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栽培药用大黄不同部位中5种蒽醌类衍生物的含量分析



全 文 :栽培药用大黄不同部位中 5种蒽醌类
衍生物的含量分析
邹 亮1, 周 浓2, 谢 静3, 李雯娴4, 向达兵1, 赵 钢1
(1.成都大学生物产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6; 2.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重庆 万州 404000;
3.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重庆 江北 401121; 4.大理学院药学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摘 要:测定栽培药用大黄药材不同部位中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及总蒽醌的含量,采用 Agela Venusil XBP-C18柱(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 1.0 mL/min,检测波长为 254 nm,柱温为 35℃。 结果表明,栽培药用大
黄不同部位均含有 5种蒽醌类衍生物且含量差异较大,主要分布在根、根茎、须根中,而茎、叶柄、叶片、花序未检出大黄素甲醚。须
根、根中游离蒽醌、总蒽醌及结合蒽醌的总含量高于其他部位;地下部分游离蒽醌、总蒽醌及结合蒽醌的总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
分。 该方法能准确简便地提取药用大黄植物中的蒽醌类衍生物并分析其含量,可为合理开发药用大黄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药用大黄; 不同部位; 蒽醌;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R284.1; O65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12)18-0118-05
Contents of five kinds of anthraquinones from different
medicinal parts of cultivated Rheum officinale
ZOU Liang1, ZHOU Nong2, XIE Jing3, LI Wen-xian4, XIANG Da-bing1, ZHAO Gang1
(1.College of Biological Industry,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6, China;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4000, China;
3.Chongqing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Chongqing 401121, China;
4.College of Pharmacy, Dali University, Dali 671000, China)
Abstract: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free anthraquinons, combined anthraquinons and total anthraquinons from different medicinal
parts of Rheum officinale, Agela Venusil XBP-C18 (4.6 mm×250 mm,5 μm) was used with methanol-0.1% posphoric acid solution as
mobile phase at the flow rate of 1.0 mL/min, the wavelength was set at 254 nm, temperature was set at 3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5
kinds of anthraquinons existed in different medicinal parts of R. officinale and the content was obvious different. The anthraquinons
mainly distributed in root, stem and fibrous root, the physcione was not detected in stem, peliole blade and inflorescece. The contents of
free anthraquinons, total anthraquinons and combined anthraquinons from fibrous root and root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which
was much more underground part than that of the aboveground part. Methods established could be easily and exactly used to extract and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anthraquinons in R. officinale and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R.
officinale.
Key words: Rheum officinale; different medicinal parts; anthraquinons; HLPC; content determination
大黄是国际上应用广泛的重要植物药之一,日本、韩
国、英国等 19 个国家的法定药典将大黄定为可使用的药
物,为常用保健食品的成分之一 [1]。 药用大黄为蓼科植物
药用大黄 Rheum offiunate Baill.,被中国药典规定为中药
大黄的原植物之一 [2]。 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以
部分游离、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 [3];这类
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泻下、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保
肝、利胆、降血脂、镇痛等生物活性[4]。
大理市花甸坝地方国营药材场种植大黄达数千亩 [5],
而且药用大黄有效成分含量高、品质佳,与我国历史上大
黄传统出口的产地品种基本吻合,是我国大黄品种中珍贵
的优质种质资源[6]。 目前关于药用大黄的研究资料表明,不
仅其根及根茎入药,而且叶片、叶柄等均有入药使用的习惯
[7-8],且非传统入药部位具有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资源
丰富。 目前已有唐古特大黄等大黄属植物不同部位的游离
及结合蒽醌含量的报道[9-10],但 HPLC法对药用大黄不同部
位蒽醌含量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报道。 为此, 本试验采用
HPLC 法,针对栽培药用大黄根、根茎、须根、茎、叶柄、叶
片、花序、种子中的游离及结合型蒽醌类成分进行分析,确
定各成分在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和含量, 以期为药用大黄
的内在质量评价及大黄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药用大黄样品于 2010年 7月采自云南省大理市花甸
坝药材种植基地, 经鉴定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全株。
1.2 试验方法
1.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芦荟大黄素、 大黄
收稿日期:2012-09-04
作者简介:邹亮(1979-),男,博士,副教授,E-mail:zouliang@cdu.
