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时脑 、 肾的实际灌流状态 。 结果显示 :重度 H IE
时 , 脑 、 肾的血流灌注明显较正常儿减少 。 脑
血流量减少的原因 : ①脑血管的 自动调节功能
降低 , 通透性增强 , 某些代谢产物在组织 内积
聚以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 ②脑血管周围的
星形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 变性 , 造成管
腔狭窄甚至闭塞 。 而生后 72 h 见较高的血流速
度 , 提示此时血管扩张 , 可能与缺氧 、 酸中毒 、
再灌注损伤等因素有关 , 72 h 血流速度越高 ,
提示病情越重 , 预后越差 。 其与临床上病情逐
渐进展 ; 脑水肿于生后 4 h 形成 ; 2~ 3 d 最明
显 ; 临床症状最严重相符合 , 故提示 24 h 脑血
流量反映 H IE 是否发生 , 72 h 血流量反映脑损
伤的严重程度 , 对预后可作出初步估价 。
肾血流量减少 , 原因考虑为 : 除了血管及
代谢因素外 , H IE 时缺氧 , 酸中毒 , 通过反射
性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 , 使肾血流量急
骤减少 ,故临床需注意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 ,
监测 B U N 、 C r 的变化 。 连续动态测定颈内动脉
和肾动脉血流速度 , 对评价 H IE 是否发生及预
后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参考 文献
黄德氓 , 陈俭红 . 新生儿治疗学 . 北京 : 北京医科大学中
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1 9 9 3 . 2 48
K e m p l e y S T
,
G a m s u H R
, N i e o l a id e s K H
.
R e n a l a r t e r y
b lo o d f lo w v e lo e i t y in v e r y lo w b i r t h w e ig h t in f a n t s w i t h
in t r a u t e r in e g r o w t h r e t a r d a t i o n
.
A r e h D i s e h i ld
,
19 9 3
,
68
( 4 )
: 5 8 8
( 1 9 9 8
一 0 6
一 0 8 收稿 )
蛇幕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抑菌试验
朱玉兰 刘惠萍 谢大斌 (解放军第 520 医院 绵阳市 6 2 1 0 0 0)
摘姿 目的 提取蛇墓有效成分 。 方法 蛇墓粗粉用石油醚回流脱色除脂后 ,再用 60 %一 70 % 乙醇回流提取 、 浓
缩 、 冷置 、 风干 , 所得粗品反复用蒸馏水热浸 , 放冷 , 分别用醋酸乙醋和正 丁醇卒取 。 原液及提取物分别进行抑
菌试验 。 结果 得黄酮贰 ( A ) 与皂贰 ( B ) ; ( B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 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 结论
皂贰 ( B ) 为有效成分 , 属两性皂贰 。
关键词 蛇墓 皂贰 抑菌
蛇墓为一种中草药 , 具有清热凉血 、 消肿
解毒功效川 。 它和蒲公英等配成复方 , 临床用于
治疗阴道炎 、 宫颈炎等妇科疾病以及口 腔溃疡 ,
疗效显著 。 作者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实验观察 。
1 材料和仪器
药材采 自四川绵阳城郊 , 经绵阳市药检所
鉴定 。 紫外光谱用岛津 U V 一 2 0 0 型紫外光谱
仪 。 荧光检测用 3 650 人紫外分析仪 (上海科艺
光学仪器厂 ) 。 薄层层析用硅胶 G 为青岛海洋
化工厂产品 。
2 提取和分离
取蛇葛粗粉 5 0 0 9 , 经石油醚 1 2 0 ml 回
流加热 6 h , 静置 、 过滤 , 药渣加 60 % ~ 70 % 乙
醇 3 o 0 m l , 回流提取 3 h , 如法 回流 2 次 , 合
并 乙醇提取液 , 浓缩 、 冷藏 , 得总贰 12 9 。 将
它多次热浸于蒸馏水 , 合并滤液与洗液 , 放冷
后 , 用石油醚卒取数次 , 接着用醋酸乙醋反复
卒取 ,合并醋层卒取液加入无水硫酸钠脱水 ,滤
液于水浴浓缩 , 冷后 , 多次溶于热丙酮中卒取 ,
得金黄色粉末 ( A ) , 呈黄酮贰的显色反应 。 取
醋酸乙酷卒取后下层水提液 , 用正丁醇反复卒
取 , , 合并滤液和洗液 , 以无水硫酸钠脱水 , 回
收正丁醇 , 得黄棕色固体 , 将其反复溶于甲醇
并加少许活性炭于水浴加热脱色 ,分离沉淀 ,母
液浓缩至适量 , 边搅边滴加等量乙醚 , 收集合
并沉淀 , 晾干 , 得黄白色粉 ( B )[ 2 ,3j 。
3 提取物 ( B ) 的鉴别
3
.
