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火棘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微乳薄层色谱分离鉴定
梁淑芳1 , 马绒利2 , 马柏林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 杨陵 712100;2.延长油矿管理局 , 陕西延川 717200)
摘 要:研究了火棘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条件 。结果表明 ,用 70%乙醇 ,料液比为 1∶8
(W∶V),在80℃下回流提取 2 h ,提取率高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正庚烷∶水按
11.7∶15.6∶2.7∶70.0的比例组成的 O/W型微乳液 ,可使火棘黄酮类化合物分离完全 ,分离效
果好 ,从火棘叶中分离得到 6个黄酮斑点 ,火棘果中分离得到 5个黄酮斑点 。
关键词:火棘黄酮;提取;薄层色谱;分离鉴定
中图分类号:Q94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61(2003)03-0060-03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yracantha fortuneana Flavonoids
LIANG Shu-fang1 , MA Rong-li2 , MA Bai-lin1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 NW Sci-Tech Univ.of Agr.and For., Yangling , Shaanxi 712100, China;
2.Management Office of Yanchang Oi l Deposit , Yanchuan , Shaanxi 717208, China)
Abstract:The best extractive condition of flavonoids in Pyracantha fortuneana leaves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leaves powder was extracted for 2 h by 70 %ethanol with a ratio of 1∶8(sample∶solvent)at 80℃, the
extraction rate was higher.The O/W microemulsion type is composed by SDS/n-C4H9OH/n-C7H16/H2O at 11.7∶
15.6∶2.7∶70.0 , the flavonoids were separated entirely.6 and 5 flavonoids spots were gained from the leaves and the
fruit.
Key words:Pyracantha fortuneana flavonoids;extraction;thin-layer chromatography;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为蔷薇科植物 ,又
叫将军粮 、救军粮 、红子 、赤阳子等 ,果实 、叶和根都
可作为药用[ 1 , 2] 。火棘果总提取物具有清除氧自由
基 、降血脂 、增强免疫力 、增强体力和促进消化功能
等作用[ 3] 。对于火棘的研究 ,目前大多限于对营养
成分 、药用成分的测定 ,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
未见报道 。本文对火棘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进
行了研究 ,为火棘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同时 ,利用微乳薄层色谱法对火棘果实 、叶子的黄酮
类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 ,为该黄酮类物质的分离鉴
定提供了准确 、简便 、有效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火棘叶 、果实于 2001年 9月采自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林学院校区 ,于 60℃烘干 ,粉碎至 60 ~ 80目 ,装
袋备用 。
1.2 仪器与药品
754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
仪器厂);超级恒温槽(CS501 型);色谱用聚酰胺薄
膜(台州四青生化材料厂);点样毛细管(华西医科大
学仪器厂);H6605T 型超声波发生器(无锡超声电子
设备厂)。
芦丁 、槲皮素(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为标
准对照品。丙酮 、甲醇 、乙醇 、正丁醇 、正庚烷 、甲酸 、
三氯化铝 、硝酸铝等均为 AR;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为 CR。