edu.cn
通讯作者:周浓(1978-),男,硕士,副教授,E-mail:erhaizn@126.
com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年第 18期118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2.18.058
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对照品适量,分别置于
25 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为各对
照品贮备液(芦荟大黄素 0.400 mg/mL、大黄酸 0.400 mg/mL、
大黄素 0.600 mg/mL、 大黄酚 0.600 mg/mL、 大黄素甲醚
0.600 mg/mL)。 分别精密量取上述对照品贮备液 1.25、
1.25、1.00、2.00、1.00 mL,置于 10 mL 量瓶中,用甲醇稀释
至刻度,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Ⅰ)。 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
溶液(Ⅰ)0.50 mL,置于 10 mL 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
度,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Ⅱ)。
1.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游离蒽醌供试品溶液:取
药用大黄样品粉末(过 4号筛)约 0.20 g,精密称定,置 100
mL 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 70%甲醇 35 mL,室温浸泡 2
h,密塞,超声处理 30 min,过滤,重复 1 次,合并提取液,
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 10 mL。
(2)总蒽醌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1)滤液 2 mL,
置 100 mL烧瓶中,挥去溶剂,加 8%盐酸溶液 15 mL,超声
处理 10 min,再加三氯甲烷 15 mL,加热回流 1 h,放冷,置
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
分取三氯甲烷层, 酸液再用三氯甲烷提取 3 次, 每次 15
mL,合并三氯甲烷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置
水浴中微热溶解,转移至 5 mL 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
匀。
1.2.3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ela Venusil XBP-C18 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75︰
2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进样
量:10 μL。
2 结果与分析
2.1 色谱条件的优化
对不同流动相体系、检测波长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
法[1-3,11]进行考察。 结果显示,甲醇-0.1%磷酸溶液(75︰25)
的流动相体系梯度洗脱所得到色谱图基线较平稳且分离
效果较好; 检测波长在 254 nm 处所测物质均有最大吸
收。 对照品和药用大黄样品分离的色谱图见图 1、图 2。
A. 对照品;B. 根;C. 根茎;D. 须根;E. 茎;F. 叶柄;G. 叶片;H. 花序;I. 种子
1. 芦荟大黄素;2. 大黄酸;3. 大黄素;4. 大黄酚;5. 大黄素
图 1 对照品及样品的 HPLC 图(游离蒽醌)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1 2 3 4
1
2 3
4
5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5
A B C
FED
G H I
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0 1 2 3 4 5 6 7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
t/min t/min t/min
t/mint/mint/min
t/min t/min t/min
0 1 2 3 4 5 6 7
A. 对照品;B. 根;C. 根茎;D. 须根;E. 茎;F. 叶柄;G. 叶片;H. 花序;I. 种子
1. 芦荟大黄素; 2. 大黄酸;3. 大黄素;4. 大黄酚;5. 大黄素
图 2 对照品及样品的 HPLC 图(总蒽醌)
1
2
3 4
5
A
1
2
3
4
5
B 1 2
3
4
5
C
F
1 2
3
41 2
3 4 5
E1
2 3
4
5
D
1 2
3
4
G
1
2
3
4
H
1
2
3
4
5
I
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
t/min t/min
0 1 2 3 4 5 6 7
t/min
0 1 2 3 4 5 6 7
t/min
0 1 2 3 4 5 6 7
t/min
0 1 2 3 4 5 6 7
t/min
0 1 2 3 4 5 6 7
t/min
0 1 2 3 4 5 6 7