1 ( B ) 呈皂贰的显色反应 ; 产生持久性泡
沫 ; 有溶血作用 。
3
.
2 (B ) 似三菇皂贰的鉴别反应 : ① (B ) 水
提液中分别加入硫酸按试剂 、 中性醋酸铅试剂 ,
则分别生成黄色沉淀 、 黄色絮状沉淀 。 ② ( B )
与三氯 醋酸 在纸 上反 应 时 , 加热 至 60 ℃与
10 ℃均生成淡红色 。 ③ (B ) 在纸上与三氯化
锑试剂显色后 , 于 70 C左右加热 Z m in , 再在紫
外灯光下观察显兰色荧光 。
3
.
3 ( B ) 似 幽式皂贰的鉴别反应 : ①取 ( B )
水提液分置 2 只试管内 , 分别加入 0 . I N 盐酸
液及 0 . I N 氢氧化钠液 , 强烈振摇 , 结果碱管
泡沫高度约为酸管 6 倍 。 ②醋醉 一硫酸反应 :
( B ) 颜色由黄转红 、 紫 , 最后呈绿色 。 ③ ( B )
水提液中加氢氧化钡试液 , 生成米黄色沉淀 。
3
.
4 薄层层析 硅胶 G 湿法制板 , 10 5 C烘
1
.
s h
, 氯仿一 甲醇 一水 l( 7 : 7 : 2) 展开 , 10 %
硫酸显色 , 得 4 个斑点 ; 碘蒸气显色 , 得 1个
棕色斑点 。
3
.
5 取 ( B ) 0 . 0 2 5 2 9 溶于 9 5% 乙醇至 1 0 m l ,
加塞后于 45 ~ 50 ℃水浴温浸 30 m in , 用微量吸
管精密量取 0 . 2 m l 点于硅胶 G 薄层 , 点成条
状 , 氯仿 一 甲醇 一水 (1 7 : 7 : 2) 展开 , 10 %硫酸
显色 , 得淡铅灰色与铅灰色 2 个带 ; 硫酸显色
后 ,在紫外灯光下见砖红色和深黄色 2个带 ;硫
酸显色后 , 再用氨水薰 , 立即在紫外灯光下看
荧光 , 见淡黄色和黄色色带 ; 碘蒸气显色 , 得
棕色带 ; 在紫外灯光下观察 , 见桔黄色 、 天蓝
色与橙黄色色带 。 按上法展开后 , 迅速吹干 , 在
紫外灯光下将靠近原点的黄色荧光和蓝黄色荧
光带刮下 , 分别用 95 % 乙醇洗脱 , 收集洗液至
10 m l 具塞离心管 , 振摇 、 离心 , 取上清液作紫
外扫描 仁`口 (见图 1 ) 。
年厂
…仁止上三
2 0 2 1 0 2 2 0 2 30 2 40 2 50 26 0 2沁 2 80 ` 2佣 〕伪 3 一0 3 2 0 330 f 3一 0 35 0 3即
波 长 `~ 、
不同每制剂及其不同浓度对蛇每中皂贰紫外扫描吸收
光谱图
4 抑菌试验
将蛇毒及其复方水提液 、 ( B ) 甲醇液 、
( A ) 丙酮液分别加于 肉汤培养基 内作等比稀
释 , 按常规消毒分装备用 。 向上列各培养基内
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 , 经 24 h 培养观察 (结果
见表 1 ) ; 同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痢疾杆菌分
别接种于 ( B ) 的培养基内圈 (结果见表 2 ) 。
表 1 不同墓制剂及其不同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结果
制 剂 5% 1 . 2 5 % 0 . 6 2 5 % 0 . 3 1 2 5环 0 . 1 56 % 0 . 0 7 8% 0 . 0 3 9 %
++蛇毒水煎液
蛇毒水提液
A 丙酮液
B 甲醇液
十
+
表 2 不同浓度蛇每提取液 (B) 对不同细菌的抑菌结果
1
.
