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花叶豆瓣绿组培技术研究



全 文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4,20(06)
花叶豆瓣绿组培技术研究
黄 靖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园林系,福建福州 350119)
摘 要:以花叶豆瓣绿品种的叶片、叶柄、茎段为外植体接种于MS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
并进一步诱导分化出芽及再生植株,结果表明:叶柄诱导效果好于叶片及茎段,MS+BA 2.0mg/L+NAA 0.1mg/L
配方最适宜初代诱导。诱导获得的愈伤组织在MS+BA 2.0mg/L+NAA 0.5mg/L+蔗糖30g/L+琼脂7g/L的培养
基上进一步分化成苗,以无根苗培养在1/2 MS+NAA 0.2mg/L的培养基中,经23d培养生根。
关键词:花叶豆瓣绿;组织培养;生长调节剂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36-03
Study on Tissue Culture of Peperomia obtusifoli
Huang Jing
(Fujia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and Lanscape,Fuzhou
350119,China)
Abstract:This project use Peperomia obtusifoli leaf petiole and stem as raw material,planted on MS with
different growth regulator; finally develop sprouts and regenerated plantlet. The results showed:the induc⁃
tion effect of petiole was much better than leaf and stem. And the MS+BA 2.0mg/L+NAA 0.1mg/L is the
best culture medium. The epicotyls explants from petiole were cultured in the MS culture medium contain⁃
ing BA 2.0mg/L + NAA 0.5mg/L+ Sucrose 30g/L+ Agar 7g/L,they were able to develop into plantlets.Then
the plantlets can take roots on the medium 1/2MS + NAA 0.2mg/L in 23 days.
Key words:Peperomia obtusifoli;Tissue cultur;Growth regulator
花叶豆瓣绿(Peperomia obtusifoli)又名花叶椒草,属
胡椒科豆瓣绿属变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叶型植株无
主茎,叶簇生,近肉质较肥厚,倒卵形,其叶中部绿色,边
缘为一阔金黄色镶边。常用塑料盆、白瓷盆栽培,置于茶
几、装饰柜、博古架、办公桌上,十分美丽。多适用于室内
观赏,在我国南方亦可作为地被植物栽植。
花叶豆瓣绿很难获得种子,故以无性繁殖为主。其
无性繁殖有2种方法:一种为水插,只要温度适宜,一年四
季均可进行繁殖,简单,成活率较高;另一种为土插,但由
于豆瓣绿生长缓慢,采用此法扦插繁殖培养周期长,增殖
系数低[1]。本实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试验了花
叶豆瓣绿组织培养和工厂化快繁程序,以筛选出适合花
叶豆瓣绿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最佳外植体,建立花叶豆
瓣绿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以期探索出利于花叶豆瓣绿工
