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留兰香又名“绿薄荷”,是我国从美国引
进的多年生宿根性芳香类草本植物。用其地
上的茎叶蒸馏提取的留兰香油,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化工、化
妆品等行业。由于种植留兰香技术简单,见效快、成本低、效益
高,是薪柴资源丰富的山区农户极好的增收致富项目。
留兰香虫害极少,但病害发生却较为普遍。尤其是菌核
病,在重茬地区轻者病株率在 30%以上,重者可达 80%以上,
一般减产 10%以上,重者达 30%以上,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
以防治。
一、 症状识别
留兰香菌核病从植株封行至收割期均可发病,但头茬发
病较轻,二茬发病较重。植株发病,首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
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不规则水渍状暗绿色
或褐色病斑,3~4天后,湿度大时可在病斑上看到不明显的轮
纹,上面布满灰白色细丝状白色霉层,病叶变褐色腐烂;湿度
小时病斑上无轮纹,但可见白色霉点,病叶发黄、萎蔫皱缩。
7~10天后,若环境对发病不适,则茎杆表皮破裂萎缩,上部叶
片凋萎发黄,中下部叶片变黑褐色脱落;若环境适于发病,则
病叶腐烂发黑脱落,植株仅剩光杆,茎杆发黑枯死。
二、 发病原因
1. 重茬 重茬是导致留兰香菌核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
一。据调查,留兰香新栽地植株发病率仅 15%左右。第二年上升
为 30%左右,第三年则上升至 50%以上,病源在田间不断积
累、导致病原基数增大,是重茬地留兰香发病严重的重要原因。
2. 高湿 留兰香封行后阴雨多、湿度大,是导致其菌核病
大发生的主要气候因素。阴雨高湿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增殖与
传播,导致发病明显加重,个别年份发病率达 80%左右,死
苗率达 30%以上,常给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此外,地势低洼、
渍害严重,田间湿度较高地块种植留兰香,病害也明
显较重。
3. 阴蔽 留兰香种植密度过大,或杂草较
多,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基部阴蔽过重,也利于病
菌的侵染与传播,病害明显加重。据调查,每
亩 1万株时,发病率高达 50%左右。另外,杂
草严重地块,发病率亦明显较高。
4. 多氮 偏施氮肥,植株生长过
旺,抗病能力较差,易被病菌感染,也是
留兰香菌核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 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
① 轮作换茬 除在退耕还林地或
利用荒山种植留兰香外,在熟地种植留
兰香,均应轮作换茬。最好是水旱轮作,
或栽植留兰香收割 1~2年后,改种其它
作物。
② 降低湿度 种植留兰香,在山区
最好能选择空气湿度较低,阳光较为充足的阳坡或半阳坡地种
植,这样不仅出油率高,而且菌核病明显较低。若在低洼潮湿地
块或水田种植留兰香,必须开好三沟,确保沟沟畅通,雨住田干,
严防渍水导致发病。
③ 适当稀植 留兰香适当稀植,虽鲜草产量相对较低,
但植株生长健壮、抗病力强、病害轻、出油率高,经济上仍较划
算。一般新栽留兰香,以行距 40cm,株距 15~20cm,亩栽
0.8~1.2万株为宜。
④ 严防草害 一是采取化学除草,可在头茬留兰香收割
后三天内每亩喷施 20%的克无踪 100克 +25%的绿麦隆 100
克,或每亩喷施 24%的果尔 66ml,或在留兰香 5~6片叶时,亩
喷 5%的精禾草克或 10.8%的高效盖草能 60ml;二是人工除
草,在留兰香齐苗后,结合中耕施肥,培土壅蔸,认真清除杂
草,减轻田间草害。
⑤ 配方施肥 留兰香施肥,底肥应以火粪、土杂肥、饼肥
等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在化肥施用上,应控制氮肥,增施磷
钾或生物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追肥时,可视苗情长势,追
施适量氮肥。
2. 化学防治
留兰香封行后,若遇多雨高湿气候应高度注意,坚持以保
护为主,治疗为辅。发现病害,应抢在发病初期,亩喷 40%的多
菌灵胶悬剂 150g或 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75g,或
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50克,连喷 2~3次,每次间隔 5~7
天,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熊飞)
笔者日前从广东省植保植检总站
获悉,7月 30~31日,该站组织省农科院植保所等有
关单位专家成立调查组,对湛江市遂溪县火龙果病害发生为害
情况进行了调研。
遂溪县种植火龙果约 2万多亩,近年来出现大面积不同程度发病症
状。在发病较重的杨柑镇布政村,调查组随机选取约 4亩果园,据调查,
90%火龙果茎部发生褐腐病,同时还有少量炭疽病、疮痂病等发生。但主要是
褐腐病引起,其它病害后期伴随侵染。调查组初步认为:火龙果上发生的主要
病害褐腐病,其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节格孢属新暗色柱节孢。
火龙果在广东省种植时间不长,对该病害的防治方法还须进一步研究,目前
专家建议采取如下防治措施:一是引种无病苗木。确保苗木健康,从源头上切断
病原菌传播途径。二是加强栽培管理。排除田间积水,搞好健身栽培,多施有机肥,
增强抗病力。三是及时修剪清园。果断剪除发病枝条,修剪要彻底,防止残留病原
菌再次侵染。修剪前、后各喷药一次。修剪的病残体要及时清理,带离果园处深埋
或焚烧。四是药剂防治。经过全省有关科研单位筛选,以下几种药剂有一定的防
治效果:氟硅唑、吡唑醚菌酯、腈菌唑、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锰盐。 (郑庆伟)
火龙果褐腐病防治建议
植保技术
ZH I BAO
J I SHU
科
技
本栏目主持:钱文娟
更快更多信息请看中国农药网
http://www.pesticide.com.cn2013.2340
DOI:10.13378/j.cnki.pmn.2013.2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