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耐荫性经济型地被果树植物蓬蘽及其初步研究



全 文 :《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5期
1 蓬蘽的植物学特性
蓬蘽(RubushirsutusThunb.)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小
灌木;茎细弱,有柔毛、小皮刺及褐色腺毛。单数羽状复叶,
小叶 3~5片,卵形或宽卵形,顶端小叶较大,长 3~7cm,宽
2.0~3.5cm,边缘有不整齐重锯齿,两面密生白色柔毛,背面
叶脉有细皮刺;叶柄有柔毛及腺毛。花单生在短枝顶端,白
色,直径 3.0~4.0cm;花柄长 3.0~6.0cm,有腺毛、柔毛和细小
皮刺;萼片三角状披针形,顶端尾状长尖,两面密生绒毛,外
面有腺毛。聚合果近球形,直径约 2.0cm,成熟时鲜红色,花
期4月,果期5月。原产江苏句容、南京低山丘陵地区,生长
在山坡、野地、草丛中;分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等
省,河南省大别山区亦有分布的报道。果实味甜多汁可食;全
株及根入药,能清热解毒。在江浙一带冬季茎叶耐-7℃低温
不枯萎,属于常绿植物。古代多部典籍有关于蓬蘽的记载,
《神农本草经》下卷果菜部上品中描述:“蓬蔂(字同蘽)味酸
平。主安五藏,益精气,长阴令坚,强志倍力,有子。久服轻身
不老。”在《医林篡要》、《唐本草》、《日用本草》等中也均有记
载。据多家专业机构测定,蓬蘽果实在华东地区自然分布
的 40多种悬钩子植物中 SOD含量很高(达 388mg/kg),含
有人体所需十几种蛋白质。对中国东南部蓬蘽叶片的营养
成分进行分析表明,蓬蘽叶片含丰富的人体必需营养素和
小分子抗氧化剂,具有营养和保健双重价值(SOD含量达
1648mg/kg)。
2 蓬蘽的特征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经过野
生资源搜集和多年研究认为,蓬蘽是集果树、园林、生态应
用为一身的优秀的野生林木资源,是藏在深山中的瑰宝,亟
待我们去开发利用。蓬蘽具备以下特征。
(1)蓬蘽属于多年生植物,地上部分为二年生,地下根
系为多年生,株群四季常绿。初生茎当年从水平根不定芽萌
发钻出地面,株高约 70~100cm,冬季不落叶,植株保持绿
色。翌年,自初生茎的节间长出花果枝,待果实成熟后地上
部分逐渐枯死。
(2)具有白色花朵,有香气;果实鲜红色,汁多味甜适口
性好。果汁具有特殊的香味,色泽如宝石红美观持久。
(3)具有独特的株型、羽状复叶、叶色夏季绿色,冬季红
色,有季节性变化。
(4)具有匍匐性和良好的可塑性,可以充分利用其特殊
的环境造型。
(5)植株相对较为低矮。在园林配置中,蓬蘽植株的高
矮取决于环境的需要,可以通过修剪人为地控制株高,也可
以进行人工造型。
(6)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性,耐旱、耐
瘠薄、耐粗放管理,能够适应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耐荫性
强,在 3000Lx光照条件下仍可正常生长,适合于林灌立体
栽培和设施栽培。在普通塑料大棚设施栽培条件下果实可
提早30d成熟。
(7)具有发达的根系。由于水平根伸展能力特别强,有
利于保持水土以及提高根系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
力,以利于贮藏养分,保存营养繁殖体。植株繁殖能力(年繁
殖系数可达1∶100)和群体扩展能力很强。
(8)绿叶期长,具有较强的净化空气功能,具有良好的
隔音和降低噪音效果。
(9)果实与叶片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最大单果重达
6g,平均单果重约2g,可鲜食或作药用、食用原料,如加工为
果汁、果酱、果酒、果冻,或制茶,有利于将建植地被植物
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果实年产量可达 15~20
t/hm2。
(10)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蓬蘽顽强的生命力使它成
为悬钩子属很宝贵的育种亲本材料。对蓬蘽的研究有利于
植物学及其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并且与珍稀植物和特
殊种质资源的人工保护相结合。
3 蓬蘽栽培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蓬蘽在栽培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蓬蘽果实美观、味美,具有一定的鲜食市场,但耐贮