t/min
0 1 2 3 4 5 6 7
t/min
119
2.2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 (Ⅱ)1、2、5、10、15、20
μL和混合对照品溶液(Ⅰ)1、2、5、10、15、20 μL,注入液相
色谱仪并测定各成分的色谱峰面积,得进样量 X(μg)与
峰面积 Y的线性方程。 结果表明,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
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进样量分别在 0.0025~1.0000、
0.0025 ~1.0000、0.0030 ~1.2000、0.0060 ~2.4000、0.0030 ~
1.2000 μg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
Y=5402.5X-5.376 5(r=0.9999)、Y=2363X-1.0473(r=0.9999)、
Y=3178.8X+2.7416(r=0.9998)、Y=5031X+9.1262(r=0.9999)、
Y=1676.1X-2.3396(r=0.9996)。
2.3 精密度试验
以混合对照品溶液(Ⅰ)连续进样 6 次,测定峰面积,
计算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
RSD 分别为 0.13%、0.14%、0.03%、0.21%、0.27%, 表明仪
器精密度良好。
2.4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药用大黄(根)样品 6 份,按 1.2.2 方法
制备供试品溶液, 在 1.2.3的色谱条件下测定。 结果游离
蒽醌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
峰面积的 RSD 分别为 2.16% 、1.74% 、1.31% 、2.07% 、
1.69%,总蒽醌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
黄素甲醚峰面积的 RSD 分别为 1.73% 、2.75% 、1.85% 、
2.16%、1.73%,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2.5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药用大黄(根)样品溶液,室温密闭放置,分别
于 0、4、8、12、16、24 h 进样 10 μL测定。 结果游离蒽醌中
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峰面积
的 RSD分别为 0.51%、0.72%、0.32%、1.38%、0.39%, 总蒽
醌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峰
面积的 RSD 分别为 0.17%、0.46%、0.45%、1.50%、0.41%,
表明供试品溶液在 24 h内稳定。
2.6 加样回收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药用大黄 (根) 约 0.10 g, 共 9
份,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的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
大黄酚、 大黄素甲醚对照品, 按 1.2.2方法制备供试品溶
液,在 1.2.3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计算游离蒽醌。结果表明,
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平均
回收率分别为 96.85%、99.57%、104.74%、95.87%、96.29%,
RSD 分别为 2.95%、2.84%、2.77%、1.89%、2.56%, 符合分
析要求。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药用大黄(根)约 0.10 g,共
9 份,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的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
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对照品,按 1.2.2 方法制备供试品
溶液,在 1.2.3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计算总蒽醌。结果表明,
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平均
回收率分别为 99.27%、96.45%、105.12%、97.03%、96.38%,
RSD 分别为 1.21%、2.66%、0.41%、2.09%、2.85%, 符合分
析要求。
2.7 样品测定
按上述色谱条件对药用大黄不同部位进行蒽醌含量
测定,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供试品溶液注入色谱仪,测定
结果见表 1、表 2。
由表 1可知,药用大黄不同部位中除叶柄、叶片、花序
中未检出游离型及结合型大黄素甲醚及茎中未检出游离
型大黄素甲醚外, 均含 5 种蒽醌类化合物且含量差异较
大,但主要还是分布在根、根茎、须根中,与中国药典规定
药用部位基本一致, 但中国药典规定大黄采收时除去须