1.3 方法
1.3.1 火棘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4] 为了消除火
棘果色素的影响 ,实验以火棘叶为原料 ,研究火棘黄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 , 18(3):60 ~ 62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繱收稿日期:2002-08-09
作者简介:梁淑芳(1954-),女 ,陕西武功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教学工作。
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准确称取已粉碎的火棘叶
粉末 5.0 g ,置于磨口三颈烧瓶中 ,加入一定量的不
同浓度的提取剂 ,在不同温度 、时间 、料液比等条件
下回流提取 ,以确定最佳提取条件 。
1.3.2 微乳液展开剂的配制 按照参考文献[ 5]
进行 。
1.3.3 标准对照品的配制 称取对照品适量 ,分
别配制成含芦丁 2 mg/mL ,槲皮素 0.5 mg/mL 的乙
醇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 。
1.3.4 火棘果溶液的配制 称取适量已粉碎的火
棘果粉末 , 加入 70 %乙醇 5 mL ,超声波振荡 0.5
h[ 6] ,滤液作为微乳色谱分离鉴定的试液 。
1.3.5 薄层色谱 分别用点样毛细管吸取标准对
照品溶液 ,火棘叶溶液 ,火棘果溶液 ,在聚酰胺薄膜
上点样 ,直径为 1 ~ 2 mm ,用配制好的微乳液为展开
剂 ,室温下展开 10 cm ,取出晾干 ,置于 365 nm 紫外
灯下检测[ 5] 。
1.3.6 黄酮含量的测定 按参考文献[ 7]进行 。
2 结果与分析
2.1 提取条件的确定
2.1.1 提取溶剂的选择 黄酮类化合物无论是游
离的黄酮甙元还是黄酮甙都易溶于甲醇 、乙醇 、丙酮
中。采用不同浓度的甲醇 、乙醇 、丙酮 3种溶剂进行
提取 ,在提取温度 、时间等相同的条件下 ,结果由图
图 1 不同溶剂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Fig.1 Effects of solvents and concentration on the extraction
1可见 ,丙酮的提取效果较甲醇和乙醇好 ,其中 50
%的丙酮的提取效果最好 。乙醇的提取效果又较甲
醇好 。当乙醇的浓度为 70 %时 ,效果最好 ,此后随
着浓度增加 ,吸光度(即提取率)降低;而当乙醇浓度
低于 30 %时 ,过滤困难。
2.1.2 提取温度的选择 以 70 %的乙醇为溶剂 ,
在提取时间 、料液比相同的条件下 ,改变提取温度
(图2)。由图 2可知 ,温度升高 ,黄酮类化合物在乙
醇中的溶解度增加 ,提取效果好。但当温度过高(超
过 80℃)时 ,会使其中的活性成分破坏 ,杂质的溶出
量增加 ,还会造成溶剂挥发损失 。
图 2 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Fig.2 Effects of temperatures on the extraction
2.1.3 提取时间的选择 以 70%的乙醇为溶剂 ,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改变提取时间其提取效
果由图 3可见 ,提取率随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但
2 h后变化不大 。因为这时黄酮类物质已基本上全
部溶出 ,因此提取时间以 2 h 为宜 。从实验中还发
现 ,若在提取回流以前先用 70 %乙醇浸泡一段时
间 ,有利于提高黄酮的提取率 ,缩短提取时间。
图 3 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Fig.3 Effects of time on the ext raction
2.1.4 提取料液比的选择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
况下 ,不同料液比对提取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由图
4可知 ,随着料液比(W∶V)的增大 ,提取率增加 。当
料液比大于 1∶8以后 ,随料液比的增加 ,提取率增加
缓慢 。从提取效果 、减少溶剂用量和降低浓缩负荷
等方面综合考虑 ,选用 1∶8的料液比较合适 。
图 4 不同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Fig.4 Effects of ratio (sample:solvent)on the extraction
2.2 正交实验设计
在以上单因素实验基础上 ,对影响火棘叶黄酮
61第 3 期 梁淑芳等 火棘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微乳薄层色谱分离鉴定
类化合物提取效果的因素:提取温度 、提取次数 、提
取时间 、料液比进行 L9(34)正交实验 ,并对实验结果
(9组实验的吸光度分别为:1.124 、1.136 、1.082 、1.
