的要药之一。
3 大黄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大黄以其通腑泻下 ,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病人临床症状 ,
缩短病人语言及肢体活动功能恢复时间。 如上海中医杂志报道
运用大黄泻下作用治疗 220例脑卒中病人 ,属腑实型者占总例
数的 44. 7%。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三化汤 ,即大黄、枳实、厚朴、羌
活治疗脑血管意外 15例 ,都获得显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运用
大黄泻下 ,能促进新陈代谢 ,排除肠道蕴积的毒性产物 ,通过泻
下逐水 ,降低颅内压 ,减轻脑水肿的发生。而运用大黄活血化瘀 ,
则是①扩张脑血管 ,改善脑血循环 ;②改善微循环 ;③改善血液
流变性 ;④抑制血小板聚积、粘附 ;⑤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⑥降低
血脂 ,减轻动脉内膜斑块形成 ;⑦有抗脑缺氧的作用。
在儿科因小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 ,调节功能不健全。在许多
疾病中 ,多伴有高热惊厥发生。 中药大黄以其苦寒攻下 ,通腑泻
热的功效在改善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 笔者在临床经验中针对
由阳明腑实证所致的小儿高热惊厥 ,多运用通腑泻热的大黄为
主药 ,每获良效。现代研究证明 ,大黄泻下退热的原理:①能荡涤
肠道 ,排除蕴积之细菌及其毒性产物 ,改善肠道血运 ,清除肠源
性毒素的吸收 ;②一些通腑泻下方药某种介质对体温调节中枢
的影响 ,产生了解热作用。
4 大黄在治疗急腹症中作用的研究
近年来以中药大黄为主药组方 ,采取中西医结合诊治急腹
症已有突破性研究成果。 如湖北中医学院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化
脓性胆管炎伴休克 37例 ,用的清胆注射液中主药为大黄 ,治愈
率为 64. 87%。现代研究证明 ,大黄在治疗急腹症中的药理机制
亦是与其能攻下通腑 ,泻热解毒的作用相关。①泻下药能缓解肠
道平滑肌痉挛 ,清除梗阻 ,增加大肠的蠕动 ,清除肠道病菌毒素
的吸收 ;②改善肠道血流量及肠道缺血 ,减少炎性渗出 ;③缓解
奥迪 ( Oddi)括约肌的痉挛 ,增加胆汁的分泌排泄 ;④有解热作
用。大黄含有大黄酸、大黄素 ,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其抗病原微生
物作用 ,主要是抑制细菌的糖代谢及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5 大黄在治疗肝炎中作用的研究
如北京某医院临床报道 ,用 50%大黄注射液 40~ 80 ml,加
入 10%葡萄糖注射液 200~ 300 ml内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分析
69例急性重型黄疸型肝炎的治疗 ,表明本药有较明显的降低血
清胆红素的作用 ,改善肝功能 ,缓解临床症状。 研究证明大黄的
泻下清热 ,实质上是清除排泄肠道内毒素 ,改善肝肠循环。
综上所述 ,中药大黄以其苦寒攻下 ,清泻热毒 ,荡涤六腑 ,活
血祛瘀的药理作用 ,在内、外、妇、儿、骨伤科等病症中都有广泛
应用前景。
(收稿: 2001- 12- 11 修回: 2002- 02- 26 编辑:辛 雨 )
关于儿童用药剂量的一种新估算方法
吕贤荣
儿童用药的剂量不同于成人 ,每个儿童在不断成长的过程
中 ,其用药剂量亦随之改变。因此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 ,确定
其用药剂量比成年人要困难 ,我们能用以下几种方法〔1〕。
作者单位: 266400 山东省胶南市人民医院
方法 1: 每日 (次 )每千克体重用量×体重
方法 2: 单位体表面积用量×体表面积
方法 3: 成人剂量×儿童体重 /成人体重 (常用 50 kg )
方法 4: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 /成人体表面积 (常用 1.
·43·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3年 1月第 10卷第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