根,从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来看是否合理,值得商榷[1]。 游
离蒽醌总量的高低顺序是:须根>根>种子>根茎>花序>叶
片>叶柄>茎, 结合蒽醌总量的高低顺序是: 根>须根>根
茎>种子>花序>茎>叶片>叶柄, 蒽醌总量的高低顺序是:
根>须根>根茎>种子>花序>叶片>叶柄、茎。地上部分蒽醌
含量最高的是种子,显著高于地上其他部位。 各蒽醌类化
合物在不同部位中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根、根茎中大黄酚、
大黄酸含量较高,须根、种子中大黄酚含量最高,叶片、茎、
叶柄、花序中大黄素含量最高。
由表 2可知, 药用大黄中地下部分游离蒽醌总量、结
合蒽醌总量和蒽醌总量远高于地上部分蒽醌总量, 地下
部分、地上部分以结合蒽醌为主,其中地下部分中大黄酚、
大黄酸含量较高,地上部分大黄素含量最高。 但不同研究
者关于药用大黄品质最佳的报道截然相反 [6,12-13],其原因有
待进一步研究。
3 结论与讨论
同一采收期不同植株的充分含量有所差异,因此本研
究采用同一株大黄采样以减少试验误差。 次生代谢产物
是药用植物的重要特征, 合成和利用次生代谢产物是其
适应环境的重要对策之一 [14]。 药用大黄的不同部位中,5
种蒽醌类化合物的总量和各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构成
比存在一定差异, 但本研究测得不同部位的芦荟大黄素∶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比例为 1∶(0.1977~
10.6969) ∶(0.7654~15.7607) ∶(0.2941~10.3354) ∶(0~25.1818)。
表明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在药用大黄不同部位中的生物合
成、运输、积累和消耗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15]。但不同植株
同一部位各成分构成比却很相近, 说明其成分的构成比
趋向稳定, 大黄蒽醌类衍生物的生物合成的来源可能是
相近的,与范积平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
据报道,大黄真正的泻下成分是大黄酸蒽醌 [17]。 本试
验结果表明,药用大黄根及根茎中大黄酸含量较高,其他
部位大黄酸含量较低但大黄酚、大黄素含量较高,尤其是
须根及地上部分, 这为非药用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
发创造了可能性。 目前利用的根部均为根的较粗部分,鲜
根直径一般在 3 cm以上, 较细的须根是否也可药用值得
加以研究。 近年来随着大黄的用途逐年拓宽, 除药用外,
还广泛用于保健品、绿色食品等多个非医药领域,因此国
内外需求量逐年增长[18]。 目前有关研究表明,大黄素具有
显著的减肥、降脂等作用[19],可以作为减肥、降脂等保健品
的重要原料之一。 总之,我国大黄属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且
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如果
在利用大黄药材入药部分的同时, 特别是充分利用须根
120
表 1 不同部位药用大黄中蒽醌含量的比较 (mg/g)
部位

根茎
须根

叶柄
叶片
花序
种子
No.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芦荟大黄素
0.7994
2.2667
0.8057
1.6323
0.7595
2.3560
0.3161
0.9644
0.2850
1.2820
0.2886
1.1950
0.9391
1.3770
0.9442
1.3870
0.8422
2.1160
0.0034
0.0033
0.0037
0.0044
0.0037
0.0036
0.0054
0.0541
0.0176
0.0564
0.0061
0.0579
0.0199
0.0966
0.0362
0.0498
0.0227
0.0868
0.0408
0.1612
0.0305
0.1398
0.0310
0.1370
0.2000
0.1968
0.1885
0.2935
0.1992
0.2168
大黄酸
1.7205
4.2869
1.7520
3.9234
1.6490
4.3500
0.8215
2.5590
0.7254
3.3240
0.7463
3.1240
1.0704
1.6390
1.078
1.6810
0.9304
2.4130
0.0320
0.0353
0.0330
0.0375
0.0298
0.0840
0.0343
0.0133
0.0537
0.0299
0.0368
0.1372
0.0125
0.0485
0.0475
0.0360
0.0436
0.0509
0.0603
0.2573
0.0504
0.1587
0.0496
0.2334
0.0806
0.1645
0.0865
0.1925
0.0959
0.1416
大黄素
0.6096
2.2816
0.6270
2.0360
0.5813
2.3480
0.4053
1.9270
0.3560
2.4270
0.3714
2.3180
0.9960
1.9860
0.9940
1.8770
0.9134
3.0300
0.0067
0.0062
0.0098
0.9141
0.0078
0.0302
0.0280
0.3280
0.0553
0.5993
0.0277
0.4413
0.1248
1.2615
0.1767
0.7398
0.1361
0.8009
0.2982
1.3680
0.2580
1.2170