藏性较差。因此,在规模发展时应与果实或叶片加工业相配
套,不但可以解决生产者的后顾之忧,也可以提高蓬蘽商品
的附加值。
(2)蓬蘽根系发达,生长强劲,适应性强,但在以旱地草
本作物为主栽作物的地区或田块应限制发展。蓬蘽更适宜
在乔木林下或丘陵地区岗坡地宜林地带发展。
(3)蓬蘽在生长初期一般肥力的地块即使不施肥亦可
生长良好获得丰产,但由于蓬蘽开花坐果率很高,2~3年后,
随着地力消耗植株生长显著变弱,需要逐年施入肥料,才能
(下转第126页)
耐荫性经济型地被果树植物蓬蘽及其初步研究
黄 海 俞禄生 巫建新 王福银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 212400)
摘要 介绍了蓬蘽的植物学特性及其药用保健价值,分析了其生长及应用特征,指出了其栽培应用中应当注意的要点,阐述了其应用
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蓬蘽;特征特性;应用;栽培研究
中图分类号 S6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15-0123-01
收稿日期 2008-06-13
园艺博览
123
《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5期
!!!!!!!!!!!!!!!!!!!!!!!!!!!!!!!!!!!!!!!!!!!!!!!
!!!!!!!!!!!!!!!!!!!!!!!!!!!!!!!!!!!!!!!!!!!!!!!
(上接第123页)
获得稳定的品质和产量。
(4)蓬蘽适应性强,基本上没有病虫害,至今也尚未观
察到鸟和苍蝇对蓬蘽果实进行叮咬。在果实成熟后期,有
果蝇幼虫啃食果肉,主要危害部位在果实的基部,被啃食
的果实显著降低其食用性和商品品质。需要在果实成熟期
早期采用糖醋诱杀成虫的方法,或采用绿晶 0.3%印楝素
800倍液防治,或用0.3%苦参碱水剂200~300倍液喷雾,或
将粘蝇纸或杀虫灯挂在枝干上诱杀成蝇,以减轻果蝇的危
害。
4 蓬蘽应用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
经过多年筛选和栽培实践,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从
宁镇山脉、茅山山脉等不同地理位置的野生蓬蘽株群中已
选育出几个蓬蘽优良株系(白沙、石墨红等),表现在单果重、
果实硬度、果实颜色、丰产性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并且开展
不同整形修剪模式、设施栽培、露地栽培以及有机栽培等
栽培试验以及果品加工试验,为推广和开发奠定了技术基
础。
5 参考文献
[1]顾姻,王传永,赵昌民,等.悬钩子属种质的评价[J].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6,5(3):7-14.
[2]桑建忠 顾姻.悬钩子叶片的营养成分[J].植物资源与环境,l995,4(4):
33-37.
[3]王仕玉,段修安,张泽,等.六种滇产悬钩子的果实品质评价[J].北方
园艺,2008(6):7-9.
[4]仲山民,田荆祥,吴美春.悬钩子果实的营养成分分析[J].浙江林学院
学报,1993(4):128-132.
[5]陈炳华,刘剑秋,林文群.闽产蓬蘽果实营养成分及其利用研究[J].福
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85-88,117.
(上接第124页)
根据青海高原气候特点及农业生产中旱地占 70%的特
点,在“十一五”期间重新修订育种目标,着力加强高杆、抗
旱旱地豌豆品种选育和直立、抗倒伏半无叶品种选育及白
豌豆和绿豌豆品质育种。
3.2 加大成果转化力度
将育成的青豌 1号、青豌 2号、草原 22号等半无叶豌
豆新品种向海东、海西、柴达木盆地等气候冷凉、地力中等
偏上的农作区试种推广,以发挥半无叶豌豆类型巨大的增
产潜力,达到大面积平均干豌豆产量 400~600kg/hm2,这样
便可顺利地被当地农民所接受。
3.3 围绕加工做大做强豌豆产业
广泛收集国内外豌豆加工产品信息、配方与工艺,更好
地服务豌豆生产,为豌豆“育、繁、产、销”一体化体系建设打
好基础。
3.4 依据冷季豌豆生产主区优势,进一步加强冷季豌豆产
业化生产发展
借当前豌豆价格反弹的大好形势,在海东农业区山旱
地的中、高位、脑山区建立高淀粉、白皮、高产草原 11号、草
原25号、草原24号等豌豆新品种生产示范基地;在柴达木
盆地建立半无叶青豌 1号、青豌 2号、草原 22号等豌豆新
品种生产示范基地。依其来推动青海豌豆生产发展。
4 参考文献
[1]贾金龙,缪祥辉.青海东部高寒旱地种植技术[M].西安:世界图书出
版公司,1998.