221 、1.296 、1.246 、1.107 、1.283 、1.152)进行数据分
析(表 1 、2)。
表 1 提取条件
Table 1 Extracting conditions
提取温度/ ℃ 乙醇浓度/ % 提取时间/h 液料比/ W∶V
70 50 1.5 1∶7
80 60 2.0 1∶8
90 70 2.5 1∶9
表 2 数据分析结果
Table 2 Result s of data analysis
工艺条件 K1 K 2 K3 极差
提取温度/ ℃ 3.342 3.763 3.542 0.421
乙醇浓度/ % 3.452 3.175 3.480 0.263
提取时间/ h 3.653 3.509 3.485 0.168
料液比 3.572 3.489 3.586 0.097
从表 2中看出 , 4个因子对提取效果影响的大
小顺序是: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
比。上述结果表明 ,提取温度对火棘叶总黄酮浸出
效果影响最大 ,温度越高提取效果越好;其次是乙醇
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乙醇浓度越高提取效果越
好 ,但是根据前面单因子实验结果可知 ,当乙醇的浓
度为 70 %时 ,效果最好 ,此后随着浓度增加 ,吸光度
降低;增加提取时间 ,可以提高提取效果;火棘叶质
量与溶剂的比例对提取有一定的影响 ,增加料液比
有利于火棘叶黄酮的浸出 ,但料液比过大不仅增加
溶剂消耗而且回收难度大 。
根据单因子实验结果和正交试验结果综合分析
可知 ,火棘叶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溶剂为 70 %
乙醇 ,火棘叶质量与溶剂体积比为 1∶8 ,在 80℃条件
下回流2 h(表 3)。
表 3 提取结果
Table 3 Extracting result s
编号 样品质量/ g
提取物质量
/ g 提取物颜色
提取物中黄酮
含量/ %
1 20.00 2.16 褐色 8.23
2 20.00 1.98 褐色 8.34
3 20.00 2.21 褐色 8.17
2.3 火棘叶 、果黄酮类化合物的微乳色谱分离鉴定
将标准对照品溶液 ,火棘叶 、果溶液 ,以含水量
70 %的微乳液-甲酸(94∶6)为展开剂(图 5)。
由图 5可见 ,火棘黄酮能被微乳液薄层完全分
离 ,火棘叶分离得到 6个黄酮斑点 ,火棘果分离得到
5个黄酮斑点。在色谱图中 ,火棘叶 、果中各有 1个
黄酮成分的 R f 值与芦丁对照品相同;另外各有 1个
黄酮成分的 R f 值与槲皮素对照品相同 ,表明火棘
叶 、果中均含有芦丁 、槲皮素 。
图 5 火棘黄酮的微乳薄层色谱图
Fig.5 Microemulsion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of flavonoids in P.fortuneana
3 结论
根据试验结果与分析 ,火棘中黄酮类化合物的
最佳提取条件为:以 70 %的乙醇为溶剂 ,料液比为
1∶8(W∶V),在 80℃条件下回流提取 2 h。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正丁醇-正庚烷-水按
11.7∶15.6∶2.7∶70.0的比例组成的O/W 型微乳液 ,
可使火棘黄酮完全分离 。在微乳液中加入甲酸(体
积比为 94∶6),可以消除黄酮斑点的拖尾现象。
用微乳薄层色谱法从火棘叶中分离得到 6个黄
酮斑点 ,火棘果中分离得到 5个黄酮斑点 。与现有
的标准品对照发现火棘叶 、果中均含有芦丁 、槲皮
素 。其它黄酮成分有待进一步鉴定。
参考文献:
[ 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M] .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 , 1988.97.
[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第一版[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988.2097.
[ 3] 王军宪 ,牛娟芳 ,尤小娟.火棘果化学成分研究[ J] .西北医学
杂志 , 1994 , 9(6):253-255
[ 4] 张世润 ,王立娟 ,刘守新 ,等.山楂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
条件的筛选[ 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001 , 29(4):71-72
[ 5] 马柏林 ,梁淑芳 ,董娟娥 ,等.杜仲黄酮的微乳薄层色谱分离鉴
定研究[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01 , 16(2):72-74
[ 6] 渠桂荣 ,郭海明.黄酮苷类化合物分离鉴定的研究进展[ J] .中
草药 , 2000 , 31(4):310-312
[ 7] 何改.山楂叶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业研究[ J] .食品研究与
开发 , 2002 , 23(1):15-17
62 西北林学院学报 18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