厂化生产的有效途径[2-3]。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取自福州建新园艺场,选取生长健
壮、无病虫危害的盆栽花叶豆瓣绿品种。
1.2 材料处理 将剪取的花叶豆瓣绿叶片、叶柄、茎段用
自来水流水冲洗,后置于75%酒精中30s,倒去酒精,用无
菌水漂洗,转入 0.1%HgCl2中分别消毒 4min、6min、8min、
10min、12min,用无菌水漂洗 5~8次,将叶片切为 0.5~
0.7cm2的方块,将叶柄、茎段切为0.3~0.5cm的小节备用。
1.3 培养基配制 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不同阶
段附加不同浓度的BA、NAA等生长调节剂(表1~3)。培
养基煮沸后调pH值至5.8,注入容器中,封口后置于高压
锅中在121℃,1.1kg/cm2下灭菌30min。
表1 丛生芽诱导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序号




培养基成分及浓度
MS+BA 0.5mg/L+NAA 1.0mg/L
MS+BA 1.0mg/L+NAA 1.0mg/L
MS+BA 2.0mg/L+NAA 1.0mg/L
MS+BA 3.0mg/L+NAA 1.0mg/L
表2 继代增殖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序号



培养基成分及浓度
MS+BA 1.0mg/L+NAA 0.5mg/L
MS+BA 2.0mg/L+NAA 0.5mg/L
MS+BA 3.0mg/L+NAA 0.5mg/L
作者简介:黄靖(1981-),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植物组织培养。 收稿日期:2014-03-11
36
DOI: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14.06.043
20 卷06期
1.4 培养条件 将处理好的花叶豆瓣绿叶片切块与茎段
分别接种在不同配方培养基上,置于光照培养室内,室温
保持25±2℃,光照强度1 500~2 000lx,光照时间12h/d的
条件下诱导。
1.5 继代增殖培养 将形成的愈伤组织转移到含⑤、⑥
培养基中培养,每瓶接种3块,培养25d左右后,将形成的
丛生芽继续分割接种,进一步扩大增殖。
1.6 生根培养 选择生长健壮的小苗移至1/2 MS+NAA
0.2mg/L的生根培养基上,观察记录生根和小苗生长状
况,并统计生根率。
1.7 小苗移栽 为了使小苗适应盆载环境,可将已经生
根的试管苗在室温下开瓶练苗3~5d。取出试管苗,将小
苗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用清水洗净,移入育苗盆中,培养土
用消毒过的蛭石及泥炭土。
1.8 观察记载 接种后每隔10d观察一次,记录成活数、
污染率、出愈绿、萌芽率、生根率等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消毒时间对花叶豆瓣绿无菌系建立的影响 外植体
不同消毒时间处理效果如表3所示。通过表3数据可见,
消毒时间不宜少于8min,消毒4min和消毒6min的外植体
的污染率显著高于其他消毒时间的外植体的污染率。而
消毒12min,HgCl2残留难以清洗,外植体全部死亡。经比
较可知,消毒时间在8~10min为最优。
表3 消毒时间对花叶豆瓣绿外植体接入的影响
消毒时间(min)
4
6
8
10
12
接种数(瓶)
30
30
30
30
30
污染数(瓶)
19
13
2
1
0
污染率(%)
63.3
43.3
6.7
3.3
0
2.2 不同外植体的选择 外植体接入时采用了叶片、叶
柄与茎段3个部分,经过观察记录如表4所示。在相同条
件下,叶柄分化速度较快,叶片其次,茎段较慢。但叶片
褐化问题较其他部位严重。因此,从外植体来源上看,以
叶柄效果最好,且诱导时间短,增殖率高。
表4 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
外植体
叶片
叶柄
茎段
分化时间(d)
30
25
35
分化情况
叶缘切口处大量分化
切口处及基部周围分化
切口处先分化
分化速度
较快

较慢