0.2628
1.2640
0.8478
0.8426
0.8545
0.6205
0.8972
0.8153
大黄酚
2.2630
4.2290
2.2890
3.4990
2.1320
4.4460
0.7737
1.8880
0.6599
2.0380
0.6874
2.0660
3.3430
4.3670
3.3335
4.3770
3.1183
6.9720
0.0099
0.0083
0.0082
0.0050
0.0157
0.0040
0.0228
0.1002
0.0278
0.1007
0.0266
0.0799
0.0105
0.0998
0.0185
0.0646
0.0164
0.0781
0.0300
0.1355
0.0233
0.0677
0.0298
0.0967
1.2652
1.0258
1.2514
0.8856
1.3337
1.2083
大黄素甲醚
0.8126
1.3450
0.8107
0.9601
0.7675
1.2650
0.2602
0.3743
0.2304
0.4911
0.2398
0.5037
1.2436
1.9050
1.2473
1.901 0
1.159 3
3.062 0
-
0.1831
-
0.0727
-
0.0750
-
-
-
-
-
-
-
-
-
-
-
-
-
-
-
-
-
-
0.5184
0.8021
0.5354
1.0451
0.6293
1.2177
游离蒽醌
6.2051
6.2844
5.8893
2.5768
2.2567
2.3335
7.5921
7.5938
6.9636
0.0426
0.0547
0.0570
0.0909
0.1537
0.0972
0.1677
0.2789
0.2188
0.42292
0.3622
0.3733
2.9120
2.9158
3.1553
结合蒽醌
14.4100
12.0500
14.7600
7.7230
9.5620
9.2070
11.2700
11.2100
17.5900
0.1529
0.1393
0.1468
0.4956
0.7863
0.7164
1.5064
0.8902
1.0167
1.9220
1.6102
1.7311
3.0318
3.0372
3.6183
总蒽醌
20.6100
18.3400
20.6500
10.2900
11.8200
11.5400
18.8600
18.8100
24.5500
0.1955
0.1933
0.2038
0.5865
0.9400
0.8135
1.6742
1.1691
1.2355
2.3510
1.9720
2.1040
5.9438
5.9350
6.7736
注:“-”表示未检出。
化合物
及地上部分的生物资源, 将对有限的生物资源的节约具
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索风梅,宋经元,陈士林,等.AFLP 分析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和
药用大黄的亲缘关系研究[J].中草药,2010,41(2):292-296.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年版一部) [M].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2-23.
[3] 张丹,蒋心惠.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药材中游离及结合
型蒽醌衍生物的含量[J].分析化学,2003,31(4):459-462.
[4] 南海江,许旭东,陈士林,等.大黄属植物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
究与开发,2009,21(4):690-701.
[5] 杨颖,杨晓莉,周平,等.大理花甸坝药材场五种药材中重金属含
量的测定[J].大理学院学报,2010,9(6):10-13.
[6] 王昌华,银福军,刘翔,等.大黄种子发芽检验标准化研究[J].时珍
国医国药,2009,20(6):1369-1371.
121
表 2 药用大黄植株地上、地下蒽醌总量的比较 (mg/g)
部位
地下部分
地上部分
No.
1
2
3
1
2
3
芦荟大黄素
2.0546
4.6080
2.0349
4.2923
1.8903
5.6670
0.2695
0.5119
0.2765
0.5439
0.2626
0.5529
大黄酸
3.6120
7.8530
3.1020
8.9280
3.3260
9.8870
0.2200
0.5189
0.2699
0.4821
0.2558
0.5977
大黄素
2.0109
6.1946
1.9770
6.3400
1.8661
7.6960
1.3055
3.8063
1.3451
4.0907
1.3316
3.3517
大黄酚
6.3720
8.0220
6.2820
9.9140
5.9380
13.4800
1.4241
2.2700
1.3292
1.1236
1.4220
1.4670
大黄素甲醚
2.3164
3.6243
2.2884
3.3522
2.1666
3.8259
0.5184
0.8852
0.5354
1.1178
1.7886
1.2927
游离蒽醌总量
16.3700
15.6800
15.1200
3.7375
3.7561
7.1877
结合蒽醌总量
30.3019
32.8265
40.5559
7.9923
7.3582
7.2614
总蒽醌
46.6700
48.5100
55.6800
11.7298
11.1100
14.4491
化合物
[7] 黄剑,邓良基,范巧佳,等.掌叶大黄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
资源综合利用,2004,23(7):15-17.
