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作者简介:徐冰钰(1974 ~),女,汉族,工程师,执业药师;研究方向,药品质量标准研究。E - mail:xby652@ 21cn. com
钩苞大丁草薄层鉴别研究
徐冰钰
(昆明圣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17)
摘要:目的 研究钩苞大丁草薄层鉴别方法。方法 依据现行版《中国药典》附录Ⅵ B试验方法考察了不同提取方法、薄层
版、展开剂、显色剂下钩苞大丁草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 用硅胶 GF254 薄层板,氯仿 -甲醇 -水(30:10:3)的下层溶液每 5
mL加甲酸 0. 1 mL为展开剂,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分离效果佳。结论 建立的薄层鉴别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可有效鉴
别钩苞大丁草。
关键词:钩苞大丁草;薄层鉴别;大丁苷
中图分类号:R285.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 - 2349(2014)02 - 0060 - 02
钩苞大丁草(Gerbera delavayi Franch. )为菊科大丁属植
物。又名钩苞灯草、火草、小一支箭、大火草[1]。具有清热利
湿,消积杀虫。主治痢疾,胃痛,消化不良,蛔虫症[2]。经文献
检索,发现没有控制其药材质量的文献报道。采用薄层色谱
法对其进行了薄层鉴别研究,对其质量控制有一定的意义。
1 仪器、试验材料、对照品、样品
仪器:赛多利斯 BP221S 万分之一电子天平;赛多利斯
BS2000S百分之一电子天平;100 × 100 mm双槽薄层色谱展开
缸;试验材料: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甲苯、氯仿、甲酸等试
剂均为分析纯;硅胶 G 板、硅胶 GF254 板、硅胶 H 板(规格:
50 × 100 mm、100 × 100 mm;厚度:0. 20 ~ 0. 25 mm),青岛海洋
化工厂出品。以上试验材料均购自昆明市化玻供应站;对照
品:大丁苷,批号:20080501,化学组制备提供;样品:钩苞大丁
草:批号:20070301、20080401、20080501,由昆明圣火药业(集
团)有限公司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 1 试验条件的考察 影响薄层鉴别的因素包括有效成分
的提取方法、薄层板的种类、展开系统的组成、显色剂、点样量
等。通过试验对以上因素进行了考察,便于获得理想的薄层
色谱条件。
2. 1. 1 提取方法的考察 方法一:取本品 5. 02 g,加浓度为
95%乙醇 50 mL,回流提取 2 h,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浓度为
95%乙醇 5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方法二:取本品 5. 07 g,加甲醇 50 mL,回流提取 2 h,滤
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醇 5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方
法三:取本品 4. 97 g,加浓度为 95%乙醇 50 mL,回流提取 2 h,
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水 25 mL分次洗涤,合并洗液,用氯仿
25、25、25 mL萃取 3,弃去氯仿液,水液用正丁醇 50、25、25 mL
萃取 3,合并正丁醇液,置水浴上蒸干,放冷,残渣加 95%乙醇
乙醇 5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结论:对 3 提取方法进行比较,方法一、二斑点情况无明
显差异,方法三、虽然能去除部分杂质,但在对大丁苷的分离
无明显影响,鉴于以上情况,从简单可行、安全易得的方面考
虑,确定方法一为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2. 1. 2 展开剂的选择 采用(1)氯仿 -甲醇 -水(7:3:1);
(2)氯仿 -甲醇 -水(30:10:3)的下层溶液每 5 mL 加甲酸
0. 1 mL;(3)甲苯 - 醋酸乙酯 - 甲酸 - 乙醇(3:4:1); (4)
甲苯 -醋酸乙酯 -甲酸 -乙醇(3:4:1:2); (5)正丁醇 -醋酸
-水(4:1:1)等条件为展开剂展开,发现以(2)、(4)、(5)为展
开剂所得色谱斑点圆整,Rf值适中,其中展开剂(2)的分离效
果最佳,故展开剂定为:氯仿 -甲醇 -水(30:10:3)的下层溶
液每 5 mL加甲酸 0. 1 mL。
2. 1. 3 薄层板的选择 采用硅胶 G 板、硅胶 GF254 板、硅胶
H板作为固定相,发现硅胶 G 板、硅胶 GF254 板分离效果好,
其中以硅胶 GF254 板为吸附剂所得色谱在紫外光 365 nm、
254 nm下均有荧光或暗斑。故吸附剂选择硅胶 GF254,既能
满足分离需要,又便于观察。
2. 1. 4 显色剂的选择 曾采用氨熏、碘蒸气熏、重氮化试剂、
异羟肟酸铁试剂、硫酸乙醇试剂、荧光观察进行考察,发现用
氨熏、硫酸乙醇试剂能使大丁苷显色,但氨熏的供试品色谱
中,由于其他物质也显色,背景干扰大,大丁苷与其他物质界
线不明,而硫酸乙醇试剂无背景干扰,但斑点颜色(蓝紫色)较
淡,退色快,经用不同浓度的硫酸乙醇进行考察,斑点颜色无
明显改变。结合薄层板的选择情况,确定为在 365nm 荧光下
观察。
2. 1. 5 点样量的选择 选取本品 5 g,加乙醇 50 mL,回流提
取 2 h,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醇 5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
溶液。分别吸取 2、5、10 μL 点于同一硅胶 GF254 薄层板上,
以氯仿 - 甲醇 - 水(30:10:3)的下层溶液每 5 mL 加甲酸
0. 1 mL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
视,以 5 μL点样量的斑点最清晰,圆整,故点样量定为 5 μL。
2. 1. 6 阴性对照试验 取大丁苷对照品、钩苞大丁草、阴性
对照,制备对照药材溶液、供试品溶液、空白溶液进行薄层鉴
别,结果表明空白无干扰。
2. 2 试验结果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钩苞大丁草的鉴别方法
定为:取本品 5 g,加乙醇 50 mL,回流提取 2 h,滤过,滤液挥
06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014 年第 35 卷第 2 期
干,残渣加乙醇 5 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大丁苷对
照品,加乙醇制成每 1 mL 含 2 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版附录Ⅵ B)吸取上述两种溶液
各 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F254 薄层板上,以氯仿 -
甲醇 -水(30:10:3)的下层溶液每 5 mL 加甲酸 0. 1 mL 为展
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
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 讨论
通过对钩苞大丁草薄层鉴别的研究,发现采用薄层色谱
对钩苞大丁草进行鉴别方法简便易行,专属性强,阴性无干
扰,可为钩苞大丁草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但因钩苞大丁草
样本量有限,需对其进行进一步累积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正坤,哀牢本草[M].太原:山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2.