2.3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将消毒后的
豆瓣绿叶柄外植体分别接入培养基①、②、③、④中,培养
25d以后叶柄切口及基部周围产生黄绿色愈伤组织。具
体情况如表5所示。由表5可见,在不同激素配比和添加
物情况下,花叶豆瓣绿叶柄的成芽率不同。在①、②、③
培养基配比中,随着BA与NAA使用比例提高,出愈率有
显著提升,但在④号培养基中BA用量超过一定比例时,
出愈率显著下降。因此,花叶豆瓣绿诱导最适配方为:
MS+BA 2.0mg/L+NAA 1.0mg/L。
表5 不同培养基对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培养基




接种数(个)
60
60
60
60
出愈数(个)
38
49
56
17
出愈率(%)
63
82
93
28
2.4 不同培养基对芽增殖的影响 外植体产生小苗以
后,继续采用同样的培养基做继代增殖,小苗高 2~3cm
时将转移的丛生小苗切成较小的丛,或将较大的苗再切
碎,分别在⑤、⑥、⑦培养基上培养 30~40d,愈伤组织开
始分化出芽,后增殖得到更多的丛生苗。三组激素配比
中以⑥号效果最优。因此,花叶豆瓣绿最佳增殖配方为:
MS+BA 2.0mg/L+NAA 0.5mg/L。
表6 不同培养基对芽增殖的影响
培养基



愈伤组织(块)
60
60
60
平均不定芽数(个/块)
6
12
8
2.5 根的诱导 选取生长健壮的2~3cm小苗,移植到生
根培养基 1/2 MS+ NAA 0.2mg/L上。一般在 23d左右便
可生根,根长度多为1~2cm。
2.6 移栽 选择生长健壮、无玻璃化现象、根长2~3cm、
高 4~5cm的生根苗进行移栽。移栽前把培养瓶打开后
于室温下炼苗。一周后将苗从培养基中拔起,将根部培
养基清除干净后再移植入培养土中。培养土选用消毒过
的泥炭土+蛭石,加强温湿管理,通常情况下移栽成活率
可达100%。
3 结论与讨论
(1)花叶豆瓣绿的叶片、叶柄、茎段等均可作为外植
体培养成功,在诱导时间上,各部位外植体差异并不大,
诱导效果上叶柄较好,同等条件下叶片作为外植体虽然
褐化率较高,但其为相对值,绝对值尚在可接受范围。考
虑到叶片最易获取,在工厂化快繁中也可用叶片代替
叶柄。
(2)植物激素是培养基中关键物质,在基本培养基确
定的前提下,筛选合适的激素种类和激素配比是组织培
养成功与否的关键。综上所述,花叶豆瓣绿快繁的基本
培养基为Ms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配方为:MS+
BA 2.0mg/L+NAA 1.0mg/L;丛生芽增殖的最优配方为:
MS+BA 2.0mg/L+NAA 0.5mg/L;生根配方为:1/2 MS+
NAA 0.2mg/L。 (下转54页)
黄 靖 花叶豆瓣绿组培技术研究 37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4,20(06)
才开始返青,返青分蘖期间经历高温干旱,仍表现较好,
长势健壮,有效分蘖较多。而整个抽穗扬花阶段都处于
持续高温热害之下,依然达到82%以上的结实率,在平均
穴茎蘖数超过16个情况下,纹枯病等发生较轻,虫害发生量
较小,需水量少,抗倒不衰,可见黄华占的整体抗逆性较强。
2.5.10 抗病性 示范区按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要求进
行,施肥量足,灌水及时,长势健壮,单株分蘖较多,667m2
有效穗超过21万。在病害表现上:纹枯病发生量较轻;稻
瘟病在抽穗期以前未见发生,但抽穗灌浆期后发生功能
叶叶瘟病害,部分田块发生量较重,少数田块叶瘟发生率
达 80%以上,结合上年的种植表现看,穗颈瘟都未发生,
但有个别谷粒瘟病粒;白叶枯病2a种植均未见发生;稻曲
病发生量极轻,可能是由于抽穗扬花期持续晴朗高温天
气的原因,因为在2102年引进种植时发生稻曲病为害,少
数重肥力田块发生程度较重。
2.5.11 米质口感 黄华占米粒细长,晶莹剔透,无腹白,
外观好看,煮干饭口感柔软筋道,煮稀饭粘稠有清香,炒
饭饭粒较松散,不如其它长粒籼米粘黏,所以适合于所有
的干饭、稀饭和炒饭,口感极佳,是优质的口粮稻品种。
2.5.12 熟相 黄华占株型紧凑,叶片直立,成熟时叶片
橘黄色斜立在上层,随成熟度的加深而转枯黄。稻穗沉
坠在剑叶下,成熟的稻穗弯曲向下,弯曲弧度的顶端距剑