[8] 熊辉岩,张晓峰,谭大风,等.大黄属三种植物不同部分提取物清
除羟基自由基的体外实验研究[J].食品科学,2003,24(1):128-130.
[9] 熊辉岩,张晓峰,王环,等.大黄属 3 种大黄植物不同部分蒽醌含
量的测定与比较[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2):328-331.
[10] 逯海龙,韩义欣,任涛,等.栽培河套大黄根、茎、叶中游离蒽醌类
成分的含量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007,27(10):1610-1613.
[11] 封淑华,韩桂茹,冯丽.酸水解条件对大黄及其制剂中蒽醌类成分
含量的影响研究[J].中成药,2010,32(7):1155-1158.
[12] 曲毅,王伽伯,李会芳,等.蒽醌类中药的致泻强度与化学含量相
关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7):806-808.
[13] 肖培根,陈碧珠,王立为,等.大黄属的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与
疗效间联系性的初步研究[J].药学学报,1980,1(1):33-38.
[14] 高微微,佟建明,郭顺星.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态学功能研究进
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3):961-964.
[15] 何水林,郑金贵,王晓峰,等.植物次生代谢:功能、调控及其基因工
程[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8(5):558-563.
[16] 范积平,张贞良,张柳瑛,等.近红外光谱法测定药用大黄中 4 种
蒽醌类成分[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6(10):1194-1195.
[17] 楼之岑.大黄的研究:回眸和前景[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3,25
(5):1-3.
[18] 郭健,李敏,张晓炜.保健食品中 3 种蒽醌衍生物含量的高效液相
色谱法测定[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9):1596-1597,1620.
[19] 张崇本,藤路,时艳,等.大黄素对 3T3-L1 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及
脂肪代谢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2,115(7):1035-1038.
!!!!!!!!!!!!!!!!!!!!!!!!!!!!!!!!!!!!!!!!!!!!!!!
《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
主办。 主要刊登农牧业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论文、综
述、简报等。 设有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耕作栽
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
业生态环境;园艺;贮藏·保鲜·加工;畜牧·资源昆虫;兽医;农业
经济与管理等栏目。读者对象是国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
专院校的科研、教学及管理人员。
《中国农业科学》中文版为半月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连
续多年居全国农业科技期刊最前列或前列位次。 为北京大学图
书馆 1992—2011 年连续 6 次遴选的核心期刊,位居《中文核心
期刊要目总览》“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表”的首位。 1999 年起连
续 10 年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 资助;
1999 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3、2005 年获“第二、三届国家
期刊奖提名奖”;2002—2011 年先后 9 次被中信所授予 “百种中
国杰出学术期刊” 称号;2009 年获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出版科学
研究院“新中国 60 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2010 年荣获“第二
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
《中国农业科学》中文版大 16 开,每月 1、16 日出版,国内外
公开发行。 每期 224 页,定价 49.50 元,全年定价 1188.00 元。 国
内统一刊号:CN11-1328/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78-1752,邮
发代号:2-138,国外代号:BM43。
《中国农业科学》 英文版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2 年创刊, 月刊,2012 年更名为 《农业科学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JIA)。 2006 年 1 月起与国际著名出版集
团 Elsevier 合作, 全文数据在 ScienceDirect 平台面向世界发行。
2009 年被 SCI 收录,2012 年 JCR 影响因子为 0.449。
JIA 大 16 开,每月 20 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每期 160
页,国内订价 80.00 元,全年 960.00 元。 国内统一刊号:CN 10-
1039/S,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119,邮发代号:2-851,国外
代号:1591M。
《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均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订阅,也
可向编辑部直接订购。
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 12 号《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邮
编:100081
电话 :010-82109808,82106280,82106281,82106282;传真 :
010-82106247
网址:www.ChinaAgriSci.com;E-mail:zgnykx@mail.caas.net.cn
联系人:林鉴非
欢迎订阅 2013年《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