2 5 0
.
6 2 5 0
.
3 2 1 5 0
.
6 1 5菌群 0. 7 08 0. 03 9
金黄色葡萄球菌
痢疾杆苗
十
十
参考文 献
5讨论
蛇幕的溶血作用是皂贰破坏红细胞与胆幽
醇结合生成分子化合物的性质所致 。 由蛇毒提
取分离之皂贰 B () 属三菇皂贰并呈中性 , 经紫
外扫描 , 曲线图所示 : 本品不排除菇类结构 。 抑
菌试验证明 : 皂贰 ( B) 浓度越高 , 对金黄色葡
萄球菌 、 痢疾杆菌的抑菌力越强 。
江苏新医学院编 . 中药大辞典 . 上海 : 上海人 民出版社 ,
1 9 75 2 11 6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 .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 7 2 . 2 27
南京药学院编 . 药物分析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 85 .
2 2 9
马敛文 , 韩永平 , 沈克温 . 现代药品检验学 . 北京 : 人民
军医出版社 , 1 9 94 . 5 5 5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
药典 . 北京二部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1 9 95 . 79 (附录 )
( 19 9 8
一 0 9一 2 4 收稿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除术的改进
王 斌 吕从立 苏宏伟 (解放军第 5 18 医院 西安市 7 1 0 0 4 3)
关锐词 大隐静脉曲张 抽除术 静脉瓣膜
1 临床资料
1
.
1 一般情况 1 9 9 4 ~ 1 9 9 7 年 , 我们共收治
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 30 例 , 共计 36 条患肢 , 其
中 9 条伴有小腿局部色素沉着 。 男 19 例 , 24 条
患肢 , 女 n 例 , 12 条患肢 , 均按改进方法治愈 ,
随访 1 ~ 2 年无复发 。
1
.
2 手术方法 在内躁前上方约 1 。 m 处 , 切
开皮肤 , 分出大隐静脉 , 由静脉深面引出两条
丝线 , 分别放在静脉的远 、 近端 , 结扎远端静
脉并牵拉结扎线 ,在近端静脉壁上剪一斜 口 , 将
静脉抽出器向近心端大隐静脉主干插入 , 至腹
股沟韧带下方 2 C m 处 ,皮肤表面可触及所达高
度 , 以抽出器头近心端为中心 , 在卵圆窝位做
纵行切口长约 5一 6 。 m ; 分离皮下组织 , 找出大
隐静脉近端及其主要分支 , 切断并结扎 ; 结扎
内躁静脉近端线 , 两线间剪断静脉 , 从卵圆窝
处轻柔地抽剥大隐静脉主干 。 同时对一些小分
支 , 尤其是小腿前部的分支采用皮下缝线法 。
2 讨论
采用改进的方法 , 手术步骤简单 , 操作顺
利 , 切 口少 , 与传统方法相比有以下优越性 : ①
抽出器是 自下向上插入 , 其方向与静脉瓣引流
方向相一致 , 与大隐静脉分支成角小 , 而且是
由口径小的一端向口径大的一端推进 , 插入非
常顺利 , 可一次插通大 隐静脉全程 , 解决了传
统方法中遇有分支 , 阻力增大 , 或插入侧支 , 不
易一次全程插通 , 需做多个切口 , 分段剥离 , 且
手术时间长的问题 ; ②抽出器头到达腹股沟位
置时 , 可做为切 口准确标志 , 易于寻找大隐静
脉及其分支 , 减少了传统方法中的盲 目性 , 避
免了原法偶尔将较粗的静脉曲张分支当成大隐
静脉主干结扎 , 以致术后复发 ; ③只作上 、 下
2 个切 口 , 可一次性全程抽除曲张静脉 , 手术时
间短 ; ④对 曲张的小分支采用皮下缝线 , 不作
皮肤切 口 , 简化了手术操作 , 术后线结回缩皮
下 , 局部愈合后不留瘫痕 。
( 1 9 9 8
一 1 1一 2 5 收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