叶叶尖距离在22~27cm,远大于其他多数水稻品种。其
他品种水稻成熟时稻穗浮在植株的上层,而黄华占在成
熟时田间远看只有叶片而不见稻穗,熟相稍差。
2.5.13 其它性状表现 通过对该品种生长阶段的观察
发现,黄华占灌浆期较短,灌浆速度快,从始穗到成熟共
31d,功能叶片落黄速度快。分蘖穗存在包颈现象,尤其
是密度大、肥力高的田块,分蘖节位高的小穗发生包颈比
例较高,在直播稻栽培田间表现尤其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3.1 黄华占的综合性状表现 黄华占在全椒县作单季中
稻栽培时,表现特早熟,全生育期 136d,株高(穗尖高度)
105cm左右,一般 16~17片叶,叶片直立,株型紧凑耐密
植,分蘖力强,抗倒、抗逆性强,灌浆快,千粒重 22~23g,
一般产量 500~550kg/667m2,生长后期易感稻瘟病和稻
曲病,米质好。
3.2 生产中表现出的优缺点
3.2.1 黄华占的优点 (1)常规品种,降低生产成本。黄
华占是常规优质品种,只要注意去杂提纯就可以连年留
种,大大降低生产成本。(2)生育期短,适宜轮茬。在承包
大户生产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降低工作效率,导致茬口
安排时间矛盾,并因此而影响下茬作物安种,黄华占早熟
特点可以增加茬口时间,有利生产安排,尤其适合作为油
菜栽培的前茬作物种植。(3)抗逆性强、灌浆快。适合粗
放条件下栽培管理,虫害发生量轻。(4)株型紧凑,适合高
产密植。黄华占叶片直立,株型紧凑,田间透光性好,适
合机插密植和直播条件下的高产栽培。(5)抗高温性强,
结实率高。抽穗扬花期耐受高温能力强。(6)抗倒性强,
适合机械收割。黄华占栽培示范中表现出抗倒性极强、
株型矮小、籽粒饱满等特性,适合机械收割,尤其是滚轮
式联合收割机低切位收割,秸秆量少,收割损失率小。(7)
米质口感好,适宜作为口粮。
3.2.2 缺点 (1)易感稻曲病。作为优质稻品种的一种
共性,抽穗期后易发生稻曲病为害。(2)易感稻叶瘟。栽
培示范中虽然生育前期未发生水稻叶瘟和穗颈瘟,但灌
浆期以后叶瘟病较重。(3)植株的个体优势小。黄华占穗
粒数偏少,千粒重较轻,个体优势不如杂交籼稻强,只有
增加有效穗等群体来发挥优势,提高产量。(4)穗包颈现
象。高位分蘖穗和直播稻田矮小穗有包颈现象,不能完
全抽穗结实,影响产量。
3.3 高产栽培的技术建议 根据 2013年黄华占在示范
栽培中表现出的性状特点,要进行高产栽培,在技术
上需要注意如下一些关键点:(1)合理密植,塑造高产
的群体结构。增加基本苗量,机插秧一般基本苗控制
在 6万~8万/667m2,667m2有效穗达到 21万以上。(2)
注意防治包颈。在始穗期结合防治稻曲病等用九二○药
剂 1~2g/667m2 或含九二○成分的药剂进行叶面喷
雾。(3)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在叶枕平期和始穗
期进行两次防治。(4)7月下旬和 8月上中旬抽穗扬花
期间依然要注意防高温,提高结实率。(5)黄华占成熟
灌浆快,叶色落黄早,后期要注意喷施叶面肥延长叶
片功能,配合喷施 0.3%磷酸二氢钾液,提高千粒重。
(责编:张宏民)
(上接37页)(3)花叶豆瓣绿的组培快繁潜力很大。理论
上,花叶豆瓣绿每次增殖可达 10~20倍,在 1a内通过组
培繁殖出几十万株苗是实际可行的。如能做到培养过程
中初代诱导、继代增殖、生根都可在同一培养基上进行,
一次成苗将大大提高花叶豆瓣绿大批量商业生产的效
率,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涛,彭立新.豆瓣绿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J].天津农学
院学报,2011,18(2):1-5.
[2]蔡明,李树贵.豆瓣绿叶片再生植株[J].西南园艺,2001,29(4):
43.
[3]蒋泽平,朱鹿鸣.豆瓣绿试管苗快速繁殖 [J].江苏林业科技,
1990(1):14-15.
[4]谭文澄,戴策刚.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2000. (责编:施婷婷)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