[2]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
社,1983.
[3]柴岩,王鹏科,冯佰利.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指南[M].杨凌: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片在 19℃恒温条件下,经过 2周的白化期后出现复绿现
象,30d后明显变绿;而当芽萌发时的环境温度为 23℃时,
叶片不经过白化阶段而是直接长成绿色叶片。因此,白茶返
白的温度阈值应该在20~22℃,正常复绿的启动温度在 16~
18℃[12]。
5 安吉白茶的繁殖技术
安吉白茶因其种类稀有、分布少等特点,对其繁殖也有
一定的要求。适应于土层深厚的酸性壤土,土类以山地黄
壤、砂性黄壤和红黄壤土为最好。土壤含钙量应在 0.05%以
下[13]。因种子繁殖其性状易发生改变,所以一般采用扦插方
法进行无性繁殖。在雨水充足,生长旺盛的春季,直接剪取
壮龄树上头年的夏枝 3cm左右、带有 1个健壮饱满腋芽叶
子的插穗。用 ABT1号生根粉或吲哚丁酸处理插穗下剪
口,促进剪口愈合生根,溶液浓度为 200~500mg/kg[14]。选地
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的缓坡插入,适时浇水。一般扦插25~
30d[15]后即可生根,适当追肥,待茶苗长至25cm时[15],可以移
栽定植。
6 参考文献
[1]郭雅敏.安吉白茶的性状与发展前景[J].茶叶,1997,23(4):23-24.
[2]阚继彦,郑玉忠.管好用好“安吉白茶”证明商标 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J].工商行政管理,2006(14):64.
[3]方敏瑜,傅懋毅,谢锦忠,等.林-茶间种模式对安吉白茶生长的防护
功能分析[J].林业科学院,1999,12(4):433-437.
[4]王开荣.白茶种质资源利用刍议[J].茶叶,2003,29(4):217-219.
[5]岳茂兴,徐冰心,张建中,等.茶多酚对硝酸羟胺染毒小鼠血常规和血
浆生化值及肝、肺脏病理学的影响[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5,16
(2):82-85.
[6]黄炎坤,肖曙光.茶多酚及其在家禽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郑州牧
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4):248-249,253.
[7]陆建良,梁月荣,倪雪华,等.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过程中的生理生化
变化[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9,25(3):245-247.
[8]王维光,李立人.菠菜二磷酸核酮糖(RuBP)羧化酶简化提纯研究[J].
植物生理学报,1980,6(3):257-261.
[9]AMANEMAKINO,TADAHIKOMAE,KOJIOHIRA,etal.Purifi-
cationandstorageofribulose1,5-bisphos-phatecarboxylasefromrice
leaves[J].Plant&CelPhysiol,1983,24(6):1169-1173.
[10]李素芳,陈明,虞富莲,等.茶树阶段性返白现象的研究——RuBP
羧化酶与蛋白酶的变化[J].中国农业科学,1999,32(3):33-38.
[11]XH波钦诺克.植物生物化学分析方法[M].荆家海,丁钟荣,译.北
京:科学出版社,1981.
[12]李素芳.安吉白茶返白机理的研究[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2,13
(3):214-217.
[13]林盛有.安吉白茶栽培与加工技术之研究[J].茶叶,1998,24(3):163-
164.
[14]侯树银,张金明,王平.陇南茶树扦插繁殖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
2004,6(11):18-19.
[15]何乐芝.茶树短穗扦插育苗的技术要点[J].新农村,2003,13(6):13.
园艺博览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