[2]全国中草药汇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上册,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1975:
(收稿日期:2013 - 12 - 09)
*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计划资助项目(NO:2009CA022)
作者简介:赵景云(1964 ~),女,副主任药师,硕士。主要从事艾滋病中药制剂和新药、民族医药、中药资源等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马克坚(1961 ~),Tel:13187423766。
荷芩止痒搽剂豚鼠皮肤过敏性实验研究*
赵景云1,马克坚1△,王振宇2,宋京风2,陆宇惠1,郭世民1
(1. 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3;2. 昆明医科大学,云南 呈贡 650504)
摘要:目的 对荷芩止痒搽剂进行豚鼠皮肤过敏性试验。方法 采用 1. 0 g /mL和原生药 6. 0 g /mL两个浓度的药液对豚鼠
进行皮肤过敏性试验。结果 阳性对照组在致敏期体重增长幅度不明显,试验第 21 天阳性对照组与受试物低剂量组比较有显著
性差异(P < 0. 05);致敏期受试物低、高剂量组于清洗药物后 1 h部分动物出现轻微红斑,无水肿,24 h后红斑消失。激发给药后
受试物低、高剂量组于清洗药物后 1 h部分动物出现轻微红斑,无水肿,24 h及 48 h观察均未见红斑和水肿。结论 豚鼠皮肤过
敏性实验表明,不引起豚鼠皮肤过敏反应。
关键词:荷芩止痒搽剂;豚鼠;过敏性
中图分类号:R285.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 - 2349(2014)02 - 0061 - 02
国内报导,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以下简称 HIV /AIDS 患
者)中皮肤瘙痒发生率最高为 71. 43%[1],是较为常见的临床
症状,且最易于反复发作,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
活质量。
为此,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经过对 HIV /AIDS 患者皮
肤瘙痒发病情况的广泛调研,在观察患者皮肤发病情况和病
情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以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各单味药
的功效以及相关现代研究,研发了荷芩止痒搽剂。
该搽剂主要由红根、阳荷等经乙醇提取制成。具有解毒、
消肿、除湿和止痒作用。为使其安全进入临床观察,进行医院
制剂的申报,同时也为临床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笔者对
该搽剂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本文报导的是荷芩止痒搽剂豚鼠皮肤过敏性实验研究。
1 材料
1. 1 试药和对照品 荷芩止痒搽剂(原生药 1. 0 g /mL 和原
生药 6. 0 g /mL 两个浓度),批号:120701;50%药用乙醇,批
号:120701,由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制剂室提供;氯化钠注
射液,250ml:2. 25 g;批号 1112231,昆明南疆制药有限公司;2,
4—二硝基氯苯,批号 20030701,中国上海试剂一厂。
1. 2 实验动物 普通级豚鼠,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
(滇)2011 -0004;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滇)2005 -0004。
2 方法
2. 1 动物分组 40 只合格动物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将动
物分为 4 组,每组 10 只,雌雄各半。
2. 2 剂量设计依据 根据《中药、天然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
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皮肤过敏性实验(Buehler 实
验,BT)采用临床剂量为受试物组(1. 0 g /mL 和原生药
6. 0 g /mL),并设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进行试验。见表 1。
表 1 动物分组与给药浓度对照表
组别
动物数
(只)
给药剂量
(mL /只)
致敏浓度 激发浓度
阴性对照组 10 0. 2 0. 9%氯化钠注射液 0. 9%氯化钠注射液
阳性对照组 10 0. 2 1%DNCB 0. 1%DNCB
受试物低剂量组 10 0. 2 1. 0 g /1ml生药 1. 0 g /1mL生药
受试物高剂量组 10 0. 2 6. 0 g /1ml生药 6. 0 g /1mL生药
2. 3 致敏与激发
2. 3. 1 致敏 4 组动物分别于实验第 1、7、14 天用封闭药片
贴敷 6 h以诱导。
162014 年第 35 卷第 2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